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褒义还是贬义-掉书袋子是什么意思
1.甄嬛传中有哪些精彩的细节?
2.张放老师质疑了什么?韩寒写《答春绿》是什么意思?
3.《笑傲江湖》曲谱是脱胎于《广陵散》吗?他们有什么关系?
4.《甄嬛传》中,谁是最特别的人
5.什么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甄嬛传中有哪些精彩的细节?
7
甄嬛传细节暗示解析
查看全部332个回答
懒懒懒01
2022-11-01
关注
1.端妃在识破富察贵人小产是皇后所为后,当日晚上身子骨就好利索了,马上奔到碎玉轩提醒刚有身孕的甄嬛要当心,但不是叫甄嬛当心皇后而是无辜的华妃!
2.皇后每次头风发作都是一场阴谋,最明显的一次是她趁年羹尧请走宫里太医后马上假装头风,一边说怕把事闹大不想惊动皇上,一边却故意把事闹大让全后宫嫔妃去给她侍疾,并声称太医院的太医全被年羹尧叫走,自己请不到太医,从而来把年羹尧推到风口浪尖上,想借机打压年羹尧和华妃,但后来经温太医向甄嬛证实太医院当晚其实是有太医当值的,是皇后故意不让请的!也是从这里开始,甄嬛识破了皇后的真面目!话头要从甄嬛被废离开皇宫到佛寺修行以后说起,没有了甄嬛,皇帝表面上宠幸安陵容和祺贵人,心里其实并没有放下。皇帝自己也在办公之余对苏培盛发牢骚,我们可以从他的牢骚里听出来不满——眉庄温柔细心,但是太端着,相处起来累;安陵容虽然会唱歌会制香而且温柔乖巧,但是不通诗书,性格又过于畏怯;祺贵人虽然漂亮活泼,但是有些浅薄粗俗,文学修养不高,缺乏高级情趣。当初皇帝废弃甄嬛,一方面是打压政治斗争后她和母族甄家的势力抬头,另一方面是恼恨甄嬛的倔强。在皇帝眼里,就算自己把甄嬛当成了纯元的替身,甄嬛也应该感恩戴德喜不自胜,怎么能和自己“与君长诀”呢?实在是不识抬举。所以皇帝就像谈恋爱时分分合合的小情侣一样在气头上一口气拉黑删除了对方的所有****,把甄嬛废弃到了佛寺里。可是时间会抚平怒气和愤恨,日子一天天过去,本来就已经很喜欢甄嬛的皇帝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从前的种种美好,甄嬛温柔而俏皮、能畅聊诗书又不过分卖弄子,和甄嬛呆在一起就是开心。皇帝越怀念,心里越不是滋味儿,他十分后悔自己一时之气把这朵解语花给扔到宫外去了,现在怎么也找不到一个这么合心合意的妹子了。但是自己毕竟是皇帝,难道还能做一个舔狗主动再把被废弃的女人追回来?不可能。作为九五至尊,他也没办法把这种后悔对别人诉说,只能寄情于工作,拼命工作,把时间尽量填得满满的。然而我们都知道洪水只能疏不能堵,越堵越要出乱子,郁闷、悔恨又委屈的情绪在皇帝心里越憋越浓、越想越气,直到又一年的四月十七——甄嬛的生日,憋出事了,皇帝在安陵容宫里发起了高烧,病倒了。
古代没有抗生素,高烧并不好治,皇帝高烧不退,昏迷不醒。这可是大事,太后拖着病体来看望皇帝,太后信得过的嫔妃被安排轮流侍疾,各位王爷也必须入宫侍疾。本来正在和甄嬛甜蜜蜜的果郡王也就不得不呆在宫里,只能和甄嬛写写情书来维系彼此的思念之情。
耽搁了一个多月,皇帝终于好起来了,果郡王高高兴兴地准备出宫回家,结果在路上就碰到了叶澜依。叶澜依穿着青绿色的衣服,面对果郡王一脸的笑容。短短的几句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几个信息:一,果郡王和叶澜依早就认识,平时也有一些往来;二,叶澜依本来的“编制”是在圆明园,这次进宫原本是为了给皇帝准备立夏的驯马节目,由于皇帝病体初愈,节目取消,她可以回圆明园去了;三,叶澜依容貌美丽,果郡王对叶澜依开玩笑说皇帝看到她,必定会惊艳。果郡王常年陪皇帝下棋、赏画、聊恋爱心得,对皇帝的审美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的。即便只是开玩笑,果郡王也没有理由信马由缰胡说八道,如果叶澜依只是普通的庸俗脂粉,相信是入不了皇帝的眼的,显而易见叶澜依容貌美丽并且比较符合皇帝对女性的审美偏好。
