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静言庸违是什么动物

2.带“静”的词语有哪些?

3.《尧典》的原文是什么?

静言庸违是什么动物

静言庸违-静言庸违指什么生肖

静言庸违是一种古老的蝙蝠,长得像老鼠,但是它的体型比老鼠大很多。

它头部呈圆形,耳朵圆,尾巴略有扁平,耳部和身体上的毛比较长,毛色介于灰褐色和棕褐色之间。它体型小,短腿,能在紧凑的空间中轻松爬行,可以迅速穿梭于墙壁和窗沿之间。它们习惯性地活动在夜晚,晚上可以出去捕捉昆虫,以此为食,是一种以虫类为主的食肉动物。

它们的叫声像家禽,可以发出悦耳的“唧唧”声,而且它们非常乐于助人,有打驱虫的功效,是家庭里营造高品质环境的宝贵财富。

带“静”的词语有哪些?

静不露机、静观默察、静极思动、静言令色、 静言庸违

1.成语: 静不露机

拼音: jìng bù lù jī

解释: 静:平静,安静;露:泄露;机:机密。指在心里暗暗谋划计策,外表不露任何声色。

出处: 《三十六计·假痴不癫》:“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2.成语: 静观默察

拼音: jìng guān mò chá

解释: 不动声色,仔细观察。

出处: 宋·袁甫《右史直前奏事第二札子》:“则夫急政大务,所当静观默察者,安得复有精神以为之运用耶?”

举例造句: 例如画家的画人物,也是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

3.成语: 静极思动

拼音: jìng jí sī dòng

解释: 指生活平静到了极点,就希望有所改变。亦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便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一时忽然静中思动,去访百草仙子,不意适值外出。”

举例造句: 正是静极思动,阴尽生阳。

4.成语: 静言令色

拼音: jìng yán lìng sè

解释: 静:安静;令:和善。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来迷惑他人。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翟方进传》:“兄宣静言令色,外巧内嫉。”

举例造句:?静言令色,即巧言令色。

5.成语: 静言庸违

拼音: jìng yán yōng wéi

解释: 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犹言口是行非。

出处: 《书·尧典》:“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孔传:“静,谋,滔,漫也。言共工自为谋言,起用行事而违背之。”蔡沈集传:“静则能言,用则违背也。”

《尧典》的原文是什么?

尧典原文: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曰明都。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

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鹬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帝曰:“吁!嚚讼,可乎?”帝曰:“畴咨若予采?”欢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

佥曰:“於!鲧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

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帝曰:“钦哉!”

译文:

从前唐尧称帝的时候,耳聪目明,治理天下有计谋,(充任天下之主的位置)他的光辉充满天下。后来,他打算把帝位禅让给虞舜。史官根据这些情况写作了《尧典》。查考往事,帝尧名叫放勋,他恭敬节俭,明察四方,善理天下,道德纯备,温和宽容。

他忠实不懈,又能让贤,光辉普照四方,思虑至于天地。他能发扬大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其他各族的政事。众族的政事辨明了,又协调万邦诸侯,天下众民因此也就相递变化友好和睦起来。

(他)于是命令羲氏与和氏,敬慎地遵循天数,推算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制定出历法,敬慎地把天时节令告诉人们。分别命令羲仲,住在东方的旸谷,恭敬地迎接日出,辨别测定太阳东升的时刻。昼夜长短相等,南方朱雀七宿黄昏时出现在天的正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春时节。

这时,人们分散在田野,鸟兽开始生育繁殖。又命令羲叔,住在南方的交趾,辨别测定太阳往南运行的情况,恭敬地迎接太阳向南回来。白昼时间最长,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火星黄昏时出现在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夏时节。这时,人们住在高处,鸟兽的羽毛稀疏。

又命令和仲,住在西方的昧谷,恭敬地送别落日,辨别测定太阳西落的时刻。昼夜长短相等,北方玄武七宿中的虚星黄昏时出现在天的正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秋时节。这时,人们又回到平地上居住,鸟兽换生新毛。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的幽都,辨别观察太阳往北运行的情况。

白昼时间最短,西方白虎七宿中的昴星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冬时节。这时,人们住在室内,鸟兽长出了柔软的细毛。尧说:“啊!你们羲氏与和氏啊,一周年是三百六十六天,要用加闰月的办法确定春夏秋冬四季而成一岁。由此规定百官的事务,许多事情就都兴办起来。”

