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诚心正意-格物致知诚心正意的意思
1.高二议论散文:心要在焉_800字
2.急求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弟子规》教学设计
3.君学书院的书院文化
4.用100--200字概括孔子儒家思想是什么?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高二议论散文:心要在焉_800字
张晓风曾说:“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我想说:“我还要心在。”诚然,她说的已是一个现世安好,岁月静美的人生,但“心在”,却也是圆满人生不可缺少的部分。 心在,是艺术的灵魂。艺术表演中重要的是要求表演者全身心地投入,准确演绎每个角色,这才是大师的水平。梅兰芳曾在表演《断桥》时因入戏太深,差一点将“许仙”戳到,他又赶紧去扶,可这一扶又体现不了白娘子内心的复杂情感,于是他又轻轻一推。这一戳一扶一推,准确地表现了白娘子内心的复杂情感,成为后来这个片段的经典动作。若不是梅兰芳的“心在”,使他入戏太深,又怎么会有这不朽的经典动作?由此可见,心在,是艺术的灵魂,因而我们在学习中,心要在焉。 心在,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格物致知,诚心正意,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心在焉,能够使我们变不可能为可能,从而走向成功。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为了消除南非种族主义统治,实现人民自由平等生活的愿望。他坚持一生投入,终于使消除南非种族主义统治变为事实。心在,使他能够治国平天下。正如罗斯福所说:“我有梦想,尚未实现,还要奔行万里,方可沉睡。”每个人都有理想,心在追求理想的漫漫长途上,心要在焉,振作向前,才能一步步接近成功。 心在,要求我们心有所止。千年之前,苏轼淡泊名利,而成为伟大的诗人,画家,书法家。华人首富李嘉诚,全身心投入于工作,才有了长江集团在金融危机中不亏反而扩张的神话,也使他能够驰骋商界60多年。每天忙于奔波的我们,虽然做不到“隐居山水间,誓与浮名散”的洒脱,也不能让俗世的红灯酒绿,纸醉金迷蒙蔽了我们追求理想的心。 杨绛曾说:“人能够凝练成一颗石子,潜伏于水底,让时光如水般从身上湍急而过。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知水流。”因为一心做事,没有感到时光的流逝,最后才会发现,自己竟在这有限的生命里,创造了如此多的价值。 身系行云,爱及八荒。虽卑若蝼蚁,却也圆融安详,重要的是心要在焉,给自己一个圆满无悔的人生。
急求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弟子规》教学设计
1、 抬出圣 人训是拉大旗作虎皮
《弟 子规》开篇道:《弟 子规》 , 圣 人训。圣 人训便如何?“当仁不让于师”更是圣 人训。当圣 人训与国 家法规不一致的时候,冉有就不听圣 人训: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公西赤出差到齐国,冉有为他向孔子请求差旅费,孔子不按规定,只给了很少一点,冉有给了孔子说的100倍。于是孔子说出了他少给的理由:“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公西赤已经很富了,君子应该周 济穷人,而不应该增加富人的财富。话有道理,事无道理,不能因为公西赤富有,就不给人家支付差旅费啊,这样岂不是剥夺公西赤的劳动所得吗。后来冉有按孔子的话做了吗,当然没有。
还有宰予更是把圣 人训当作耳旁风: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宰我白天睡大觉,孔子批 评一次宰我不改,批 评多次宰我还是不改,孔子骂他是垃 圾,并说宰我让孔子由听信别人到考察别人。宰我是孔门十哲之一,绝对的好学 生。但是,一个人的生物钟是很难改变的。孔子骂过之后宰我还不改怎么办,只好听之任之了。而《弟 子规》用圣 人训压人,是为了让你放弃思考,放弃追求真 理,完全迷 信权威。何况之后的许多内容为了胡朝奴 役人 民的需要违背了圣 人训。
圣 人是讲道理的,圣 人更是宽容的,圣 人是知错就改的,圣 人是不会神话自己的言 论为圣训的,圣 人推崇学术自 由,言 论自 由,是在自 由竞争中胜出的,圣 人更不会把违背圣 人训的人定为现型反革 命的。
当然孔圣 人讲道理,孔圣 人宽容,另一个自封的康熙圣 人可是没那么好说话的,康熙圣 人的圣训是绝对不能违背的,而且即使康熙圣 人认为你违背它的圣训,你也会遭文 字 狱的。
2、 以前为什么没有《弟 子规》,以前的弟 子都守规矩。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 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 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仁义是与生俱来的。孟子又曰:“无恻隐之心,非 人也;无羞恶之心,非 人也;无辞让之心;非 人也;无是非之心,非 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也是与生俱来的(当然孟子的仁义礼智是针对华夏弟 子来说的,夷狄不包括在内)。只要将他们发扬光大就够了。不但没有《弟 子规》也不需要,而且弟 子们的职责是 “正君”——监 督君王和各级官 员的政务。当然一群只有理论而没有权 利的儒生,必须做到正己,然后才能正人。所以,以前没有《弟 子规》,汉唐勇斗宦官的是这些弟 子,宋亡了,数万弟 子自 杀殉国,明亡了,弟 子们鼓舞带动人 民英勇抵 抗了37年。而有《弟 子规》的胡朝呢,几百名新军一声呐喊,武昌城立刻光 复,胡朝的狗屎运终于到头了。读《弟 子规》的弟 子们都咸与维新去了,一个为胡朝殉国的都没有。《弟 子规》是让他们做奴 隶,根本不是他们的国,干吗要殉呢?