在这里我们发现果郡王有个特点,就是很擅长和奴仆们打成一片。他和贴身小厮阿晋讲道理,态度很耐心,语气也不像是上对下,更像是和朋友对话;浣碧被气哭那一次,果郡王的几句话,不仅宽慰了浣碧,还稍稍点拨了她,虽然浣碧没听进心里去;这次和叶澜依的对话,也很像是地位完全平等的朋友,听不出来王爷和宫女的身份差别。单看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对比剧里的其他人,我们会发现果郡王这个特点是很另类的,和大多数同阶层的人是不太一样的。眉庄在和妙音娘子狭路相逢被挤兑了之后,采月嘟囔了几句,眉庄就说:“背后议论小主,成何体统。”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宫女奴仆和嫔妃是两个等级,不管上级怎样,下级也没有资格去议论评价;苏培盛和槿汐的对食事件里,如果不是甄嬛竭尽全力营救,皇帝完全可以舍弃苏培盛这个服侍他数十年的老仆人;华妃对贴身丫鬟颂芝还算不错,但这是因为颂芝是多年的奴仆并且忠心耿耿。对宫女福子,华妃辣手摧花直接淹在井里;甄嬛性格属于谦和悯下的,但很多时候对流朱也有训斥的语气,并不像果郡王一样对奴仆态度平等而友好。苏培盛说果郡王的性子是最和缓不过的,但是人总会一定程度受到其阶级局限性的影响,果郡王的行为和态度,细想起来不同寻常。
甄嬛在果郡王的私宅清凉台养病时,浣碧对丫鬟采苹、采蓝的身份有所疑虑,阿晋对她解释说:她们都是普通的侍女,并非通房丫头或者姨娘。并且果郡王府的奴仆,都是漂泊无依的,被果郡王救了回来才来这里服侍。那么叶澜依呢?她是因为什么缘由和果郡王相识的呢?
电视剧很快给了我们答案。皇帝百无聊赖去圆明园散心,走到了百骏园,一走进来就看到了飒爽英姿正在驯马的驯马女叶澜依。这女子既美丽又英气,如烈马一般充满野性的魅力。正像从前皇帝喜欢的华妃一样。自从华妃去世后,皇帝的身边再也没有同类型的嫔妃,他一下子就看中了叶澜依,迫不及待地册封叶澜依为答应,召她进宫。叶澜依满心不情愿,因为之前果郡王说过等有空了一定来看她,可是皇帝要召她进宫,她等不到果郡王了。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叶澜依自然无法抗拒皇帝的旨意,但她用冷若冰霜的态度表达着自己的拒绝。她主动要求住在清静远人的宫室,对皇帝一丝笑容也没有,侍寝以后趁皇帝睡着偷偷服食避子的药物。之后果郡王和叶澜依见面,说起前尘往事,原来叶澜依是七年前重病垂危被果郡王找来太医医治,自此和果郡王结识。果郡王鼓励叶澜依振作起来,在这个她讨厌的环境努力好好活下去。也就是说,叶澜依和采蓝采苹一样,从前都是漂泊无依被果郡王所救的人。而她们也一样深深感佩于果郡王曾经的恩情。
剧情到这里,在叶澜依身上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点——她为什么有避孕药?宫禁之内,她和果郡王如何能够相约见面?我们从前面的剧情可以了解到,嫔妃想要弄点药或者药材,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到的。眉庄想搞到有助于怀孕的药,需要求助于太医;安陵容能够配制含有麝香的舒痕胶,一方面是因为安陵容的父亲从前就做香料生意,可以给她捎来名贵难得的香料。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件事本身就是皇后暗中支持安陵容,皇后可以通过她在太医院的关系搞到药材;敦亲王福晋给甄嬛赠送过一次人参。总体而言,后宫嫔妃想要弄到药物,必须通过一定的人际关系或者说是渠道。众所周知叶澜依无依无靠,并没有母家。服用避孕药的时候她刚刚进宫没多久,和其他嫔妃也没有往来,按常理推测也不会有太医愿意提供避孕药给她。那么问题来了,她的避子药是从哪里来的?有一种可能是,在进宫之后有人偷偷提供给叶澜依避孕药;另一种可能则是,叶澜依有备而来,就是打定了主意不跟皇帝生孩子,所以进宫的时候就带了避孕药来。嫔妃偷偷服用避孕药,某种程度上可以称得上是欺君之罪了。叶澜依不过是一个十五六的少女,而且平时的职业也只是驯马,她能够在进宫之前就预判形式,做出判断和选择,其机敏与果决也令人感到一丝讶异。
