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_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tamoadmin 成语解析 2024-06-01 0
  1. 李广难封冯唐易老什么意思
  2.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什么意思
  3. 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下一句
  4.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什么意思?
  5.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什么意思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出处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李广真的是难封吗?——选自《颠覆了这是皇帝聊天群》

不!你错了!

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_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广没有被封不是汉武帝之罪,是活该

什么这么说呢

很多人都会被文学作品误导,诗人们借景抒情,总会把有些历史人物的形象高大化!

李广是不是一个好的将军?的确是!但李广能不能封侯呢?”

那,绝对不行!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因为李广,有两大致命的弱点。

“第一,李广自己有点拎不清,作为一个将军,他很合格。但作为一个臣子,他却看不清形势,自己蠢,没办法怪别人。”

“第二,就是李广自己太倒霉了,绝对是非酋附体。其实李广有一次,最为接近封侯,他的军功已经达到了!”

“那是在七王之乱时,李广一马当先,悍勇无比的夺了对方的军旗,直接导致了对方的溃败。”

“要知道,在古代,夺了对方主帅的军旗,那可是大功!”

“可以说凭借这个功劳,李广绝对是可以封侯的!”

“但李广干了一件非常蠢的事,那就是,汉武帝的叔叔,梁孝王,他当时非常欣赏李广,他以藩王的身份,册封李广为将军!”

“并且还给了李广,将军的印信。”

“如果,是一个稍微有点智慧的人,他就应该严词拒绝。”

“毕竟,他可是领兵平定藩王之乱,他怎么能接受另一个藩王的册封呢?”

“可是李广,想也没想就接受了。”

“说实在的,当时皇帝没有杀李广,那已经看在他军功赫赫的份上,看在李家以往的功绩和情面上。”

“要不然,这直接一个勾结藩王的帽子扣下来,他有九条命,都不够死的。”

在汉武帝主动进攻匈奴之前,汉朝都是以防守为主,而李广作为守城的将军,其实没有拿得出手的功劳,他的军功是不足以封侯的。“而对匈奴主动出击时,李广的运气却是太背了,这也是没谁了!”

“我就先举个例子。”

“元光6年,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各带1万骑兵,出击匈奴。”

“可是呢,公孙贺,刚一入草原,就迷路了,那是去了草原进行了一次观光旅游,连个人影都没看见,直接就原路返回了。”

“公孙敖,那就比较倒霉了,他碰到了匈奴的主力骑兵,1万骑兵死了7000,大败而归!”

“你再看看李广,他就是那个最倒霉的,他直接一头扎入了单于率领的匈奴大主力,1万骑兵,全军覆没。”

“李广自己还被俘虏,要不是匈奴看管不严,李广就得直接GG,他还能逃回来?”

“你说,这还封的毛的侯!”4路大军,一路迷路了,但人家是毫发无损,另一路碰到了主力,损兵7000,这已经够倒霉的。

而李广,却直接扎入了敌方,主力的主力,身为主帅的自己都被人俘虏了!

还有比这更倒霉的吗?“李广第一次大败而归,汉武帝其实并没有过分的责怪他。”

“接着,当卫青第二次出征时,李广也率军出征,卫青那是大胜而归,斩杀7000匈奴,李广这一次竟然迷路了。”

“然后,等到了漠北之战,可以说这一战,是奠定了汉朝对匈奴决定性战役。”

“李广作为卫青的前将军,率领着大军夹击匈奴主力,结果,他又迷路了!”

“等霍去病,斩杀匈奴主力7万余人,他才姗姗来迟。”

“他但凡运气好一点,那也不能,次次错过机会啊!”

还有一件事,很少人知道

李世民出身陇西李氏。”

“而先秦大将李信,西汉的李广,就是陇西李氏的祖宗!”怪不得,李世民一直替李广鸣不平

怪不得,王勃在写滕王阁序中,要写李广难封呢?怪不得,李广在唐朝,你们要这么吹呢。

“李广跟匈奴的对战经验,都是以守为主!那个时期,匈奴不断进犯,而李广是负责守城的。”

“而论进攻匈奴的话,李广跟卫青之间专业能力,差距太大。”

“卫青第一次跟匈奴作战,他其实也迷路了,在找不到匈奴的情况下,卫青并没有像公孙贺一样,直接返程。”

“也没有像李广一样,一脑门子就扎上了匈奴的主力。”

“卫青怎么干呢?”

