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字是短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2.还字能组什么四字成语

3.《过故人庄》中最后一句“还来就菊花”的“还”读“hai”还是“huan”?

4.请问一下有没有关于四季的诗?

5.关于冷热的成语

6.《声声慢》不少于200字的赏析

第四字是短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乍暖还寒的读法-乍暖还寒的乍如何解释

1. 第四个字是字的成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字的成语有哪些 :

咬文嚼、

白纸黑字、

载酒问字、

咬音咂字、

机中锦字、

点指画字、

讲文张字、

片文只字、

三写易字、

识知无字、

一言半字、

识文断字、

矜句饰字、

虫叶成字、

提笔忘字、

俗下文字、

目不识字、

蝇头细字、

不易一字、

人生识字忧患始、

梳文栉字、

拆牌道字、

鸿章钜字、

不立文字

2. 含短字的四字成语

短字的四字成语 :

取长补短、

尺有所短、

问长问短、

说长道短、

长吁短叹、

截长补短、

短小精悍、

飞短流长、

扬长避短、

三长两短、

英雄气短、

长话短说、

缺斤短两、

自寻短见、

人穷志短、

短兵相接、

目光短浅、

心长力短、

以长续短、

长才短驭、

长嘘短叹、

家长里短、

发短心长、

才人行短、

长材短用、

争长争短、

较短量长、

舍短录长、

五短三粗、

鹤短凫长

3. 简短的四字成语

四字词语、成语简单的,好句:优美,好背,短

四字词语大全

一唱一和 一呼百应 一干二净 一举两得 一落千丈 一模一样 一暴十寒 一日千里

一五一十 一心一意 两面三刀 三长两短 三番五次 三三两两 三头六臂 三心二意

三言两语 四分五裂 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 四平八稳 五光十色 五湖四海 五花八门

五颜六色 六神无主 七颠八倒 七零八落 七拼八凑 七上八下 七手八脚 七嘴八舌

八面玲珑 九一生 九牛一毛 十马九稳 十全十美 百发百中 百孔千疮 百战百胜

百依百顺 千变万化 千差万别 千军万马 千山万水 千丝万缕 千辛万苦 千言万语

千真万确 千锤百炼 千方百计 千奇百怪 千姿百态 千钧一发 千虑一得 千虑一失

千篇一律 万水千山 万无一失 万众一心 万紫千红 万一生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一碧千里 万紫千红 花红柳绿 翠 *** 流 姹紫嫣红 五光十色