如果说以上的事情只是说明叶澜依很勇敢,也很有胆量,后面的故事走向则让我意识到叶澜依身上还有更多的谜。甄嬛掩盖和果郡王谈恋爱的事实,把果郡王的孩子移花接木为皇帝的孩子,别的假好作,只有孩子足月就要瓜熟蒂落这件事是个难题。按照甄嬛与皇帝和好的时间线来算,双胞胎正常的出生,在皇帝和后宫众人眼里就是早产,那么好好的孩子为什么会早产?皇帝非常关注这对双胞胎,如果这个难题处理得不好,甄嬛甚至都可能要背上罪责。也就是说,其实这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需要找人背锅,但是这个锅不能让无辜的人受到惩罚。那么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我们最终看到的表面情况是,一贯怕猫的甄嬛在回宫的路上碰到了一大堆猫儿,导致甄嬛受惊而早产。然而背后的实情是,这堆猫儿是叶澜依用自己的宠物团绒召唤而来的。也就是说,撇开叶澜依对甄嬛表面上不友善的态度,实际上是叶澜依设好了夜猫的埋伏,替嬛制造了受惊的”条件“,从而顺理成章让甄嬛的正常生产变成了受惊早产,糊弄了皇帝和后宫众人。这件事对于甄嬛是一件非常关键的事情,皇帝盯着,对方阵营的皇后、安陵容、祺贵人甚至盯得更紧,如果操作得不好,很容易出大事。叶澜依的驯兽技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夜猫冲撞而“早产”,既没有人因此而受责,也把产期的问题遮掩了过去。叶澜依的人设是不与后宫其他嫔妃来往,对待皇帝也很冷漠。她和甄嬛的接触也很少,那么我就更加疑惑了,叶澜依怎么就能如此“贴心”地帮甄嬛解决了这个大难题呢?而且还处理得这么干净利落。
假如我们说,夜猫早产事件只是一个巧的不能再巧的巧合,那么滴血认亲事件的时候,叶澜依的表现就更惊人了。祺贵人刚刚对着皇帝揭发甄嬛与温实初私通,叶澜依就打发了自己的侍女到甄嬛宫里去通风报信。恰好浣碧从果郡王府回到了宫里。但是我们要看到,破局的方法并不是浣碧自己想出来的,是叶澜依直接通过侍女指点:最好也有甘露寺的人来指证静白说的是假话。当时槿汐陪着甄嬛身陷景阳宫,叶澜依已经算到甄嬛宫里只剩下浣碧和玉娆。玉娆虽然有主见,但毕竟经历尚浅;而浣碧并没有槿汐那样的才干,她只能做一个比较好的执行者,但不能成为智囊,因此叶澜依就直接替她们指出了操作的具体方向。而且细思极恐的是,叶澜依这一番话说明她很了解甄嬛在甘露寺的遭遇,这不是很奇怪吗?甄嬛平时和叶澜依来往很少,也没有讲过往日的苦难,叶澜依是怎么知道这些细枝末节的呢?由此可见,叶澜依虽然表现出避世的态度,但实际上她对宫内外的各种事情,心里很有一笔账,她自有自己的信息渠道,绝非仅仅只是一个无依无靠孤僻内向的孤女。
接着,叶澜依有了更精彩的表现。静白师太一登场便“揭发”了一堆甄嬛和温实初密会的私事。一时之间皇帝的脸色非常难看。叶澜依就在这个节骨眼出来,表示自己听得头疼,要回宫休息。但是离场之前却假托自己想供奉海灯而与静白攀谈。我们要注意到叶澜依的话说得很有技巧——她先是假意客套说静白久居佛寺,进宫不易。接着表明自己想通过静白在甘露寺供奉海灯。我们站在静白的角度就会发现,这两句话都是静白爱听的。首先第一点,静白作为证人,本来就很想证明自己立场客观,没有受到利益牵扯。叶澜依说静白进宫不易的这深居个话头对静白无疑是有利的,因此静白连忙接过话说自己确实很少来到宫里,只在两年前为宫里送过佛经。而第二点供奉海灯对于静白来说是有利可图的事情,静白自己也没想到居然还能做成一笔新的生意,进宫作证一趟居然还有这等意外的好事!因此忙不迭地献勤儿,先奉承叶澜依是皇帝的新宠,接着又强调由于叶澜依位份只是贵人,不需要也不合适去供奉太大的海灯。我们注意到电视剧里给了祺贵人和皇后两个人的镜头,说明她们对叶澜依的突然发问是意料之外的,也有点摸不清她的意图。而实际上结合后面的剧情我们就知道,叶澜依看似不经意的问题,却直接戳穿了静白作为证人的公正立场,而且妙就妙在还是静白自己把自己戳破的——她不是说她两年没有进宫吗?怎么叶澜依是新宠的事情她门儿清?还知道叶澜依的位份不高?所以当叶澜依问完这句话以后,虽然祺贵人口吐芬芳指责温实初和甄嬛暗通款曲,但皇帝并没有真的听到耳朵里,只是问甄嬛“你有没有?”甄嬛表明自己”没有“。皇帝坐姿都放松了,因为人精皇帝已经知道静白的证言并不是那么可靠。叶澜依声称头痛而离场,一方面怒刷了一把不爱掺和后宫闲事的人设,另一方面也为莫言师太的登场打好了铺垫。静白师太狼人自爆自己跟宫中关系匪浅,那么如果甘露寺有其他尼姑来作证自然就变得可信多了。再加上六阿哥顺利通过滴血验亲测试,皇帝对甄嬛已经去了大半疑心。叶澜依带来的莫言动之以理、玉娆晓之以情这一套组合拳更是把皇帝打得晕头转向。
滴血验亲对于甄嬛是回宫后的另一个巨大考验,又是叶澜依帮助她通过了这个考验。如果说夜猫冲撞早产事件不过是一个巧合,那么滴血验亲也是巧合吗?当然不是,叶澜依就是目的很明确地在帮助甄嬛。她所表现出来的多谋,并不像是素日清冷孤僻的孤女。我对叶澜依产生了更多的迷惑。最开始我在想,叶澜依暗恋果郡王,种种表现是这名身世飘零的孤女的一腔痴
张放老师质疑了什么?韩寒写《答春绿》是什么意思?