“他充分的发挥了聪明才智,卫青觉得,既然找不到匈奴,那就直接杀向匈奴的龙庭。”

“匈奴的龙庭是什么地方,那是匈奴的祖地,是他的宗教和祭祀先祖的圣地,也是匈奴的大腹地。”

“你人可以游牧,龙庭总不会转移吧,而且你还得有人供奉。”

“并且,因为匈奴的大军在外,龙庭必定空虚,所以卫青带领大军,直接杀入龙庭,斩杀并俘虏了700余人。”

“你要知道,在龙庭内留守的,可都是负责祭祀匈奴先祖和神灵的,那可都是匈奴的顶级贵族。”

“这一战,对匈奴来说,简直无异于晴天霹雳!”其实不用我说,你们应该都可以体会到,卫青和李广的区别!”

“李广因为长期守城,他的作战思维模式已经固化,而主动出击匈奴,则是运动战,要善于在长途奔袭中寻找战机。”

“李广的经验和他的思维模式,明显跟不上这种新型的战争模式,汉武帝就是因为看出了这一点。”

“所以根本不想让李广出战,因为,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大汉的兵士,那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汉武帝怎么忍心让他的士兵,跟着李广去送死呢?”

“而卫青的这种作战思路,直接让汉武帝看到了胜利的曙光,那就是攻匈奴所必救!”

“***如,你们是汉武帝,你们是选择,善于草原作战,善于随机应变的卫青,还是选择善于阵地战,思维固化的李广?”

“汉武帝选择卫青,而放弃李广,这不正是知人善用吗?”“首先,李广的心态就不对,他是奔着封侯的目的去的,他能爱惜兵士的生命吗?”

“要知道,汉武帝在这一战中,真正的主力是霍去病,霍去病可是提前挑走了所有的精锐,留给卫青的都是普通士兵。”

“最后,分给李广的更是老弱病残。”

“卫青和李广的作战任务,其实就是策应霍去病,对匈奴形成包围之势。”

“而且,刚开始的时候,汉武帝根本就不想让李广去,他觉得李广不行,是李广硬求着去的。”

“因此,汉武帝就没打算让李广的军队,去跟匈奴的主力硬碰,他们的任务就是负责,搂草打兔子,解决匈奴的溃散部队。”

“李广这样的心态,带着战斗力不行的士兵,如果冲向了匈奴的主力

“首先,李广的心态就不对,他是奔着封侯的目的去的,他能爱惜兵士的生命吗?”

“要知道,汉武帝在这一战中,真正的主力是霍去病,霍去病可是提前挑走了所有的精锐,留给卫青的都是普通士兵。”

“最后,分给李广的更是老弱病残。”

“卫青和李广的作战任务,其实就是策应霍去病,对匈奴形成包围之势。”

“而且,刚开始的时候,汉武帝根本就不想让李广去,他觉得李广不行,是李广硬求着去的。”

“因此,汉武帝就没打算让李广的军队,去跟匈奴的主力硬碰,他们的任务就是负责,搂草打兔子,解决匈奴的溃散部队。”

“李广这样的心态,带着战斗力不行的士兵,如果冲向了匈奴的主力,那基本上都是伤亡惨重!”

“难道为了让李广封侯,就要让无辜的士兵去送死吗?”

“一将功成万骨枯,凭什么要用士兵的生命,成就李广千古美名?”

“他老了,跟不上那个时代了,那就要认输,那是属于卫青和霍去病的时代!”

由此可见,李广不能封侯不单单是时运不济,更多的是无政治头脑,缺乏战略谋划,奉行个人英雄主义,心胸狭窄。常常行事不计后果,以至于对战匈奴败多胜少,军功不足。所以对他能不能封侯的历史原因,应少一些悲天悯人的同情之心,多一些对历史客观、公正的评价。

李广难封冯唐易老什么意思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意思:老来难以得志,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此句出自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在本文的第五段中,作者用典故把自己比做贾谊、梁鸿、冯唐、李广,来描述自己现在遭遇的困境,但作者没有在悲伤中停留太久,转而用自己的乐观精神给这一段咏叹做了更好的注解。作者表示自己仍是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身处逆境仍旧心胸开朗,立志报国。这一段所用典故较多,但却合理恰当毫无堆砌之感,王勃写自己怀才不遇、深陷困境的矛盾心理,却又用一种处世的乐观精神加以化解,这种高尚的情怀,千百年来引起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共鸣。

