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侣浪漫晚安心语

2.圆霖法师的圆霖禅画简述

3.艺术大家富冈鉄斋

4.茶之美意茶道画道随笔散文

5.我最喜欢的诗人 - “诗佛”王维

6.舍得,舍不得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情侣浪漫晚安心语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心无挂碍印章

情侣之间互道晚安是件浪漫的事情,在一夜深睡后,甩掉这一天的所有苦恼吧!下面是我收集的情侣浪漫晚安心语(精选80句),希望大家喜欢。

1、夜幕降临,睡眠来伴,一天劳累,就此停止,一天好坏,从心放下;不思烦恼,莫念忧愁,心无挂碍,入睡安然。祝你今夜,睡眠安稳,好梦相随,吉祥陪伴。

2、只是因为太年轻,所以所有的悲伤和快乐都显得那么深刻,轻轻一碰就惊天动地。晚安~

3、乖乖,你看那月牙已上树梢,你听那蝉虫也已熄声,天不早了,早点歇息,掖好被子不准乱踢,做个好梦,愿你明天一睁眼就有蜜糖般的心情,晚安baby。

4、被自己所爱的人深爱着是什么样的感觉呢?会是什么样子呢?想要立刻回答的人,你要知道自己是多么幸福。

5、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

6、睡一睡,精神好。烦恼消,快乐长。睡一睡,心情好。做美梦,甜蜜蜜。睡一睡,身体健。头脑清,眼睛明。睡一睡,幸福到。好日子,明天见。

7、我们在时间里验证爱情,也在时间里把爱情碾得粉碎。爱情里有很多虚情假义,可我们的痛苦心碎绝望却总是真的。

8、人生路上多磨难,遇事要往宽处看;烦恼忧愁抛脑后,豁达心态时时有;莫把埋怨放嘴边,放眼日子很灿烂;放下一天恩和怨,收拾心情道声:“晚安”!

9、亲爱的啊,出租车远去的时候,看着你,也不会有心酸,因为想着等下有你电话的报告,和那一条短信的晚安。思念啊,就是生活的味道。

10、有一种强大叫简单,强大到谁都无法破坏内心的纯粹。

11、把一身疲惫甩在家门外,晚饭间家人的谈笑让你轻松自然。看看新闻咨询让你遍知天下事,洗个澡泡个脚让你神清气爽,舒舒服服睡个觉让你美梦一晚。说一声晚安!道一句你辛苦了!

12、把酒言欢的时候,你是否还在拼搏,秋风送爽的时候,你是否还在加班,我的关心,才最珍贵,今夜我还在想着你入睡,朋友,晚安!

13、爱情是没有道理,争执到最后道理清楚了,感情却是没了,用理性的法则去驾驭感性,结果恐怕只有冷冰冰的无情。两个人的事,不用太明白,度自己把握,每人心中自有分寸。

14、唯有心静,身外的繁华才不至于扭曲和浮躁,才能倾听到内心真实的声音。

15、选中一天的美好,剪切悲观的烦恼,删除不满的忧虑,粘帖快乐的心境,刷新过滤的苦闷,保存美妙的心情,创建新文件夹:开心每一天!轻轻一声问候愿给你带来清晨美好的一天!晚安!

16、我的心是一座城,那城里一直住着一个我可望不可及的人。我的所有的守望,终其一生,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浮云万里横渡,尘世的路,我用一纸芳华诉说流年的沉重。

17、爱情就是一条河,谁不是摸着石子过河。

18、我始终坚信,即使再黑暗的夜也会走到尽头,并迎来曙光。

19、我们常常会因为拥有而快乐,为失去而悲伤,有时候,不知足的人拥有一切却享受不到。知福的人看似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舍与得全在一念之间转换。其实,人生的实相,往往隐藏在追求和拥有底下,是某个让人有所寄托,让人身心安顿的东西。

20、宁静的夜晚,月牙弯弯,柔柔月光带去我深深的思念。温馨的夜晚,星光跳动,闪闪星光传递我真挚的祝福。在这幸福的夜晚,一句晚安带你进入美好梦境。

21、有些思念,怎么也放不下;有些爱,怎么也断不了;有些再遇,怎么也潇洒不来。人生的各种羁绊,不都是这样吗?斩断旧的,又有新的。

22、夜的黑暗挡不住我对你的思念,辗转反侧我孤枕难眠。思念你秀发的清香,思念你耳畔的亲昵,思念你深情的拥吻。没有我的夜晚,我托月光在送去我对你的思念。宝贝晚安!

23、刚刚我跟月亮通过电话,要它洒下清辉伴你入睡;给星星发了邮件,要它点缀夜空伴你美梦。它们答应了,祝你晚安,好梦!

24、大千世界,我们并不是缺少一个说话的朋友,而是渴望一个理解自己读懂自己的伙伴。

25、电视剧看了,感动了吧?游戏玩了,娱乐了吧?又看了书,精神营养了吧?澡也洗了,轻松了吧?现在我的短信你也收到了,祝福也有了吧?还等什么呢?早点睡吧,晚安!

26、晨曦之前的启明星,是我的双眼;朝霞之前的晨露,是我的泪水;黄昏之前的夕阳,是你的温暖;黑夜之前的黄昏,是你的晚安。朝朝暮暮,思念悠长!

27、赛尔乔?莱翁:当我对所有的事情都厌倦的时候,我就会想到你,想到你在世界的某个地方生活着,存在着,我就愿意忍受一切。你的存在对我很重要。

28、今天是残酷的,明天会更残酷!后天会更美好!但大多数人都在了明天晚上,而看不到后天早上的阳光!加油,坚持就是胜利!早点睡吧!晚安!后天会更好!

29、长夜绵绵,送给你俏丽的容颜,愿你在夏日的夜晚不再孤单;霓虹闪闪,送给你温暖的港湾,愿你一生有我的陪伴;祝福甜甜,送给你一句真诚的感言,愿你的生命更加斑斓。晚安!

30、当鸟儿倦了的时候,它会选择飞回巢穴,当人儿累的时候,他会选择回到家里,卸去疲惫的伪装,放松自己心情,原来生活是这样的美好,晚安,朋友!

31、化舒爽为清风,拂去心压力;化轻松为琴曲,缓解神压抑;化美意为问候,驱散体累意;化温馨为安神剂,送去美睡意;愿你夜里再无失眠绕你,心静美梦跟你!

32、生活不易,全靠演技。把角色演成自己,把自己演到失忆。

33、坚持自己该做的事情,是一种勇气。 绝对不做那些良知不允许的事,是另一种勇气。

34、不必要挑剔生活的不如意,所有的一切不外乎是自己的天真遇上了社会的现实罢了。成见不如理解,抱怨不如放下。

35、你是你人生的作者,何必把剧本写得苦不堪言。

36、思念不因劳累而改变,祝福不因休息而变缓,问候不因疲惫而变懒,关怀随星星眨眼,牵挂在深夜依然,轻轻道声:祝你晚安!

37、爱情是一味良药,用好了,可以让人怀念一生。用不好,只能一次次的将自己伤害。

38、劝烦恼打个小盹,让快乐冒个小泡;让痛苦小憩歇会儿,让幸福接连赛跑;哄晦气睡个长觉,等好运悄悄来到。明天是崭新的一天!

39、岁月蹁跹人知否,花开雪融又一秋。青丝已换满白头,谁知此生几回眸?

40、世上有很多不可能,不过不要在你未尽全力之前下结论。

41、夏日炎炎,汗水绵绵,艳阳高照人易倦;荷叶田田,清风淡淡,思念升温舞翩跹;蝉鸣声声,流水潺潺,心静自然凉相伴;问候浅浅,情意片片,愿君乐悠闲!

