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藤野先生中四字成语解释

2.杳_的词语 杳_的词语是什么

3.初中语文四字词语解释

4.描写消失的词语

5.分手后不再往来的四字成语

藤野先生中四字成语解释

杳无消息的意思解释词语是什么-杳无消息的意思解释词语

1. 《藤野先生》词语解释

驿站 古代供传递 *** 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瞥见 一眼看见。 畸形 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

不逊 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诘责 质问并责备。

烂漫 即“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好意难却 好的心意让人难以拒绝。

却,推辞,拒绝。 愤然 形容气愤发怒的样子。

流言 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 结末 结束,结果。

责成 指定专人或机构负责完成某项任务或办理某件事。 匿名 不具名或隐匿真名。

匿,隐藏。 绯红 鲜红。

会馆 旧时同乡或同业的人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主要供同乡或同业的人聚会和住宿。这里指设立在日本东京供中国留学生活动和居住的场所。

流言 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遗民 ⑴ 留下的在国外的人; ⑵ 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 ⑶ 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美其名曰 (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杳无消息 形容一点消息也没有。

深恶痛疾 厌恶、痛恨到极点。疾,痛恨。

油光可鉴 课文里是说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鉴,照。

顿挫 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 凄然 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标致 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斗乱 飞腾杂乱。斗,通“抖”。

客 在异国他乡。 掌故 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模胡 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落第 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犹言 如同说。 托辞 借口。

适值 正好遇到。 正人君子 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抑扬顿挫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2. 《藤野先生》词语解释

驿站

古代供传递 *** 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瞥见

一眼看见。

畸形

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

不逊

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诘责

质问并责备。

烂漫

即“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好意难却

好的心意让人难以拒绝。却,推辞,拒绝。

愤然

形容气愤发怒的样子。

流言

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

结末

结束,结果。

责成

指定专人或机构负责完成某项任务或办理某件事。

匿名

不具名或隐匿真名。匿,隐藏。

绯红

鲜红。

会馆

旧时同乡或同业的人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主要供同乡或同业的人聚会和住宿。这里指设立在日本东京供中国留学生活动和居住的场所。

流言

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遗民

⑴ 留下的在国外的人;

⑵ 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

⑶ 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美其名曰

(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杳无消息

形容一点消息也没有。

深恶痛疾

厌恶、痛恨到极点。疾,痛恨。

油光可鉴

课文里是说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鉴,照。

顿挫

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

凄然

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标致

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斗乱

飞腾杂乱。斗,通“抖”。

在异国他乡。

掌故

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模胡

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落第

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犹言

如同说。

托辞

借口。

适值

正好遇到。

正人君子

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抑扬顿挫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3. 藤野先生的词语解释

绯红(fēi hóng):中国传统色彩名称,红色的一种,艳丽的深红。鲜红、通红。深红色。

标致(biāo zhì):外表、风度等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唤起美感上的极大享受。(在本文意是: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明的遗民朱舜水:即朱之瑜(1600-1682),号舜水,浙江余姚人。明末思想家。明亡后曾进行反清复明活动,事败后长往日本讲学,客水户。他忠于明朝,所以说是“明的遗民”。

落第(luò d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又指考试不及格。古试放榜,榜上无名,称为“落第”,泛指考试、测试不成功或比不过别人。

不逊( bù xùn):无礼。逊:谦逊

诘责(jié zé):质问并责备。

物以希为贵:希,即“稀”。

托辞(tuō cí):借口。

油光可鉴(yóu guāng kě jiàn):形容非常光亮润泽。(在本文意是:)在这里是指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抑扬顿挫(yì yáng dùn cuò):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节奏分明,和谐悦耳。

深恶痛疾(shēn wù tòng jí):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疾,痛恨。

斗乱(dǒu luàn):飞腾杂乱。斗,通“抖”。

精通时事(jīng tōng shí shì):这是讽刺的说法,“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

客(kè sǐ):在异国他乡。

讲义(jiǎng yì):这里指讲课的内容。

掌故(zhǎng gù):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向左转|向右转

4. 描写《藤野先生》的成语有哪些

1. 油光可鉴

2. 烟尘斗乱

3. 难以下咽

4. 正人君子

5. 深恶痛疾

油光可鉴:yóu guāng kě jiàn

解释:

形容非常光亮润泽。在《藤野先生》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讽刺清国留学生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鉴,原指镜子,这里作动词,照镜子,也指鉴别。

出处:

鲁迅《藤野先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真是标致极了。

吴组缃《山洪·之五》:他年近三十岁,留着‘西洋装’的头,梳的蓬蓬的,油光可鉴。

5. 《藤野先生》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解释

/link?url=kajPkffHTESwOnJdG14FgaIYbkuxJB8pIpS_Cl0zGQ0tSPkPS08V6Vy6NeyzQ9nNVH88dMDG6LxPsKjKsSQ1MXDwoJuy16C3QkCrS5rtnyi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藤野先生》是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开篇的。 本文最初发表时,用“旧事重提之九”作副题。

作为“旧事重提之八”的是《琐记》,结尾部分谈到自己在南京水师学堂肄业,又转至矿路学堂毕业,“爬上天空20丈和钻下地面20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于是,在《藤野先生》的开头,就写了上面已引的那一句。

意思是说:到外国以后又怎样呢?“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撇开和上一篇的关系来说,这一句话作为独立成篇的散文作品的起句,也因它的劈空而来,在结构艺术上显示出独创性;又因它的提示全段,在意思表达上有其深刻性。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起句劈空而来,文意引入东京,却又立即归结到东京留学生活中所见景象的否定。这就是关于辫子和跳舞的见闻。

关于辫子,散文里写了留学生的盘辫与散辫。速成班的清国留学生盘着大辫子,成群结队出入于上野公园樱花丛中,以游逛为务;或者是解散辫子,扭动脖子,以丑为美。

关于跳舞,叙述留学生会馆每到傍晚,就“满房烟尘斗乱”,以为时髦。这些留学生留而不学,深为鲁迅所厌恶。

这种奇怪的现象,表明了东京不足留恋。从憧憬到惊怪,从追求到厌恶,种种思绪都用“东京无非这样”寥寥七个字表现出来,并且也为得识藤野先生于仙台作了铺垫。

如果把“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移到第三节,置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之前,那也完全可以读通,且还变得容易读懂。但是,这样一来,就有两个不同了: 第一,这一句就不再是提示东京观感的话,而是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合成过渡性的语言,既不能加强过渡作用,又失去了劈空抓来、就势掷去的艺术力量。

第二,这一句变换了位置,虽然也能在叙述辫了与跳舞之后略见对此表示的厌恶之情,但是这种感情既已减弱,文章也失去了原来的短促叹息的情绪,东京不可久居的急迫感也不能在开卷之时就传达给读者。 开篇的一句,实在是寓新奇于平淡的传神之笔。

记叙仙台的藤野先生而从东京的“清国留学生”写起,使人不觉得兜圈子,而感到应该这样由外围进入中心,这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也是万不可2、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这个比喻的本体是盘着辫子,把学生制帽高高顶起,喻体是形成一座富士山,揭示了这些人既不想剪除辫子又怕外国人嘲笑的心理和效忠满清王朝的政治倾向,显示了这些“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庸俗丑陋、腐朽糜烂的精神状态。

3、实在标致极了。 “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本义是指相貌、姿态美丽,而且是多用于形容女人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便是一种讽刺了,表现他们外表华美,精神空虚的特点。

用“实在”修饰“标致”,增强了这一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这群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的鄙夷和反感。同时,还以“上野烂漫的樱花”之美来反衬这群“清国留学生”之丑。

如果改为“实在丑极了”,就显得太直露,失去了嘲讽意味。 4、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由东京到仙台途中见闻的记叙,当然应当力求简要,百来个字,却把日暮里写得很突出: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关于这些话,在一些研究分析文章里有着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解。