3、 君父规在哪里?为什么在最该产生君父规的时期偏偏产生了《弟 子规》?
难道那时的君父天然正确,掌握绝对真 理?胡酋们剥夺了本该且始终由民间掌握的道统。康熙自称:“道统在是,治统亦在是。”,他自封是圣 人在世:“朕惟天生圣贤,作君作师。万 世道统之传,即万 世治统之所系也。”(《东华录》卷五十一)。从此满清皇帝成为活着的圣 人,传统儒家在君权之上的道统被其彻底颠 覆,满清皇帝在政 治上合理合法为 所 欲 为的同时。在精神上也成为“教 主”。皇权在手,真 理也就在手,权力就是真 理,彻底败坏了儒学思想。胡酋掌握异端裁判权,彻底消灭了学术自 由。自然而然地,对政 权的社 会评价也变成当 局的自我认定。满清夺取道统(社 会评价体 系),自我评价自然是伟大、光荣、正确的,正君等于找。汉政 权道统在民,社 会评价政 权是否合格,满清侵略者时期道统在君,奴 隶主评价奴 隶是否合格。
按儒家的看法,在君权之上,还应该有“道”。对那些德高望重的得道贤人,君主应该恭敬如师,不能以臣子对待。君权并非至高无上。而且圣 人训中关于君的要求,更严格,在圣 人看来,弟 子的道 德规范高于平民,而君的道 德规范要高于弟 子。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胡酋个个不仁,他们为了做奴 隶主,不惜进行几十次大屠 杀,比日寇凶 残千万倍,终满清一朝始终伴随着大屠 杀。胡酋个个不义,冠 冕 堂 皇的表态永不加赋,实则把只值800钱的银子强 迫老百 姓按2000钱缴税,摊丁入亩还是加税,征厘金更是公然撕 破永不加赋的画皮。胡酋个个不正,利 用完汉 奸吴三桂就背信弃义地撤藩,官 员非满不用,汉 人能力再强也只能做陪衬。
胡酋动辄自比尧舜禹汤,看看禹的作为和孔子对他的评价:“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看看胡酋怎么做的吧,康熙乾隆两个酒肉酋长,七次巡幸刮尽民 脂 民 膏。先修最大的皇家妓院圆 明园,又修游猎娱乐行宫承德避暑山庄。最后,居然挪用海军经费修颐和园。亡之日,无一尽忠之臣,不亦宜乎。孔子又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云“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民不从只好用强 权压 迫。发现效果不好,就找御用文人帮忙,模糊圣 人训,于是,以孔圣训为表,胡酋训为里,阉 割汉文化,关键处奴文化的《弟 子规》应运而生。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 师,那谁是父母的老 师?当然是政 府,当时的满清奴 隶主集 团言必称尧舜,行必为桀纣,各级官 员满嘴仁义道 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言传身教是不可能了,因材施教也无从谈起,只好硬性规定,强 权压 迫。弟 子们都不守规矩必须详细规定,弟 子们不怀德总要畏刑吧。
一个社 会正常的发展路径应该是,君权越来越小,民 权越来越大,对君的要求越来越多,对民的要求越来越少。唐法已经是三权分立,明已经是成型的内阁制,内阁拥有对皇权的否决权。而明朝后期兴起一场广泛的非君运 动,按照社 会的正常发展,该出现的是《君父规》而非《弟 子规》。胡朝重回独 裁制,并且连道统也被胡酋夺去。以2500年 前的圣 人训为基础,关键处又向后倒退了几百年的《弟 子规》,充分暴 露了满清把中 国社 会的政 治制 度倒退了3000年的事实。
4、 《弟 子规》是满清在诛心,是奴 隶培养规范。
之前的弟 子志在家国天下,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是弟 子们的志向,或成为舆 论监 督的中心,随时随地评判政 府的行为。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胡朝的弟 子,必须唯唯诺诺。甘心做奴 才。一个哭庙案就让才子金圣叹人头落地,居然有30人以上集 会处的胡律。
《弟 子规》〈入则孝〉云:“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对照一下刘备的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弟 子规》却要求是除非请示汇报并得到批准,否则什么都不能做。典型的培养奴 才。连宠物都要自主 权,何况是人。儿童精力过旺,儿童求知欲特强,磕磕碰碰,摔摔打打难免,那是儿童必不可少的成长过程。儿童是在不断犯错误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学习的,不许儿童犯错误等于不许儿童成长。形不成独 立的世界观和独 立的人格,这正是满清所需要的,你们都有独 立的是非观,都要责任权 利相称,满清的奴 隶主岂不做到头了?