42、娱乐圈太无情,让人不相信爱情,我已没心情,再关注你们的事情。我愿终身不负卿,这样的爱情,还能否追寻,真心能否换来真心。回头看看你们的父母亲,哎哟,我愿意继续相信爱情。

43、如果爱你是错,那我宁愿不对,如果对就是等于离开你,我情愿错一辈子。

44、最想跟你说的是爱你,最想与你走的是人生,最想和你过的是日子,最想带你去的`是鹊桥。

45、你知道思念一个人的味道吗,就像喝了一大杯冰水,然后用很长很长的时刻流成热泪。

46、婚姻中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生活除了甜蜜要面对更多的是困难,就算偶尔的小脾气、小任性希望你可以包容,婚姻的幸福是靠我们共同的努力,都是第一次结婚请多指教。

47、有了那份牵挂,孤寂跋涉的路有了,有了对你的牵挂,平淡无奇的岁月就多了幸福的满足和美丽的风景。

48、初吻并不能当作永久相爱的保障,但它是盖在生命史上的一个永久记忆的印章。

49、好女孩是一朵红玫瑰,好女孩是一朵紫茉莉,好女孩是一朵白百合,好女孩是春风,是春是温馨,是美丽。这就是我心中的你。

50、你是如此美丽,让我流连忘返,你是如此漂亮,让我应接不暇,动人的身影刻画在我的脑海,让我久久无法忘怀,简单可以用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来形容。

51、挥不去的暮色,几悉思念,道不尽的千言,真心的祝福,悄悄地告诉你,我想念你,一声亲切的问候。

52、宝贝,茫茫人海,我能与你相遇,是上世情缘,还是今世的安排,我都不管。我只知道,此生有你,就是我最大的幸运。

53、对你的爱是我前生欠的债,我用今生来偿还,允诺你无尽的甜蜜,只为把前世的恋情赎回来;对你的爱是我三生许的愿,我用今生来实现,给予你永远的幸福,只为使来世的遇见亦成爱!

54、用了心的爱,才会特别在乎,更加珍惜,在理解中支持,在错过中包容,因为害别怕失去。

55、亲爱的,我想你了,我问你一个问题哦,太久没有看见你了,是先闭眼?还是先嘟嘴呢?错,是先消毒。

56、每当你大方的拿出一迭钞票:“老婆,去买衣服吧!”我的心里是满满的幸福和被宠的骄傲。

57、你越冷漠让我越想亲近你,你越理智让我越想爱你,不管你身处何方,我的爱会一直伴随你,年年月月天天时时分分秒秒都如此。

58、我之前没有爱过别人,你是第一个,我怕我做的不够好,让你觉得爱情不过如此。

59、我还是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过夏天的木栅栏和冬天的风雪之后,你终会抵达。

60、原谅我吧!我知道我错了,你若不能原谅我的话,那就不断的打电话骂我吧!我愿意被你骂到老!

61、我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那人,我知,是你。

62、时常想你在心里,日日想你在哪里,总不忍心打扰你,今天只是太想你,发个信息告诉你,我在这里很想你。

63、我这天最后取到你拉,我的钱以后有人保管拉,我有个漂亮的老婆拉,我会好好爱你一辈子的。

64、爱你爱的好甜蜜,想你想的好痴迷,偷偷嘲笑发呆的自己,为什么轻易就做了爱情的奴隶?心甘情愿沦陷了自己,却不知道你是否把我放在了你的心里?

65、爱是一道光芒,停在高高天上,我抬头望是你的脸庞,你眼中的善良让我觉得梦想一定能实现!

66、你笑起来的时候太迷人,迷得我已经失去了自己,我觉得我已经是你的人了。这辈子再也离不开你了。

67、谢谢老婆爱我,也许你不是我生命中第一个爱我的人,但是你绝对是最后一个,也是最好的一个。

68、蓝蓝的天空,广阔的田野;欣然的小屋;温柔的你,是我今生的唯一奋斗目标。

69、今夜,月亮并没有在天空露出笑脸,云越来越浓,我很担心月亮挣扎不出云彩的裹就,因为我想和你在明月里徜徉在海边。

70、一见钟情,不是看一眼就喜欢上了你了。而是在看了一眼之后,就再也没有忘记过你。

71、我愿意一直爱你,直到心电图的小山变成大海,青丝绾正变成白发苍苍,美人如玉变成佝偻老人。

72、关于爱你这个词,怎么说好呢?即便我有过千百次离开你的想法,也因为你难得的一次温柔就丢弃盔甲!

73、我知道我们是没有结果的,我只想在我最美的时候能和你在一起,然后作为告别世界前美好的回忆去怀念。

74、春风十里,夏夜万星,纵使这个世界上有千种万种美好,也不及你的微笑。

75、专一不是一辈子只喜欢一个人,是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一心一意、不离不弃。

76、这一生最重要的三个日子:世界上有你的那天,世界上有我的那天,“我”和“你”成为“我们”的那一天!

77、爱是一种感受,痛苦也觉得幸福;爱是一种体会,心碎也觉得甜蜜;爱是一种经历,破碎也觉得美丽。你就是那个让我幸福,甜蜜,美丽的人!

78、我不擅长安慰和挽留,所以就算难过也千万别走。我能做的只是陪在你身边,即使一句话也没有。

79、倘若公子哪日看上谁家姑娘,我帮你去提亲,她若不答应,我便屠杀她满门;她若答应,我便只杀她一人。

80、等那些外星人到来时,我会让他们帮我先在外太空预定一套房子,到时候,你去给我打工,每天工作内容就是:陪我散步,听我说话,给我们小宝宝唱歌,工期是:一辈子。

圆霖法师的圆霖禅画简述

1.禅画是心地的花朵,禅画是本地的风光,禅画是度世的标指,禅画是修行用功的方便,禅画是六根假借笔墨纸砚等因缘透过炉火纯青的色法直入心法进而实现对心色二法的超越和解脱,禅画是书道行者修行的境界功夫和方法的一合相。

2.圆霖老和尚的画作朴茂、庄严、神妙,和气,线条定而不滞,逸而不飘,题材简单而又深远,直心写意,当下承担,足以为禅画典范。从老和尚画作中我们认识到,禅画与禅宗的见地和修为的关联性,才是禅画之所以为禅画的原因所在。禅宗以文殊般若为核心,以普贤行愿为根本;禅画作者的大智慧即为“文殊般若”,笔墨技法即为“普贤行愿”。

3.禅画是以大智慧为根本,以高超的笔墨功夫为依托,依循禅宗心无所住的大境界来完成对笔墨技法的融合和超越。作为禅修的方式,禅画作者会意于笔墨之间、融心于点画之中,在表达禅墨洗心、自行化他的同时,更体现了禅画作者的见地和修行的境界。所以说禅画是功夫、境界完美融合而又超越的大因缘的产物。

4.若把一切的笔墨、技法和构型归属于书画的“有为法”的范畴,那禅画即是具备了一切“有为法”,而又超越之,不拘成法,不着一境,“随心应手”地显现变化不拘的线条和点画。达到真正的“无为而无不为”。这就需要作者以开般若智慧的“此心”为根本,以“有为”的笔墨技法为妙用,来表现禅画的“清净本然”。

5.老和尚以“有法”来成方圆,又以“无法”自成自然,巧妙地展现了“法法本无法,无法法亦法”。这也为书画的研习提供了新的借鉴,首先对一切书画的“有为法”粒粒咬住,把功夫做到位、做透;另一方面,不断净化本心,回归到“恰恰无心用”,再以“无心”之心融化“有为法”,然后“用心恰恰无”地去书写和绘画。

6.老和尚的画不拘泥于固定程式,而更注重“传神”、“凝神”,无不以“见笔”二字为究竟处。正所谓“形相尽打却,心神具宛然”。老和尚作书作画时而遵循常规格局,时而又另辟蹊径,却又处处“发而皆中节”,以对所有“形”和“相”的超越,寥寥数笔,一点一划,处处体现出作者超然脱俗的心灵印证。