文章赏析

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什么意思

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候。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这句诗的意思是形容老来难以得志,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下一句

释义

形容老来难以得志,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编辑本段]出处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初唐四杰”的王勃因《檄英王鸡》得罪了唐高宗而被放逐,他到交趾探望父亲路经洪州,恰逢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大宴宾客,吟诗作乐,王勃在席上即兴作《滕王阁序》感慨自己:“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编辑本段]典故

冯唐易老

“冯唐易老”这个典故出自于《史记.冯唐列传》。

汉文帝时,冯唐是一位大臣,他当初以孝悌而闻名,拜为中郎署。由于他为人正直无私,敢于进谏,不徇私情,所以时时处处遭到排挤,直到头发花白,年事已高,也没有得到升迁,还只是个郎官。

后来,北方的匈奴族又来入侵汉朝,汉文帝下令到各地征招平匈奴的将军。这一天,汉文帝经过郎署时,遇上了冯唐,于是两人就将帅之事交谈起来,没想到,汉文帝非常赏识冯唐的才能。冯唐趁此机会向汉文帝申斥了云中太守魏尚被削职的冤案,并恳求汉文帝把魏尚官复原职,而且让魏尚率兵攻打匈奴。魏尚不负众望,击退了匈奴,冯唐也因为荐贤而升为车都尉。汉景帝即位后,由于冯唐性格耿直,不久又被罢官。汉景帝去世后,汉武帝即位,匈奴又来侵犯边,汉武帝又广征贤良,有人推举冯唐,可是冯唐已经九十多岁了,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再也不能出来任职。

后来,人们就用冯唐易老来形容老来难以得志。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里就有这个典故:“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李广难封

飞将军李广在历史上的评价是很高的,唐朝诗人王昌龄曾赞美李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但是李广纵然战功赫赫,但其至死也没有封侯,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为李广惋惜“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但李广难封是真的不走运吗?历史评价一个人常带有感***彩(现代评价一个人多带有政治色彩),对李广同情多于理性分析。因此对于李广难封侯的原因,除了其不走运外,我认为还有其它方面原因。

李广身材高大,手臂修长,擅长骑射,打起仗来行踪飘乎不定,行动敏捷,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在做上谷太守时,他每天都跟匈奴人打仗,他置个人生死于外,战斗非常勇猛。以力战为名。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对皇帝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皇上爱其才,恐亡之,把李广调到上郡做太守。老子曰:“揣而锐之,不可长葆。”意思是兵器太锋利了就容易折断。李广本人自以为天下无敌,从心底里蔑视匈奴人,因此每次打仗拼了命的打,匈奴算什么,多亏匈奴人不懂汉家孙子兵法,如果匈奴人略懂兵法一二,李广很有可能被匈奴人施计捉走或杀死。虽然李广每次都是身先士卒,作战勇敢,但李广除了力战外,不懂战略部署,从战术上胜敌人,只是以勇猛胜人,如一介猛夫,自负非常轻敌。

李广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李广被捉。此点说明李广一介勇夫,除了单对单、等对等、多打少外,只要敌人兵一多,李广便无可奈何,要么兵败,要么被捉。

李广设计逃走,李广兵败,当斩,赎为庶人。李广回霸陵亭太晚,城门已关。霸陵亭尉趁着一股酒劲,呵斥广:“今将军不得夜行,何况你是前将军!”李广气而无可奈何。虽然霸陵亭尉酒喝多了,但他也算的上是秉公办事。等李广又一次被皇上用为右北平太守时,李广心想:“上次被那个霸陵亭尉拒之城外,竟然蔑视我飞将军,这次我非杀了他而后快。”于是李广把霸陵亭尉召至自己的军中,后而斩之。这一点说明李广心胸太狭窄,心中容不得对自己有意见的人。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李广心里竟容不下一个小小的霸陵亭尉,可见李广气量狭小,不足以成大事。如果李广不杀霸陵亭尉的话,霸陵亭尉必然会内疚自责,感激李广的不杀之恩,他也必然在杀敌时力战以报答李广,但李广却凭一时之气杀了他。没有恢宏气度的人又怎么会去统领千军万马呢?

