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灯酒小说-红灯绿酒全文阅读
1.人来人往的反义词
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
3.以给自己留些空隙为题的八百字作文
4.材料二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
5.阅读答案
6.语文备课
人来人往的反义词
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同学们知道人来人往的反义词是什么吗?跟我一起来看看下文吧!
人来人往
基本解释
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
详细解释
1. 解释: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
2.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回:“这两三天人来人往,我瞧着那些人都照应不到,想必你没有吩咐,还得你替我们操点心儿才好。”
反义词: 人迹罕至
相关阅读
人来人往造句
1、尽管天上骄阳似火,气温高达三十多度,但大街上依然人来人往,肩摩踵接。
2、台阶上人来人往,却很有秩序,游人中有不少海外华侨,照相机人手一架,有人还扛着轻便录像机。
3、开学的第一天,人来人往的小绿绿中,最引人侧目的就是这位,四肢瘫痪坐在轮椅上,被老父亲推著进教室的新生刘忆年。
4、公园里的人,人来人往衣服五颜六色,使人应接不暇。
5、我与你相遇这就是缘在这个世界人来人往间我只对你有感觉
6、历史上曾人来人往的丝绸古迹;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7、人来人往,也都是急匆匆往市中心奔去,或是从那儿回来的。
8、进到下一个店铺里,就在安辰跟古董店老板为一只清朝的瓷枕讨价还价的时候,叶远灵气空间忽然一动,随之瞥见了门外人来人往的人羣中,窜过一只**的身影。
9、大街上人来人往,摩肩擦踵,十分热闹。
10、在霓虹闪烁的十字街口,人来人往中,我快步的走进这个外表球型的大厦中。
11、此时天已半午,正遇镇上逢集,人来人往邀买争卖,吵吵嚷嚷,一片人间热闹景象。
12、无锡的名胜、人文景观也很多。有88米高的灵山大佛,闻名遐迩的天下第二泉,江南第一山的惠山,久经沧桑的龙光塔,人来人往的锡惠公园,太湖隹绝处的鼋头渚,四季飘香的梅园,珍奇细巧的蠡园。
13、这是九月的一个晴朗下午,北京的大街上人来人往。
14、白龙岛果然不愧是大岛,比起洛南岛大了好几倍,港口上的船只络绎不绝,人来人往。
15、他们在人来人往的候车室里坐下来看点书。
16、来时是缘,感恩一起走过的岁月;去时是份,感恩离别后的成长。人来人往,事事更替,感恩节到了,愿你开心每一天!
17、直接打的到申城财经大校招待所住下,坐在阳光广场里,看着人来人往的校园,恍若隔世。
18、这条街道人来人往,人声鼎沸,不是安静的地方。
19、大街上人来人往,大家有的去拜年,有的去买年货,有的全家人去旅游,好一派喜庆的样子。
20、办公室里人来人往,忙忙碌碌。
21、大街上人来人往,摩肩擦踵,象下锅的饺子一样多!
22、傍晚,晚霞烧红了天空。海边沙滩上人来人往。人们有的在游泳,有的在捡贝壳,有的在嬉戏,欢声笑语像海浪一样一阵高过一阵。清凉的海水洗去了人们一身疲劳,一身炎热,使人感到轻松爽快。
23、在商场里,你看见人来人往,有的行到疲倦的人坐在长椅上让脚可以休息。
24、毕竟外面人来人往的不少,也许其中就有某个喜欢窥伺隐私的,会注意到一些蛛丝马迹。
25、这条街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26、繁华的天风城,街道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街旁的店铺鳞次栉比,买卖之声不绝于耳。
27、淮滨路,一条热闹非凡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繁华路段。
28、以往有些住户担心人来人往的吵杂,如今看来应属多虑,相信未来大家都是可以互助合作的好邻居。
29、白雪皑皑的操场还是人来人往,还是一片喧哗,还是一幅人于大自然的最美丽的结合。
30、她每天疲于奔命,差不多忙到了蓬头垢面的程度,原来收拾得井井有条而且非常舒适的家,也几乎成了大车店,人来人往邋邋遢遢。
31、那些天里,罗南的家里,更是人来人往。
32、众人行不多时,便见街上人来人往,途人一见有热闹可看,即时便聚来无数路人围观。
33、街上人来人往,任长命老汉背着他的铺盖,刘善道引着他老婆、女儿,刘福厚追赶着毛驴、驮着东西……家家都回来了,彼此见了面,都是笑着说:“日本鬼子总算打败了,咱又回到咱这老家里啦……哈哈……”
34、深圳以前只是一座村庄,而现在走在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和以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啊!
