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报之德昊天罔极-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是什么意思
1.昊天罔极什么意思?
2.《游子吟》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3.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翻译:
昊天罔极什么意思?
词目
昊天罔极
发音
hào tiān wǎng jí
释义
原指天空广大无边,后比喻父母的恩德极大。
近义词
无边无际恩重如山
引用
《魏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五·穆崇 ...阙宗祀之旧轨。诚由文明太皇太后圣略超古,惠训深至,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 。比之前代,戚为过甚。岂所谓顺帝之则,约躬随众者也?陛... 《魏书》卷六十四·列传第五十二·郭祚等 ...露黔首,寿保南岳,德与日升。臣夙被刍豢,先后衔恩,欲报之期, 昊天罔极 ,亡魂有知,不忘结草。"彝遂卒,时年五十九。官为收掩羽... 《魏书》卷一百八之三·志第十二·礼四之三 ...朝成事,思金册遗令,奉行前式,无失旧典。"诏曰:"追惟慈恩, 昊天罔极 ,哀毁常事,岂足关言。既不能待没,而朝夕食粥,粗亦支任... 《后汉纪》孝章皇帝纪上卷第十一 ... 千〕万〔二〕。朕既早离皇太后,幸复承子道,中心依依, 昊天罔极 。” 〔一〕 续汉舆服志曰:“诸侯王赤绶。... 《后汉纪》孝安皇帝纪下卷第十七 ...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 。”蓼莪者,子长大之状貌。陈忠上文所言“蓼莪之人作诗”... 《隋书》卷二·帝纪第二·高祖下 ...候大将军。夏五月癸卯,诏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 。但风树不静,严敬莫追,霜露既降,感思空切。六月十三日... 《隋书》卷五十九·列传第二十四·炀三子 ...每蒙恕免。三经除解,寻复本职,再徙边裔,仍即追还。生成之恩, 昊天罔极 ,奖擢之义,人事罕闻。化及枭獍为心,禽兽不若,纵毒兴祸...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赵六老舐犊丧残生 张知县 ...摩鞠育,无所不至。《诗》云:“哀哀父母,生我勋劳。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 。”说到此处,就是卧冰、哭竹、扇枕温衾,也难报答万一。... 《北史》卷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 ...每蒙恕免。三经除解,寻复本职;再徙边裔,仍即追还。生成之恩, 昊天罔极 ;奖擢之义,人事罕闻。化及枭獍为心,禽兽不若,从毒兴祸... 《古文观止》卷二 周文 ...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 !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 《昭明文选》卷二十 ...,子曰:管仲夺伯氏骈邑三百,没齿无怨言。孔安国曰:齿,年也。 昊天罔极 ,生命不图。言生之夭寿,不可预谋也。毛诗曰:欲报之德,... 《昭明文选》卷三十七 ...终怀蓼莪罔极之哀。毛诗蓼莪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 。每四节之会,块然独处,左右惟仆隶,所对惟妻子,高谈无... 《昭明文选》卷四十八 ...之因史见意,亦无以加。臣固被学最旧,受恩浸深,诚思毕力竭情, 昊天罔极 !臣固顿首顿首。伏惟相如封禅,靡而不典;杨雄美新,典而... 《新唐书》卷九十八·列传第二十三·王薛马韦 ...听。是时承隋大乱,风俗薄恶,人不知教。挺上疏曰:"父母之恩, 昊天罔极 ;创巨之痛,终身何已。今衣冠士族,辰日不哭,谓为重丧,... 《全后魏文》卷四 ...答东阳王丕等(太和十四年十月) 追惟慈恩, 昊天罔极 ,哀毁常事,岂足关言。既不能待没,而朝夕食粥,粗亦支任... 《全后魏文》卷三十四 ...阙宗祀之旧轨。诚由文明太皇太后圣略超古,惠训深至,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 ,比之前代,戚为过甚。岂所谓顺帝之则,约躬随众者也。陛... 《全后魏文》卷三十七 ...露黔首,寿保南岳,德与日升。臣宿被刍豢,先后衔恩,欲报之期, 昊天罔极 ,亡魂有知,不忘结草。(《魏书·张彝传》)... 《全后汉文》卷四 ...司农黄金千斤钱二千万。朕既早离皇太后,幸复承子道,中心依依, 昊天罔极 。(袁宏《后汉纪》十一) ◇ 使... 《全后汉文》卷六 ...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 !』朕不敢兴事,览于前世,太宗、中宗,实有旧典,追命外... 《全后汉文》卷二十六 ...之因史见意,亦无以加。臣固被学最旧,受恩浸深,诚思毕力竭情。 昊天罔极 ,臣固顿首顿首。伏惟相如《封禅》,靡而不典;扬雄《美新...
