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疗的词语医疗的词语是什么

2.医时救弊字开头的成语

3.中医的药方子是怎么得来的?

4.医开头的四字成语

医疗的词语医疗的词语是什么

医时救弊是什么生肖动物-医时救弊猜数字

医疗的词语有:剜肉医疮,割股疗亲,医时救弊。

医疗的词语有:讳疾忌医,不可救疗,剜肉医疮。2:词性是、动词。3:结构是、医(半包围结构)疗(半包围结构)。4:注音是、一ㄌ一ㄠ_。5:拼音是、yīliáo。

医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医疗yīliáo。(1)疾病的治疗。

二、引证解释

⒈医治。引《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玉仁爱不矜,虽贫贱_养,必尽其心力,而医疗贵人,时或不愈。”宋苏轼《乞医疗病囚状》:“专掌医疗病囚,不得更充他役。”⒉疾病的治疗。引《纪念白求恩》:“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例如:医疗队;公费医疗。

三、国语词典

医治疗养。

四、网络解释

医疗医疗汉语拼音为:yīliáo中文解释:1.医治,2.疾病的治疗。中华医史几千年,而这个字眼是在近几十年才出现,其实这是为了与国际接轨而新生的字眼,之前大多使用治疗。然而医疗也包含保健内容。2018年10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称,中国将对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

关于医疗的近义词

治疗诊治诊疗调整疗养调养调理调治保养颐养

关于医疗的诗句

医疗兼保险医疗不能除医疗不能除

关于医疗的单词

healthmedicarehealth-caredrinkpillpushermedicalmedicallymedicalaidhampermedicaltreatment

关于医疗的成语

俗不可医庸医治偻刮骨疗毒割骨疗亲讳疾忌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割股疗亲上医医国

关于医疗的造句

1、那些医院的医疗质量参差不齐。

2、这一说法你或许有所耳闻医疗成本价格已一飞冲天。

3、爷爷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4、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

5、在这一带农村流动着一支医疗小分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医疗的详细信息

医时救弊字开头的成语

弊绝风清、

基本内容

编辑

词 目 弊绝风清

发 音 bì jué fēng qīng

释 义 弊:坏事;清:洁净。贪污、舞弊的事情没有了。形容坏事绝迹,社会风气良好。

出 处 宋·周敦颐《拙赋》:“上安下顺,弊绝风清。”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风气好

示 例 从前的“赌痞”,现在自己在那里禁赌了,农会势盛的地方和牌一样~。(《选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弊车羸马、

词 目 弊车羸马

发 音 bì chē léi mǎ

示 例 譬如弊车羸马而引丘山之载,幸而无虞,犹恐不能胜。---宋·苏辙 

《上皇帝书》 

反义词 宝马香车 

语 法 联合式;作宾语;形容人贫穷。 

近义词 弊车驽马

2延展阅读

编辑

释义破车瘦马。比喻处境贫穷。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刘繇传》:“繇伯父宠为汉太尉。”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居九列,四登三事。家不藏贿,无重宝器,恒菲饮食,薄衣服,弊车羸马,号为窭陋。”

弊帚千金、

1基本解释

编辑

词 目 弊帚千金

发 音 bì zhǒu qiān jīn

示 例 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用法 作谓语、定语、 状语;指爱惜自己的东西

故事 东汉初年,光武帝 刘秀派大司马吴汉与征南大将军 岑彭去攻打在成都称帝的 公孙述,汉军进兵神速,与公孙述进行了殊搏斗才攻占成都,吴汉下令屠城。刘秀指责他,说老百姓家里有破扫帚也价值千金,不能掠夺他们的财产失去民心。

2典故出处

编辑

语出《 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3近义词

编辑

弊帚自珍

4反义词

编辑

视若敝屣

5成语资料

编辑

常用程度:常用

感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弊衣疏食、

1成语解释

编辑

词 目 弊衣疏食

发 音 bì yī shū shí

释 义 破旧的衣着,粗粝的饭食。指生活俭朴。

2成语典故

编辑

出 处 《周书·柳虬传》:“弊衣疏食,未尝改操。”