35、我望着已经黑沉沉的天空,苦涩一笑,闭上眼,感受着人来人往的感觉。
36、巴里萨,我看你是活倒回去了,这柳溪镇,四通八达,人来人往,你以为只有我们三人是梁上君子?切,还亏你经常自诩为聪明人。
37、那时候岸上到处是鱼腥气,人来人往的,一会靠岸了一条船,一会又靠岸了一条船,有人愁眉苦脸,有人兴高采烈,鱼贩子都跟着熬红了双眼。
38、当然在这儿吃饭的人也是多的坐无虚席,而且现在又是傍晚时分,大街上都是人来人往,店里更是热闹非凡。
39、这条街非常热闹,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40、星期天的集市可真热闹。蔬菜、水果、服装、生活用品……集市里卖的东西五花八门。买的、卖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每个人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41、在寺内,关文的心永远都是宁静淡泊的,如同大殿内外终年不熄的酥油灯,无论人来人往变换多少次,灯仍是灯,不为任何人而容颜更改。
42、摩托车轰鸣着,乡镇已经在眼前了,镇上马咽车阗,人来人往,正是一派过节的景象。
43、在那热热闹闹的婚礼中,在这人来人往、贵宾如云的场面中,他却成了受尊敬的客人。
44、泼水节那天,江边红男绿女,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45、寒冬街头不在冷,有你陪伴暖心窝;人来人往多欢喜,静待午夜钟声起;圣诞佳节将来临,我想与你共分享;快乐好运属于你,财运福运跟着你。祝圣诞如意!
46、泼水节那天,江边红男绿女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47、那里人来人往,四处摆满了用金属集装箱堆积而成的货摊。
48、宾客如织人来人往
贺礼堆积如山。
49、随便走走而已,见此处人来人往的分外热闹,便停下来看看,不想却碰到陛下做白龙鱼服之行。
50、尽管是战争时期,伦敦西区却仍然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51、众亲邻朋友一概都知道王四平地青云,做了千户,谁人不来趋附?送礼庆贺,人来人往,甚是热闹。
52、春节悄悄的来到了人们身边,带来了喜气,福气还有那合家团聚的机会。整个城市好象是一个待嫁的女孩浓装淡抹,一派喜庆的样子。大街上人来人往,大家有的去拜年,有的去买年货,有的全家人去旅游,好一派喜庆的样子。
53、傍晚,晚霞烧红了天空。海边沙滩上人来人往。人们有的在游泳,有的在捡贝壳,有的在嬉戏,欢声笑语像海浪一样,一阵高过一阵。清凉的海水洗去了人们一身的疲劳,一身炎热,使人感到轻松爽快。
54、人声鼎沸,人来人往的北冥城街道上。
55、傍晚,晚霞烧红了天空。海边沙滩上人来人往。人们有的在游泳;有的在检贝壳;有的在嬉戏,欢声笑语像海浪一样一阵高过一阵。清凉的海水洗去了人们一身的疲劳,一身的炎热,使人感到轻松和爽快。
56、第四梦,人来人往的闹市街口,遇上一人,牵手一同穿过这片繁芜。
57、大街上人来人往,众目睽睽,光天化日,拍花子的不敢明目张胆下黑手。
58、她手脚大方,交游很广,从此,我们家里,人来人往,五行八作,三教九流,热闹非常。
59、虽然比不上大城市的肩摩袂接热闹,但人来人往,三人两人结伴通行的人羣已是数都数不清来去多少波了。
60、进到下一个店铺里,就在安辰跟古董店老板为一只清朝的瓷枕讨价还价的时候,叶远灵气空间忽然一动,随之瞥见了门外人来人往的人羣中,窜过一只**的身影。
61、白天的集市,人来人往,车马骈阗,好不热闹。
62、一直到了宁国府前,只见府门洞开,两边灯笼亮如白昼,乱烘烘的人来人往,里面哭声摇山振岳。
63、等李鸿星行入大营里面,只见里面人来人往,人喊马嘶,热闹非凡。
64、小镇今日恰好逢集市,虽说是上午时分,然却已经是人来人往,刹是热闹了。
65、海津城的市集村寨又名海津之町(日本叫法),是北信浓国最大的交易场所,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叫卖声、吆喝声,声起声落,一片繁华纷杂。
66、漫步在华海市最繁华的商业街上京路,高楼林立,人来人往,各个打扮的花枝招展,人模人样。
67、其实从森林向伐木场那条路本来就有点窄,平时就人来人往的,安排十多个人像保膘一样往那一站,直接就把路堵了。
68、她手脚大方,交游很广,从此,我们家里,人来人往,五行八作,三教九流,热闹非常。
69、有搭手帮忙的,有吹牛拍马的,还有的是听说我爸又添了个儿子过来看热闹的,总之是人来人往轰轰烈烈。
70、此地虽比不得大城,却也是麻雀小而五脏全,也有那六街三市,人来人往,颇为热闹。
71、因为是元宵佳节,沿路张灯挂彩、灯红酒绿、人来人往。
72、看着周围的人来人往,叶萧有了一种恍如隔世之感,仿佛几生几世没有来到这个世上一般。
73、天气非常闷热的午后,漠北城繁华的镇宁商业街,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却是一点也不被天气所困扰。
74、白龙岛果然不愧是大岛,比起洛南岛大了好几倍,港口上的船只络绎不绝,人来人往。
75、人来人往的大街上,灯光彻夜不息、连绵不绝的叫唤声、让人应接不暇的商品,每一个街角都似乎回荡着“其乐融融”。
76、大街上人来人往,虽不至于比肩继踵,但也非常热闹。
77、集市上人来人往,马车来去,晨钟七七四十九响,唤醒全城,当真是一派升平盛世,锦绣江山之景。
78、出了警察局,陆不凡自己开车带着美女在华夏城转了两圈,现下世界不是很太平,街上人来人往,大多行色匆匆,不似之前那般繁华,也没有太多喧嚣。
79、整个人才市场人声鼎沸,人来人往,每个招聘点前都有不少人排着队递交简历。
80、走进客栈后,见客栈里的生意倒是兴隆,人来人往,叶飞寻视了一番,找到了拴马的地方,栓好马后,便走到老板面前,问道:“老板,还有客房吗?给我来一间!”。
81、刚来到这里,完颜风便看到了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人来人往、骆驿不绝的市集。
82、城中此时已是由郭子兴占领,恢复汉人治理,自有一种非同以往的气象,人来人往,军民混杂,倒是显得热闹非凡。
83、入夜时分,座落于洛水北岸的潇湘馆已经是人来人往,项背相望了。
