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行路难》翻译

2.新世说文言文

3.文言文世的意思

4.文言文谢安论诗的解释

李白《行路难》翻译

千里命稿白话详解完整-千里命驾原文及翻译

李白《行路难》有三首,我们学过的是李白《行路难·其一》,下面以《行路难·其一》全诗进行翻译如下: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

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作品原文:

《行路难·其一》

李白〔唐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词句注释:

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箸(zhù):筷子。

“闲来”二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这两句暗用两个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碧,一作“坐”。

“多歧路”二句: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歧,一作“岐”。安,哪里。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创作背景: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作品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李白被“赐金放还”时,友人设下盛宴为之饯行。李白嗜酒,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却放下杯筷,无心进餐。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不知道他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姜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的心理,急剧变化交替。最后一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新世说文言文

1. 新世说 文言文翻译

1)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①。

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 注释①晋文王:司马昭,封为晋公,后又封为晋王,后谥为文王。

阮籍在世时,他只是晋公。坐席:座位,这里指满座的人。

译文晋文王功劳很大,恩德深厚,座上客人在他面前都很严肃庄重,把他比拟为王。只有阮籍在座上,伸开两腿坐着,啸咏歌唱。

痛饮放纵,不改常态。(2)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者无预焉。”

二人交觞酬酢,公荣遂不得一杯①;而言语谈戏,三人无异。或有问之者,阮答曰;“胜公荣者,不得不与饮酒;不如公荣者,不可不与饮酒;唯公荣可不与饮酒②。”

注释①交觞:互相敬酒。觞,酒杯。

酬酢:宾主互相敬酒。 ②“胜公荣”句:是借用刘公荣的话开玩笑。

参看《任诞》第4则。 译文王戎青年时代去拜访阮籍,这时刘公荣也在座,阮籍对王戎说:“碰巧有两斗好酒,该和您一起喝,那个公荣不要参加进来。”

两人频频举杯,互相敬酒,刘公荣始终得不到一杯;可是三个人言谈耍笑,和平常一样。有人问阮籍为什么这样做,阮籍回答说:“胜过公荣的人,我不能不和他一起喝酒;比不上公荣的人,又不可不和他一起喝酒;只有公荣这个人,可以不和他一起喝酒。”

(3)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穗康①;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 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②。

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注释①钟士季:即钟会,因访问嵇康受到冷遇,怀恨在心,后借故在司马昭前诬陷嵇康,嵇康终于被。 ②排:风箱。

译文钟士季有精深的才思,先前不认识嵇康;他邀请当时一些才德出众人士一起去寻访嵇康。碰上嵇康正在大树下打铁,向子期打下手拉风箱。

嵇康继续挥动铁槌,没有停下,旁若无人,过了好一会也不和钟士季说一句话。钟士季起身要走,嵇康才问他:“听到了什么才来的?看到了什么才走的?”钟士季说:“听到了所听到的才来,看到了所看到的才走。”

(4)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①。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②。

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凤字,凡鸟也。

注释①“每一”句:《晋书·嵇康传》:“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②喜:嵇喜,嵇康的哥哥,曾任扬州刺史。

延:迎接;邀请。凤:繁体字作“凤”,是由凡、鸟两个字组成的。

“凡鸟”比喻平凡的人物。按:吕安轻视权贵,看不起嵇喜这种凡俗之士,所以用这个字来表示轻蔑。

译文嵇康和吕安很友好,每一想念对方,即使相隔千里,也立刻动身前去相会。后来有一次,吕安到来,正碰上嵇康不在家,嵇喜出门来邀请他进去,吕安不肯,只在门上题了个“凤”字就走了。

嵇喜没有醒悟过来,还因此感到高兴。所以写个凤字,是因为它分开来就成了凡鸟。

(5)陆士衡初入洛,咨张公所宜诣,刘道真是其一①。陆既往,刘尚在哀制中,性嗜酒②;礼毕,初无他言,唯问:“东吴有长柄壶卢,卿得种来不③?”陆兄弟殊失望,乃悔往。

注释①陆士衡:陆机,字士衡,吴人,吴亡后入晋。参看《言语》第26则注①。

张公:张华。博学多才,德高望重,得到陆机兄弟推重。

刘道真:参看《德行》第22则。②“陆既往”句:刘道真在居丧期间仍嗜酒,这是不守礼法的表现。

在魏晋,并不认为这是简馒、放诞的举动,可是从吴地世家大族出来的陆氏兄弟仍不能赞同这种风气。 ③东吴:三国时的吴国,世称东吴;吴地也称东吴。

壶卢:同“葫芦”。译文陆士衡初到京都洛阳,征求张华的意见,看看应该去拜访谁,张华认为其中之一就是刘道真。

陆氏兄弟前去拜访时,刘道真还在守孝,生性喜欢喝酒;行过见面礼,并没有谈别的话,只是问:“东吴有一种长柄葫芦,你带来种子没有?”陆家兄弟俩特别失望,于是后悔去这一趟。 (6)王平子出为荆州,王太尉及时贤送者倾路①。