3词语辨析

编辑

拼音代码: byss

近义词: 弊衣箪食

反义词: 锦衣玉食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贫困生活

弊衣蔬食、

1基本内容

编辑

词 目 弊衣蔬食

发 音 bì yī shū shí

用 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贫困生活。

弊帚自珍、

1基本内容

编辑

弊帚自珍  〖解释〗对自家的破旧扫帚,也看作很珍贵。比喻对己物的珍视。

〖出处〗宋·陆游《秋思》诗:“遗簪见取终安用,弊帚虽微亦自珍。”

〖示例〗这是我发表的第一篇作品,虽然幼稚,但~,一直藏着。

2延展阅读

编辑

拼音bì zhǒu zì zhén

感彩中性成语

弊衣箪食、

1解释

编辑

词 目 弊衣箪食

发 音 bì yī dān shí

2典故出处

编辑

《周书·儒林传论》:“其沉默孤微者,亦笃志于章句,以先王之道,饰腐儒之姿,达则不过侍讲训胄,穷则终于弊衣箪食。”

3近义词

编辑

弊衣疏食

4反义词

编辑

锦衣玉食

5成语资料

编辑

成语解释: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指生活清苦。  常用程度:生僻  感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贫困生活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中医的药方子是怎么得来的?

这说明你对中国传统的很多东西都不是很清楚。学中医,就离不开要学传统的东西,什么易经,道德经等都是中国最传统的哲学思想。了解中医就必须要了解中国的传统哲学。

中医药方的方其实是讨论一个相关性的问题,方与那些东西有关呢?

① 时间

方首先是聚时,东方聚寅卯辰时,聚春三月,余者依此类推。所以,时是方里面一个很重要的类。《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又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这就是说疾病发生的一个相关因素就是时间,与时间有关系,这是中医很重要的一个特色。你看一个肿瘤病人,他 1994 年发病与 1995 年发病就不同了,可西医不管这一套,他只看这个 CT 的结果,活检的结果,至于 1994 年发还是 1995 年发跟他没什么关系。但,如果中医也这样看,也不管这个 1994、1995,那就会完蛋。那你不可能真正弄懂病,因为与疾病发生的一个很重要的相关因素你没有考虑进去,你怎么可能全面地认识这个疾病?所以,这个时间你要谨记,这个病在 1994 年发与 1995年发完全不同,因为相关性不同了,年之所加,气之盛衰不同了。作为一个中医,如果这一点忽略了,那很大的一块你就失掉了。时间的问题现代医学也在逐步的认识,比如药物的服用时间已经得到一定的关注,像强心甙这类药,在凌晨服用要较其他时间服用效价增加上百倍,还有一些激素类的药物,也有类似的情况。但,从本质上来说,西医对时间的认识还与我们有很大的差别。

② 五行

方所聚的第二个因素是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所以,疾病跟五行是很有关系的。这种关系在《内经》里面随处可见。你不谈五行,你认为五行是迷信,那你的中医搞不好。在《内经》里,在《中基》里,我们经常看到五行与阴阳相提并论,其实,五行就是阴阳的不同状态。五行是怎么来的?阳气处在生的状态就叫木,处在长的状态就叫火,处在收的状态就叫金,处在藏的状态就叫水,而生长收藏这个转换的过程就是土。所以,五行是中医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千万不可轻视。

③ 六气

方所聚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东方生风,南方生火(暑),西方生燥,北方生寒,中央生湿。病机讲:“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百病的发生都与风寒暑湿燥火相关,都与这个方相关。是百病而不是某一个病,所以,六气的相关性是普适的。

④ 五气

五气与上面的六气有区别,它主要反映药物的方位属性,即寒热温凉平。东方温,南方热,西方凉,北方寒,中央平。前面我们讲到中医可以用药物来模拟时间、模拟空间、模拟方位,就是依据药物所具有的这个五气特性。所以,把握五气乃是中医治方的一个要素。