青红皂白 绿水青山

春华秋实 春兰秋菊 春光灿烂 春风和气

春光漏泄 春晖寸草 春回大地 孤标傲世

大地回春 春花怒放 春色撩人 春色满园

淅淅沥沥 雨声沙沙 细雨淅沥 春雨连绵

雨过天晴 细雨如丝 春雨阵阵 含苞欲放

风和日丽 和风细雨 柳绿花红 气象万千

欣欣向荣 莺歌燕舞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山如笑 春深似海 春生秋杀 春笋怒发

春蛙秋蝉 绽红泻绿 春意阑珊 红情绿意

花红柳绿 花香鸟语 枯木逢春 漏泄春光

双柑斗酒 寻花问柳 雨丝风片 草长莺飞

纷红骇绿 风吹雨打 风花雪月 浮花浪蕊

春意昂然 花枝招展 春风拂面 万木争春

春山如黛 泉水丁冬 满园春色 春暖花开

春光满面 春和景明 鸟语花香 草长莺飞

百鸟争鸣 绿树成荫 百花齐放 姹紫嫣红

春光融融 春雨绵绵 春草萋萋 山清水秀

青山绿水 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 古木参天

冰雪融化 春风送暖 春江如练 春意盎然

雪化冰消 东风送暖 万物复苏 百花盛开

万象更新 万紫千红 阳春三月 乍暖还寒

雨后春笋 有脚阳春 暗香疏影 桂馥兰香

百花争艳 春寒料峭 倡条冶叶 尺树寸泓

春风宜人 倡条冶叶 尺树寸泓 出水芙蓉

摧兰折玉 繁花似锦 凡桃俗李 纷纷扬扬

时当三月 春寒时节 春寒季节 春天渐近 春天来临 春天降临

春令已到 春回大地 春归大地 春到人间 春满人间 大地加春

天地加春 春回地暖 天加地转 冰雪消融 冰融雪消 冰消雪化

冰消雪融 天地回转 冰雪融化 雪化冰消 万物解冰 风和日丽

风和日暖 风暖日丽 日暖风清 风清日暖 料峭春寒 乍暖乍寒

春寒料峭 乍暖还寒 暮春气暖 和暖如春 春光融融 春日融融

春意融融 春光溶溶 春水盈盈 春水淙淙 春水湍湍 春水潺潺

春雨绵绵 春草如丝 春草繁茂 春草发芽 春芽破土 春花怒放

春花盛开 春花万朵 春木发枝 春大蔚然 春树萌芽 春树葱茏

春树繁茂 春阳和煦 春光初露 春光荡漾 春光明媚 春光无限

春光万里 春光勃发 春光艳丽 春风送暖 春风得意 春风和煦

春风轻拂 春风瑞雪 春山如笑 春山如黛 春意正浓 春意甚浓

春色怡人 春色迷人 春色正浓 春江如练 春山如妆 春和景明

春景优美 春燕回巢 春满人间 春露秋霜 春种秋收 春暖花开

满园春色 百草萌动 百草权舆 百花争春 百花争艳 百花盛开

百花齐发 百鸟争鸣 万物照苏 万物复苏 万物苏醒 万物萌生

万物蓬发 万木竞秀 万紫千红 草木知春 草木复苏 草木新绿

草春桃艳 草长莺飞 花红柳绿 红桃绿柳 柳绿花红 李白桃红

柳绿花香 红情绿意 绿肥红瘦 流水桃花 桃花流水 飞花喷绿

枝叶纷披 寸草春晖 绿意盎然 绿茵遍地 鸟语花香 莺舞蝶飞

枯木逢春 山色返青 冬令春行 万物生春 大雁北归 大地苏醒

蛰虫昭苏 欣欣向荣 生机勃勃 朝气逢勃 人勤春早 梅雪争春

莺啼燕语 明媚春天 遍地皆春 满目春光 暮春风光悲喜交集 悲愤填膺 百感交集 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 情不自禁 心潮澎湃

4. 四字成语,第1个字是短

短兵相接:基本解释: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拼音读法:duǎn bīng xiāng jiē

使用举例:但恐怕也有时会逼到非~不可的,这时候,没有法子,就~。(鲁迅《两地书·二》)

近义词组:兵戎相见、针锋相对、唇枪舌剑、不可开交

反义词组:和风细雨、拐弯抹角、指桑骂槐、含沙射影

使用方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军事、斗争

成语出处:《楚辞·九歌·国殇》:“车错毂兮短兵接。”

5. 短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短兵相接

短兵接战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短兵相接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短吃少穿指衣食困乏。

短刀直入比喻开门见山,直截爽快。

短绠汲深绠:汲水用的绳子;汲:从井里打水。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短褐不全短褐:粗麻布短衣。粗布短衣还破旧不完整。形容生活贫苦。

短褐不完短褐:粗布短衣,古代贫贱者或僮竖之服;完:完整。粗布短衣还破旧不完整。形容生活贫苦,衣衫破烂。

短褐穿结短褐:粗布短衣;穿:破;结:打结。形容衣衫褴褛。

短褐椎结短褐:粗布短衣;椎结:把头发挽成椎形。穿着粗布短衣,挽着椎形发髻。指古代贫苦劳动人民的装束。

短见薄识指见识短浅。

短斤缺两做买卖时货物短缺分量。

短寿促命短命早。

短叹长吁吁:叹息。短一声、长一声不停地叹气。

短吁长叹吁:叹气。长声、短声不住地叹息不止。

短小精干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言论等简短有力。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短衣匹马短衣:短装。古代为平民、士兵等服装。穿着短衣,骑一匹骏马。形容士兵英姿矫健的样子。