7.圆霖大师擅绘佛像,名满天下。早年造像多受唐吴道子、五代贯休、宋代梁楷、法常,画风严整细腻,稳实平整。佛像双眉细长,耳鼻润扩,比例匀称,丰瘠适中,颇具珠玉圆美之形,亦具《佛像度量经》所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特征。

8.晚岁绘画佛像风格日趋简率、直接,法相古拙,晕染清简,笔笔凝重。多绘“西方三圣”、“无量寿佛”、“布袋和尚”、“观音大士”、“雪壁达摩”。或慈悲庄严,或粗犷沉实。神态庄严生动,对之令人当下心净。偶有放笔力作,墨色华滋,施彩姿肆,掺糅渗化,晶莹苍拙,神意焕发,得之自然,又能通于天地,极具天成之趣。其流动洒脱,凝重沉雄,堪与古贤媲美,古拙天趣,真力弥满。

9.晚岁山水,则更趋超绝。画面黑白分明,气象万千。既能浓墨渴笔,力扫千钧;又能水墨淋漓,中藏内美。可谓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穷极变化。不但能在浓淡枯湿的渗化中,体现峰峦浑厚、草木华滋的风格;又能将乱头粗服、老苍简约、天光岚影、云烟动荡的气势表现得极为生动活泼。《五台胜境》、《峨眉烟霭》、《普陀春色》、《九华秋声》四大佛国圣地的的庄严胜境,亦是他晚年反复绘写的经典力作。

10.其书法,晚岁渐从弘体脱胎而出,尤以行草最为得势。用笔方圆兼备,左盘右旋;字形参差呼应,不囿成法。宛若蛩虫蛟龙,执拗遒劲,纵横开张,而又不乏天真之气。

11.老和尚晚岁更得大自在境,倾心“逸笔”,删繁就简,大开大阖,纵横涂扫,以一当十,寥寥简笔即能传神写照,把所要表现的物象风度、神韵,勾画得惟妙惟肖。《十六尊者》、《鹿野苑度五比丘》、《灵山法会》、等皆笔简意赅,义理深刻,无丝毫造作之气,直令人心领神会,颔然赞许。可谓于宋代梁楷之后,一千年来承袭“逸笔”“禅意”画之又一大家。

12.圆霖大师,世寿九十有三,梵行六十余载。平生律己谨严,自奉薄约,善以身教,见者莫不动容,法师悲愿如海,毕生以笔墨勤为佛事,六十年隐居山林,一生誓以救渡众生为己任,萃其心力,专意修持。以书画为禅,见性布道。法师尝云:“修行第一,书画第二,爱好书画,乃是山僧旧习,然能以此弘法利生,非无益也”。大愿所在,成就了一件件无上妙品,每件作品皆是一场演说佛法的“灵山法会”。

13.大师自谓“山僧”,隐居深山,不求闻达;作画自谓“山僧旧习”,随缘而作,并不营求;常钤“随缘书画”印章,百城烟水,珠落有缘。所谓以艺道弘扬佛法,不离本分,非同世间书画家之汲汲营求。

14.圆霖大师书画名扬海内外,每日信众盈门。禅师对索画求字者一概尽力满足,一视同仁,并不因贫富贵贱、供养丰歉而区别对待,清净平等,古德家风。常常教诫弟子,世间的名闻利养,富贵荣华,轮回大梦一场空,一句佛号,如救头燃,西来心印,大事因缘,达此方畅佛祖本怀。

15.大师一生随缘书画数以万计,多应请而作,非为名利,且皆随缘布施,散落四方,老和尚从来心无挂碍,松风禅月,任运自然,一直过着一箪食、一瓢饮,晨钟暮鼓的清苦的修行生活,诚为古尊宿风范,一生保持山僧本色。

16.圆霖大师以笔墨之因缘使得佛菩萨的慈悲广布人间,德风所向,草木蒙恩,有幸得者,无不法喜充满,福缘增长。愿有缘看到老和尚禅墨的人,能抛开自我,断绝恩义,全身心地接受老和尚的法甘露,真正把禅画化为禅,用老和尚的“智慧香”成就自己的“自庄严”,以不辜负老和尚的笔墨之恩。

17.圆霖禅师于佛像之外,还随缘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花卉、书法作品,笔墨灵动、意境高远,然而皆不离佛祖本怀,旨在教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圆霖禅师题梅花“始知明月是前身”;题兰“种兰半月不烧香”;题竹“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仍虚心”;题荷“浊世遍开九品莲”,等等,无一不是冰雪情操、水月情怀。其书法作品多取材于佛经偈语,如,“光明晃耀如星月,智慧境界等虚空”、“大愿悉成满,百福自庄严”等,开演了佛法的无上境界。

18.圆霖大师书画,线条绵厚,朴茂,力能扛鼎却处处安详含蓄、清净自在。大笔纵横,淋漓挥洒,将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推向极致。是回归本心实证得禅的境界后清净心的自然流露。孤峰顶上,灵光独耀,其洞察大千世界之智慧、担当济世度人之慈悲、寻求解脱之心曲,超拔空门之自在无碍,总能在一件件饱含无尽禅机的书画作品中透露消息。

19.在佛法日渐式微的时代背景下,老和尚悲心所在,以书画为大众结佛缘,并借书画作开示,以“不立文字”又别开一方便之门。以笔墨作载体,以书画表正法,随类赋彩,因缘施教。“虚空有尽,我愿无穷”,法师行愿大千,假笔墨线条表达大乘佛法大担当的济世本怀,以禅墨利益众生,度化友情。落墨果断肯定,瞬间万变,直下承担又不着前境,见者无不升起欢喜和信心。晚年线条笔墨更趋大自在大解脱,处处表达真如空境。

20.中国美术史学泰斗、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90高龄的王伯敏教授为这次纪念展题写了“园霖法师墨宝”,并有“画到青空空即色,丛林坐寂砚生潮”之句相赞。中国美术学院资深教授孔仲起先生题写了“得大自在,放大光明”。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教授题写了“十指参成香色味,一拳打破古来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教授则以“若云舒卷自如,如水随圆就方”恭赞老和尚的书法妙品。

艺术大家富冈鉄斋

学者兼职画家

富冈铁斋,字无倦,日本文人画画家。1837年出生在一个崇尚儒学的家庭,家学的渊源使他从小就受到儒家学说的熏染。在铁斋弱冠时,常潜心于王阳明的心学,同时开始研习绘画。他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文人画家必备的修养。

26岁时长崎游历,使铁斋大开了眼界。长崎是日本接受外来信息的一个港口,长崎是中国的画家和作品流入日本的落脚地。铁斋在长崎观摩了大量的明清文人画真迹,中国文人画精妙的意境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深深吸引了这个日本青年。他研究董其昌,钻研徐渭,同时还翻译校订多部汉学著作,而立之年“学者声名渐起”。学者的声名先于画家的声名,使他后来的画家身份声誉日隆。铁斋一生以学人标准要求自己,把自己看成是一名学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铁斋信奉的座右铭。为寻访史迹、地志、风俗及高士行藏,从北海道到九州,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博学多识,好收藏奇书异画,不仅是画家,还是一位汉学者。1866年铁斋31岁时,校订刊行了《孙子吴子约说》二卷,此书收有明末人何言《登坛正鸽》一书中的二篇,还有武侯心书、将传、军器图、阵式图、将略等有关军事的内容。32岁时出版了《铁斋茶谱》。此外,铁斋在33岁时校订了《草茅危言》(中井竹山著)、34岁时出版了著作《称呼私井》以及《山阳诗注》。1901至1905年期间,铁斋还出版了《人物画十八描法说》、《牧溪的事》、《十六罗汉谈》、《画论》等著述。铁斋的足迹虽未到过中国,但他的一生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艺术能取得巨大成就,更是与学习、汲取中国绘画的精华分不开的。1861年,他26岁时在长崎逗留数月,除了与长崎派画家交往,他还接触了长崎的中国人,见到不少明清时期的中国文人画作品。青年时期曾一度与尊攘派志士交往,奔走国事。中年后少问政治,以绘画为终生追求目标。明治维新之后,开始专注研习中国文人画。其画风融日本水皿画与中国文人画为一体,形成了鲜明而独特的面貌。1881年以后,他在京都过着学者兼画家的生活并加入日本南画协会。1917年,他被任命为帝室技艺员。1919年,成为帝国美术院会员。