⑤ 五味

五味也是方所聚的一个重要因素,东方聚酸,南方聚苦,西方聚辛,北方聚咸,中央聚甘。中医处方治病,依靠的是什么呢?很重要的就是药物的这个五气、五味。大家看《神农本草经》,它在每个药物里先谈什么呢?先谈气味,气味放第一位,主治功效放在第二位。气味是药物的首要因素,功效主治是次要的因素;气味是体,主治功效是用。这个主次,这个体用关系大家应该搞清楚。现在很多人不明体用,主次颠倒,只管主治功效,某某药治某某病,头痛就上川芎、白芷,肿瘤就上白花蛇舌草,完全将气味抛到九霄云外,这个怎么能算中医呢?我们再看《内经》,《内经》治病讲补泻,盛者泻之,虚者补之,她凭什么补泻呢?凭的就是这个气味。所以,她讲:“治寒以热,治热以寒”,她讲“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其补以甘。金位之主,其泻以辛,其补以酸。水位之主,其泻以咸,其补以苦”。所以,中医治方她是凭气味来治方,有气味才有方可言。你凭一个活血化瘀,一个缓急止痛怎么治方?它算北方还是南方?是东方还是西方?

五味的研究也告诉我们,疾病跟饮食的相关性非常大,古人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个说法在现代生活中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反映。像现在世界上的头几号杀手,心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病等,哪一个不与饮食有关?现代医学研究饮食,它主要从食物的成分,脂肪多少,糖多少,微量元素多少,饱和脂肪酸多少,不饱和脂肪酸多少,从这些角度去认识。作为中医,大家不可忘记五味的因素。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从上面这些讨论,大家应该发现中医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在中医里,导致疾病的是这些因素,可治疗疾病的还是这些因素。真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医的这个特别之处,大家应该好好地去思考,好好地去琢磨。它与西医的概念完全不同。像风是一个致病的因素,“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可是风又是一个治病的因素,风能胜湿。而西医则完全不是这样,像结核杆菌、葡萄球菌,这是致病的因素,那么,治病呢?它有另外一个可以杀灭这个致病菌的东西,比如抗生素。而中医的病因你是杀灭不了的,风你怎么杀灭,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够进行调整,只能根据古人给出的方与方之间的这个巧妙关系来进行对治。让水能载舟而不覆舟,让萧何成事而不让他败事。中医治病的路子就是这样,如果从兵法来说,中医治病是攻心而不是攻城。

⑥ 五色

五色是青赤黄白黑,东方青,南方赤,中央黄,西方白,北方黑。既然颜色与方有这样的关系,这就告诉我们对于色调我们不能光作美观来看,色泽不仅仅起装饰的作用,它应该有更深的涵义、更大的作用。一个土气很弱的病人,用了补土的药,用了四君子汤,用了理中汤,可是老不好,什么原因呢?结果发现这个病人老是穿一身青色的衣服,你在这里补土,它在那里伐土,这怎么会好呢?疾病跟那么多的因素相关,而你只知道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你只知道从功效主治去调理。功效主治如果不灵,你就说中医没效,你就说中医的理论滞后于临床,这怎么行呢?中医的这个局面大家说堪不堪忧,应不应该设法改变。

疾病的相关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北方不足的病人,当我们用药物来调补,感到力量不够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相关性从其他方面来考虑,比如从五色来考虑。这是中医很值得注重的一个方面。

⑦ 五音

下面我们看五音,五音即角徵宫商羽。东方角音,南方徵音,中央宫音,西方商音,北方羽音。五音对疾病有关系没有呢?有!《内经》讲:望闻问切,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闻而知之谓之圣”——这个“闻”究竟是闻什么?望什么呢?望气色、望形色。望气我们很难做到了,我们只能观形。那么这个闻而知之是闻什么呢?很重要的就是闻这个五音。五音里面哪个音强,哪个音弱,哪个音有,哪个音没有,五音之间的协调关系怎样?这些都要能够区别。这都是很深的学问。古人云: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这个知音的原始意义就是知五音,只是后来把它泛化了。大家还记得子期、伯牙的故事吗?可见知音是不简单的。