短衣窄袖古代指北方少数民族服饰。

短垣自逾垣:短墙;逾:越过。自己越过短墙。旧比喻亲身违背礼制法度。

短针攻疽攻:医治;疽:毒疮。用短针治疗毒疮。形容措施不当,难以奏效。

短中取长指于一般中选择比较好的。

短章醉墨短章:指篇幅较短的诗文篇章。指酒后信笔所写的简短文字。

还字能组什么四字成语

返老还童、买椟还珠、衣锦还乡、乍暖还寒、父债子还、告老还乡、心病还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讨价还价、八字还没一撇、返朴还淳、还原反本、天道好还、锦囊还矢、还珠返璧、拾带重还、一还一报、偿命,欠债还钱、解铃还需系铃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有借无还、还年却老、还年驻色、往渚还汀、倦鸟知还、

《过故人庄》中最后一句“还来就菊花”的“还”读“hai”还是“huan”?

古音读huan。我觉得两种读法现在都可以。

根据文意,理解最后一句是“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回来喝酒、赏菊花”。“还”字做“再一次”解时,应读hai比较恰当;若做“回来、归来、返回”解时,则读huan较为恰当。

请问一下有没有关于四季的诗?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回答者:沸点设计 - 助理 三级 11-13 10:54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一、二句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二月里,春光明丽,草长莺飞,杨柳以长长的枝条轻拂堤岸,好像被美好的春色陶醉了。三、四句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这是宋代诗人晁冲之的《春日》。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诗。全诗四句四景,小溪明净,细雨翻萍,鹅鸭嬉戏,桃花逐水,画面十分鲜明,历历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诗人以鹅鸭“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尽,鹅鸭不知,故欢叫追逐,无忧无虑,而人却不同,既知春来,又知春去,落花虽可追,光阴不可回,诗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夏天

夏天早就登门拜访了,总体的感觉是天气多变,忽凉忽热。

一大早,天还蒙蒙亮,东方露出了粉红色的一片,那云彩也是偏红色,小鸟们可不睡懒觉,早早地起来晨练了,我也是。没过多久,太阳露出了半个脑袋,好象在侦察的士兵,几分钟后,鲜红的太阳真可谓是旭日东升,这时的太阳,虽然火红,可一点也不耀眼,但热意已经由然而生。

近6点了,万物开始苏醒。人们爬起了床,上班族戴好帽子,批上披肩,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于是开始出发。早晨是农民的最佳时间段之一,趁着太阳没喝酒变烈之时多干点活。小孩子们也开始相聚,大家在竹园里准备开战。

到了中午,那太阳可以用一些词来说。如“烈日当头”、“骄阳似火”、“日高三尺”、“赤日炎炎”等。在这时到户外,还不变成烤人肉。那滋味可是不好受的。

渐渐地到了傍晚,夕阳西下,整个白天留下的余热久久不能散去,那残阳如血,那落日余晖,使上班族不得不顶着落日回家。

夏天的每一天都是火辣辣的吗?

是的,但不是全部,在雷雨来临前,太阳躲进了云屋里,慢慢地,天气变了,阴云密布,远处还有雷声,没过多久,雷来了,一闪一闪,怪可怕的。“下雨了!”人们高兴地欢呼着,很久没有相见的雨也特别兴奋,越下越大,几分钟后,雨的上司叫他回去了,人们又空欢喜一场,因为天还是很热。一会儿,那惹人爱又令人烦的太阳又出来了。

这或许就是夏天,令人捉摸不透。不过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特点。

在冬天,人们向往夏天;可夏天一到,人们却追求冬天,所以,我们要珍惜此时,才能在冬天不后悔,因为我们没有错过夏天。

春季:

春眠不觉晓应该知道吧``

春风又绿江南岸也是``

夏季:

小荷才露尖尖脚,早有蜻蜓立上头。

秋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唯有很多诗是写秋季的,可从他的诗歌里找。

冬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书梨花开。

这是岑参的诗``

回答者:音花名侦探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1-13 11:12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回答者:wohengzhangjin - 试用期 一级 11-13 11:55