铁斋是个文人画家,声誉日隆。然而,铁斋不管世人对他的绘画评价如何之高,他总是只认为自己仅是儒者而已,并坚定地站在一个儒者的立场上去对待一切。铁斋绘画在无法中有法,也主要是由于他以儒者立场对待绘画,他需要的主要不是表现形式,因而他在技法上的追求是自由的,使用的手段是放任的。绘画是铁斋的幼学,并坚持了一生,由于他的成就,作为画家的铁斋在当时日本早已名闻遐迩。与苏东坡之缘

铁斋尤其钟情于苏东坡,他和东坡两人虽相距800年,但却是同日生,这在铁斋颇为得意,为此和铁斋同时代的吴昌硕特制印“东坡同日生”相赠从未晤面的铁斋。苏东坡不仅诗文、书画为后继者称道,他的艺术理论更深深地影响着后世,铁斋也为苏轼的人品、学问、才情所倾倒。

出于对苏轼的仰慕,铁斋还创作了大量以东坡为主题的作品。苏东坡是铁斋常画不厌的题材,从苏轼的逸闻趣事朋辈雅集,到苏东坡的诗意画,还有明清文人画家常画的赤壁赋图,在铁斋的笔下都有表现。铁斋存有两枚“东坡癖”和“东坡同日生”印章,以表示对苏子的钦慕喜爱之情。铁斋对于画苏东坡这样的人物,往往把人物置于画面的中心位置,人物不再是点缀而是主体,在山水环境中安排生动的人物活动情节,是铁斋山水画的一大特色。拿《东坡煎茶图》为例,苏东坡坐在浓墨涂抹的山崖下悠闲地品饮,一童子正忙于煎茶,童子的头顶上方好似从天上泻下的瀑布,在脚下形成湍急的溪流,人物居于中境偏下,东坡凤眼美髯,呼之欲出。另一幅也是取材于东坡轶事的《苏子谈癖图》,人物活动空间占去画面的一半,画中的人物被苏东坡的诙谐逗引得前仰后合,好似一幅妙趣横生的风俗画。铁斋总是在画面上的自然景物中加入人事活动,并将其放大,这种加强近景的表现,省却远景铺述的叙述方法,在减弱传统文人画追求的空寂迷茫的气氛的同时,赋予直观的亲切感。1922年,87岁的铁斋在大阪举行“东坡百图展”,出版了《东坡百图》画册。1924年89岁逝世前,他还手书了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同时他广收苏东坡有关资料,建“聚苏书寮”斋。他对苏轼研究颇深。

就现在我们能见到的铁斋以东坡居士为画题的作品,大抵都是七十多岁以后的作品。特别是晚年八十多岁以后,似乎对这类作品的创作的兴味愈来愈浓。最为铁斋倾力的是《苏东坡像》、《东坡归院图》、《前后赤壁图》等作品,另外还画有《东坡墨戏图》、《东坡谒佛印象图》、《东坡三养图》、《东坡安蔬图》、《东坡闲居图》等,把苏氏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囊括其中。坚持以儒家学养、文人气息贯通绘画,以书入画是铁斋一贯的绘画理念。在这些作品中,铁斋后期的书体和他晚年的绘画一样进入了“得于心、形于手”,心手相应而粲然成像的自由境界。画中的题诗有的汪洋恣肆达数百字,占据很大的画面,有意识地利用书法加大画面气势,使书法成为整个构图的一部分,以收到书画彼此呼应的画面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字明确表达,来加重画面的文学趣味和诗情画意。

此外,更有以东坡逸事轶闻为画题的一件册页,共收集东坡话题小品画十四件。同时,他还和吴昌硕交往密切,吴昌硕在80岁时曾为铁斋书写“曼陀罗窟”匾额。铁斋对吴昌硕非常尊敬,他常说:“余爱昌书,尤喜吴画,然所最爱者在其篆刻也”。这两位同代大画家虽交往密切,但没有见过面,彼此敬慕。总的说来,铁斋早年的作品严守法度,朴拙中透出一种秀逸之气。其早年的作品,无论是书法、绘画都法度严谨,人物画得雅拙、意趣。他早年曾经模仿过日本大津绘作的《藤娘图》,学习过中国晚清画家高其佩指画技法创作的《层峦雨霁图》。从他创作的《花卉》可以看出,尽管笔触略显文弱,但已看出后期粗犷的气势,同时设色清新,不失一幅耐看的花鸟作品。《天保九如皋图》笔力虽果敢,却没有摆脱模仿和拼凑的痕迹。通过对铁斋早期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对水墨画意境的探索和对勾勒、皴擦、点染等各种技法的悉心尝试。