时庭中有大树,上有鹊巢。平子脱衣中,径上树取鹊子,凉衣拘阂树枝,便复脱去②。

得鹊子,还下弄,神色自若,旁若无人。 注释①王平子:王澄,是王衍的弟弟。

一生放荡不羁,日夜纵酒,穷欢极乐。倾路:指满路,比喻全部出动。

②凉衣:汗衫;内衣。拘阂:挂着;钩着。

译文王平子要外调任荆州刺史,太尉王衍和当代名流全都来送行。当时院子里有棵大树,树上有个喜鹊窝。

王平子脱去上衣和头巾,干脆爬上树去掏小喜鹊,汗衫挂住树枝,就再脱掉。掏到了小鹊,又下树来继续玩弄,神态自若,旁若无人。

(7)高坐道人于丞相坐,恒偃卧其侧①。见卞令,肃然改容,云:“彼是礼法人。”

注释①高坐:和尚名,参看《言语)第39则注①。但卧:仰卧。

译文高坐和尚在丞相王导家做客,常常是仰卧在王导身旁。见到尚书令卞壼,就神态恭敬端庄,说道:“他是讲究礼法的人。”

(8)桓宣武作徐州,时谢奕为晋陵,先粗经虚怀,而乃无异常①。及桓迁荆州,将西之间,意气甚笃,奕弗之疑。

唯谢虎子妇王悟其旨②,每曰:“桓荆。

2. 文言文 新世说

汤敦甫在京师的时候,坐车经过宣武门大街,有个卖菜的老翁歇了担子坐在路旁,赶车人不小心碰上了,菜都打翻在地上。老翁抓住赶车人不放,又骂又打,叫赔菜钱。汤敦甫掀开帘子问:“值多少钱?我赔你。”老翁要一贯钱,汤敦甫摸了摸袋子,里边没钱,就叫他一块儿到家里拿钱。老翁不肯,说:“要赔就在这儿赔。”这弄得汤敦甫很是尴尬。正好南城兵马司指挥到了,相互行完了礼,就说:“这纯属小人,让我抓回去重重治罪就行了。”老翁这才害怕起来,磕着头求饶。汤敦甫对指挥说:“不用,借我贯钱就行了。”指挥把钱给了他。老翁磕头道谢就走了。汤敦甫停着车与指挥讲了好一会话,算着老翁已经走远(怕指挥去找老翁的麻烦),这才告别指挥,叫车子出发。

3. 《新世说》汤郭甫善待卖菜翁文言文翻译

翻译:汤敦甫在京师的时候,坐车经过宣武门 大街,有个卖菜的老翁放下担子坐在路 旁,赶车人不小心碰上了,把菜都打翻 在地上。

老翁抓住赶车人不放,责骂并 且殴打他,叫赔菜钱。汤敦甫掀开帘子 问:“值多少钱?我赔你。”

老翁要一贯 钱,汤敦甫摸了摸袋子,里边没钱,就 叫他一块儿到家里拿钱。老翁不肯, 说:“要赔就在这儿赔。”

弄得汤敦甫很 是窘迫。正好南城兵马司指挥到了,相 互行完了礼,就说:“这纯属小人,让 我抓回去重重治罪就行了。”

老翁开始 害怕起来,磕着头哀声求饶。汤敦甫对 指挥说:“不用了,借我一贯钱就行 了。”