《弟 子规》〈入则孝〉云:“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儒学的孝是父慈子孝——权 利责任的统 一,而无论爱我或憎我,我都要孝,典型的奴孝。比如舜的父亲瞽叟,就希望舜,而且要于类意外,以便自己不承担责任,看到舜不,就制 造类意外,舜应该满足瞽叟的愿望把自己去除掉吗?
《弟 子规》〈入则孝〉又云:“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理直气平可以,理直气弱何意?难道父母的过错就不是过错?或者我们提意见是更大的过错?在家父母永远是对的,即使父母错了,子女也不该发现,发现了也不该指出,万不得已指出,也要先察言观色,因为指出父母过错的行为本身是更大的过错。所以要“挞无怨”。孟子曰:当怨无怨是不孝。只有已经漠不关心,视为路人了,才会不怨。而且,连舜都要怨,不但怨,而且在空旷处呼天抢地。面对知错不改,反而变本加厉殴 打你的家长,你会无怨吗!在家挞无怨,出外则文 字 狱无怨,被奴 役无怨,背黑锅无怨,甚至冤无怨了。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难道父母就可以不认错吗?在家父母永远是对的,在外强 权永远是对的,就可以伺候主 子了。于是汉文化的人格独 立被奴颜婢膝取代了。
《弟 子规》〈谨〉都是晚睡早起洗脸漱口衣冠整洁不挑食不饮酒等等等等,总之是谨小慎微,缩手缩脚,畏首畏尾。这绝不是孔子的瑾,“小不忍则乱大谋”;“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这才是孔子的瑾。按照《弟 子规》〈谨〉德要求,像子路这样从来不知退让的人,像宰我这样不但不知退让,还千方百计和老 师抬杠的人,早就该被家法处了,何以能成为孔门十哲?对一个人的品格培养才最重要,细节的精雕细琢实在是舍本逐末,甚至别有用心。培育志向小之人。怎可让奴 才胸怀家国天下?奴 才只能鼠目寸光、自私残 忍、唯 利 是 图。
孔子的基本理论还有用,岂可板僵化,一成不变?如2500年 前为什么反 对箕踞?因为当时的衣着有缺陷,箕踞——尤其是夏天——可能隐私暴 露。孟子突然进入妻子的房间,因见妻子正在地上箕踞而坐差点就把妻子修了。至于后来,衣着发展了,箕踞除了占地方,可能会绊倒路过的人外,已经没有其他不好之处了。《世说新语》里有一则:“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还有柳宗元也箕踞,不但箕踞,而且还写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箕踞已经是潇洒自如,无拘无束的代 表,《弟 子规》〈谨〉云勿箕踞,这是食古不化。
《弟 子规》〈泛爱众〉云:“恩欲报 怨欲忘。”孔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为了胡酋的培养奴 才的需要,公然违背圣 人训。
君学书院的书院文化
一入君学,永为学君。
既为学君,永为君学。
一旦进入君学书院,皆可感受古风礼仪,虔心开始“七重修炼”—— 即诚心正意 → 格物致知 → 修身 → 齐家 → 治国 → 平天下 → 逍遥游,从而实现人生的终极追求,最终拥有心灵神往的自由与幸福。
. 君学书院,一所真正属于我们中国教育培训行业自己的书院!