84、云阳县位于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上,所以行商之人众多,夜市之上人来人往,络驿不绝,好不热闹。
85、夜晚的城市是热闹的,人来人往的街道,川流不息的跑车,有说有笑,红灯绿酒,每个人脸上都有着特别的满足和幸福。
86、正是用膳的时候,熙熙融融,人来人往。
87、高屋建瓴整齐如一,八街九陌,街道之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热闹无比。
88、寂静的早晨,万物还没苏醒的时候,这座天下第一学府便是热闹非凡,人来人往,一张张自信飞扬的年轻面孔,或独自一人,或前呼后拥的打量着这座神奇的学府。
89、街道上人来人往,入眼皆是行色匆匆的玩家。
90、这里是河北,离京师不远了,那里人来人往,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也许能打听到令妹的消息。
91、令狐天看着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街市顿时傻眼了,这几乎是比肩接踵啊,这个人口密度放到以前的世界也是极为少见的。
92、酒过三巡,互相熟悉的宾客之间开始串桌敬酒,一时间桌与桌的空隙间人来人往,接踵比肩,我见时机已到,小声对盖聂说道:“三弟,你现在去吧。
93、榜头镇虽然只是一个镇的级别
但因为地处海运要道
来往的客商很多
当地酒楼客栈、舞榭歌楼鳞次栉比
人来人往异常繁华。
94、这里是村口附近
人来人往的骆驿不绝
这里发生的一切都会被大家看到眼里。
95、平常时候
这碧山城人来人往
摆摊的
寻友的
游历的各色修真人士都能见到;可今天两旁街道上摆得摊还在
各大店铺
酒楼的门也都开着
但就是没有一个人。
96、办公室外
人来人往
玻璃墙外的人影
让我心荡神摇。
97、下午6点
郓州火车站人来人往
其中还夹杂着一些机器人这是F—2型反扒机器人。
98、城门大开
甚至清晰看到城里人来人往骆驿不绝
却没有任何踏出城门之外
或者换句话说
没有人从这个城门走出去。
99、寺庙长久以来兴旺下去;二来人来人往的
客流量较大
香火旺盛
也可以多收一些香油钱。
100、苏暮愁眉苦脸地左右张望了下
人来人往的机场大厅所有人都是一副匆匆之色
这下可糗大了!林若依到底是在哪里下飞机的?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
1.行道树的痛苦:被安排在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飞尘里,承受着不被了解的孤独,它们选择这样的命运,是因为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居民需要新鲜的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 2.“不断”表明不间断,连续,语气平淡;而“固执”表明坚持己见不动摇,更见其坚定。 3.“略”。 |
以给自己留些空隙为题的八百字作文
仅供参考
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生活留一点空隙。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生活即便再充实也是遗憾的,因为你错过了太多,错过了生命中许许多多的美好。像枝头的啼鸣,草丛间翩翩飞舞的两只蝴蝶,楼上播放的节奏舒缓的轻音乐,还有家人脸上一个轻松愉快的笑容。
或许你会问:闲暇真的那么重要吗?让我用一个故事来告诉你吧。19世纪,进化论的问世彻底终结了“上帝时代”。于此功不可没的先行者达尔文,也曾有过一段只顾拼命埋头工作、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像钟表一样严格的日子。一天,达尔文照旧在书桌前奋笔疾书,这时,他的小儿子弗朗西斯来到他跟前,希望用6个便士向爸爸买点时间,因为彼时达尔文应经几个月没有与家人们欢聚了。达尔文幡然醒悟:工作并不是最重要的,亲情才是第一的!于是他用那粗而厚实的大手拍拍儿子的肩,向他宣布:“今天我们去公园捉蝴蝶!”孩子的喜悦之情可想而知。
不要觉得太遥远,我们在生活中或许就扮演着达尔文的角色。有时,我们是在太过吝啬自己的时间,与家人共度时光,分享心灵的点滴。一位留美研读的博士生说过:“幸福,就是把时间花在你爱和爱你的人身上。”这话不假。为什么我们总是抱怨幸福太少、压力太多?排除外界因素和其他因素,我认为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暑假里,我宁肯把空闲的时间和大部分精力用来攻克一道很难的函数题,也不愿陪妈妈看她喜爱的《星光大道》。我不喜欢看电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能放下时间,与家人培养感情。这有点像小王子和他的玫瑰花,他在他的玫瑰花上所用的时间,使玫瑰花在他心中变得无可取代。知识的海洋浩瀚无垠,就算到了天荒地老,海枯石烂,也不可能开掘出其中所有的奥秘。但是,你的家人,从你嗷嗷待哺,到你意气风发,再到你垂垂老矣,他们会一直不离不弃地伴你左右,你与他们的感情血浓于水。孰轻孰重,一思便得。
我们对空隙的遗忘,不止体现在对亲情的忽视上,还有对于完美的过分追求。但完美,有时也是一种缺憾:一片万里无云的天空湛蓝得有点不太真实,因为它没有给流浪的风儿驻脚的痕迹;一张被挤得太慢的画作是失败的,因为它没有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来弥补画本身的不足;一尊完美无瑕的弥勒佛无法给人以醍醐灌顶的彻悟,因为它没有生活五味的率真;……不是吗?就像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一点适当缓冲的余地,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维纳斯的断臂铸就了它在雕塑史上不朽的美誉。有人千方百计想给它添上双手,却总觉得有了双手的维纳斯反倒缺了点什么?我想,应该是一个“真”字吧。没有缺憾的人生才是令人扼腕叹息的。正因有了缺憾,自身存在的不足,才会去拼搏,去奋斗,去赢得一个较为理想的未来。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希望做那只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