听一个人的声音就知道你的情况,是不是太玄了呢?不玄!历史上有的人确实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在隔壁说话,他就知道你的疾病,这才叫“闻而知之”,这才叫圣。为什么呢?因为疾病与五音相关。你的肺病了,那你的商音肯定会出问题,你的心病了,徵音肯定会出问题。所以,听这个声音就能大致了解你的情况。只不过我们现在都是聋子,我们听见的只是胒湮心耳的繁手*声,而真正的五音我们听不懂。有的甚至连五音的概念还搞不清楚,一听五音,就说这不科学,应该是 1234567,应该是七音,怎么搞五音呢?

五音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值得花大力气来研究。上面提到的是诊断的角度,从治疗的角度看也是一样。五味能治病,五气能治病,五音同样也能治病。商音就是属于西方,就属于金,金就能克木。你光知道羚角钩藤可以平肝熄风,应该知道商音一样地能够平肝熄风。

现在西方很多地方都在流行音乐疗法,这是一个可喜的苗头,不过,这个音乐疗法还比较初级,还是小学水平,甚至是幼稚园的水平。真正的高水平在高山流水里,在中医里。希望大家在这方面作些研究,不要局限于开一个小柴胡汤、麻黄汤,或者时方的荆防败毒散,不要局限在这里,应该把眼光放开一些。中医“不患无位,患无以立”。21世纪中医可以有很多的作为,为什么呢?因为她的相关性太多了,正是这个相关性决定了她在很多领域都能够有所为。现在许多中医到西方去,就只扎个针灸,弄弄按摩,开个中药,西方人也认为中医就这几招,你为什么不搞搞音乐疗法,你可以研究五音,开一个真正的五音疗养医院。《史记?乐书》云:“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可见音乐对人体的作用,对疾病的作用,并非现在提出来的。这就是说,中医里面可以操作的东西太多太多,我们不要只是抓住现在这一点点。

⑧ 五臭

在方这样一个框架里面,有很多相关的问题,有时间,有五行,有六气,有五色,五音,有五味,往下的还有很多。比如五臭,臭是双音字,这里读“秀”音。臭跟味不同,它是通过鼻来完成。五臭即臊、焦、香、腥、腐。东方臊,南方焦,中央香,西方腥,北方腐。对于五臭,也许我们对它要比其他敏感,特别有些臭我们的感受很深。比如香燥的东西。香燥的东西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喜欢?特别在不想吃饭的时候很想吃一些香的东西。为什么呢?因为香属中央,香入土,香入脾胃,脾胃运化好了,胃口就自然会打开。

⑨ 五畜

五畜在《内经》有不同的说法,一种五畜指鸡羊牛马猪,东方鸡,南方羊,中央牛,西方马,北方猪。一种是七篇大论的说法,即五虫:毛虫、羽虫、倮虫、介虫、鳞虫。这个五虫包括人,它泛指一切的动物。现在我们这个时代是肉食的时代,过去小时候一个月能吃上一顿肉,所以,吃肉叫打牙祭,可现在哪餐不是肉,哪顿不是肉?现在的疾病越来越复杂,奇疾怪病也越来越多,而很多高发病率的疾病就与肉食直接相关。从中医的角度,从五畜的角度切入,应该会有文章可做。