“书院”之名最早出现在唐代。《玉海》对“院”解释为围墙,书院就是指有围墙的校书和藏书的房屋,是实施藏书、教学与研究三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
书院取名君学,充满着浓浓的书卷气息,古意盎然、浩然正气,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沉淀和书院教育体系的独特品位与气质。
. 学为人师
行系世范
孝亲尊师
与君至善
. 立于君学书院师君台上,传道授业解惑者,尊称为师君。
书院师君台虚位以待,海纳百川,希望更多愿意分享自我的有识之士走上君学书院师君台,为天下学君励心启智!
. 对学君进行市场营销、教学管理、团队建设等相关专项技能训练的专家称之为教官。
君学书院不仅培养了许多优秀学君,更是培养出了一批在教育行业中极具战斗力的教官!
教官认真履行其职责,服从书院安排,传承与发扬书院文化,承担训练与帮扶学君成长的重任,除了负责传授书院的实战管理技能,更亲身指导与操练,把书院的武林秘籍一招一式传授学君并发扬光大!最终任务和目标,就是把学君变成精英中的精英,让学君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能游刃有余!
. 君学书院同学同修之间称作学君。
在君学书院,相互加持、携手并肩、同在一起学习的人彼此以“学君”相称。意指君子之学,同修共进,修炼人生。
. 君学书院课堂上课前与下课时对老师所行之礼,用于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上课伊始,学君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上身庄重缓慢的鞠躬四十五度同时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朗声问候:“老师好!”师君回礼,允落座,开讲。课毕,学君全体起立,向师君再行师礼深鞠躬致谢,同时朗声道:“老师辛苦了!”师君回礼,下课。
. 君学书院课堂上,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要求表示肯定接受时一律都用 “诺”字回应。
“诺”起源并运用于古汉代,表示同意、答应、允许、诺言、许诺、承诺,以示重承诺,一诺千金,一定遵从命令完成任务。
. 君学书院课堂上下课铃声采用古意悠扬的钟声。
君学书院课堂的钟声是君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书院钟声悠扬、端庄、厚重、流畅,形成一种祥和、庄重、肃穆的书院氛围,给学君们带来无穷的遐想和美的享受。有一种净化心灵的力量,也有声威警示修行之人要当勤精进,慎勿放逸的功用。
君学书院的钟声,雄浑绵长,响彻云霄,远播天下,象征和谐、吉祥、振兴、奋进,承载着君学书院的厚重文化并传扬四海。
. 君学书院主题音乐《云水禅心》清音雅韵,古风飘香!古筝叮叮咚咚地婉转,如流水潺潺。竹林扶疏,泉石相映,天籁一般的绝妙之音漫卷漫舒,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仿佛天地万物全都溶在了这一份亦真亦幻的意境之中。
音乐悠然自得的心境,可超越浮尘和人世的杂乱无绪的情结。天地间事物的变化、延伸,可在这一动一静中展 现、升华,直到变得宁和,与书院气质相得益彰!
. 君学书院课堂共分成八个小组进行学习与修炼。
八小组传承君学书院文化,分别命名为:分享组、定位组、同路组、起航组、坚持组、行动组、彩虹组、阳光组。每组分别对应、渗透着有自然界四君子之称的“梅、兰、竹、菊”及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素养、修为的“琴、棋、书、画”的文化气质!
.
用100--200字概括孔子儒家思想是什么?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什么?孔子的儒家思想其实是一套控制情绪的心法。中庸说,喜怒哀乐只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相当于儒家思想的心法所在。所以要学习儒家的思想,就要从情绪去入手。如何去控制情绪,就要从大学中去学习了。大学上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要怎么样做到明明德,就要从7个方面去做。大学接着第2句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也就是知,止,定,静,安,虑,得。知就是要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的性格,了解自己在哪一方面的缺点,那一方面有优点。止就是要知错能改,要改正自己的缺点。像颜回一样,不迁怒,不贰过。这样你就能够安定下来了,活在当下。静就是定的更进一层。后面的以后再说。先把第1个弄懂,也就是知弄懂。人最容易看到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而大学里面说的就是要了解自己。要格物致知格物其实就是了解自己最好的方法。大学是方法论,中庸是心法,这就是儒家两部经典的重要所在。当你能够静定下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诚心正意的结果。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孔子所说的这些关于礼教之类的话都是人之常情。这是儒家的思想第1个问题。
第2个问题,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孔子是个大人。要怎么样成为大人就要学习大学,因为大学是大人之学。易经上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这就是大人。在论语中,有提到孔子的生活方面的一个章节,从中就可以看出孔子,就是一个这样子的人。 所以学习儒家思想就要先学习控制情绪。儒家思想就这么简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