尧帝说:“善治四时之职的是谁啊?我要提升任用他。”放齐说:“您的儿子丹朱很开明。”尧帝说:“唉!他说话虚妄,又好争辩,可以吗?”尧帝说:“善于处理我们政务的是谁呢?”驩兜说:“啊!共工防救水灾已具有成效啊。”

尧帝说:“唉!他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谨,而气焰很高。”尧帝说:“啊!四方诸侯之长!滔滔的洪水普遍危害人们,水势奔腾包围了山岭,淹没了丘陵,浩浩荡荡,弥漫接天。臣民百姓都在叹息,有能使洪水得到治理的吗?”人们都说:“啊!鲧吧。”

尧帝说:“唉!他违背人意,不服从命令,危害族人。”四方诸侯之长说:“起用吧!试试可以,就用他。”尧帝说:“去吧,鲧!要谨慎啊!”过了九年,成效不好。尧帝说:“啊!四方诸侯之长!我在位七十年,你们能用我之命,升任我的帝位吧!”

四方诸侯之长说:“我们德行鄙陋,不配升任帝位。”尧帝说:“可以明察贵戚,也可以推举地位低微的人。”众人提议说:“在下面有一个穷困的人,名叫虞舜。”尧帝说:“是的,我也听说过,这个人怎么样呢?”四方诸侯之长回答说:“他是乐官瞽叟的儿子。

他的父亲心术不正,后母说话不诚,弟弟象傲慢不友好,而舜能同他们和谐相处。因他的孝心醇厚,治理国务不至于坏吧!”尧帝说:“我试试吧!把我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观察舜的德行。”于是命令两个女儿下到妫水湾,嫁给虞舜。尧帝说:“敬慎地处理政务吧!”

扩展资料:

解析:

《尧典》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述帝尧的功德;第二部分讲述帝尧的天治;第三部分讲述帝尧的地治;第四部分讲述帝尧的人治。也就是说,《尧典》就是讲古代的圣贤之帝唐尧是如何治理天、地、人,也就是天文、地理、人事。

1、第一部分:明确在赞扬帝尧的圣德,涉及到帝尧名字、修养、内政外交以及九族、百姓、黎民的生活状况。这是一个总述,也是古籍对古代圣贤介绍的一种基本模式,一如《黄帝内经》开始对黄帝的介绍一样。

随后,《尧典》分述了帝尧如何治天的,也就是安排专人来研究天文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并确定了相关的历法来指导人民顺天时来生活。这一段涉及了大量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内容。

2、第二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帝尧首先安排专人来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及其呈现出来的现象。这里涉及到四个人,更准确地说是两类四个官位:羲仲、羲叔与和仲、和叔,分别前往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宅嵎夷、宅南交、宅西、宅朔方,也就是驻扎在四个地方。

其目的是殷仲春、正仲夏、殷仲秋、正仲冬,“殷”本义是把盘子摆好,“正”本义止于一,“仲”就是中点,也就是确定春夏秋冬四季的中点,因此古代每个季度分为孟仲季三月,很可能在帝尧时期已经存在。最终由帝尧定夺,确定了一年为366天。

并通过闰月来解决地球公转与自转的时间差。这不是一个典型的国家型天文学和历法制订的记载吗?因此,《尧典》告诉我们:要想天下大治,必须先了解天文,并根据天文现象来确定适合人民生活的指导系统,这就是历法。

3、第三部分:表面是讲述帝尧是如何选择人才的,其中涉及到三个人物:丹朱、共工、鲧。但根据选择人才的目的来看,根本在于治理洪水问题。这就是地理!帝尧强调是“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也就是山水问题,解决好山水问题,就是解决地理问题。

中国古代的《山海经》实质上就是山水经,也就是地理经。尽管帝尧对丹朱、共工、鲧三人都不太满意,但可能由于人才缺乏,不得不勉强用之,最终还是鲧治水九载而收效甚微。这个地理问题直到帝舜执政时期,大禹通过九州之法解决山水地理问题。

4、第四部分:讲述帝尧选择接班人问题,实质上是讲述帝尧的人治方略。帝尧用人都要征求各方意见,评估人才的德行,并且还要进行一定方式的考察。这可能是中国古代最早有关官员考察的史料记载。通过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圣贤之治时期用人首先看德行。

帝尧的四方诸侯都认为自己德行不够,不能接帝尧之位,而推荐了一个并不知名的普通人虞舜,尽管舜的德行得到认可,但帝尧还需要对其进行考察。

百度百科-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