⑩ 五谷

五谷,即麦、黍、稷、稻、豆。东方麦,南方黍,中央稷,西方稻,北方豆。五谷我们在第一章里曾经提到过豆,豆入北方,与肾的关系最密切,所以,豆又称肾谷。实际上我们看一颗大豆的外观,它就像一个缩小了的肾。因此,豆类及其制品,对于肾,对于与肾相关的骨和脑就有特殊的作用。比如现在很流行的一个保健食品叫大豆卵磷脂。服用卵磷脂除了调节血脂,改善心脑功能,增加记忆力外,对某些脱发还有很好的作用。而从中医的角度看,这些作用都与北方有关,都与肾有关。所以,研究食物不能光考虑现代的营养学,还要考虑到“方”的因素。

五谷里面稻属西方,属肺谷,而肺主皮毛,所以,从美容的角度讲,吃大米恐怕要好一些。南方人的皮肤为什么比北方人细腻,这可能与南方人主食肺谷有关。

⑾五志

五志就是怒、喜、思、忧、恐。东方怒,南方喜,中央思,西方忧,北方恐。情志跟疾病的关系我想大家都有感受,不用在此多说。思虑太过会怎么样,忧伤太过会怎么样,恐惧太过会怎么样,这些在《内经》都有明确的记述。这就说明了情志跟疾病的相关性是很密切的,有些疾病就是因情志而起,你用药物治疗,治来治去都不好,对于这类疾病,解铃还需系铃人。在古医案里,有不少是用五志的方法治疗疾病的,五志能够致病,五志亦能解病,这些都是因为有方的因素。?

○12五数

五数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其中天数五,地数五,合之即五数也。《易?系辞》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以天地分之即奇数一三五七九为天数,偶数二四六八十为地数,天数为阳,地数为阴。以五方类之,则一六北方水,二七南方火,三八东方木,四九西方金,五十中央土。数的五方的分类实际上就是传统所说的河图数,

河图是传统文化中一个最具神秘色彩的东西,孔子曾经感慨地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乎!”它不仅与易的起源相关,故《易?系辞》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而且传统文化的精髓很大一部分就蕴藏在这个河图里。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就这个神秘性去探微索隐,而是就这个五数的问题作一个讨论。

数不允许“抽象”,它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内涵,它有一个直接与之关联的“象”,这就是河图的重要内容。一六这两个数表征水,有一个水的内涵,北方的内涵;二七表征火,有火的内涵、南方的内涵;三八表征木,有木的内涵、东方的内涵,余者依次类推。一六为什么会有水的内涵,北方的内涵?这显然不是今天在这里就能解决的问题,但是,这是整个古代文化确知确证了的一个事实。这个事实不容推翻,推翻了它就等于推翻了整个古代文化。而从这个事实,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传统与现代的一个根本差别。

现代的预测学,它根据概率,根据统计,那么古代呢?它就根据这个象数之间的关系。所以,象数学不是一门虚设的学问,它是一门很实在的学问,古人制方的大小,用药的多少,以及每味药的具体用量,就是依据这个象数的学问。?

○13五毒

除了上述这些因素,这里再补充一个五毒,五毒即贪、嗔、痴、慢、嫉。这是佛家的一个概念,在这里提出这个概念,是希望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行为的善恶,特别是心灵世界的善恶与疾病有没有相关性。《易?系辞》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虚无的状态,一定是祛除了五毒的状态,还有贪、嗔、痴、慢、嫉,这个心境不可能恬淡,不可能虚无。而一旦趋入这个境界,就会真气从之,就会精神内守,就不会有疾病的发生。由斯可见,道德的问题就不仅仅是一个宗教的问题、社会的问题,也是医学的问题。

以上我们粗略地讨论了方的涵义。在每一方里,所辖的这些“类”在表面上看虽有很大的差别,但就其本质而言,却是相同的,却是等价的。正因为这个等价性,造成了中医在诊断上和治疗上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看似不同,看似不规范,看似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实际是大同,是殊途同归。这叫你有你的打法,我有我的打法,打法虽不同,但都不能违反“方”的原则。

以上讨论的是方的相关性的问题。中药是按照药的性味来区分,如无味,五臭,五色等,这是离不开上面的方的。所以中医叫做开方而不叫其他的,他就是模拟一个与疾病相反的东西来克制疾病,这个东西是根据上面的方的相关性来定的,所以叫开方。