指挥把钱给了他。老翁磕头道谢 走了。

汤敦甫停着车与指挥讲了好一会 话,算着老翁已经走远,这才告别指挥,叫车子离开。

4. 文言文《世说新语·政事》翻译

个方圆七十里的园囿,人们可以到那里去打柴、打猎.译文王安期任东海郡内史时,有个小吏偷了池塘中的鱼,主簿要追查这件事.王安期说:“周文王的猎场,是和百姓共同使用的.池塘中的几条鱼又有什么值得吝惜的呢!”(10)王安期作东海郡,吏录一犯夜人来①.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受书还,不觉日晚.”王曰:“鞭挞宁越以立威名,恐非致理之本②.”使吏送令归家.注释①录:拘捕.犯夜:触犯夜行禁令.按:《晋律》禁止夜间通行.②宁越:人名,这里指读书人.《吕氏春秋》载,有人告诉宁越,要学习三十年才能学有所成,宁越说,我不休息,刻苦学习十五年就行.十五年后,便成为周威公的老师.致理:致治,招致太平;获得政绩.“理”当作“治”,大概是唐代避唐高宗李治的讳而改动的.译文王安期任东海郡内史时,一次,差役抓了一个犯宵禁的人来.王安期审问他:“从哪里来的?”那个人回答说:“从老师家学完功课回来,没想到时间太晚了.”王安期听后说:“处分一个读书人来树立威名,恐怕不是获得治绩的根本办法.”便派差役送他出去,叫他回家.(11)成帝在石头,任让在帝前戮侍中钟雅、右卫将军刘超①.帝泣曰:“还我侍中!”让不奉诏,遂斩超、雅.事平之后,陶公与让有旧,欲有之.许柳儿思妣者至佳,诸公欲全之②.若全思妣,则不得不为陶全让,于是欲并有之.事奏,帝曰:“让是杀我侍中者,不可宥!”诸公以少主不可违,并斩二人③.注释①“成帝”句: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327 年),历阳内史苏峻起兵反帝室,咸和三年攻陷建康,并把晋成帝迁到石头城.不久苏峻败,其弟苏逸立为主.咸和四年正月,侍卫着成帝的钟雅、刘超二人密谋把成帝救出,被发觉,苏逸便派部将任让领兵入宫杀了钟、刘.二月苏逸败.②许柳:苏峻起兵反晋时,豫州刺史祖约派许柳率兵与苏峻会合.苏峻攻陷建康后,任许柳为丹阳尹.失败后,许柳被杀.③少主:指晋成帝司马衍.按:成帝即位时,年仅四岁,到这时也只七八岁.译文晋成帝被迁到石头城,叛军任让在成帝面前要杀侍中钟雅和右卫将军刘超.成帝哭着说:“把侍中还给我!”任让不听命令,终于斩了刘超和钟雅.等到叛乱平定以后,陶侃因为和任让有老交情,就想赦兔他.另外叛军许柳有个儿子叫思妣,很有才德,大臣们也想保全他.可是要想保全思妣,就不得不为陶侃保全任让,于是就想两个人一起赦罪.当把处理办法上奏成帝时,成帝说:“任让是杀我侍中的人,不能赦罪!”大臣们认为不能违抗成帝命令,就把两人都杀了.(12)王丞相拜扬州,宾客数百人并加沾接,人人有说色①.唯有临海一客姓任及数胡人为未洽②.公因便还到过任边,云:“君出,临海便无复人.”任大喜说.因过胡人前,弹指云:“兰闍,兰闍,!”③群胡同笑,四坐并欢.注释①沾接:款待.说色:悦色.②胡人:此指胡憎,即外国和尚.洽:指沾光,受到款待.③弹指:搓手指出声.在佛经中也用来表示欢喜、许诺等意思.兰闍(shé):可能是梵语的音译,对它的同义有不同解释,解为褒誉之辞,寂静处,宣讲佛法的法师,请高兴些吧,尊美他人的敬称,等等.译文丞相玉导出任扬州刺史,几百名来道贺的宾客都得到了款待,人人都很高兴.只有临海郡一位任姓客人和几位外国和尚还没有接谈过.王导便找机会转身走过任氏身边,对他说:“您出来了,临海就不再有人才了.”任氏听了,非常高兴.王导于是又走过胡僧面前,弹着手指说:“兰闍,兰闍!”胡僧们都笑了,四周的人都很高兴.(13)陆太尉诣王丞相咨事,过后辄翻异①.王公怪其如此.后以问陆,陆曰:“公长民短②,临时不知所言,既后觉其不可耳.”注释①陆太尉:陆玩,字上瑶,吴郡吴人,曾任尚书左仆射、司空,赠太尉.在他任尚书午仆射时,王导为司徒、录尚书事,总揽朝政,所以他遇字要去.请示王导.②公长民短:您名位尊贵我名位卑微.按:王导兼任扬州刺史,陆玩是扬州吴郡人,所以谦称为“民”.译文太尉陆玩到丞相王导那里去请示,商量好了的事情,过后常常改变主意.王导奇怪他怎么这样.后来拿这事间陆玩,陆玩回答说:“公名高位尊,民职卑微,临时不知该说什么,过后觉得那样做不行罢了.”(14)丞相尝夏月至石头看庚公①.庾公正料事,丞相云:“暑,可小简之.”庾公曰:“公之遗事,天下亦未以为允!”注释①庾公:庾亮.参《德行》31 则注①.公元322 年晋明帝嗣位,王导参辅朝政.公元325 年晋成帝立,王导和庚亮参辅朝政.这一则所叙之事大概就发生在此后几年内.译文一年夏天,丞相王导曾经到石头城探望庚亮.庾亮正在处理公事,王导说:“天气热,可以稍为简略一些.”庾亮说:“如果您留下些公事不办,天下人也未必认为妥当!”(15)丞相末年,略不复省事,正封篆诺之①.自叹曰:“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②.”注释①“丞相”句:王导辅佐晋元帝、明帝、成帝三世,为政宽和得众,事从简易,晚年更是如此.封篆,文书,指奏章、公文、簿籍等.诺,画诺,签字.②愦愦:糊涂;昏乱.译文王导到了晚年,几乎不再处理政事,只是在文件上签字同意.自己感叹他说:“人家说我老糊涂,后。

5. 《新世说》食而去稗 原文及翻译

白话释义: 汤敦甫在京师的时候,坐车经过宣武门大街,有个卖菜的老翁放下担子坐在路旁,赶车人不小心碰上了,把菜都打翻在地上。

老翁抓住赶车人不放,责骂并且殴打他,叫赔菜钱。汤敦甫掀开帘子问:“值多少钱?我赔你。”