《春》:茏堤绿柳弄春晴晓月明

读成:

茏堤绿柳弄春晴,柳弄春晴晓月明;

明月晓晴春弄柳,晴春弄柳绿堤茏。

以下三首读法相同:

《夏》: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冬》:红炉黑炭积残冬遇雪风

《春》:花枝弄影照窗纱映日斜

读法:花枝弄影照窗纱,影照窗纱映日斜;

斜日映纱窗照影,纱窗照影弄枝花。

以下皆仿此读法:

《夏》:莲新长水贴青钱数点圆

《秋》:悠云白雁过南楼半色秋

《冬》:梅枝几点雪花开春信来

参考资料:

非原创。

回答者:上大人孔已己 - 童生 一级 11-13 14:30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秋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唯有很多诗是写秋季的,可从他的诗歌里找。

冬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书梨花开。

这是岑参的诗``

描写春天的诗词: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蘩:白蒿。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 《史记·秦始皇本纪》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屯:驻,聚集。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杂英;各种各样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洛城:洛阳城。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 李白《古风》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 刘昚虚《阙题》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唐 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 唐 刘昚虚《阙题》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 李华《春行即兴》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唐 杜甫《春运》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腊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 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 张籍《春别曲》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唐 韩愈《春雪》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韩愈《晚春》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 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一夜风:一夜春风。 唐 王涯《春游曲》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飒飒:风声。唐 李商隐《无题四首》

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 唐 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唐 丘为《题农父庐舍》

不觉春风换柳条 唐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唐 赵嘏《喜张沨及第》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若个:哪个? 唐·东方虬《春雪》

马踏春泥半是花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见:显现。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唐·刘方平《代春怨》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夜月》

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 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野渡:野外渡口。 唐·李嘉佑《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 两句写初春将近时的景色。 唐·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 唐·杨凌《句》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唐·温庭范《题望苑驿》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渌:清澈。 五代前蜀·韦庄《菩萨蛮》

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 五代后蜀·魏承班《玉楼春》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宋·钱惟演《木兰花》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冰笋:冰棱。意谓从冰棱的融化看到冬天已悄悄过去;从柳枝梢头看到春天已偷偷归来。 宋·张来《春日》

老树着花无丑枝 宋·梅尧臣《东溪》:“野岛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翠色:嫩绿的草色。和烟老:随着暮霭变成深绿。 宋·梅尧臣《苏幕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春色恼人眼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宋·王安石《春夜》

恼人天气又春阴 宋·晏殊《浣溪沙》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意。 宋·苏轼《定风波》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信:消息。露:显示。 宋·苏轼《一丛花》

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 竟日:整日。 宋·苏轼《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意谓春雨为春天的路旁增添了更多的鲜花,花儿在春风中摇动,满山弥漫着春色。 宋·秦观《好事近》

芳菲消息到,杏梢红 芳菲:指春花季节。 宋·贺铸《小重山》

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 韶华:美好的年华。东君:春神,这里指春天。 宋·周邦彦《蝶恋花》

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 青:绿叶。红:红花。 宋·葛胜仲《临江仙》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将息:养护,调养。 宋·李清照《声声慢》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柳眼:柳叶。梅腮:指梅花。 宋·李清照懈恋花》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宋·陈与义《虞美人》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杨柳句谓杨柳遮不断春大的景色。 宋·陆游《马上作》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宋·陆游《豆叶黄》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枝枝不教花瘦 宋·辛弃疾《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东风吹雨细于尘 宋·辛弃疾《浣溪沙》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 杜宇:杜鹃。 宋·辛弃疾《浣溪沙》

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 宋·辛弃疾《满江红》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春事:春景。十分花柳:花柳最盛之时。 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倅寿》:“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春阴:春天的阴云。幽花:清幽的花。明:绚丽。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 宋·陈亮《南歌子》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荠麦:芥菜,麦子,泛指田间作物。 宋·姜夔《扬州慢》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宋·姜夔《淡黄柳》