最后的一段话送给大家。行迹在城市的水泥钢筋间,应酬于繁弦急管与红灯绿酒中,我们的脚步如此匆忙,我们的履底布满尘土,无缘阅读那飘逸灵动的云彩,无缘聆听那蝈蝈与纺织娘的合奏,无缘感受春花秋月一草一木的美。但是,放下你匆匆前行的脚步,整个世界,便都能为你逆转。走弯路吧,寻找旧风景!
材料二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
1. 甲
小题1(1)多(2)少(3)坚定,有节操(4)种植,栽培小题2(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
小题3外形 香气 性直 心空小题4象征 描写 议论试题分析:小题1(1)“蕃”古今义一样,意思是“多”;(2)“鲜”在此读“xiǎn”,意思是“很少”;(3)“贞”在此为“有节操”;(4)“树”在此为“动词”,意思是“种植”。 小题2(1)“之”为“助词,无意义”;(2)“则”是“就”的意思。
除了这几个关键字词,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性与流畅性。小题3根据甲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几句话分析出是从“生长环境、外形、香气”等几个方面来说明的。
根据乙文中“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这几句话分析出是从“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几个方面说明的。
小题4甲乙两文都是通过对植物的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精神追求的,所以都是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甲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点评:本题涉及到词语意思的理解、句子的翻译、写作方法的分析等几个题型。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2.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 ① 孤竹 ② 管仲、隰(xí)朋 从 桓公伐孤竹,春小题1:A
小题2:从:跟随 过:错(错误或过失均可)
小题3:示例:于是放开老马并跟着它,终于找到了路。
小题4:管仲的智慧表现在利用老马找到路这件事上;隰朋的智慧表现在根据蚁穴找到水这件事上。
小题5:示例:要善于学习;要学以致用。
试题分析:
小题1:“今人不知以其愚心师圣人之智”这句话的意思为“现在的人不知道带着自己愚蠢的心智向圣人的智慧学习”,根据划分句子的意思与结构原则,正确的节奏为“今人/不知以其愚心师圣人之智”。
小题2:“从”在此句中的意思为“跟随”,不能理解为“服从”等意思。“过”在此理解为名词,意思为“错误”。
小题3:“乃”是“于是”的意思,“遂”是“终于”的意思;除了这两个关键词的意思,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时保持准确性与流畅性。
小题4:根据“管仲”与“隰朋”所说的话来分析他们的智慧。如:管仲的智慧表现在利用老马找到路这件事上;隰朋的智慧表现在根据蚁穴找到水这件事上。
小题5:管仲和隰朋的智慧都来源于日常生活。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研究生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点评:本题涉及到词语意思的理解、句子的翻译、写作方法的分析等几个题型。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3.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小题1:(1)多(2)少(3)坚定,有节操(4)种植,栽培
小题2:(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
小题3:外形 香气 性直 心空
小题4:象征 描写 议论
试题分析:
小题1:(1)“蕃”古今义一样,意思是“多”;(2)“鲜”在此读“xiǎn”,意思是“很少”;(3)“贞”在此为“有节操”;(4)“树”在此为“动词”,意思是“种植”。
小题2:(1)“之”为“助词,无意义”;(2)“则”是“就”的意思。除了这几个关键字词,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性与流畅性。
小题3:根据甲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几句话分析出是从“生长环境、外形、香气”等几个方面来说明的。根据乙文中“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这几句话分析出是从“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几个方面说明的。
小题4:甲乙两文都是通过对植物的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精神追求的,所以都是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甲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点评:本题涉及到词语意思的理解、句子的翻译、写作方法的分析等几个题型。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4. 说说新课标有什么特点修订后新课标的特点: 1。