一,回顾张老师的质疑:韩寒在博文中对张放老师无情的嘲弄,表示张放很傻地进坑了,根本不知道这首诗是九十年代学生中流行的一首骂人的诗,还在拼命的分析什么诗的文理。但是请注意下面的第一张截图中,黑色的字是张放老师对《三重门》的引文,然后红字是张老师对引文的评论。可见,张老师的评论并不是直接评那首诗写得如何,而是评论了书中的人物在听到诗后发的那翻议论。主人公能对这样一首歪诗发出这样的评论,能“歪诗正解”,能掉出一地的书袋反应了作者的文史知识是很牛的。以下摘录一段文字:(就接在“好诗好意境”后面的)Susan听得眼都不眨,赞不绝口道:“哇,林雨翔,你真厉害!”林雨翔信口把书名文名乱扯一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虚荣心得到满足,野心蓬勃要再发高见,不料罗天诚在一分冷冷地说:“你再念几遍试试。”不出话,罗天诚附着一起笑。沈溪儿起先也不懂,看几遍诗也笑得要断气。林雨翔小心翼翼地默读几遍诗,顿时满脸憋红,原来这诗的谐音是:我蠢我没有文化我只会种田欲问我是谁我是大蠢驴 悟出后头皮都麻了,想想刚才引了一大堆东西,又气又梅又羞,只好低着头吃面。 从这段张老师没有引用,但紧接在被引段落后的文字来看,张放老师应该是知道这首诗真正的意思是怎么回事,所以说,张老师应该不会对诗本身去质疑,他质疑的自然是韩寒作为作者能编出一段子“歪评”的能力。相反,韩寒作为作者本人似乎忘记了自己在小说中其实是把这个包袱已经抖开了,已经解释了这首诗的意思了。读到这里,我突然脊背一凉。我产生如下的假设:
《笑傲江湖》曲谱是脱胎于《广陵散》吗?他们有什么关系?
一、笑傲江湖曲
《笑傲江湖》是一首琴箫合奏的曲子,在书中,提到其来历的地方大概两处。复述总没有原文好看,我且拷贝过来。一处是在第七章“授谱”:
刘正风道:“令狐贤侄,这曲子不但是我二人毕生心血之所寄,还关联到一位古人。这笑傲江湖曲中间的一大段琴曲,是曲大哥依据晋人嵇康的《广陵散》而改编的。”曲洋对此事甚是得意,微笑道:“自来相传,嵇康后,《广陵散》从此绝响,你可猜得到我却又何处得来?”令狐冲寻思:“音律之道,我一窍不通,何况你二人行事大大的与众不同,我又怎猜得到。”便道:“尚请前辈赐告。”曲洋笑道:“嵇康这个人,是很有点意思的,史书上说他‘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这性子很对我的脾胃。钟会当时做大官,慕名去拜访他,嵇康自顾自打铁,不予理会。钟会讨了个没趣,只得离去。嵇康问他:‘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钟会这家伙,也算得是个聪明才智之士了,就可惜胸襟太小,为了这件事心中生气,向司马昭说嵇康的坏话,司马昭便把嵇康杀了。嵇康临刑时抚琴一曲,的确很有气度,但他说‘《广陵散》从此绝矣’,这句话却未免把后世之人都看得小了。这曲子又不是他作的。他是西晋时人,此曲就算西晋之后失传,难道在西晋之前也没有了吗?”令狐冲不解,问道:“西晋之前?”曲洋道:“是啊!我对他这句话挺不服气,便去发掘西汉、东汉两朝皇帝和大臣的坟墓,一连掘二十九座古墓,终于在蔡邕的墓中,觅到了《广陵散》的曲谱。”说罢呵呵大笑,甚是得意。?