老翁要一贯钱,汤敦甫摸了摸袋子,里边没钱,就叫他一块儿到家里拿钱。老翁不肯,说:“要赔就在这儿赔。”

弄得汤敦甫很是窘迫。正好南城兵马司指挥到了,相互行完了礼,就说:“这纯属小人,让我抓回去重重治罪就行了。”

老翁开始害怕起来,磕着头哀声求饶。汤敦甫对指挥说:“不用了,借我一贯钱就行了。”

指挥把钱给了他。老翁磕头道谢走了。

汤敦甫停着车与指挥讲了好一会话,算着老翁已经走远,这才告别指挥,叫车子离开。 原文: 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

翁捽(zuó)其御者,詈且殴,索偿菜值。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

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

公为之窘。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

翁始惶恐,叩首乞哀。 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

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

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 本文出自清·易宗夔所写的《新世说》。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易宗夔,原名易鼐,戊戌变法后改名易宗夔,字蔚儒,又字味腴。湘潭人。

易宗夔生于同治十三年。早年与谭嗣同等创立南学会。

戊戌变法期间,任《湘学报》史学编辑。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赴日本留学于日本东京法政学堂,未几返国。

1909冬,被选为资政院议员。1912年任法典编纂会纂修。

民国成立后,任中国国民党政事部干事。 1913年被选为众议院议员,旋被选为宪法起草委员。

国会解散(1914)后,携眷回湘,经营实业。1916年,第一次恢复国会时,仍任众议院议员。

1922年,第二次恢复国会时,再任众议院议员。1923年3月,任北京 *** 法制局局长。

在这样的背景下,易宗夔不得不加倍小心谨慎,以免遭祸。本传言“太白星犯右执法,义庆惧有灾祸,乞求外镇。”

这实际上是易宗夔借故离开京城,远离是非之地。尽管文帝下诏劝解宽慰但架不住易宗夔“固求解仆射乃许之”。

易宗夔终于得以外镇为荆州刺史。外镇后的易宗夔仍然如同惊弓之鸟,心有余悸。

他处在宋文帝刘义隆对于宗室诸王怀疑猜忌的统治之下为了全身远祸,于是招聚文学之士寄情文史编辑了《新世说》这样一部清谈之书。

6. 文言文世说新语郗超翻译

原文郗超与谢玄不善①.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③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④必济⑤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⑥,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⑦必能立勋.”元功⑧既举⑨人咸⑩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注释①善:和,和睦.②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典故出自楚庄王“问鼎中原”.③狼:像狼一般,名词活用作状语,下文“虎”同此用法.④是:这个人,指谢玄.⑤济:有益⑥履屐之间:原指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⑦容:或许.⑧元功:首功,大功.⑨既举:立大功后.既,已经.举,成,实现.⑩咸:都.译文东晋大臣郗超和谢玄不和.此时,前秦的苻坚准备发动进攻夺取东晋政权.已经像恶狼一样侵吞了梁州、岐州,又像猛虎一般盯住了淮河以南地区.当时朝廷商议对策,打算让谢玄北上讨伐苻坚,世人对此颇有争议.只有郗超说:“谢玄这个人率师北伐一定能成功.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府 *** 事,发现他用人都能各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得到妥善的处理.由此推断,他一定能建立功勋.”谢玄立大功后,当时的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个人喜恶而漠视别人的长处.郗超虽然和谢玄不和,但在困难当头之际,面对朝廷的用人计划,他没有随声附和“异同之论”,更没有推波助澜,而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对谢玄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以促成其率师北伐之事.这充分地表现出郗超的爱国情怀及宽容大度的性格特征.。

7. 《新世说.排调 》中关于左季高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网上搜的。给你参考:左宗棠大腹便便,茶余饭后,也总喜欢捧着自己的肚皮说:“将军不负腹,腹亦不负将军。”有一天,他心情大好,而不是小好,便效仿苏东坡当年的口吻声气问周围的人:“你们可知道我肚子里装的是什么?”这问题一出,可就热闹了,有说满腹文章的,有说满腹经纶的,有说腹藏十万甲兵的,有说腹中包罗万象的,总之,都是惟恐马屁拍得不够响。可不知怎的,左宗棠这回却拗着劲,对那些恭维的话无动于衷,脑袋瓜摇了又摇。帐下有位小营官在家乡原是个放牛伢子,他凭着朴素的直觉,大声说:“将军的肚子里,装的都是马绊筋。”左宗棠一拍案桌,跳起身来,夸赞他讲得太对了。这小鬼就凭一句正点的话,连升三级,可谓鸿运当头。湖南土话称牛吃的青草为“马绊筋”。左宗棠生于古历壬申年,属猴,但他最喜欢的却是牛,喜欢牛能负重行远,为此他不惜诡称自己是牵牛星降世。这话可不是说着好玩的,他在自家后花园里,专门凿了口大池子,左右各列石人一个,样子酷似牛郎和织女,此外,还雕了一头栩栩如生的石牛,置于一旁。 :易宗夔《新世说》卷七《排调篇》云:

左季高体胖腹大,尝于饭后茶馀自捧其腹曰:“将军不负腹,腹亦不负将军!”一日,顾左右曰:“汝等知我腹中所贮何物乎?”或曰:“满腹文章”,或曰:“满腹经纶”,或曰:“腹中有十万甲兵”,或曰:“腹中包罗万象”。左皆曰:“否!否!”忽有小校出而大声曰:“将军之腹,满贮马绊筋耳!”左乃拍案大赞曰:“是!是!”因拔擢之。盖湘人呼牛所食之草为“马绊筋”。左素以牛能任重致远,尝以己为牵牛星降世。曾于后园凿池,左右列石人各一,肖牛女状,并立石牛于旁,隐寓自负之意。及闻小校言,适夙志符合,故大赏之也。

南朝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的《世说新语》是一部名著,古代读书人读到一定层次,一定会要读这部书,这部书真可算得中国古代的一部必读书和畅销书。于是有很多人受其感染,纷纷效仿,续作叠出,构成了中国古籍史上特殊的“世说体”系列。不过,不知是《世说新语》记载的那种“魏晋风度”一去不再,还是后人的见识和文笔赶不上二位刘氏,总之后作没有一部能够与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比肩。后作的“世说”便常被人讥诃为“假世说”。易宗夔的这部《新世说》,也属于“假世说”之一。仅上面所引的一段,就足见一斑。稍一考察,易氏所记左季高(宗棠)的事,原来只是一段流传已久的轶事的改版。宋费衮《梁溪漫志》卷四《侍儿对东坡条》:

东坡一日退朝,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识见。”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

对照一下,就发现易宗夔不过是在照抄这段苏东坡的逸事,只是把苏东坡换成了左季高,把侍女朝云换成小校(侍官)而已。苏东坡的那段故事很著名,易氏这样拙劣地摹仿,不待明眼人即可看出。用一句《世说新语》中的人物王衍的话来形容易氏,可谓“眼光未出牛背上”(语出《晋书·王衍传》)。其为“假世说”,正不待言矣。

当然,易氏讲的故事,还算有一点可靠,那就是左宗棠是一个大肚皮。现在我们常见到一些大腹便便的男同胞,俗名为“将军肚”,也许就是从左宗棠开始的。当然,更早的“将军肚”也还有例可查。最典型的是唐朝的安禄山。这位北方胡人出身的将军身材魁梧,其肚子也大得令人啧舌。唐姚汝能《安禄山事迹》卷上说安禄山:

晚年益肥,腹垂过膝,自秤得三百五十斤。……禄山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

又说,安禄山从卢龙乘马到长安,每个驿站都要筑一个石台,以便他换马,称为“大夫换马台”。驿站为他准备乘马,必须先用五石重的石袋试马,马如果能驮得动,才算合格。他的马上有两个马鞍,一个供他的 *** 坐,一个供他放置那个硕大无朋的肚子。

文言文世的意思

1. 文言文中的《世说新语》的意思是什么

晋明帝年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洛阳)消息,潸然(流泪貌)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显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译文: 晋明帝只有几岁的时候,坐在元帝膝盖上。有个从长安来的人,元帝就向他询问洛阳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明帝问元帝因为什么哭泣,元帝便把东迁的原委详细地告诉了他。于是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这显然可知了。”元帝感到很诧异。

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了大家。然后又重新问明帝,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大惊失色,问:“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因为抬头就能看见太阳,但是总是看不见长安。”

2. 新世说 文言文翻译

1)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①。

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 注释①晋文王:司马昭,封为晋公,后又封为晋王,后谥为文王。

阮籍在世时,他只是晋公。坐席:座位,这里指满座的人。

译文晋文王功劳很大,恩德深厚,座上客人在他面前都很严肃庄重,把他比拟为王。只有阮籍在座上,伸开两腿坐着,啸咏歌唱。

痛饮放纵,不改常态。(2)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者无预焉。”

二人交觞酬酢,公荣遂不得一杯①;而言语谈戏,三人无异。或有问之者,阮答曰;“胜公荣者,不得不与饮酒;不如公荣者,不可不与饮酒;唯公荣可不与饮酒②。”

注释①交觞:互相敬酒。觞,酒杯。

酬酢:宾主互相敬酒。 ②“胜公荣”句:是借用刘公荣的话开玩笑。

参看《任诞》第4则。 译文王戎青年时代去拜访阮籍,这时刘公荣也在座,阮籍对王戎说:“碰巧有两斗好酒,该和您一起喝,那个公荣不要参加进来。”

两人频频举杯,互相敬酒,刘公荣始终得不到一杯;可是三个人言谈耍笑,和平常一样。有人问阮籍为什么这样做,阮籍回答说:“胜过公荣的人,我不能不和他一起喝酒;比不上公荣的人,又不可不和他一起喝酒;只有公荣这个人,可以不和他一起喝酒。”

(3)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穗康①;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 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②。

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注释①钟士季:即钟会,因访问嵇康受到冷遇,怀恨在心,后借故在司马昭前诬陷嵇康,嵇康终于被。 ②排:风箱。