落实德育为先,突出德育的时代特征。 (1) 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做了有机渗透、结合; (2) 进一步突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 (3) 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4) 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
2。 突出能力为重,强化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1) 进一步丰富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 (2) 进一步明确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3) 理科教学强化实验要求; (4) 进一步推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3。
反映时代精神,合理吸收时代进步成果。 (1) 及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向、新成果、新思想; (2) 恰当体现当代科技发展新成果; (3) 反映现代社会面临突出问题; 4。
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 有些学科直接删除,精选内容; (2) 学科之间整合衔接,减少交叉及课程总量; (3) 进一步明确概念内涵和要求,避免不必要知识拔高; (4) 设置选学内容。
5. 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思考文言文历经了几千年时间的洗礼,积淀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承载着极其璀璨的人文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仍是不争的事实,大致可用“苦慢差费”四个字来形容,即:教得累、学得苦、进程慢、效果差。一句话,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
在教学中,如何使文言文的教学更有效,这是摆在全体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言文教学从表面上看:一般教师愿教,学生也似乎愿学,因为花了功夫可以在成绩上有提高。
但实际上,从最近几年历次统考中和自己教学实践反馈而来的信息表明,初中学生一般并不喜欢读文言文,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也并没有得到保证,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换言之,我们初中的文言文教学不能说是成功的。 看来我们的初中起始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存在着误区。
1.学生阅读面过窄阅读量太少。调查表明学生由于做大量练习,自然减少了阅读量,减少了背默。
教师只把上课讲解的文章限定在一些必考篇目上,凡是所谓“重点篇目”则反复分析、肢解,背默,设计出各种练习。然后,教师将重点词语选出来,根据不同义项,列出不同例句,叫学生背加点词词义,少则五六句,多则十余句。
其实每个词都是在具体的语句中习得的,对语义的理解决不可脱离上下文。脱离了具体语境,孤立地记加点词解释,既枯燥乏味,又没有效率。
但是,我们不少语文教师缺乏这种认识。2、课文朗读有气无力,敷衍塞责。
我们常在**中看到这样的镜头:小学生在私塾先生的教鞭下,摇头晃脑,津津有味地背着书,书声朗朗,铿锵有力。 而在如今的文言文教学课堂上,则很少见到这样的情境。
除了文言文背诵篇目,学生大多不愿多读。又由于不懂得古人句读的要领,读起课文,有的结结巴巴,有气无力;有的胡乱停顿,前言不搭后语,让人听起来费神费力,甚至忍俊不禁。
如果让学生给古文断句加标点,更是乱点“鸳鸯谱”,一段美文被活生生地拆得七零八落,惨不忍睹。 3。
课堂教学重“言”轻“文”或重“文”轻“言”。传统文言文教学重“言”轻“文”的做法忽视了文言文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作者思想和情思的文章,而只把它看成了由古文字堆积而成的语言材料,更无从发现渗透在文章中的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了。
如果说文言文教学重“言”轻“文”与语文教学工具性盛行关联紧密,那么在今天人文性空前高涨的时候,文言文教学又滑向了另外一面:重“文”轻“言”。 在这种目标的指引下,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也转移到了文章层面,重视文章篇章技巧的解读和文化内涵的体悟。
应该说这种目标定位和内容选择是适当的,但问题是又忽视了文言文的本体特点,即文言文毕竟是用古汉语写成的文章,要解读、体悟文章必须突破古汉语语言本身的隔膜。 如果忽视古汉语基础知识的积累,那文章的解读只会是空中楼阁,临空蹈虚,这种做法的危害甚至比前者更可怕。
4.教师迷信“标准答案”。学习文言文单元时有别的班级学生问我加点词语解释,我解答出二、三个答案后,学生们很吃惊,说老师说的其中有的答案不对。
看来平时训练,教师过于迷信“标准答案”,以至于到了不知权变的地步。 在一节教学公开课上,教师请学生解释“往来无白丁”的“白丁”,“白丁”在这里标准答案为“平民”,学生答“无文化的老百姓”也算错。
这种现象决不是个别的,学生在做题时必须一字不易地照搬课文注释或“标准答案”,于是课堂上除了串讲、背诵、默写以外,便是不断地做题、订正,再做题再订正。 学生的主动学习没有了,探究更谈不上。
学生学文言文舍本逐末,课本里的注解不读,遇难字不查工具书。认真者上课听教师讲解,然后逐句写下来,古文课变成听写课;不认真的学生干脆搞一本课外文言文翻译,背背应付考试罢了。