中年以后,艺术审美的追求逐渐明确,绘画语言也愈加醇厚,艺术手法更为老到。如《武陵桃源图》等,讲究构图,章法严谨。另外如七十岁左右创作的《古石长椿图》,画风秀美,用墨清润,调子很统一,表现出作者对于笔墨的精湛功力。他还有一些作品是直接师法米氏云山的。《武陵桃源图》大概从铁斋五十岁后就成了他反复来用的题材,《赢洲仙境图》则稍晚一点。后来他常常把这两个画题画成乙对轴,成为一生中的重要巨制,现藏于京都国立博物馆的《蓬莱仙境图·武陵桃源图》和宫内厅的《武陵桃源图·赢洲神境图》分别是幅面巨大的屏风和拴轴。前者是铁斋六十多岁时绘制的,这个时候铁斋艺术已日臻成熟。蓬莱仙境自然是仙山楼阁、赢氯缥缈;而武陵桃源的野瀑清溪、桃柳成行、阡陌相连、湖光山色、渔农劳作,一派地道的江南景色。画家对一山一石、一树一波,都尽心使用了各种皴法和描绘。布局得体、设色自然,这是这一时期铁斋山水画的特点。晚年则进入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化境。尤其是铁斋80岁以后的作品更是奇倔生辣,苍秀并举,笔墨纵态而又谐趣横生。如《明州望月图》可以看出晚年的笔墨潇洒奔放又不失严谨,题诗的书法明显受到金农的影响。90岁时是铁斋心境变化巨大的几年,也是画境变化明显的几年,更是画艺突进的几年。此阶段绘画有石涛的野逸,宾虹的自由,虚谷的清爽。同时他又临摹赵孟頫的作品,如《赤壁图》。铁斋亦寻找到了自身不加修饰的率真、直接,他是在情感的波动与闲游中,在内心“隐逸”的生命过程中显现自我。《溪居清适图》(86岁)自赞道:“耳聩眼花,腕有神,挥毫犹扫砚田尘”,是来自内心深层的自信,是墨与心的共融,正如石涛云“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其笔势回旋往复,整个画面有一气呵成之感,其笔或卧或立,或平或转,或快或慢,自然而有力量,画境稍有荒漠与苍凉之感,似心中有不平。应该说真正代表铁斋风格与境界的作品应是其在90岁时的作品。《水墨清趣图》(89岁)、《扶桑神境图》(90 岁),由强烈、躁动转向了自然平畅、悠然平和的自然之境,其经营不险、不怪、不倚,峻峰、溪涧、亭屋、松树、点景、人物、构图极其寻常,但却令人感受到了一个清新、静谧的自然仙境,正如其赞云,“静所乾坤大,闲中日月长”。这里没有在漫长生活中持续追求的异国仙境,这里是若有若无的自然之境。这时的画是用铁的意志几十年的磨砺,是心斋的极致。即便是神话传说,在铁斋的笔下也被描绘得人情味十足,如《嫦娥奔月图》,放大的月宫嫦娥看着地界上的后羿,后羿酒醉而眠,两厢寂寞愁苦,使人想起李商隐“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诗句。铁斋的山水画构图置景并无太大的变化,多变的是画中的人物故事,不同故事中的人物才是他倾心描绘的对象。铁斋的人物画创作取材很广,举凡神佛道家、文人逸士、农夫舟子,中国的、日本的,出现于其笔下时,总带有几分耐人寻味的谐趣,甚至是漫画色彩,这谐趣,是铁斋赋予这些人物的特殊的感彩,又是自日本民族艺术的沃壤中生发出来的,如看他的《盆踊图》,更会自然地令人联想起他说的一段话:“顾恺之的阿堵传神,虽教着人物画要诀,可大津绘的元祖土佐又平的土俗画也是吾师。”从早期的《滕娘图》已看出人物画的功底。铁斋人物绝大部分取材于儒、佛、神三教经典教义、中国时代的风雅文人,以及日本各种民俗和劳作。因而神仙、佛祖、高士、哲人等和中国文化、历史有关的各种形象几乎都出现在他的画幅中,铁斋人物画创作始于25岁。所作《寿星老人像》一画,极似雪鹰笔法。藏子辰马考古资料馆的《白衣大士像》,可能是铁斋人物画的起点。线描虽不老到,但至少工整严谨。人物造型和章法结构有明显地学习中国人物画的痕迹,这是他从长崎等地游学归来,画业迅速长进时期的作品。不久,铁斋的人物画,由于修养的不断提高,画题不断开拓,渐渐跳出固有的常见形象的拘束,朝着自由大胆想象的方向发展,渐渐显示出铁斋画风的个性特点。另外,铁斋40几岁时所作《司马光破瓮一图》。笔墨上已开始显示无所拘束、信笔而为的作风,伺时色彩使用亦较强烈。这张画两个儿童的动作和颜面都可以说是逸笔草草而成,但上下呼应,生动的神态和眼神已跃然纸上。后来的作品《四畅图》、《湘君像》、《泥壶创始图》等有着不断的变化。到70岁以后的作品渐渐圆熟,这时铁斋人物画纵笔悠肆,或色或墨,浓妆淡抹,随心而行。这以后的《钟馗图》、《老狸沽酒图》、《东方朔捧桃图》、《三酸吸醋》、《罗汉图》等优秀作品,把铁斋人物画推向了他的顶峰,成为其画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铁斋一生之中人物画的题材虽然广泛,但与他的山水画一样,自有其喜爱的题材。应着重指出的是,铁斋绘画的品格与他在书法上追求豪放、古拙的意趣有很大的关系。他的书法笔力强劲,力透纸背,字里行间既有帖学一路的飘逸遒劲,又饱含金石碑版的雄浑朴拙。笔画中内敛与畅达并举,充满着一种坚忍朴拙而又自然天真的力量,透射出人格上的独特魅力,细品之下令人难以忘怀。另外,从他收藏和临摹的作品来看,他对中国书画的涉猎是广泛的,从出版物和展览上可以看到,董其昌、徐渭、金冬心、郑板桥的书风,黄公望、钱选、颜辉、石涛、罗聘、高其佩等画家的绘画艺术,他都认真学习过。因此,铁斋的绘画带有鲜明的明清文人画特征。铁斋一生作画勤奋,作品逾万。其绘画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都有涉猎。他的绘画一方面取材传统的日本画题材以及日本本土的山川风物,另一方面取材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内容,多描绘山水楼阁、圣贤仙佛、武士美人、樵子渔夫,还有梅花、水仙、牡丹、竹、荷以及果蔬等。铁斋艺术上的创造和发展,是站在东方文化立场上的创新和进步。不过令人吃惊的却是,西方现代艺术与他有着许多极其相似之点。欧美的评论家之所以曾将铁斋艺术提到与梵高、塞尚等比肩的位置,也就是指这种艺术作品中自我精神的现代感。这种现代感,不管是东方式还是西方式的,在精神实质上都可以相互理解和相互沟通。铁斋把绘画当成一种生命的过程,心无挂碍,自然而然的流淌过程,在《守愚补拙图》中自赞道:“学得一分痴呆,多一分快活,余之于画,常学此意。”铁斋画面往往有“痴、奇、拙、丑”的真性。那便是“信笔无所择”,“唯随心所欲”,也即是心迹的泼洒,灵魂的表白。其画多为纵长画轴,作画时在长长的纸上横着架起一块带立脚的木板,自己坐在木板上自上而下地按顺序行笔,边画边卷,直到画完卷没。理解铁斋的画,对于日本人来说非专家莫能,而对于中国的读者,看起来却倍感亲切,理解上无大阻碍。如果说铁斋早期作品是小心的模仿,晚年的横涂竖抹则是进入无法至法的自由之境了。

他是画人兼学者,身后留下大量学术和绘画著作,如今对他的研究,也已成为专学。铁斋艺术所呈现的鲜明个性、创造精神,也是中国、日本,以至世界上许多富于开拓精神的艺术大师共同具备的优良素质。他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启迪着日本绘画的发展,也以东方艺术特有的魅力,影响了西方的绘画。所以无怪论者指出:富冈铁斋的艺术不仅是日本的,也是世界的。铁斋这位让世界瞩目的艺术家、文人画巨匠,那是在西方文化为主流的时代,是文人画衰退的时代,他独自远离流行与喧嚣,潜心于东方文化研究,在神、佛、儒、道的熏陶下,在对传统的继承、发展到晚年的突破,完成了率直、多彩的笔墨语言建构,被称为日本近代文人画“最后的巨匠”,他是日本的,亦属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来源:东方收藏

茶之美意茶道画道随笔散文

绘画与茶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一养生,二修德,三怡情。

 茶,其味苦涩,人喝后回味香醇甘甜,能生津止渴,这是茶的功用。它作为日常之需而进入各个家庭。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积淀,喝茶便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成为茶道。而“道”者往往与“精神”“修养”相关联,茶道也因而成为一种高级的文化活动。绘画,本属于书,为“六艺”之一,作“成教化”之用,后随历史文化变迁,逐步成为个人情感寄托、张扬个性的载体。可作怡情、“卧游”之用,它融文学、诗词、哲学、书法、印章为一体,成为民族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

 “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王安石)。饮茶不但为普通老百姓日常之用,更为历代文人士大夫所钟爱,在唐宋时期还产生了以冲茶技巧为游戏的活动:斗茶、点茶。宋代文人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苏辙、陆游亦热衷斗茶游戏。

 历代文人们或著述或赋诗以赞茶之功能及妙赏,以茶为诗者难以计数,其中尤以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为人称道。全诗如下:“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生平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肤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此诗道尽饮茶之妙用。

 饮茶过程,逐渐成了人们修德、人格完善的过程,要求饮茶人具有一定品位、修养。特定的饮茶环境也使饮茶成为一个怡心养性的审美经历。喝茶须有清雅之心境,若满腹邪恶、世俗之念,便违背茶之清和精神。品茶即品人,茶品即人品。明代屠隆在《考槊余事》言:“使佳茗而饮非其人,犹汲泉以灌蒿莱,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未识其趣,一吸而尽,不假辨味,俗莫大焉。”陆羽在《茶经》云:“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徳之人。”喝茶不仅有止渴生津这一单纯的药用功能,它还可以上升到如何做人,与美德相关,这便是茶德了。

 茶为大自然之物,虽经人采摘制作,但仍还原了茶本来原味。若喝茶之人品行高洁,又能以平和之心,以无欲无求之态,以虚明之心,回归本源,便能以茶同归自然,以达天人合一之境。这便是茶人之最高境界。

 绘画,亦讲心画,讲求平和之心境,人格之修养,德行之完善,艺术之修炼。绘画的出现最开始是作为“成教化,助人伦,明劝诫,著升沉”的功用,直到魏晋六朝之时玄学的兴起,人们开始注重养生,个人的`主观意念开始凸显,人们开始放浪形骸地表现自我个性,当时“竹林七贤”就很有代表性。