《游子吟》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 唐)孟郊《游子吟》赏析 “母爱”是人类纯真崇高的感情,是文学创作的永恒性主题。讴歌之惟恐不逮,佳作自然不少。早在《诗经》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的诗句,简括而形象地唱出了人子的心声。而唐代诗人孟郊(字东野,751一814,湖州武康人)的《游子吟》,更是一首歌颂伟大母爱之作。它把人类伟大的母爱置于特定的艺术氛围中,加以弘扬和歌颂,使之脍炙人口,连不识字的妇孺都会记诵不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首乐府诗,诗人捕捉住生活中的“一瞬”,用简括的语言勾勒出慈母为游子缝制衣裳的场景,抒发了游子思乡念亲的至深情感。首联,“游子”,本谓远游的客子。《史记》“游子悲故乡”。也许慈母意想到了游子的奔走之劳,风霜之苦和孤寂之悲,如此,诗一开头,就似笼著一层淡淡的哀愁。另外,就唐诗看,“游子”也可指离乡远游的举子。有唐以来,开科取士,游子不绝于途,辗转流徙,饥寒相侵,倍受艰辛,“古若不置名,道路无欹倾”。诗人以其亲身体验和感受,把游子的悲苦和哀愁加以浓缩和“转嫁”,让人细味和借人传达,如此,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实况,赋予了诗的社会意义,表明了自己对生活的评价。接著,诗人进行了合理的想像,揭示了慈母情爱的含蕴,原来临行缝制的游子衣上,密密匝匝飞走的针线,竟是慈母的丝丝缕缕情思。“游子无寒衣”,“游子暮何之”,也许就是慈母系情的“意恐迟迟归”的内涵。“短章蕴藉”(《白石道人诗说》),是诗意的生发,更是意境的升华。末尾二句,从意义上说,是从“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化出,但较之原诗句,比拟切当,对比强烈,形象更为鲜明;而且“游子不言苦,家书但云安”,要解脱和抛却的是悲苦和哀愁,知难而前,锐意进取,冀报恩于万一,给人以奋发和鼓舞,因此,诗句的思想意义也更深刻和积极。此外,就诗的艺术性看,有两点值得注意。这既是“雅俗共赏”的一个原因,也可窥见诗人的艺术探索之一斑。一是浓情淡化,引起广泛的共鸣。共鸣,是文艺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在读者身上引起的共同激情,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主人公一起体验他的痛苦、磨难和愿望等;浓情淡化,是指作者通过对艺术的理解,把浓烈感情融注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中而使读者觉著是淡然地传达出来的。这首小诗浓情淡化,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诗的审美客体仅是慈母为游子缝制征衣所生发的感情;但它唤起的却是人们对母子至性情爱的体验中的理解、同情而至反思。为什么?我们不能不从诗人对审美意识的理解去探求,慈母为游子缝制衣裳,是最为习见的生活图景,而其中浸透的却是深入骨髓的感情。谁无父母,谁无兄弟?离亲别故在社会现实生活的人际活动中总会发生的,思亲恋故之情又谁能避免?人们读文艺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总是有所希冀的,解除痛苦,获得欢娱,哪怕是一瞬间的。一个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撞击力在读者身上引起的回应力应该是适度的,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没有提供特定的背景、环境及其他,但蕴藏的故乡之思的感情是深厚真挚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淡淡的说出,引起了至今千年的共鸣。《游子吟》使浓烈深厚的感情“轻描淡写”似地传达出来,在读者心理上,引起震动,像山泉沁入心脾,给人以某种满足、慰藉和感奋。总之,这首诗的情思、哀愁、艺术氛围都是淡淡的,然而人们却从中产生共鸣,引起反思和感奋。二是冲淡的感情得之于平和的语言,这也得益于民歌形式的运用。这首诗是抒情诗,体例为乐府诗,它俚语入诗,明白晓畅,著语不多,纯是白描,洋溢著强烈的生活气息,那真挚深沉的感情就从平淡的语言中得出。从而较为适应广大读者的审美心理,使人们自觉地接受其诗歌的思想,心灵得到了陶冶和净化。总之,这首抒情小诗歌颂了伟大的母爱,称得起广泛流传千古不朽之作。而恋母、思乡、念国,似在人们情感上一脉相承而呈现阶梯性或说档次,因此这首小诗,在今天更能激起海外同胞思乡念国的情感,产生特殊的反响,那么,它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上的探索也就有更值得注意的东西了。