而人手一册或几册的文言文翻译解释读本又助长了这种读书风气。 于是该背默的原文不背默,背默的都是一些译文和“标准答案”,等到考完以后,这些词语、知识点要不了多久即忘得一干二净。
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如何改善我们初中的文言文教学?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方法,把学生从记硬背中解放出来。 而改善教法就是提倡有效的“学法”。
什么是有效学法?我以为新课标提出的阅读要求很重要:“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以此为纲,在文言文教学中我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重视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
教师上新课前,若能通过某种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入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景与氛围,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
6. 人教版的七年级上册语文书6、7、8、9饥寒 离乱 缀连 远行 倔强 洗濯 玷污 怨恨 扒窃 诅咒 浓郁 海天相吻 浪子回头 碌碌终生 绝处逢生 可望不可即(6)
贪婪 堕落 点缀 冉冉 苦熬 雏形 丰硕 稀疏 累累 低回 沉甸甸 眼巴巴 繁弦急管 红灯绿酒 玲珑剔透 具体而微 多姿多彩 不可磨灭 回味无穷(7)
慧心 嬉戏 风韵 闲适 禀告 厄运 行乞 落难 归属 心旷神怡 阴晴圆缺 举世无双 心痛如割 险象迭生 得失之患 多愁善感 突如其来 异国他乡(8)
执著 鞭策 盛名 报酬 奢望 蹂躏 呵责 懊恼 沉醉 迷醉 猝然长逝 问心无愧(9)
第十课没有 我是一个字一个字打的啊 分给我吧
阅读答案
1、山里的树,繁弦急管,生长环境之恶劣,内心世界之孤独。
2、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度给予我们
3、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4、行道树只能远离家乡,离开清新自然的原始森林,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工业城,沾上一身的煤烟,无法反抗命运,只能无奈的接受,所以是一种悲凉,同时也没有在工业城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是陪衬着繁弦急管,所以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5.上文说,“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污浊严重损害着市民的健康,遗憾的是,人们竟然习惯了,麻木不仁了,不想办法治理污染。行道树尽管尽力制造清新,但是毕竟有限,改变不了大局,它们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
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夏日能献出浓阴,黎明时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
语文备课
7 短文两篇
课文研讨
行道树
一、整体把握
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是一个人生哲理,这篇短文就是表达这个哲理的。
行道树认识到,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为什么神圣呢?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行道树认识到,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他们甘愿自我牺牲。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他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他们寂寞、孤独、苦熬。他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行道树认识到,为神圣事业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他们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
一切神圣的事业都是这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二、问题研究
1.“堕落”一词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堕落”的用法确实跟我们的语感不能相合,怎么说是“堕落”呢?下文明明说,“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那怎么说“堕落”呢?查词典,“堕”,落、掉。“堕落”的一个义项是沦落、流落。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堕落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
2.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他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3.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为什么忧愁?忧愁什么?