另一处在第十九章“打赌”中。令狐冲和向问天联手御敌后,随向问天到西湖梅庄,与梅庄四老打赌,要比剑法,向问天拿出《溪山行旅图》、张旭真迹、《呕血谱》和《广陵散》作赌注:
向问天道:“在下有一部《广陵散》琴谱,说不定大庄主……”他一言未毕,黑白子等三人齐声道:“《广陵散》?”令狐冲也是一惊:“这《广陵散》琴谱,是曲长老发掘古墓而得,他将之谱入了《笑傲江湖之曲》,向大哥又如何得来?”随即恍然:“向大哥是魔教右使,曲长老是魔教长老,两人多半交好。曲长老得到这部琴谱之后,喜悦不胜,自会跟向大哥说起。向大哥要借来抄录,曲长老自必欣然允诺。”想到谱在人亡,不禁喟然。秃笔翁摇头道:“自嵇康后,《广陵散》从此不传,童兄这话,未免是欺人之谈了。”
向问天微笑道:“我有一位知交好友,爱琴成痴。他说嵇康一,天下从此便无《广陵散》。这套琴谱在西晋之后固然从此湮没,然而在西晋之前呢?”
秃笔翁等三人茫然相顾,一时不解这句话的意思。向问天道:“我这位朋友心智过人,兼又大胆妄为,便去发掘晋前擅琴名人的坟墓。果然有志者事竟成,他掘了数十个古墓之后,终于在东汉蔡邕的墓中,寻到了此曲。”秃笔翁和丹青生都惊噫一声。黑白子缓缓点头,说道:“智勇双全,了不起!”向问天打开包袱,取了一本册子,封皮上写着《广陵散琴曲》五字,随手一翻,册内录的果是琴谱。他将那册子交给令狐冲,说道:“风兄弟,梅庄之中,倘若有哪一位高人胜得你的剑法,兄弟便将此琴谱送给大庄主。”
其实这来历,仅是指琴曲。萧曲没有说,大概是刘、曲二人自己谱的。曲洋的胆大妄为让人击节,令狐冲也为之侧目。令狐冲做事有些任性,人们评价他时总说他有精神洁癖,酷爱自由,大概是个自由主义者,但他没有读过什么书,第五回他曾对仪琳说:“没有,我甚么书都不读。”第十九回书中又说:“他没读过多少书,甚么诗词歌赋,全然不懂。”他在华山长大,依君子剑的为人,书一定是让令狐冲们念过的,但令狐冲生性跳脱,自己固然不会主动读书,强迫着读的大概也没记住多少。书读得少那是一定的。
书读得少而成为自由主义者,天涯关天很多人大概会觉得不可思议。
琴曲的来历,据曲洋说是掘古墓得了《广陵散》,然后根据曲谱改编的。金庸在这里闹了个大BUG,先是刘正风说:“……一大段琴曲,是曲大哥依据晋人嵇康的《广陵散》而改编的。”但曲洋的叙述,却显然与之不符,“……便去发掘西汉、东汉两朝皇帝和大臣的坟墓,一连掘二十九座古墓,终于在蔡邕的墓中,觅到了《广陵散》的曲谱。”是在汉人蔡邕墓中找到的。曲洋对此事甚是得意,以至没发现晋汉之间有什么不对,令狐冲是不知道,金庸大概也是一高兴,给闹忘了。这BUG倒值得原谅,《广陵散》的确是因为嵇康而声名大噪,以至于我们一提起这个琴曲,便会想起那位好任侠的美男子。
嵇康和《广陵散》的故事流传甚广,左右无事,且掉子,做一回文抄公。
二、嵇康·广陵散
嵇康,字叔夜。本姓奚,居嵇山,以山为姓。晋书说他:“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是个美男子,关于这个余秋雨在《遥远的绝响》里有非常漂亮的描述。性烈而才隽,好任侠,孙登担心他不为世所容。身灵手巧,喜欢打铁,居山阳时,嵇康常在门前打铁,打铁是他的个人爱好,也与他非汤武薄孔孟有关,多少含有不理孔孟轻视劳动的那一套而表现出抗世疾俗的意思。这一点和现代的知识分子不可同日而语。属于身心健全,如神仙一般的人物。与向秀、阮籍、山涛、王戎、刘伶、阮咸等人常做竹林之游,时称“竹林七贤”。