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著物:春风润泽万物。 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

春到人间草木知 宋·张栻《立春偶成》:“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微雨洒芳尘,酝造可人春色 酝造:酿造。可人:喜人。 宋·石孝友《好事近》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 瘦雪:残雪。这里用以形容春花的飘零。青子:青青的小果于。 金·王庭筠《谒金门》

东风轻扇春寒 轻扇:轻轻地吹动。 金·段克己《望月婆罗门引》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飞红:花瓣飞舞。 元·白朴《天净沙·春》

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觉来:醒来。 元·胡只遹《阳春曲·春景》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袅:飘浮不定。晴丝:虫类所吐的丝,春日常在空中飘游。 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春到人间万物鲜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娇写百年长恨》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清·卢道悦《迎春》

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 清·洪异《长生殿·禊游》

描写夏天的古诗和描写夏天的名句: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 《诗经·小雅·四月》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困人天气日初长

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红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描写秋天的诗词: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

关于冷热的成语

忽冷忽热:基本解释:指时而冷静,时而感情冲动,情绪不稳定

拼音读法:hū lěng hū rè

使用方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出处: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研究是要用理智,要冷静的,而创作须情感,至少总得发点热,于是忽冷忽热,弄得头昏。”

歇后语:出了厨房进冰窖

《声声慢》不少于200字的赏析

读词之长调,我一般注意先还原其“情境”,也就是进入词人所描述的那种生活环境。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秋月下欢饮达旦,望月、问月、思亲、祈祝,主人公即东坡先生。读这一篇李清照的《声声慢》亦可如是,试分解如下。 词人身在何处?独居之所。 她在做什么?“寻寻觅觅”。 心里的感受是什么?“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接着她想做什么?“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此时调养身心,难也。想早些安息而不能,“寒”也。故引出下文。 她接着做了什么?“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天色向晚,想借酒浇愁,风急而不能也。 然后做了什么?“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凭窗望雁,更添哀愁。 接下去,她向地上看,看到什么?“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人如黄花,憔悴凋零,谁人堪睹?更添自哀也。) 就这样独守暮窗,她的感受是什么?“独自怎生得黑!”极度孤独,煎熬之痛也。 这个环境里,还持续着什么声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细雨,点点滴滴,一直在滴着,响着,——直到黄昏,直到此刻。 最终,词人那一声哀叹是什么?