 绘事如同品茗,是养生的艺术,可愉悦心境,陶冶情操,润泽心灵。绘画之时,能平心静气,以气驱笔,练太极之状,动辄全身,故言养身也。画为心象,寄托情怀,遨游于天地万物间,诉诸笔端,故言乐志也。

 茶道,画道,属精神文化活动,与功利无关。这个状态是放松的、愉悦的、用心的。无论是喝茶、作画、赏画,都要在意识上泯灭物我的界限,以全身心去与茶(或画)进行感情的交流,通过物我之间的相互融通,去感受人与茶(或画)之间的亲密关系,以达物我玄会之境。

 喝茶或作画时,若心无挂碍,身心放下,不躁不乱,全身融入,便是“禅茶”或“禅画”了。茶道与画道均道法自然,崇尚意境。自然美是朴素的,它表现为天之自高,地之自厚,花之自开,月之自明,自在无为,淡然无极。这在茶道中表现为朴素简洁,纯任心性,不造作,随意之境而心神会合;在画道中表现为心无挂碍,随性而为,以超然之心,纵情挥写而营造画之意境。

 一幅好的画境,往往亦是茶境,倪云林的《容膝斋图》,近处以折带皴写出石岸,几株枯槎,一座孤亭,一湾湖水,远处以淡笔画一抹远山,极为荒寒孤寂,画面自然,不着痕迹,莹洁素雅,不沾尘烟。这样的绝尘静谧之境,不正是禅坐、品茗之意境么。

我最喜欢的诗人 - “诗佛”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是其母亲崔氏与丈夫商量后取的,取自《维摩诘所说经》。书中的维摩诘是一位住家修行、法力高深的佛教著名居士。心无挂碍天地宽。即便有着世俗生活的零碎,维摩诘也能无垢相称,自得解脱,这或许是其父母对于王维最初的祝福。而王维一生亦官亦隐,也似乎印证了来自父母最初的福佑。

历史上的贵族政治,魏晋南北朝何唐朝两个时期最为辉煌。刘禹锡的《乌衣巷》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琅琊王谢家族。琅琊王氏衰败后,太原王氏崛起。在唐代,博陵崔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并列为五姓七族高门。

父亲王处廉来自于太原王氏,母亲崔氏出身于博陵崔氏,所以,王维的血液里,流淌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高贵血统,而得益于名门世族的流风余韵,自幼年起,他就开始接受正规化的贵族教育,加上其本身聪颖早慧,诗文、书画、音乐、舞蹈,无一不熟习。

天有不测风云,九岁那年,王维父亲突然逝世,其母亲带着兄妹六人搬迁到蒲州,自己娘家的领地,方便往来和照顾。初期有受到些救济,但生性要强的她有着柔韧的坚持,不愿坐享其成,选择自力更生,白天洗手做汤羹,晚上熬夜做绣品,换钱置田买地,解决一大家子的生计问题。而作为长子的王维,不忍母亲日夜劳苦,在读书之余,时常瞒着母亲,精心临摹书、画,篆刻印章,拿到街市兜售来赚些碎银贴补家用。有失亦有得。蒲州人才辈出,风景壮丽,文化底蕴深厚,王维在此处勤奋苦读,对诗、书、画的技艺亦精益求精,虽家道中落,他身上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未因世俗尘烟而蒙尘。

“学而优则仕”,古代读书人大都有一腔经邦济世的雄心壮志,王维亦如此。十五岁那年,他离开蒲州,踏上宦游之路。在长安,少年王维遇到了祖自虚,二人春考落第后结伴隐居终南山。然身体本孱弱的祖自虚因寒染病,下山就医疗养,独对斜阳的王维在重阳节写下了著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后来,王维还结识了祖咏、綦毋潜、储光义、裴迪(一生来往最为密切)等诗友。风华正茂的少年们,受社会豪侠气息的影响,也曾踌躇满志,纵饮狂歌。后来同友人一道往东都洛阳寻找机遇,可世事无常,少年祖自虚旧病复发,没能捱过漫长的冬日,未及弱冠的王维再次直面亲友的亡故,悲从中来,挥泪写下《哭祖六自虚》,为好友送葬。待祖自虚葬礼安置完毕后,身心交瘁的王维决定离开洛阳,返回蒲州。在故乡逗留数日后,偕弟弟王缙重走长安,与众多好友相聚相和后,拜谒岐王李范。“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文采风流,雅爱文章之士,好音乐诗文的岐王,宅邸常常高朋满座。通音律,擅书画,诗词绝的王维为岐王所赏识,时常出入王府,亦结交了许多达官显贵。贵人相助,平交王侯,彼时的王维畅游于权贵之间,风光无限。

719年,十九岁的王维在长安赴京兆府试,以一首《赋得清如玉壶冰》获得府试第一的好成绩,登第举子。721年,二十一岁的王维辛酉科状元及第,其弟弟王缙也中了进士。取得功名后,在舅父和母亲的操持下,王维和母舅博陵崔家之女崔小妹结为秦晋之好。是年,春闱大捷的王维携新婚妻子奔往长安,解褐为太乐丞,开始了仕官生涯。然好景不长,数月后因“舞黄狮”事件被牵连贬谪前往济州。731年前后,其妻崔小妹难产大出血,母子俱未躲过此劫,而立之年的王维遭此伤痛,辞官漫游,而后也再未续娶。宦海浮沉,王维亦开启了半官半隐的生活。

756年,王维在“安史之乱”中被俘,因诗名太大,安禄山派人迎接他到洛阳,拘于菩提寺,硬委之以给事中之伪职。期间,裴迪冒前来探看,携其口述诗《凝碧池》离去。第二年,唐军相继收复长安、洛阳,王维与其他陷贼之官,均被收系狱中,随后押到长安。这些人按律当以谢罪,但因他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叛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才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三年后转为尚书右丞,既是其官阶最高,也是其最后任职所在,故其又被称作“王右丞”。

761年春,王维似有所感,上书请辞归田,使其弟还京都;7月盛夏,他留下书信与平生亲故告别,悄然离去。清醒地了却身后事,从容安静地与世诀别,无外乎杜甫盛赞“高人王右丞”。

世人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论。家族传承,社会影响,个人阅历,造就了王维和他的诗画。前期的王维也有豪迈恣意的时候,而贯穿其一生的更多的是清心淡远,温润如玉,超脱自我的禅意幽柔。

王维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山水田园诗和破墨山水画上。其山水田园诗不仅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传统,还吸纳了陶渊明田园诗的平淡醇美,进而将山水田园诗推向了新的高度;其山水画,调和当时主流两派风格,“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丰富了山水画面的层次与表现力,而意在抒发个人性情的作画目的,则是开启了文人画的传统。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氤氲着恬静淡雅的画面美,流淌着空灵清幽的音律美,浸润着自然超脱的禅意美。一首诗,即一幅流动的水墨画。

苏轼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闻一多评:“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的传统,后代中国人对诗的观念大半以此为标准,即调理性情,静赏自然。”

舍得,舍不得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舍得,舍不得》是一本由蒋勋著作,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 元,页数:256,文章吧我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舍得,舍不得》读后感(一):舍,得

舍得:人生较为难做的几件事就有放下和舍得。不能舍得旧日时光,不能舍得昔日回忆,不能舍得年久物品。多数的时候,我们很难干脆的舍得一些物事和人。

舍不得:对过去的人和事舍不得是念旧有情谊,对用了多年的物品舍不得遗弃是节俭。“舍不得”似乎是一个没有任何缺点的好品质,难得拥有。但旧时人事舍不得遗忘,就会在脑海里越积越多,难以走出来,也无法迎接未来;淘汰的无任何用处的物品,堆积在那里只会占有本就逼仄的空间,无任何用处。舍不得过了头,便也不好。