这样一个人,是极可爱的,历来书中关于他的闲闻轶事很多,常出人意表,不与俗同。与山巨源绝交,同钟会打机锋,是众人皆知的。《太平广记》三百十七引《灵鬼志》说:?嵇康尝于灯下弹琴,忽有一人长丈余,著黑衣革带,熟视之。乃吹火灭之,曰:“耻与魑魅争光。”?刚肠疾恶,轻肆直言如此,人不可及。
嵇康是魏晋奇才,晋书说他“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音乐上有天赋,精于笛,尤妙于琴。极爱琴与琴曲,入于痴迷,他有一张非常名贵的琴,为了这张琴,他卖去了东阳旧业,还向尚书令讨了一块河轮佩玉,截成薄片镶嵌在琴面上作琴徽。琴囊则是用玉帘巾单、缩丝制成,此琴可谓价值连城。有一次,其友山涛乘醉想剖琴,嵇康以生命相威胁,才使此琴免遭大祸。
嵇康善于音律,能作琴曲,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足见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嵇康学琴,有很多迷人的传说,尤以学《广陵散》居多,其中一则是这样的:
尝行,去路数十里,有亭名月华。投此亭,由来。中散(嵇康字)心中萧散,了无惧意。至一更,操琴先作诸弄,雅声逸奏,空中称善。中散抚琴而呼之:“君是何人?”答云:“身是故人,幽没于此,闻君弹琴,音曲清和,昔所好,故来听耳。身不幸非理就终,形体残毁,不宜接见君子。然爱君之琴,?要当相见,君勿怪恶之。君可更作数曲。”中散复为抚琴击节日:“夜已久,何不来也?形骸之间,复何足计?”乃手击其头曰:“闻之奏琴,不觉心开神悟,况若暂生。”邀与共论音声之趣,辞甚清辨,谓中散曰:“君试以琴见与。”?乃弹《广陵散》,便从受之,果悉得。中散先所受引,殊不及。与中散誓:不得教人。天明语中散:“相遇虽一遇于今夕,可以远同千载。于此长绝,不能怅然。”
这是传说,中国人喜欢此类的玩艺儿,事实上据有人考证说,嵇康的《广陵散》可能是从汉代雅乐郎杜夔之子杜猛那儿学的。真假我分不清。只是这样的来历太过四平八稳,未必有几个人想知道真假。
嵇康学会了《广陵散》,轻易不弹,也不肯授人。他钟爱的学生袁孝尼想学,也没有如愿。史书中对他弹这首曲子的记载不多,耳熟能详的是他临终一曲。这一曲令《广陵散》和嵇康的名字永久的成为一体,不再可分。对后人来讲,嵇康就是《广陵散》,《广陵散》就是嵇康。《晋书·嵇康传》载: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世说新语·雅量》中说: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我的猜测,也许嵇康这时是有些后悔的,他说“广陵散于今绝矣”,并不是如曲洋所说把后世人看得小了,大概有些责怪自己的意思。他很骄傲,这骄傲成全了他,却也害了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广陵散》是因嵇康的而名声大振,这似乎是一个寓言,一千多年这组琴曲承载着人们太多关于理想的寄托。现在,我们提起《广陵散》或者嵇康(他们已经不可分,浑然一体)时,是一种象征,是对生命、对自由、对尊严的向往和古代知识分子的赞礼。一种属命性的存在也让我们感动痛苦,是这样一个国度,产生了那么多的优秀人物和文化,最终却怎么也容不下他们。翻遍中国的历史,最优秀的人才,往往是最悲凉的存在,并最终由我们亲手摧毁,就好像刘正风和曲洋的,是由嵩山派发动,最终在所有正派人士的默许中实现的一样。
对五四的彻底批判和否定,是现在还有人在做的。当局的默许和学者的短视,我们开始国学着,传统着。所谓传统,所谓新儒,是什么样的玩艺呢?