上文说,“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污浊严重损害着市民的健康,遗憾的是,人们竟然习惯了,麻木不仁了,不想办法治理污染。行道树尽管尽力制造清新,但是毕竟有限,改变不了大局,他们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
第一次真好
一、整体感知
这篇短文,详写第一次看见结实累累的柚子树,详写第一次看见十姊妹孵出的小鸟,又说到许多个“第一次”,作者总结自己的感受,说“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标题就命作“第一次真好”。好在奇妙,好在新鲜而刺激,好在回味无穷。具体一点说,第一次见柚子树,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第一次见到孵出的小鸟,更有一阵惊喜。
作者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这就是说,要不断开拓新的生活领域。有的第一次,像见柚子树,见孵鸟,要留心寻找机会,有的第一次,如露营、做饭,则要大胆尝试。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尝试,才有越来越多的第一次,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当然,作者所说的第一次,都是有益身心的第一次。
二、问题研究
1.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
钻研这类问题,可以查查工具书,词语即使不陌生,查查还是有好处。“风情”这里指风土人情,柚子树生长南国,作者所见柚子树,旁边又有人家,这景色很见南国风土乃至人情。
2.“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
在词语上辨析一下,可以理解得精细一些,自己用词造句也会细心斟酌。雏形,未定型前的形式。具体而微,则具备了整个形体。可见外形很有差别。把肉球说成雏形,把长大了的小鸟说成具体而微,是十分恰当的。
3.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
就作者举的例子看,也可以知道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例如见那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但觉它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这一次并不愉快。又如露营,有时也会遇到困难,睡得也不可能舒适;第一次动手做饭,也是不一定愉快的。
练习说明
一 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
2.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本题缩小口径,抓住文章关键语句,引导探究,把握课文主旨。第1题,探究“忧愁什么”,要联系上文内容。
1.忧愁的是,城市的污浊,损害着人们的健康,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夏日能献出浓阴,黎明时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
2.第一次的经验有的愉快有的并不愉快,因为有的叫人难受,有的做起来很困难,有的甚至受惊吓,如此等等。但是,无论愉快不愉快,感觉都是新鲜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富有刺激,给人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所以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经历也愈多,感受也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二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下列问题。
1.“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你能举出其他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
2.每人讲述一件自己的“第一次”,看谁讲的“第一次”最感人、最精彩。
3.为什么有的“第一次”不能尝试?
本题联系生活体验,加深理解,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启发,又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可以从革命事业、国防事业、科学事业、教育事业等方面去想。
2.讲述时记录一下,打个分数,评起来就准确了。
3.有的“第一次”,是坏事,当然不能尝试。如第一次,就绝对不能尝试。一试,就毁了自己。课文讲的“第一次”,不言而喻,都指好事。设题目的是防止课文的负面影响。
教学建议
一、引导学生自读《行道树》,抓住一个哲理性语句,从三个方面把握课文内容
一个哲理性语句就是:“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三个方面就是:为什么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深沉”的含义是什么?“神圣”“痛苦”“深沉”是全文三个关键词,抓住这些,全文就能融会贯通,把握住精神实质。
二、引导学生自读《行道树》,注意两个对比,体会他们的自我牺牲精神
一个对比,是行道树与原始森林同伴的对比,要准确理解所谓“堕落”;一个对比是,行道树与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的市民的对比。注意两个对比,可以体会“痛苦”二字,体会他们的自我牺牲精神。
三、引导学生自读《第一次真好》,抓住题旨,问一个“好在哪里”
全文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抓住这个问题,就是抓住了中心,就能够把握“好”的具体含义。
四、引导学生自读《第一次真好》,抓住结尾,领会作者写作意图
探究写作意图,可以根据结尾这样设问: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深入一步,可以再思考一个问题:既然第一次真好,为什么不少人生命中的第一次不多?怎样才能有更多的第一次?
五、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 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学步骤
(一)《行道树》
1.看导语,默读《行道树》。
2.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贪婪堕落点缀自豪冉冉苦熬繁弦急管红灯绿酒多姿多彩
3.朗读。
4.内容研讨。
(1)学习方法。
《行道树》这样的文章中有精辟的议论,是点睛之笔。初读要抓住这种文眼,再读,要从文眼入手,回味思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且引出应有的结论,从而获得教益。
(2)质疑与提问。
——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
——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
——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
——语句上几处疑难:“堕落”“悲凉的点缀”“忧愁”的含义。
(3)合作研讨。
研讨方式:同桌二人切磋。
(二)《第一次真好》
1.默读《第一次真好》。
2.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雏形丰硕稀疏珍重累累低回沉甸甸眼巴巴玲珑剔透具体而微
回味无穷不可磨灭
3.朗读练习。
4.内容研讨。
(1)学习方法引导。
探究的收获,首先取决于探究什么问题,问题有价值,探究才有价值。
你认为阅读这篇短文,提出什么问题最有价值?