译文钟士季有精深的才思,先前不认识嵇康;他邀请当时一些才德出众人士一起去寻访嵇康。碰上嵇康正在大树下打铁,向子期打下手拉风箱。

嵇康继续挥动铁槌,没有停下,旁若无人,过了好一会也不和钟士季说一句话。钟士季起身要走,嵇康才问他:“听到了什么才来的?看到了什么才走的?”钟士季说:“听到了所听到的才来,看到了所看到的才走。”

(4)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①。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②。

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凤字,凡鸟也。

注释①“每一”句:《晋书·嵇康传》:“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②喜:嵇喜,嵇康的哥哥,曾任扬州刺史。

延:迎接;邀请。凤:繁体字作“凤”,是由凡、鸟两个字组成的。

“凡鸟”比喻平凡的人物。按:吕安轻视权贵,看不起嵇喜这种凡俗之士,所以用这个字来表示轻蔑。

译文嵇康和吕安很友好,每一想念对方,即使相隔千里,也立刻动身前去相会。后来有一次,吕安到来,正碰上嵇康不在家,嵇喜出门来邀请他进去,吕安不肯,只在门上题了个“凤”字就走了。

嵇喜没有醒悟过来,还因此感到高兴。所以写个凤字,是因为它分开来就成了凡鸟。

(5)陆士衡初入洛,咨张公所宜诣,刘道真是其一①。陆既往,刘尚在哀制中,性嗜酒②;礼毕,初无他言,唯问:“东吴有长柄壶卢,卿得种来不③?”陆兄弟殊失望,乃悔往。

注释①陆士衡:陆机,字士衡,吴人,吴亡后入晋。参看《言语》第26则注①。

张公:张华。博学多才,德高望重,得到陆机兄弟推重。

刘道真:参看《德行》第22则。②“陆既往”句:刘道真在居丧期间仍嗜酒,这是不守礼法的表现。

在魏晋,并不认为这是简馒、放诞的举动,可是从吴地世家大族出来的陆氏兄弟仍不能赞同这种风气。 ③东吴:三国时的吴国,世称东吴;吴地也称东吴。

壶卢:同“葫芦”。译文陆士衡初到京都洛阳,征求张华的意见,看看应该去拜访谁,张华认为其中之一就是刘道真。

陆氏兄弟前去拜访时,刘道真还在守孝,生性喜欢喝酒;行过见面礼,并没有谈别的话,只是问:“东吴有一种长柄葫芦,你带来种子没有?”陆家兄弟俩特别失望,于是后悔去这一趟。 (6)王平子出为荆州,王太尉及时贤送者倾路①。

时庭中有大树,上有鹊巢。平子脱衣中,径上树取鹊子,凉衣拘阂树枝,便复脱去②。

得鹊子,还下弄,神色自若,旁若无人。 注释①王平子:王澄,是王衍的弟弟。

一生放荡不羁,日夜纵酒,穷欢极乐。倾路:指满路,比喻全部出动。

②凉衣:汗衫;内衣。拘阂:挂着;钩着。

译文王平子要外调任荆州刺史,太尉王衍和当代名流全都来送行。当时院子里有棵大树,树上有个喜鹊窝。

王平子脱去上衣和头巾,干脆爬上树去掏小喜鹊,汗衫挂住树枝,就再脱掉。掏到了小鹊,又下树来继续玩弄,神态自若,旁若无人。

(7)高坐道人于丞相坐,恒偃卧其侧①。见卞令,肃然改容,云:“彼是礼法人。”

注释①高坐:和尚名,参看《言语)第39则注①。但卧:仰卧。

译文高坐和尚在丞相王导家做客,常常是仰卧在王导身旁。见到尚书令卞壼,就神态恭敬端庄,说道:“他是讲究礼法的人。”

(8)桓宣武作徐州,时谢奕为晋陵,先粗经虚怀,而乃无异常①。及桓迁荆州,将西之间,意气甚笃,奕弗之疑。

唯谢虎子妇王悟其旨②,每曰:“桓荆。

3. 《燧人世》文言文的翻译

原文:遂明国 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 。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鸹 ,吸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

翻译:传说中有一个国家叫遂明国,那里的人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春夏秋冬,什么叫白日昼夜。国里有棵名叫遂木的火树,屈盘起来,占地面积有一万顷地那么大。后来,有一个圣人,漫游到了日月所照以外的远方,来到此国,在这棵大树下休息。忽然看见许多象鸮样的鸟,在大树的枝叶间用嘴啄木,每啄一下,就有灿然的火光发出。于是,圣人感悟到了“钻木生火”的道理,所以就试用小树枝来钻火,果然钻出火来。于是后人就称他为燧人。

文言文谢安论诗的解释

1. 谢安索解文言文翻译注释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原文及译文(24)

24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道白马论,为论以示谢。于时谢不即解阮语,重相咨尽。阮乃叹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