孟郊《游子吟》赏析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旬才得到一个潭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咏,会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此诗则是当时之作,亲切而其淳地吟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生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著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颠沛流淳,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此诗写的正是这样的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都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实际上是两个短语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身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点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语言,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著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最后二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诗人的反问句,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热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怅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欲报之行,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淳厚真挚。这是一首母爱的赞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此诗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的浓郁醇美。注释:1.“哀哀父母,生我劬(qu阳平)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劬劳:勤劳;昊:广大无边)《蓼莪》(liao上声e阳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翻译:
翻译: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想报爹妈大恩德,老天降祸难预测!
1、鞠:养。
2、拊:通“抚”。
3、畜:通“慉”,喜爱。
4、顾:顾念。
5、复:返回,指不忍离去。
6、腹:指怀抱。
7、昊天:广大的天。
8、罔:无。
9、极:准则。
扩展资料诗歌出自先秦的《蓼莪》,共六章,似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三层意思:
首两章是第一层,写父母生养“我”辛苦劳累。头两句以比引出,诗人见蒿与蔚,却错当莪,于是心有所动,遂以为比。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顺;而蒿与蔚,皆散生,蒿粗恶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故称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诗人有感于此,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
后两句承此思言及父母养大自己不易,费心劳力,吃尽苦头。中间两章是第二层,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和父母对儿子的深爱。
第三章头两句以瓶喻父母,以罍喻子。因瓶从罍中汲水,瓶空是罍无储水可汲,所以为耻,用以比喻子无以赡养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而感到羞耻。句中设喻是取瓶罍相资之意,非取大小之义。“鲜民”以下六句诉述失去父母后的孤身生活与感情折磨。
第四章前六句一一叙述父母对“我”的养育抚爱,这是把首两章说的“劬劳”、“劳瘁”具体化。诗人一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和九个“我”字,语拙情真,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声促调急,确如哭诉一般。如果借现代京剧唱词“声声泪,字字血”来形容,那是最恰切不过了。
这章最后两句,诗人因不得奉养父母,报大恩于万一,痛极而归咎于天,责其变化无常,夺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报不能!
后两章第三层正承此而来,抒写遭遇不幸。头两句诗人以眼见的南山艰危难越,耳闻的飙风呼啸扑来起兴,创造了困厄危艰、肃杀悲凉的气氛,象征自己遭遇父母双亡的巨痛与凄凉,也是诗人悲怆伤痛心情的外化。四个入声字重叠:烈烈、发发、律律、弗弗,加重了哀思,读来如呜咽一般。后两句是无可奈何的怨嗟。
赋比兴交替使用是此诗写作一大特色。三种表现方法灵活运用,前后呼应,抒情起伏跌宕,回旋往复,传达孤子哀伤情思,可谓珠落玉盘,运转自如,艺术感染力强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