中药的副作用也是很大的。

现在有不少的人喜欢中医,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中医药没有副作用。而做中医的本身也这样认为。我是坚决反对这种认识的,我以为中医的副作用可能比西医还大。何以见得?因为西医的副作用很容易识别,每一药物有什么副作用它会清楚地告诉你。青霉素容易导致过敏,它提醒你必须做皮试。利福平容易引起肝肾功能损害,这就告诉你要定期做肝肾检查,以便对有可能出现的肝肾功能损害作及时的处理。可中医呢?中医披着一层没有副作用的外衣,什么都可以用,什么人都可以吃,其实这是草菅人命。如果把阳气耗损了,这个副作用就不仅仅是肝肾损害的问题,而是要折寿的问题。中医治病是以偏救弊,用寒去治热,用热去治寒。热者寒之,前提是真正有热,你才用寒。如果没有热,你也用寒,那结果会怎样呢?这就是《内经》说的“久而气增,夭之由也”。所以,诸位能说中医没有副作用吗?中医的副作用太可怕了!要不然古人怎么会说“庸医不用刀”呢。你要想做中医,尤其想做一个好的中医,这个问题千万不能含糊。这是由寒凉引出的一段话,这个问题不但患者要注意,医生尤其要注意。

现在所谓的参考文献都是后人搞出来的。真正的中医经典著作你不读,那实在是舍本求末,到头来不着边际是要闹笑话的。

医开头的四字成语

医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医者仁心、医时救弊、医术高超、医巫闾山、医道官途、医德医风、医疗失职、医闹事件、医药费用、医疗系统、医道无行、医德高尚等。

医(拼音yī、yì、yǐ)是现代汉语常用字。“医”和它的繁体原本是两个字,简体的医(以下作医yì)本读yì,指一种装箭的容器。繁体的"医"(以下作医yī)读yī,本意是治病的人,即医生。古代巫、医不分,引申为巫。又特指乳医,也就是助产士。因为医生的职责是治疗,所以医又引申为治疗,还引申为医术。又读yǐ,指一种饮品。

基本解释:

1、掌握医药卫生知识、以治病为职业的人。例词:医师、名医、牙医。例句:在医生的治疗下,这名患者的病情渐渐好转。

2、治疗。例词:医护、医疗、医治。例句:生病了应该尽早医治,以免病情加重。

3、防治疾病的科学或工作。例词:医科、从医、西医、学医

4、姓氏用字。

医(yì)和医(yī)在《说文解字》中分立字头,“医(yì)”在匸部,“医(yī)”在酉部。盛矢器也。从匸从矢。《国语》曰:“兵不解医。”於计切(yì)。治病工也。殹,恶姿也;医之性然。得酒而使,从酉。王育说。一曰殹,病声。酒所以治病也。《周礼》有医酒。古者巫彭初作医。於其切(yī)。

医字起源

一直以来,对医字的探讨见仁见智。有人分三部分来拆解医字,也有人分上下两部分来拆解、解释。医的含义即是医生治病的时使用的工具及其方法、理念等。

医和它的繁体本是两个不同的字,简体的医(yì)是会意字,从矢在匸(xì,一种容器)中。本义是盛矢的器具。它的诞生与战争有关,古代人打仗经常会用到弓箭,受箭伤的士兵就不少见了。取出所中的箭,然后放到一个容器里,这个容器便是“医(yì)”。为士兵取出箭的人,就是“医生”。医(yī)就此而来。

篆文阶段,医(yī)成为从酉声"殹(yì)"的形声字。酉就是酒,古代许多种酒可药用,也可消毒。也有人认为是代表中医药的符号。此外有人认为殹还可以拆分为医(yì)和殳(shū)。殳是一种兵器,从殳的字大都与打击、击毁有关。意思是说像打仗一样对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