注释

阮光禄:即阮裕,字思旷,曾做金紫光禄大夫。阮裕很擅长论证疑难的问题。

白马论:战同时公孙龙著《白马论》,提出了白马非马这一著名命题;公孙龙,是先秦时期名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他的《白马论》中从内涵和外延上,论证了“白马”与“马”在所指的内容和范围上的同一与差异,同时还揭示了种名与属名不能等同或混淆的正名思想。

示:给……看。

于是:古今同形异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是“在当时”。

重相咨尽:一再询问而求尽晓其义。

非但:不仅。

正:就是。

索解人:求索解释的人。

译文谢安年轻时候,请光禄大夫阮裕讲解《白马论》,阮裕写了一篇论说文给谢安看。在当时谢安不能马上理解阮裕的话,就一再询问以求全都理解。阮裕于是赞叹道:“不但能够把《白马论》解释明白的人难得,就是力求透彻了解的入也难得!”

2. 文言文 谢安索解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①。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注释

①“俄而”句:公元383 年,前秦王苻坚大发兵分道南侵,企图灭晋,军队屯驻淮水、淝水间。当时晋朝以谢安录尚书事,征讨大部督,谢安派他弟弟谢石、侄谢玄率军在淝水坚拒苻坚军,苻坚大败,这就是淝水之战。淮上,淮水上,这里指泥水战场上。向局:面向棋局。

译文

谢安和客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淮水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下起棋来。客人问他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孩子们大破贼兵。”说话间,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

3. 文言文《论诗》 翻译

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的思索后,得意的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翻译对了就采纳我为最佳答案吧

4. 文言文 谢安讽咏退伏兵 译文

(1)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①。

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 注释①晋文王:司马昭,封为晋公,后又封为晋王,后谥为文王。

阮籍在世时,他只是晋公。坐席:座位,这里指满座的人。

译文晋文王功劳很大,恩德深厚,座上客人在他面前都很严肃庄重,把他比拟为王。只有阮籍在座上,伸开两腿坐着,啸咏歌唱。

痛饮放纵,不改常态。(2)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者无预焉。”

二人交觞酬酢,公荣遂不得一杯①;而言语谈戏,三人无异。或有问之者,阮答曰;“胜公荣者,不得不与饮酒;不如公荣者,不可不与饮酒;唯公荣可不与饮酒②。”

注释①交觞:互相敬酒。觞,酒杯。

酬酢:宾主互相敬酒。 ②“胜公荣”句:是借用刘公荣的话开玩笑。

参看《任诞》第4则。 译文王戎青年时代去拜访阮籍,这时刘公荣也在座,阮籍对王戎说:“碰巧有两斗好酒,该和您一起喝,那个公荣不要参加进来。”

两人频频举杯,互相敬酒,刘公荣始终得不到一杯;可是三个人言谈耍笑,和平常一样。有人问阮籍为什么这样做,阮籍回答说:“胜过公荣的人,我不能不和他一起喝酒;比不上公荣的人,又不可不和他一起喝酒;只有公荣这个人,可以不和他一起喝酒。”

(3)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穗康①;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 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②。

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注释①钟士季:即钟会,因访问嵇康受到冷遇,怀恨在心,后借故在司马昭前诬陷嵇康,嵇康终于被。 ②排:风箱。

译文钟士季有精深的才思,先前不认识嵇康;他邀请当时一些才德出众人士一起去寻访嵇康。碰上嵇康正在大树下打铁,向子期打下手拉风箱。

嵇康继续挥动铁槌,没有停下,旁若无人,过了好一会也不和钟士季说一句话。钟士季起身要走,嵇康才问他:“听到了什么才来的?看到了什么才走的?”钟士季说:“听到了所听到的才来,看到了所看到的才走。”

(4)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①。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②。

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凤字,凡鸟也。

注释①“每一”句:《晋书·嵇康传》:“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②喜:嵇喜,嵇康的哥哥,曾任扬州刺史。

延:迎接;邀请。凤:繁体字作“凤”,是由凡、鸟两个字组成的。

“凡鸟”比喻平凡的人物。按:吕安轻视权贵,看不起嵇喜这种凡俗之士,所以用这个字来表示轻蔑。

译文嵇康和吕安很友好,每一想念对方,即使相隔千里,也立刻动身前去相会。后来有一次,吕安到来,正碰上嵇康不在家,嵇喜出门来邀请他进去,吕安不肯,只在门上题了个“凤”字就走了。

嵇喜没有醒悟过来,还因此感到高兴。所以写个凤字,是因为它分开来就成了凡鸟。

(5)陆士衡初入洛,咨张公所宜诣,刘道真是其一①。陆既往,刘尚在哀制中,性嗜酒②;礼毕,初无他言,唯问:“东吴有长柄壶卢,卿得种来不③?”陆兄弟殊失望,乃悔往。

注释①陆士衡:陆机,字士衡,吴人,吴亡后入晋。参看《言语》第26则注①。

张公:张华。博学多才,德高望重,得到陆机兄弟推重。

刘道真:参看《德行》第22则。②“陆既往”句:刘道真在居丧期间仍嗜酒,这是不守礼法的表现。

在魏晋,并不认为这是简馒、放诞的举动,可是从吴地世家大族出来的陆氏兄弟仍不能赞同这种风气。 ③东吴:三国时的吴国,世称东吴;吴地也称东吴。

壶卢:同“葫芦”。译文陆士衡初到京都洛阳,征求张华的意见,看看应该去拜访谁,张华认为其中之一就是刘道真。

陆氏兄弟前去拜访时,刘道真还在守孝,生性喜欢喝酒;行过见面礼,并没有谈别的话,只是问:“东吴有一种长柄葫芦,你带来种子没有?”陆家兄弟俩特别失望,于是后悔去这一趟。 (6)王平子出为荆州,王太尉及时贤送者倾路①。