我又扯得远了,还是继续的好。《广陵散》又叫《广陵止息》,原是东汉末年流传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汉代的应璩(190?-?252)在给刘孔才的书信中就提到“听广陵之清散”。有学者和民俗学家考证过,《广陵散》可以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琴曲。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时把它归为楚调曲。晚于嵇康的潘岳还在他的《笙赋》中这样写:“辍《张女》之哀弹,流《广陵》之名散”。可能有阵子流行过。唐代李良辅编有《广陵止息谱》,共23段;唐代吕渭的《广陵止息谱》有36段,对这两种谱的叙述可见于史书记载。现在见到的古本最早收在明朱权的《神奇秘谱》里,全曲共45段:开指1段、小序3段、大序5段、正声18段、乱声10段、后序8段,是现今用于演奏的本子。另外,明代汪芝在《西麓堂琴统》中还收有两个本子,称甲、乙本。可见这组琴曲是被古今方家都认可了的。流传了千年,直到现在。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据说演出的效果非常好,不过我没有听过,录音盒带曾听过一些片断,当时不大懂这些玩艺,虽然觉得铮铮踪踪的颇有气势,却似乎还及不上琵琶曲《十面埋伏》。
《广陵散》早期并无内容记载,唐韩皋主张"地名说",他认为是描写王凌在广陵(扬州古称)起兵讨伐司马氏,结果是酿成失败的悲壮史事。当然此说从年代来讲就不怎么可信。元代张崇主张"刺客说",认为是描写聂政刺侠客。近代杨宗稷也主张"刺客说",不过他认为是描写聂政刺韩王。"刺客说"在解释内容上比较贴切,但不能说明为什么要和"广陵"这个地名挂上关系。现多数琴家按照聂政剌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与正史有出入)。并将《广陵散》与古琴曲《聂政刺韩王》联系起来,认为二者是同宗。《聂政刺韩王》是汉蔡邕《琴操》中有记载,金庸让曲洋从蔡邕的墓中挖出《广陵散》曲谱,大概也是认同此一说的。争论琴曲内容在嵇康或令狐冲看来,是一件很无聊的举动。嵇康的音乐理论是主张“声无哀乐”,认为音乐是可以被多解的,同一音乐,听众不同,理解也不同。音乐的本质是“单、复、高、埤、善、恶”。而“心之于声,明为二物”。人对音乐有情感反映,这是因为“至和”的音乐,可以把本来潜在于人心中的不同感情激发出来。这个理论最好的例证就是,令狐冲初听笑傲江湖,一会儿血脉贲张,一会感动酸楚,到得全书最后令狐夫妇演奏时,却是甚是“和谐”,群雄听得莫不“心旷神怡”,纷纷喝采。“声无哀乐”,也就无所谓内容,大家愿意听成什么就是什么。与之相类的是令狐冲学的剑法“独孤九剑”,这个剑法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如何胜,以我的修为是难以达到的,但令狐大侠可以,没有了内力照样可以一剑刺瞎十五个高手的眼睛,可见无招的确是很厉害的。以此推论,又可见令狐冲是认同无内容胜有内容的。
和嵇、令狐二人臭味相投的,还有一个陶渊明,而且更彻底,琴中趣,弦上声,是主张连声音都不要的。可惜的是,“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后继者们却再也达不到如此境界,胶琴鼓瑟,拘泥不化成了主流。于是对《广陵散》的内容和故事的关心,远远超过了音乐本身,自然,这对于如我一样的外行来讲,却是一种幸福:)
《甄嬛传》中,谁是最特别的人
电视剧《甄嬛传》的后宫里有一位很特别的嫔妃,她出身低微,特立独行,难得对皇帝有个好脸色;别的妃嫔渴望子嗣,做梦都想拥有一个孩子,她却不屑于和皇帝生儿育女;她对甄嬛数次冷言相向、针锋相对,但细细算来却总在关键时刻助甄嬛一臂之力。这个人就是叶澜依,一个带着几许神秘气息的女子,今天我们来试着揭开她身上的特别。
话头要从甄嬛被废离开皇宫到佛寺修行以后说起,没有了甄嬛,皇帝表面上宠幸安陵容和祺贵人,心里其实并没有放下。皇帝自己也在办公之余对苏培盛发牢骚,我们可以从他的牢骚里听出来不满——眉庄温柔细心,但是太端着,相处起来累;安陵容虽然会唱歌会制香而且温柔乖巧,但是不通诗书,性格又过于畏怯;祺贵人虽然漂亮活泼,但是有些浅薄粗俗,文学修养不高,缺乏高级情趣。当初皇帝废弃甄嬛,一方面是打压政治斗争后她和母族甄家的势力抬头,另一方面是恼恨甄嬛的倔强。在皇帝眼里,就算自己把甄嬛当成了纯元的替身,甄嬛也应该感恩戴德喜不自胜,怎么能和自己“与君长诀”呢?实在是不识抬举。所以皇帝就像谈恋爱时分分合合的小情侣一样在气头上一口气拉黑删除了对方的所有****,把甄嬛废弃到了佛寺里。可是时间会抚平怒气和愤恨,日子一天天过去,本来就已经很喜欢甄嬛的皇帝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从前的种种美好,甄嬛温柔而俏皮、能畅聊诗书又不过分卖弄子,和甄嬛呆在一起就是开心。皇帝越怀念,心里越不是滋味儿,他十分后悔自己一时之气把这朵解语花给扔到宫外去了,现在怎么也找不到一个这么合心合意的妹子了。但是自己毕竟是皇帝,难道还能做一个舔狗主动再把被废弃的女人追回来?不可能。作为九五至尊,他也没办法把这种后悔对别人诉说,只能寄情于工作,拼命工作,把时间尽量填得满满的。然而我们都知道洪水只能疏不能堵,越堵越要出乱子,郁闷、悔恨又委屈的情绪在皇帝心里越憋越浓、越想越气,直到又一年的四月十七——甄嬛的生日,憋出事了,皇帝在安陵容宫里发起了高烧,病倒了。