同样是同时代的御史大夫韩安国,他坐牢的时,狱吏田甲辱安国。韩安国说:“你就不怕我死灰复燃?”田甲此人很幽默:“你复燃,我当洒尿灭之。”后韩安国被拜为梁内史。田甲知后,逃走。韩安国更幽默说:“不逃走就不杀,如果逃走,就灭其九族。”田甲不敢走,向韩安国认罪。韩安国笑着说:“你给我洒泡尿看看。”韩安国不仅放走了田甲,而且还善待了他。这就是韩安国一种大人不计小人过的气度。但李广却做不到。

李广数不能封侯,于是向搞星相占卜的王朔抱怨道:“自从汉朝北击匈奴以来,我未尝不在其中,然而其他将领都封侯位列三公,然而我却没有封侯,难道我命中注定不封侯?”王朔说:“你想想,你有没有做什么亏心事情?”李广说:“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我杀了已经投降的八百人。”王朔说:“祸莫大于杀已降,此及将军所以不得封侯者也。”杀俘虏在古代本身就是不道义的事情,何况又杀了800人,因此李广必会遭到报应。果然从李陵投降匈奴之后,李广家就衰败下去。

李广在参与卫青大将军的漠北之决战时,卫青让李广从侧路袭击,但李广一介勇夫思想的顽疾又出现,他请战当先锋,但卫青却没有同意李广的请求,李广怒而回部。一是卫青了解李广,李广自以为是,不听指挥,没有大局意识,跟敌人小打小闹行,大规模作战就不能胜任了;二是卫青看到李广年纪也大了,体力和精力都不足,而且李广急于封侯,想最后一博取得战绩,因此在他这种急于求胜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失误。因此卫青还是很理智的拒绝了李广的请战请求。但就是让李广从侧路进攻,李广也没有顺利完成任务,他带领队伍迷了路,没有及时和卫青主力部队会合,以至让单于逃跑。卫青责怪了李广几句。李广顿时感到一阵悲凉:“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馀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然后引刀自刭,死的很悲壮,百姓闻之皆恸哭之。最终李广失去了最后一次封侯机会。

说到跟匈奴的大战斗李广没有胜过,但在“七国之乱”时,李广跟随周亚夫平定吴楚联军,立下战功。梁王刘武看上李广之才,私授李广将军印,李广不识事务,竟然接受了。刘武当时很想做皇帝,想等哪天他起兵逼宫时,希望李广能支持他,这一点汉景帝刘启很明白。当时李广为什么要接受将军印呢,还是一点原因李广眼光短浅,分不清利害关系,自以为立下战功,梁王授给将军印,这是对我的奖赏,我还要拿回京城炫耀一番。结果李广此局触怒皇帝,未受到丝毫奖赏。老子曰:“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但李广却不明白其中道理,他太天真。

不可否认,李广很忠诚很爱国,但毕竟李广性格上的缺陷以及能力上(运筹帷幄的大战略能力以及大局意识)的不足,虽然在小规模战斗上,他表现出来的勇猛以及处变不惊的大将气度,但这些只能使李广扬名,而大战斗中李广总是屡战屡败,没有大的战绩可言,因此李广至死难封。命哉!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什么意思?

1、王勃《滕王阁序》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什么意思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出处

“冯唐易老”这个典故出自于《史记.冯唐列传》,“李广难封”的典故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冯唐易老:冯唐是一位国家大臣,在汉文帝时期,就做到了上郎官的官位。但是因为其性格太耿直,所以时时处处遭到排挤,到年事已高也没有升迁。后来冯唐抗击匈奴有功劳,可因为疏忽而多上报了8个首级的斩获,而受到惩罚。

后到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时代,他非常欣赏冯唐的才华,于是就派人召冯唐进宫准备授予官职。可是冯唐年事已高,再也没有精力为国效力。

李广难封:李广一生屡经磨难,战功卓越却未得封爵。但是这样一个名将,在连年用兵、军功易得的汉武帝时代,居然没有博得封侯。用以慨叹功高不爵,命运多舛。同“李广未封”。

出处:唐代文学家王勃的《滕王阁序》。

原文节选: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译文: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能了解时机,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

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仍觉着神清气爽,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也是欢乐无比。

北海虽然十分遥远,雅浩的宫殿可以联通;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扩展资料

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滕王阁序

1、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意思: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两个典故。冯唐易老,形容老来难以得志。李广难封,是指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2、出自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