有的以为,鲁迅“对日暮里,闻其名而忧祖国之衰”,有的以为,鲁迅见其名而“产生预感,军国主义的日本总有一天要没落,像日落西山”。 我们对两说都不敢苟同。

“闻其名而忧祖国之衰”,这里所说的由“闻”而“忧”,不是广泛意义上的忧国忧民,而是有特定的内容的;也就是说,由“日暮”之名而想到祖国的处境,以“日暮”比拟“祖国之衰”。当时的祖国诚然是衰弱的,鲁迅也诚然为之忧虑,但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青年鲁迅,怎么会认为祖国日暮途穷了呢?须知此时他的反清革命的热情正炽呀! 若说是由此一地名而预感到“军国主义的日本总有一天要没落”,那无异是说,鲁迅在留日时期已经对社会发展规律有所认识,已经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有所明白。

留日时期的鲁迅,还没掌握,怎么会有这种预见?而且,当时日本正是明治维新之后不久,刚刚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日落西山的征象何曾明显出现? 在日暮里的地名问题上,我们大可不必去求什么微言大义。鲁迅记住了这站名,我的蠡测是:在以“日出之国”名世的国度里,竟有“日暮”的地名,所以容易被记住。

5、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 提到水户的话,只有一句: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的地方。

水户的所以被记住,原因已经写明白:“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的地方。”有的同志以此作《藤野先生》的主旨乃是表现爱国主义思想的一证,有的同志虽然不承认主旨在表现爱国主义思想上,却也认为这一句是说明了这一点的,亦即“显然是从。

6. 朝花夕拾四字成语100个

一目十行,一帆风顺,一丘之貉,一马平川

一诺千金,一干二净,一清二白,一如既往

一厢情愿,一枕黄粱,一叶知秋,一叶障目

一成不变,一言九鼎,一五一十,一泻千里

一望无际,一望无垠,一损俱损,一呼百应一目十行,一帆风顺,一丘之貉,一马平川一诺千金,一干二净,一清二白,一如既往一厢情愿,一枕黄粱,一叶知秋,一叶障目一成不变,一言九鼎,一五一十,一泻千里一望无际,一望无垠,一损俱损,一呼百应一毛不拔,一脉相传,一心一意,一波三折

7. 四字成语大全带解释

耳熟能详:解释: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出自: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近义词:耳闻则诵、熟能生巧

反义词:浅尝辄止、寡闻少见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指听得多了

亭亭玉立:解释: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出自:明·张岱《公祭祁夫人文》:“一女英迈出群,亭亭玉立。”

示例:花型小,比起~的荷花远逊。 ◎郭沫若《百花齐放·睡莲》

近义词:袅袅婷婷、风仪玉立

反义词:其貌不扬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斑驳陆离:解释:斑驳:色彩杂乱;陆离:参差不一。形容色彩纷杂。

出自:战国·楚·屈原《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示例:铜器一,器大可合抱,重数十斤,侧有双环,不知何用,~,瓶亦古。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古瓶》

近义词:五彩缤纷、五光十色、光怪陆离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景物

杳_的词语 杳_的词语是什么

杳_的词语有:杳无黄鹤,杳无音信,杳不可闻。

杳_的词语有:杳无人烟,杳无黄鹤,杳如黄鹤。2:拼音是、yǎo méng。3:结构是、杳(上下结构)_(左右结构)。

杳_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迷茫,模糊不清。

二、引证解释

迷茫,模糊不清。明李梦阳《玄明宫行》:“光景闪烁倏忽异,云烟鬼怪_杳_。”

关于杳_的诗句

花光入杳_关山但杳_星辰_杳_

关于杳_的成语

杳无踪影杳无信息杳无音讯杳无音耗鳞鸿杳绝杳无音信杳无人烟杳无消息杳不可闻杳无人迹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杳_的详细信息

初中语文四字词语解释

初中语文四字词语解释:

1.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常用来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2.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3.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4. 黯然神伤:形容心中伤感,情绪低落。

5. 故弄玄虚:本意是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这里指神秘的意思。 6.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7.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8. 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

9. 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思。鼎:古代一种三足两耳的锅。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10. 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度:这里是考虑的意思。 11. 流光溢彩:形容色彩丰富,光亮夺目。

12.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罕:稀少。

13.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14.奔走相告:一边奔跑,一边告诉别人。 15.一张一翕:形容呼吸时一张一合。 16.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17.相映成趣:互相衬托。