金刚经:用简短精炼的佛教智慧来阐释人世的道理。

旅行:在路上,见美景看人情,放松身心。

以上组合起来,就是著名美学大师蒋勋的新作:《舍得,舍不得:带着 金刚经 旅行》。这是一本以柔软的心书写对生命的眷恋与领悟的书。蒋勋带着《金刚经》,走过京都永观堂、清迈无梦寺、加拿大奈恩瀑布,途中读经、抄经,旅行十方。内容看似简短简单,却蕴含深刻道理,作者蒋勋把自己所感所悟娓娓道来。于安静的阅读中,收获人生的真理。

苏东坡的词,那是极为熟悉的,所以看到《天涯何处——东坡词的生命意境》就极为喜欢。对那些最耳熟能详的词,作者蒋勋有一番新解和认识。“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用蒙太奇的手法,将墙内墙外的环境写活,“有着青春的喜气,带一点年轻的调皮”,作者把词的意境展开更深更透,苏东坡四十岁的作品仍有青春的气息,更能体现他的自在洒脱;“十年生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中,苏东坡对亡妻的思念和感情令人动容,凄凉哀转的气氛令人深刻动容。

《贪看白鹭横秋浦》,远郊的河流、青山,逐渐被现代工业取代,入秋后随风四处翻飞的芒花,也变的稀少难以看见,现代社会的发展,四处的开发是好还是不好,都在时光里渐渐淹没。一生的时间漫长,有舍弃才有得到,没有一成不变的永久。

《舍得,舍不得:带着 金刚经 旅行》,随着作者的文字,学金刚经的智慧,看路上的风土美景,思人生的起落。

《舍得,舍不得》读后感(二):舍,得

蒋勋大师的书一向是以高质量闻名的,深入浅出让读者受益匪浅。因为一些原因还没来得及弄到《蒋勋细说红楼梦》系列,所以先买来了这本散文集《舍得舍不得——带着 金刚经 旅行》。对于佛教的东西,我是属于“二手研究者”。首先我不信任何一个派系的佛,更不以谁为信仰。但是我又信缘分,信因果,信报应。虽然这三点都是藏传佛教的观点,但是我又研究的不深入。其次虽然专业课的知识我未必背得多熟,但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倒是可以道来大半。跟随着蒋勋先生踏上旅途,在《金刚经》的护持下,行走于台湾东海岸,跨过英吉利海峡,穿越太平洋……满月天光下处处是禅意,事事归于自然。这世间一切纷纷扰扰的纠葛啊,都让我们“舍不得”,但它们最终都会被岁月与生命的消逝化作一个“舍得”。今天正好遭遇了非常人情冷漠的事情,在这时一鼓作气读完,记一句“不惊,不怖,不畏”,以此慰藉那颗郁结不解之心吧。最后安利一句我最喜欢的书中的话——“光被误读为光明,以对立于道德上的黑暗。浮浅的二分法鼓励光明驱赶黑暗。”

《舍得,舍不得》读后感(三):流浪生

近几天听地藏经,听到“流浪生”,突然有感触。 在某个清晨,在拥挤的路口,听着Bob Dylan的声音,外面鸣笛声不绝于耳,答案是不是真的在风中飘荡? 在某个下午,冬天的阳光照着一杯慵懒的普洱,《舍得,舍不得》上扉页和底页上红色的印章,格外耀眼。 在某个夜晚,独自推着自行车和小座椅上的女儿攀谈,一边讲话,一边看着白气在两人的谈笑间升腾起来。 那些得不到的东西,那些去不了的地方,时常令我痛苦。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想,到最后告别的时候,我会舍不得的,不会是所有的得不到和去不了,而是那些平凡温暖的小确幸。 但是到最后,所有的不舍,也都要舍得。 蒋老师让人觉得亲近的地方,就是大方的坦然的淡定的,接受了凡人的贪嗔痴慢疑。他不会让我觉得,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贪念是自然,痴迷时自然,愤怒是自然,傲慢是自然,邪念也是自然,去不了是自然,得不到也是自然。 人,只是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流浪生。 在缓缓流淌的文字里,渐渐看懂“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不完美才让小确幸更有意义。 般若智慧,就是要在这一路上,慢慢学会和不完美和小确幸的相处之道。 然后远离颠倒梦想,慰藉无上清凉。

《舍得,舍不得》读后感(四):放下一切,淡然处之

蒋勋的《舍得,舍不得》,通过旅行来告知读者舍得、舍不得的真谛,我虽然没有佛教信仰,但会感觉到作者对佛教的真诚,在阅读时内心也会非常平静,会逐字逐句地品味每一段文字的意义。

每个人一生都要遇见很多人,接触很多物、经历很多事,有些事易忘,而有些事不论开心抑或愤怒,恐怕一辈子都不会忘,提及时情绪也会受之影响,或喜或悲,或笑或哭,或悦或怒,而那些让你快乐的事情不舍很正常,为什么那些让自己不快的事却无法放下呢?

我觉得这些都与舍得、舍不得有关,舍得了,人自然会放空,没有忧愁,没有烦恼;舍不得则相反,处处烦恼、处处忧愁,也许还会觉得每个人可能都对自己有敌意。我有位女同事,跟谁都好不了太长时间,刚开始跟人家特别好,没过两三个星期就不理对方跟不认识一样,还背后说挑拨关系的坏话,很多时候特别多疑,别人随口说的一句毫无意义的话她都会想是不是说她,与我也是如此,我现在几乎除了工作不会与她多言一句。总以为自己会无视她的所有,但是还是没有完全舍下,单单只是内心不在气愤而已,有时还会因为她不喜什么而故意为之,还是没有放下啊!

应该再细细阅读这本书,体会放下的心静,拥有舍得的勇气,才会拥有更多的快乐!

《舍得,舍不得》读后感(五):我的舍得与舍不得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蒋勋,开始是听他的广播《红楼梦》,非常喜欢他的声音,慢慢的,有磁性,低沉但是悦耳,沉迷其中了!后来就开始看他其他的书籍!这本舍得与舍不得我是今年开读的!我这个人活着忒有意思,什么都要比别人慢一拍!最近几个月正好谈了几场不大不小的恋爱,正是人生低谷的时候,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被名字吸引了,我在想我该舍得还是舍不得呢,从书里面获得宁静,淡泊,宽容,看着觉得简单,对于现阶段的的我真是很难,因为身在红尘,满身尘土,弹不干净,因此心境很少迷茫复杂,一直徘徊,静不下来!带着金刚经去旅行,修行的时候尽量做到心无旁骛!里面的古人各种事迹,各种经历,都是对我很大的启发!学习永无止境!只有把自己充实了才能获得更大的宁静!

《舍得,舍不得》读后感(六):一本适合静下来看的随笔

一本适合静下来看的随笔

一本本来可以两天看完的书看了一个多月,最近实在是乱,年初的时候想到今年是大日子肯定会很忙碌很混乱,现在看来还是有些低估了混乱的程度,虽然还有四个多月才到最忙的时候,但是这种效率来看一本书实在有点影响对书的感觉。

家里的混乱导致书中的光盘在一天偶尔发现散落在一边,今天把书看完后,想一边听蒋先生读金刚经,一边看完编后语,很难过的发现并不能放出来,不知道是光盘的原因,还是电脑的原因,之后再试试,也许在之后的某一天,再看到这本书,再拜读一次,会听到蒋先生的声音,听他读金刚经。

无论如何,工作这么多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养成了看书的习惯,把看书当成了一种兴趣,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有句话叫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每本书看到的与评论的都只是自己的感觉,有些结合生活,有些针对本人,有些心静可以专心来写书评,有些心烦写出草草几笔,甚至心烦意乱时有些意气之作,但总觉得这样不白读书,不浪费光阴,这样有所得,有所思,最重要是有得回忆,不仅要享受生活,更要为以后留点什么。