“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样的“凄凄惨惨戚戚”,连“愁”之舟,也载不动了。 我竟意让自己先进入词人生存的真实境况:某一个秋天的傍晚,独居而寻觅旧迹,又去饮酒、望雁、看花、听雨,直至发出叹息。这就是一种初步的“还原”吧。在这个“入境”的过程中,自然需要伴随着对作品的吟哦、涵泳,潜心感受。该词上下片的界限比较模糊,也适合连起来,作整体的完整的观照。 然后,从感受生活的真实,转向探究艺术的真实,即从鉴赏其意境的角度,赏析意象、意象之间的联系、用语与修辞等等。这是“跳出来”,比较冷静地进行探究。 (二) 你的教学设计(初稿),介绍完作品背景之后,先从寻找、提取意象入手展开鉴赏,这是第一项主要的教学内容。大致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 ⑴ 词人选取哪些意象来表现愁绪? ( 板书:淡酒 秋风 雁 黄花 梧桐细雨) ⑵ 这些意象有什么样的含义?(自由讨论,教师出示投影补充:酒,愁的象征;雁,离愁,乡愁的象征;黄花:喻女子容颜的憔悴;梧桐细雨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小结: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了。正所谓“举杯消愁愁更愁,北雁南飞人难归,满地黄花何人赏,细雨梧桐到黄昏”。) ⑶请选择词中你最喜欢的场景加以分析。 ⑷这些场景的特点是什么? ( 板书:凄惨悲凉 ) ⑸为什么词的场景如此悲凉?(板书:亡国之痛 孀居之苦 沦落之悲 ) 第二项主要的教学内容,乃是教给学生分析词章之“意境”的方法,再请他们概括这首《声声慢》的意境,最后布置课下作业——照本节课所学的鉴赏意境的步骤方法,写一篇关于《醉花阴》的鉴赏文字(不少于200字)。 你所教的方法是:按照一定的步骤加以分析。其步骤是:找出主要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还原情境画面——概括出意境的特点(凄冷孤寂、萧瑟冷清、明朗清丽、恬淡优美等)——探究表达了作者因何而起的何种情感(如表达了杜甫因告别颠沛流离生活的喜悦之情)。 按照这个方法,对《声声慢》所作的意境之“概括”是:“选取酒、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步骤一),营造了一种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步骤二)的凄惨悲凉(步骤三)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在靖康之难以后的亡国之痛、孀居之苦、沦落之悲(步骤四)。” 总之,你设置的教学目标,重点是学习分析意境,以《声声慢》为例,演练了相关的操作方法。比较我与你欣赏《声声慢》这类长调的基本思路,相似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也有。拟从相异处切入,简略谈谈我的想法。 (三) 我的第一个想法是:若干意象相加,不一定等于“意境”。意思是说,就词章之意境而言,它是一种完整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存在,简单地提取意象、分析意象,往往还不足以整体摄取其意境。 为了便于说明要旨,我选取长调拙作《贺新郎·古北口》来印证一下,这篇写于上个月。小序:“两日古北口从教,潇潇雨声为伴也,群山连绵而环也,欣欣然而坦坦然也。晨,鸟语惊梦,山泉鸣琴,起而溯流闲步,长城楼堞在望。细雨沾衣,云雾漂游,轻歌和鸟,清流洗心,大山雄奇,石路蜿蜒。遂生诗意也,临暮而记之。”词曰:“司马台雄矣。锁千年、长城豪气,醉眠于此。剩有春残知情雨,娓娓言烽火事。梦中拂、当年血耻。吾见青山仍妩媚,叹青山、古北非如是。晨独步,寻相似。 满山细雨青枝里。万千花、红芬应重,山能知味。寂寞原来山无有,未识春秋道理?这巨石、曾随波起。敢恨修城吾不见,惜诗人、只食黄花耳。佩剑者,是诸子。” 本篇借古迹而咏怀,主旨乃是颂扬高山长城的豪气和力度。里面,约略描述了一个漫游的情境:从前一天我初见司马台长城,到夜间梦见古代烽火,再到次日早晨漫步山下,生发幽思。试想,词中如此多的意象,只是把它们叠加起来,又能形成一个什么艺术的存在呢?探究其意境,关键在于拎出相关的两三个典故。一是辛词中的“青山”名句,一是陶诗中的“黄花”名句,二者均有反其意而用之的意味。此外还有“诸子”与“佩剑”,比较虚一点。本篇意境解读,似乎不宜从提取意象入手,而要依次做两件事:借助词的小序理清其“情境”;考察典故,总揽意蕴。 宋词非常灿烂,也斑斓,营造意境的具体情况林林总总。就长调而言,欣赏的时候,最好先看一看是否有“情境”,这个情境是相对完整一些,还是依稀可辨。我读词的体会是,情境相对完整的,不分辨,不感性地走进去涵泳,未免太可惜了;即便依稀,也须分辨,这对于中学生来说,意义更大吧。 