18.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9.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20.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2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22.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23.猝不及防:事情突然袭发生,来不及防备。 24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觑:看

25.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

26.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7.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28.碌碌无为:平庸,没有特殊能力。

29.血雨腥风: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派对革命人民的。

30.取义成仁:这里指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取选取。义:正义。

31.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十分珍惜。敝:破旧。珍:贵重爱惜。 32.幕天席地:把天空当作幕,把大地当作席。 33.天壤之别:比喻差别极大。壤:地。

34.弹指而过: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弹一下手指头就过了很多年。 35.栩栩如生: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36.才华横溢:形容很有文艺才能,并显露出来。

37.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恶:厌恶。疾:痛恨。

38.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耳聋。

39.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40.溘然长逝:突然去。

41.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 42.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43.杳无消息:远得不见踪影,没有消息。

44.巧妙绝伦: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没有比得上它的。 45.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46.雍容典雅:形容文雅大方,优美而不粗俗。雍:和谐。 47.错落有致:交错纷杂,富有情趣。致:情趣。 48.浑然一体:完整不可分割地构成一个整体。 49.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50.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

51.千头万绪:形容事情头绪很多。绪:事情的开端。 52.不无裨益:不是没有益处。

53.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54.孜孜不倦:勤勉地工作,不知疲倦。

55.无边无垠:宽阔没有边际。垠:界限;边际。 56.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坦荡:宽广平坦。 57.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滋:生出。 58.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59.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60.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消失,一点也不存在。 61.不可名状:不能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62.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63.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指草木。 64.改邪归正:不再做坏事,走向正路。

65.气势恢宏:形容气势极其雄伟。恢宏:广大,宽广。 66.心腹之患:比喻致命的祸害。心腹:喻要害。

67.生灵涂炭: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涂:泥沼;炭:炭火。 68.放荡不羁:行动随便,不受约束。放荡不受拘束;羁:约束。 69.安然无恙:平安无事,没有遭到损害。恙:病。

70.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和悦愉快。 71.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72.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73.开卷有益:读书就有好处。

74.跃然纸上:形容活跃地呈现在纸上。

75.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采:精神;神色。 76.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77.大事渲染:大力夸张形容。事:作;渲染:绘画方法,引申为夸张形容的意思。 78.声名狼藉:形容名声坏到了极点。狼藉:乱七八糟。 79.习以为常:长期都这样,就把它当成了常规。 80.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81.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82.偃旗息鼓: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比喻事情终止。这里指停止竞选。偃:放倒。

83.甘拜下风:真心佩服。比喻自愿承认不如人家。甘:甘愿、乐意;下风:风向的下风。

84.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85.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拈:用手指拿东西。 86.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87.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本课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异:另外的;迁:变动。

88.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益:更加。

89.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连续不断。滔滔:波浪滚滚。 90.投机取巧:指用狡猾的手段谋取个人利益。 91.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

92.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地剥削、压迫穷人。 93.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94.不辍劳作:不停止劳动。辍:停止。 95.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可想。

96.无独有偶:形容罕见的事物不只一件,居然还有和它同时出现的。

97.见微知著:看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微:微小;著:明显。 98.司空见惯:表示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99.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冲:要冲。(重要道路会合的地方) 100.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101.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的样子。这里形容桌子破旧。 102.嗟来之食:今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103.拍案而起:拍着桌子愤怒地站起来。

104.惩前毖后:把以前的失败作为教训,使以后不再重犯。惩:警戒;毖:谨慎,小心。

105.屡见不鲜:多次见到,已经不新奇了。鲜:新奇。

106.不攻自破:不用攻打,自己就溃败了,形容防御薄弱,不堪一击。 10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的水不会腐臭,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户枢:门轴;蠹:这里是蛀蚀的意思。

108.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尽管意见不完全正确,提意见的人并没有罪,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说的错误,也可以拿听到的话来警惕自己。

109.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这个缺点就改正,没有就在以后注意。 110.姹紫嫣红:形容各种好看的花。 姹:美丽。 嫣:娇艳。 111.(精神)矍铄:形容老年人很有精神的样子