时庭中有大树,上有鹊巢。平子脱衣中,径上树取鹊子,凉衣拘阂树枝,便复脱去②。

得鹊子,还下弄,神色自若,旁若无人。 注释①王平子:王澄,是王衍的弟弟。

一生放荡不羁,日夜纵酒,穷欢极乐。倾路:指满路,比喻全部出动。

②凉衣:汗衫;内衣。拘阂:挂着;钩着。

译文王平子要外调任荆州刺史,太尉王衍和当代名流全都来送行。当时院子里有棵大树,树上有个喜鹊窝。

王平子脱去上衣和头巾,干脆爬上树去掏小喜鹊,汗衫挂住树枝,就再脱掉。掏到了小鹊,又下树来继续玩弄,神态自若,旁若无人。

(7)高坐道人于丞相坐,恒偃卧其侧①。见卞令,肃然改容,云:“彼是礼法人。”

注释①高坐:和尚名,参看《言语)第39则注①。但卧:仰卧。

译文高坐和尚在丞相王导家做客,常常是仰卧在王导身旁。见到尚书令卞壼,就神态恭敬端庄,说道:“他是讲究礼法的人。”

(8)桓宣武作徐州,时谢奕为晋陵,先粗经虚怀,而乃无异常①。及桓迁荆州,将西之间,意气甚笃,奕弗之疑。

唯谢虎子妇王悟其旨②,每曰:“桓荆州。

5. 文言文论诗翻译

问题何在? 那么就是这个?清·褚人获《坚瓠集》东坡与小妹、黄山谷论诗。

妹云:“轻风细柳,澹月梅花。中要加一字作腰,成五言联句。”

坡云:“轻风摇细柳,澹月映梅花。”妹云:“隹矣;未也。”

黄曰:“轻风舞细柳,澹月隐梅花。”妹云:“隹矣,犹未也。”

坡云:“然则妹将何说?”云:“轻风扶细柳,澹月失梅花。”二人抚掌称善。

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的思索后,得意的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翻译对了就采纳我为最佳答案吧。

6. 论诗的解释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 数百年。

注释:

1.论诗:论诗:评论诗歌。本题诗共五首,这里选第的是第二首。

2.李杜:指李白、杜甫。

3.江山:大地,引申为社会。

4.代有:每个时代都有。

5.才人:有才能的人,这里指杰出的诗人。

6.出:产生。

7.领:占领,这里是有影响的意思。

8. *** :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 *** ”。这里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赵翼(1727~1814)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 赵翼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

7. 文言文,《谢安讽咏退伏兵》译文

世说新语: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 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 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 兵。

这个故事的大概意思是谢安和王坦之都是当时名噪一时的人物。当时恒温这个大老粗讨厌臭老九,想设下鸿门宴把这两个人干掉。两个人被迫去了之后,王比较沉不出气,但谢安比较老练。当谢安用河南话说了一段绕口令之后(作洛生咏),恒温摸不清底细,就把两个人放了。在这事之前王谢两个人等级分差不多。但这事之后就分出高下。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生往往决定于关键的三分钟。决定你是一流还是二流的标注就是看关键时刻你掉不掉链子。老谢鸿门宴前,恒温的凌厉目光逼视之下还能坦然朗诵,所以以后当了总理。而王坦之则啥也不是。

8. 《谢安索解》 文言文翻译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原文及译文(24)24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道白马论,为论以示谢。

于时谢不即解阮语,重相咨尽。阮乃叹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注释阮光禄:即阮裕,字思旷,曾做金紫光禄大夫。

阮裕很擅长论证疑难的问题。白马论:战同时公孙龙著《白马论》,提出了白马非马这一著名命题;公孙龙,是先秦时期名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在他的《白马论》中从内涵和外延上,论证了“白马”与“马”在所指的内容和范围上的同一与差异,同时还揭示了种名与属名不能等同或混淆的正名思想。 示:给……看。

于是:古今同形异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是“在当时”。重相咨尽:一再询问而求尽晓其义。

非但:不仅。正:就是。

索解人:求索解释的人。译文谢安年轻时候,请光禄大夫阮裕讲解《白马论》,阮裕写了一篇论说文给谢安看。

在当时谢安不能马上理解阮裕的话,就一再询问以求全都理解。阮裕于是赞叹道:“不但能够把《白马论》解释明白的人难得,就是力求透彻了解的入也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