比如,李清照这首《声声慢》,情境的直观感很强,不妨暂且认定词人描写了一个秋雨潇潇的黄昏,她的外在活动和心理活动,引领学生侧立于窗前,随着主人的一举一动、一嘘一叹而感同身受。尔后,再探求其艺术的真实,——她是将无数个难以将息的日日夜夜,浓缩成这一个“秋窗风雨夕”,集中地浓烈地袒露心扉,发出一声绝望的哀叹。尔后,词境之中的若干意象的沉重感、浓郁感,才能更深刻更真切更牢靠地“活”在学生的鉴赏体验中。 再如,李清照的另一首《醉花阴》,所描述的情境比较散淡。词曰: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重阳,该不算典型的“意象”吧,而此语恰恰是解读全词的关键字眼之一。诸多意象,围绕着“重阳”而鲜活。另,从白天写到半夜,下片又转回到是日黄昏,从室内写到室外、再回转室内,时间空间自然转换,混合着道出销魂与思念的缠绵情怀。若离开情境去分解意象,恐怕就很被动了。而先提取意象,后组合“意境”,这算不上一种合理的鉴赏顺序,可能会影响对意境的整体关照。 我的第二个想法是:欣赏语言细节,这应该列为教学重点。叶老曾告诫人们,在精读作品的时候,“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像《声声慢》这类词章,文字特别讲究,语言细节的品味又直接联系着对意境的感悟与把握,岂可等闲视之?下面选几处,略加说明。 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点点滴滴”。 张端义《贵耳集》评:“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用《文选》诸赋格。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 周济《介存斋词选序论》评:“李易安之‘凄凄惨惨戚戚’,三叠韵,六双声,是锻炼出来,非偶然拈得也。”今人评说:“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 押入声韵:觅、戚、息、急、识、积、摘、黑、滴、得。入声字的读法,古人概括为“短促急收”,声音不是往外放,而是往回收,遂可产生急迫感、压抑感。古诗词里,每每集中使用入声韵,可以和表达凄凉、惨烈的内容相适应,比如白居易《琵琶行》、杜甫《石壕吏》结尾诸句,都是这样的,读来似能感到幽咽之声悄然弥散。本篇也是如此。普通话里没有入声的读音了,朗读时最好能尽量多作体会,这与欣赏全词的意境是有关联的。(教师可向江南方言区来的同事请教一下入声字的基本特点,并在示范朗读时悉心体验,看看如何在普通话读音中,适当考虑古代入声韵的特色。我注意到,有的朗诵名家已经作出探索了,如濮存昕演绎岳飞的《满江红》,在普通话中添加了少许特殊处理,可找录音观摩。台湾高中国文课,对诗词里的入声字是相当重视的,我们没有理由比人家差得太多。) 酒何以“淡”?愁多,愁重,愁浓,烈酒也变得淡薄,酒入愁肠而更添凄凉寒意,遂不敌晚来风急也。 加一倍的写法。雁过而正在伤心,却又是旧时相识,其“伤心”的程度加了一倍。再仔细分辨体会:何以言程度累加?包括那个“却”字,都值得细细揣摩。(附注,学生初中学过陆游的《卜算子》,上片几乎每句皆是加一倍的写法:“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可参照。)另,“梧桐更兼细雨”亦可作此解。风吹梧桐,本已有飒飒悲声,更兼细雨潇潇击叶,这就加了一倍,使得听觉里感受到的悲凉更添一层愁苦。之后,再言时间持续之长,一直在震荡着词人的心弦:“到黄昏,点点滴滴”。雨水又从枝叶间滴落下来,真是声声复声声,声声都是愁、苦、哀、怨,自然的声响和心情的凄凉就这样交融在一起,弥散于词境里。——不将语言细节咀嚼得这么细,其“意境”的体会就必然粗疏笼统,甚至偏向于技术化。 “如今有谁堪摘”句,究竟“谁”指何人、他(她)“摘”什么?对这一句,存在不同的理解。正可引发揣摩,看看其表层的意思是是没,探究其深层的涵义是什么。其他,也可能学生在赏析中还会发现新的问题,如“黑”字便值得玩味,此不多说。 (四) 结 语: 1.长调的鉴赏教学,宜于先整体感受情境,在整体的关照之下,再探究局部,如提取分析意象、探求其意象的联结组合而形成意境、意境之外的深层联系等等。学生只有十六七岁,与宋词相隔千百年,若草率地直奔“意象”,强调它们的有机组合,我担心偏向技术化的道路,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 2.意境以及意象的探究,要建立在涵泳揣摩语言细节的基础之上,否则很容易误入笼统浮泛的概念化区域。 3.希望能够重新修改教学设计,先立足于读透课文,然后考虑适当迁移、比照等附加的教学诉求,守住必修课的底线,并为选修课埋藏新的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