112.挑拨离间:在人与人之间搬弄是非,制造隔阂,使互相猜忌,产生矛盾。 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 离间:拆散,隔开。(课文中:搬弄是非,引起纠纷,破坏团结。)

113.声色俱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显得非常严厉

114.秉烛夜谈:点着蜡烛深夜交谈。 秉烛:拿着点着的蜡烛。 115.才疏学浅:见识不广学问不深。 疏:粗,空虚。 116.深居简出:平日老在家里呆着,很少出门。 简:少 117.终南捷径:这里指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118.自命不凡:自以为不平凡。形容高傲自负的样子。 自命:自认为。 119.循序渐进:按一定的顺序逐渐推进。 循:按照 120.举一反三:举出一件或一方面已知的事理,可以退之与其同类的许多事理。 反:推演

描写消失的词语

1.形容人消失的成语

杳无踪迹

注音:yǎo wú zōng jì

使用频度有时使用

产生年代古代

语法结构动宾式

感 *** 彩中性词

释义:不仅远得不见踪影,连一点踪迹都没有。比喻不知去向,下落不明。杳:无影无声。

※杳不要误写为杏。“杳”上木下曰,音yǎo。

同义:杳无音讯(信)杳无踪影

示例:“四面搜寻, 杳无踪迹。”(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二回》)

蔡东藩《明史演义》第16回:“及到宁夏相近,仍然杳无踪迹,方才回军。”

典出:“李逵叫娘吃水, 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

杳无消息:基本解释:杳:无影无踪。没有一点儿音信

拼音读法:yǎo wú xiāo xī

使用举例:鲁迅《故事新编·铸剑》:“我四处打听,也~。”

近义词组:杳无音信、杳无踪影、无影无踪

反义词组:捷报频传

使用方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微闻有浮海行者,踪迹可疑。乃南至闽广近海诸地,无不遍历,杳无消息。”

2.描写消失的句子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黯了;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见日光依稀,才惦记起时间的方向。只是可惜了有些话,在那些无光的时间,终究如尘埃般,一无所有地消散。

叹。殇。别。离合。悲欢。三颗心。两千年。大梦一场。再回人间。欲寻旧时事。难续往日缘。爱至浓处转薄。恨未成时已远。到如今物是人非。再与谁醉笑百年。

习惯难受,习惯思念,习惯等你,可是却一直没有习惯看不到你。

3.形容感情消失的成语

情深骨肉:骨肉:比喻至亲。

情谊比亲人还要深厚。亦作“情逾骨肉” 情深似海:情爱像海一样深。

亦作“情深如海” 情同手足:手足:比喻兄弟。彼此感情深厚,好像亲兄弟一样 情投意合:投:合得来。

形容双方思想感情和心意都很融洽 情意绵绵:感情心意很深长(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 情逾骨肉:情谊深厚超过亲人(骨肉:比喻至亲) 手足之情:兄弟的情义(手足:喻指兄弟) 含情脉脉:深沉的温情从眼神中流露出来。多形容女子微含娇羞而又无限关切的情态 语重心长:话语恳恩重如山:恩情像山一样深重。

切而有分量,情意深长。

4.描写时间流逝的成语

时光荏苒、

白驹过隙、

斗转星移、

风驰电掣、

昙花一现、

电光火石、

光阴荏苒、

日新月异、

雷厉风行、

只争朝夕、

弹指之间、

稍纵即逝、

岁月如梭、

转瞬即逝、

电光石火、

流年似水、

时不我与、

韶华易逝、

光阴似箭、

事过境迁、

一日三秋、

日月如梭、

一日千里、

恍若隔世、

日以继夜、

一朝一夕、

日暮途穷、

乌飞兔走、

俯仰之间、

铜壶滴漏

5.描写“突然消失”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突然消失“的诗句:

浪淘沙令

作者: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令:

译文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赏析

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词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

“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国一去难返,无由相见。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此词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6.形容消失的特别快的有哪些成语

昙花一现、黯晦消沉、化为乌有、稍纵即逝、转瞬即逝、白马过隙、云消雾散、过眼烟云、浮光幻影、铲迹销声。

1.昙花一现 [ tán huā yī xiàn ]