有很多文人多才多艺,比如那些被称为大师的人,很多音乐,书法,绘画,语言,国学等等领域都有涉猎,甚至很多领域都很有建树,也有很多不是大师的人也是多才多艺,这些人让人羡慕,让人敬仰,可是写出来的东西就不是像我这样没有多少文化底蕴的人能看懂的了。对于这本书,首先我没有读过金刚经,不过倒是让我对金刚经有了兴趣,以后一定要看看,还记得前女友总是在床头枕头底下放一本金刚经,不过现在她没有读懂这部经,后来标榜的无挂碍故,无有恐怖也只是受人影响,嘟嘟囔囔而已,其次我对绘画书法实在是一窍不通,书中很多地方提到的这个书法有多好,画的有多好,我无感,真是愧对先生,也有好的影响,比如说我想以后会让我的孩子去学习绘画,一代更不一代强吗,而且会画画的女生确实有气质。

关于旅行和诗歌那几部分十分的喜欢,无论去寺庙,去田野,讲自己的出生地,还是苏东坡的诗词,都产生了共鸣,有了兴趣,读出来很有味道。蒋先生的文笔非常优美,而且带着哲学的思考,有佛学的思维去思考,文字读出来也有禅性,因为有绘画背景的原因在描写景物的时候就像在画出景物一样,读起来形象感十足。但是文字的这种儒雅,反而是我不喜欢的地方,可能有人会喜欢对景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用生动的语言来写出景物的美,见仁见智,觉得这是女作家会有的写法,可能是因为我不喜欢读散文,更喜欢杂文的原因,看到的是文字描绘的情节,更不是事物本身。

并不打算近期读蒋先生的其他文章,只是单纯的不适合,也许以后心境平和了会再拜读,现在更需要的还是能引起我兴趣,激起我探索欲的书。

《舍得,舍不得》读后感(七):无智亦无得

熟知蒋勋,源自听他的细说红楼梦。

他出过很多书很多讲座,讲美学、讲经典,但都比不上他讲的红楼梦。

他讲解的红楼梦里,印象最深的是红楼梦的尾声的哈哈一笑,“人生到最后,若能哈哈一笑,就已很难得。”

随书附赠了一张CD,里面是他诵读的金刚经。

在买书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就已经在听他诵的金刚经了,每天午休时。

现在连金刚经的开头都会背了“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

后面不会背,因为被催眠了。

勿论本书的好坏,为了收藏这张CD,为了感谢无数个中午的午安,这本书也是必买的。

心经有句“无智亦无得”,其后是“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与金刚经里的“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之句,意味相同。

心有挂碍,心有不舍,则心有恐怖。

人生到最后,终究还是要哈哈一笑,所有的不舍,都要舍。

愿此生,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

《舍得,舍不得》读后感(八):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原来哪个都不能少

本以为这是一本讲《金刚经》的,开卷后发现还是旅行手札,只是间或应景的渗透了《金刚经》字句。对于曾经读过蒋勋先生其他书籍的人来说,这部书更像是采撷了昔日对文学、艺术的品读,仿佛看到了在《西方美术史》《中国美术史》《吴哥之美》等书卷中的断章。然,尽管如此,开卷仍大有益。

蒋勋在这本书写到了台北的林花谢了春红,西湖的断桥残雪柳岸长堤,加拿大的红枫,日本永观堂的回头佛,清迈《金刚经》开头般的无梦寺,还有吴哥寺的沉浮……修行亦或是旅行,最大的差别在于,太匆匆。老妈说,旅行就是从你呆腻的城市到他呆腻的城市去。其实,这应该只是旅游。人浮于事,游走山间水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而旅行,应该沉放自己的心,去感、去悟,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只不过山水之间已是气象万千了。蒋勋做到了,但是我做不到,差得是美学的素养,差得是文学的积淀,差得是沉静的思忖。

蒋勋提到的这些地方,我只去过西湖和吴哥窟,可是读完这本书,我突然觉得原来我所见到的听闻的只是冰山一角,原来这个地方穿越千百年,已经不再是山山水水砖砖瓦瓦了。可以再去一次,西湖、吴哥窟;可以去一次台北、京都、清迈……无论旅行或者修行,至少都用脚丈量了这方天地,但在行动之前,要多读读书。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原来哪个都不能少。

《舍得,舍不得》读后感(九):品味情怀中的自然与纯粹

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五柳先生说“好读书,不求甚解”,看书达到心领神会,远比逐句注解要重要得多。我本身有一痞疾,读书时候经常会翻回重看,感觉忘了要回顾,不清楚了要重读,生怕自己不能理解。这本书,短短200余页我却读了五天,也许我太久未读散文,早已不适应这种“形散而神不散”的文字,内容上感觉看毕即忘。但当我静下心来想时,蒋勋文字里那种“无相”、空寂,那种追寻自然质朴的情怀,似乎仍在心中飘荡。也许是我长期太追求文字本身,有太多其他执着,淡忘了文字本该赋予的意义吧。我何必要纠结与这本书本身呢?它讲了什么吗?更多的像竹篮打水,即使水没接到,但篮子也湿了啊。

我羡慕蒋勋的生活,一杯清茶,一方砚台,一块香墨,一张好纸,一颗平常心。不论是在巴黎、吴哥、东京还是台北,在俗世中仍能自我解脱,潇洒自居,不受过多牵绊。哪怕是一张画、一幅字、还是一阵钟声,都能读懂、看破。除了美学功底外,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更是决定是否能发掘美感的根本原因。机械化的电灯杀了月光,高楼垂直的线条冲击山野浮云的水平线,城市的挖掘机破坏了儿时的记忆,这一切都反映了作者对原始美感的态度,追求破执后,无相而观的纯粹的、顺应自然的一种生活方式。现在随着物质的充盈,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生活品质,努力提升自身品味,但着眼看去有太多太多“自扰”的庸人,试图将物质、科技、便捷同品味画上等号。从外界寻求生活的本真,好似大海捞针,从内在去转变视角才是品味的关键。读蒋勋的书,最能体会到他的那种洒脱的气质,还有一股充满内敛气息的智慧。这不是来源于穿着、打扮、金钱,而是来自作者精神层面的思考,对外物独有的视角。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不论是《金刚经》中讲述的般若智慧,还是现实中关于“品味”的论述,都应去探索内心,往深的说其实是应该探索“无所住心”。心无所住,才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才能明白“诸相非相”,才能拨开这“如露亦如电”的虚妄,看到本真。而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在修炼自己的品味,修炼自己的人生。

不得不说,蒋勋的文笔真的很美,无时不刻的传递着作者对美感的态度,对人生的思索,对佛法的探寻,这样的文笔又岂是“俗人”能写的出,也许正是《金刚经》赋予了作者这种禅味吧。“是经有不可思议功德”这其中的因缘,谁又能说的清?

《舍得,舍不得》读后感(十):在于我相

书中多次提到《金刚经》精髓——四相,即“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四相恰如一条束缚众生的锁链,正因为有这条无形锁链的牵制,使得众生只得在六道中迁流不止,运转不息。要解脱六道的桎梏,唯一的出路也就是根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而在诸相之中,我相为首,为根。我相一除,其余诸相全无。我相一生,诸相自然应缘而起。

蒋老师(姑且随书末编者如此称呼)带着《金刚经》所游之处,泰北的清迈、京都的禅林寺、石梯坪、城郊的森林等等,多为都市里的人极少涉足的地方。都市人多与他人及物质相处,少与自我及精神相处,是紧抓着“我相”不放的缘故。蒋老师全书的人生课题在于舍得与舍不得,此两难间的牵连纠缠,说到底也是因为无法根除“我相”罢了。所以蒋老师携《金刚经》旅行,每日诵读,在诗词书画中追寻与感悟经文中的真谛,是时刻警醒着自己去斩断与“我相”的千丝万缕。而蒋老师所到之处,皆是致远清净,洪荒自然,远离人类文明的泥淖,客观环境上便会助其剔除一部分与我相牵扯的链条。两厢结合,势必会在这漫漫修行路上游走得快些吧。

我相一除,诸相皆无。舍与不舍,得会否得的人生功课,也就做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