如果问题是“为什么说第一次真好”,这样的问题可以使我们对课文内容把握得具体一些,但是思考价值不太大,因为只把课文中的一些词语集中起来就有了答案。“喜悦”“新奇”“奇妙”“值得你低回品味”“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惊喜”“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等等,说的都是“好”,“好”就是指这些。“愿你珍重第一次”,是作者对读者的希望,“珍重”的含义是什么,探究这个问题就更有价值。
有些语句有疑难,当然必须探究明白。
(2)合作研讨。
——“珍重”第一次的含义是什么?
——语句上的疑难:“风情”“雏形”“具体而微”“不一定都愉快”。
(3)全班交流与小结。
(三)语言应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一种点缀。
(2)当夜幕降临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冉冉升起。
(4)一_____________硕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值得低回品味。
(7)________________给____________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8)______________________玲珑剔透。
(9)第一次看到________________,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人回味无穷。
(11)愿你珍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
有关资料
一、张晓风散文创作历程(楼肇明)
早在1977年,时年36岁的张晓风,就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可以说是对她诗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1981年,当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出版时,余光中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她为“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
在这里,亦秀亦豪、腕挟风雷是一个高度凝练传神的概括,“腕挟风雷”是对“亦秀亦豪”之“豪”所作的补充和说明。英国女作家伍尔芙指出:“一个人,如果是个纯粹的男人或是个纯粹的女人,那将是天大的不幸。无论任何人,都应该是个具有女人味的男人或具有男人味的女人。”这一男女双性气质的组合理论极富启示意义,特别是对于中国作家来说,中国民族历来就偏向于柔弱的阴性思维,一部中国古典散文史,韩海苏潮以外,满眼芳草萋萋的阴柔之美。
在回溯张晓风的散文创作历程之前,为了使读者对她的全部散文艺术创作有一个横向平面的概括性了解,我将张晓风散文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内涵概括为三个渐次展开,互有渗透交叉,不断扩大其涟漪和波浪的“反馈圈”:一是,她对大自然,大地上山川草木只有宗教性的虔诚才可以相比拟的感恩情感;二是,她对故国明月镂心刻骨般的相思情愫;三是,这位女作家那涵天负地般的广阔胸襟,以寥廓思维空间为背景的对生命价值的沉思。这三个方面的情感思想内涵,也可以说是一种类型构成,贯穿她整个创作生涯中每一个向前迈进的段落,它们如同扇形展开的平原那样,渐次展开其旖旎的,且愈往后愈显宏阔的山光水色;它们是一个渐次展开,时有回溯,不断递进和不断整合的过程,是一个在思想艺术境界上不断涤滤和调整,不断加深和拓宽其“视界融合”的过程。
张晓风的散文艺术创作历程,又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前后衔接的段落。姑且打一个以偏盖全的俗套比喻,第一个段落以她于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为标志,她以一个聪颖纯情少女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是一条清澈澄碧、纤尘不染的潺潺溪流。第二个段落,犹如小溪奔向了风云激荡、爱恨交织、浊浪排空的湖泊,以散文集《愁乡石》(1977)、《步下红毯之后》(1979)至《你还没有爱过》(1981)为标志,可视为由第一个段落到第二个段落的过渡和完成。第二段落的时间幅度较长,《再生缘》(1982)也可视为是这一段落的延伸,至《我在》(1984)、《从你美丽的流域》(1988)、《玉想》(1990),廊庑渐趋廓大,犹如从湖泊递变为壮阔浩渺的大海。我们姑且在这里作一个假定,如果张晓风的散文创作在第二个段落就打住了,她虽然仍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优秀的女作家之一,是一位从一般女作家狭隘局促的闺秀天地里突破出来的闯将,但终究还不是一位拥有很大原创性光荣席位的散文大家。张晓风散文艺术的原创性在第二段落,更在自《我在》为起点迄今的第三段落。惟有这第三段落,才宣告了一位以生命和创意的生成,以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为其宗旨的散文大家的诞生和完成。在我看来,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是这位女作家奉献给中国现代散文史的最大功绩。她走上这一条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道路,有一个从并不全然自觉到完全自觉,从不尽完善到圆融浑成的过程,但却有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
(摘自《张晓风散文论》,《文学评论》1994年第7期)
二、柚子树
又名“文旦”“栾”“抛”。芸香科。常绿乔木。叶大而厚;叶翼大,呈心脏形。花大,常簇生成总状花序。果实大,圆形、扁圆形或阔倒卵形;成熟时呈淡**或橙色。果皮厚,有大油腺,不易剥离。果肉白色或红色。果味甜酸适口,秋末成熟,耐贮藏。种子单胚。用嫁接、压条等繁殖。中国广西、福建、浙江、广东、四川、重庆和湖南等地均有栽培。有“文旦柚”“沙田柚”等品种。果实供生食或加工,果皮可制蜜饯。花、叶、果皮均可提取芳香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