释义:昙花:即优昙钵花,开放时间很短。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出处:《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例句:一位长辈告诫他,不要做“~”式的人物。

2.过眼烟云 [ guò yǎn yān yún ]

释义:从眼前飘过的云烟。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出处:宋·苏轼《宝绘堂记》:“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去而不复念也。”

例句:个人名利对于 *** 员来说,不过是~。

3.黯晦消沉 [ àn huì xiāo chén ]

释义:指湮没消失。

出处:蒋智由《序》:“凡有绝大之战争,往往赖有雄伟之文,淋漓之诗歌,而后其印象日留于国民心目之间。否则,不数年间而黯晦消沉以尽。”

4.转瞬即逝 [ zhuǎn shùn jí shì ]

释义:转瞬:转眼,形容时间短促。逝:消逝,消失。形容很快就会失去或消失。

出处:刘心武《钟鼓楼》。

5.稍纵即逝 [ shāo zòng jí shì ]

释义: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出处:清·《林文忠公政书》:“若宽而生玩;则不惟未戒者不戒;即已戒者亦必复食;稍纵即逝;恐不可挽。”

例句:时间~,我们必须分秒必争。

分手后不再往来的四字成语

1. 表示人再也不往来的四字成语

给你整理了一下,大概就这些啦。

割席分坐 席:坐席。把席割断,分开坐。

比喻朋友绝交。 恩断义绝 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

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不相闻问 闻问:通消息,通音讯。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杜绝人事 杜绝:断绝;人事:人与人的交往。即断绝与别人的一切交往。

水尽鹅飞 比喻恩情断绝,各走各的路。也比喻精光,一点儿也不剩。

雁杳鱼沉 比喻音信断绝。 一刀两断 一刀斩为两段。

比喻坚决断绝关系。 不相问闻 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断羽绝鳞 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割恩断义 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鸿断鱼沉 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义断恩绝 义:情谊。恩:恩情。

情义、恩情一概断绝。 音问两绝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

亦作“音问杳然”。 鱼沉雁杳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雨断云销 比喻男女恩情断绝。 恩断意绝 恩:恩惠,恩情;意:情份。

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2. 形容走后不再联系的四字词语是什么

1、杳无消息[ yǎo wú xiāo xī ]:杳:无影无踪。没有一点儿音信。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微闻有浮海行者;踪迹可疑。乃南至闽广近海诸地;无不遍历;杳无消息。”

例句:十年浩劫,致使他们夫妻分离,从此~。

2、不知去向[ bù zhī qù xiàng ]:向:方向。不知道哪里去了。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宣王问曰:‘如今红衣小儿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

例句:自他背井离乡之后便不知去向了。

3、鱼沉雁杳[ yú chén yàn yǎo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唐·戴叔伦《相思曲》:“鱼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例句:自从那次吵架过后她两边鱼沉雁杳。

4、石沉大海[ shí chén dà hǎi ]:石头沉到海底。比喻从此没有消息。

出处:元·张国宝《罗李郎大闹相国寺》:“出门去没一个人知道;恰便似石沉大海;铁坠江涛;无根蓬草;断线风筝。”

例句:每个月他都要投上二、三次稿,但每次总是~,没有结果。

5、销声匿迹[ xiāo shēng nì jì ]: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宗生避地;……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唯恐人知。”

例句:像这样的小部队,一般说不会引起人们注意,但为着真正做到销声匿迹,按照闯王的意思,将人马分作三股。

6、泥牛入海[ ní niú rù hǎi ]:泥塑的牛掉到海里。 比喻一去不再回来。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三脚驴儿跳上天;泥牛入海无踪迹。”

例句:他这次投资等于泥牛入海,肯定收不回来。

7、杳如黄鹤[ yǎo rú huáng hè ]:杳:无影无声;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

出处: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荀瓌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云汉,乃驾鹤之宾也。宾主欢对辞去,跨鹤腾空,眇然烟灭。”唐·崔灏《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例句:自从唐山大地震后,那人便杳如黄鹤。

8、不相往来[bù xiāng wǎng lái ]: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出处:《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不相往来。”

例句:自从分家之后,他们姊妹便不相往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