古代没有抗生素,高烧并不好治,皇帝高烧不退,昏迷不醒。这可是大事,太后拖着病体来看望皇帝,太后信得过的嫔妃被安排轮流侍疾,各位王爷也必须入宫侍疾。本来正在和甄嬛甜蜜蜜的果郡王也就不得不呆在宫里,只能和甄嬛写写情书来维系彼此的思念之情。
耽搁了一个多月,皇帝终于好起来了,果郡王高高兴兴地准备出宫回家,结果在路上就碰到了叶澜依。叶澜依穿着青绿色的衣服,面对果郡王一脸的笑容。短短的几句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几个信息:一,果郡王和叶澜依早就认识,平时也有一些往来;二,叶澜依本来的“编制”是在圆明园,这次进宫原本是为了给皇帝准备立夏的驯马节目,由于皇帝病体初愈,节目取消,她可以回圆明园去了;三,叶澜依容貌美丽,果郡王对叶澜依开玩笑说皇帝看到她,必定会惊艳。果郡王常年陪皇帝下棋、赏画、聊恋爱心得,对皇帝的审美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的。即便只是开玩笑,果郡王也没有理由信马由缰胡说八道,如果叶澜依只是普通的庸俗脂粉,相信是入不了皇帝的眼的,显而易见叶澜依容貌美丽并且比较符合皇帝对女性的审美偏好。
在这里我们发现果郡王有个特点,就是很擅长和奴仆们打成一片。他和贴身小厮阿晋讲道理,态度很耐心,语气也不像是上对下,更像是和朋友对话;浣碧被气哭那一次,果郡王的几句话,不仅宽慰了浣碧,还稍稍点拨了她,虽然浣碧没听进心里去;这次和叶澜依的对话,也很像是地位完全平等的朋友,听不出来王爷和宫女的身份差别。单看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对比剧里的其他人,我们会发现果郡王这个特点是很另类的,和大多数同阶层的人是不太一样的。眉庄在和妙音娘子狭路相逢被挤兑了之后,采月嘟囔了几句,眉庄就说:“背后议论小主,成何体统。”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宫女奴仆和嫔妃是两个等级,不管上级怎样,下级也没有资格去议论评价;苏培盛和槿汐的对食事件里,如果不是甄嬛竭尽全力营救,皇帝完全可以舍弃苏培盛这个服侍他数十年的老仆人;华妃对贴身丫鬟颂芝还算不错,但这是因为颂芝是多年的奴仆并且忠心耿耿。对宫女福子,华妃辣手摧花直接淹在井里;甄嬛性格属于谦和悯下的,但很多时候对流朱也有训斥的语气,并不像果郡王一样对奴仆态度平等而友好。苏培盛说果郡王的性子是最和缓不过的,但是人总会一定程度受到其阶级局限性的影响,果郡王的行为和态度,细想起来不同寻常。
甄嬛在果郡王的私宅清凉台养病时,浣碧对丫鬟采苹、采蓝的身份有所疑虑,阿晋对她解释说:她们都是普通的侍女,并非通房丫头或者姨娘。并且果郡王府的奴仆,都是漂泊无依的,被果郡王救了回来才来这里服侍。那么叶澜依呢?她是因为什么缘由和果郡王相识的呢?
电视剧很快给了我们答案。皇帝百无聊赖去圆明园散心,走到了百骏园,一走进来就看到了飒爽英姿正在驯马的驯马女叶澜依。这女子既美丽又英气,如烈马一般充满野性的魅力。正像从前皇帝喜欢的华妃一样。自从华妃去世后,皇帝的身边再也没有同类型的嫔妃,他一下子就看中了叶澜依,迫不及待地册封叶澜依为答应,召她进宫。叶澜依满心不情愿,因为之前果郡王说过等有空了一定来看她,可是皇帝要召她进宫,她等不到果郡王了。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叶澜依自然无法抗拒皇帝的旨意,但她用冷若冰霜的态度表达着自己的拒绝。她主动要求住在清静远人的宫室,对皇帝一丝笑容也没有,侍寝以后趁皇帝睡着偷偷服食避子的药物。之后果郡王和叶澜依见面,说起前尘往事,原来叶澜依是七年前重病垂危被果郡王找来太医医治,自此和果郡王结识。果郡王鼓励叶澜依振作起来,在这个她讨厌的环境努力好好活下去。也就是说,叶澜依和采蓝采苹一样,从前都是漂泊无依被果郡王所救的人。而她们也一样深深感佩于果郡王曾经的恩情。
什么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何必说得这么复杂呢,~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说君子之间的往来,依赖的是品行而不是利益,互相看重的是德行,所以这种交往不仅清高而且真诚,反之,小人之交甘若醴,就是说小人之交建立在互相吹捧互取利益的基础上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