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事而惧 释义-必也临事而惧
1.天与人谋应此时 ? “用行舍藏”《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7.11》
2.述而第七原文及翻译
3.《论语·述而篇》之暴虎冯河
4.《孔子在齐闻韶》的译文
5.成语暴虎冯河的出处是
天与人谋应此时 ? “用行舍藏”《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7.11》
原文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冰雪译文
孔子对颜渊说:“国君如果能用咱们,那就大行其道;不能用咱们,那就一别两宽、相忘于江湖,大道藏于身,小隐远民尘,草舍三闲柳作椽。能做到这样的,也就只有老师我与你了罢!”
子路(好像在一旁,他一向在众师兄弟中是以勇著称的,颇不服气)说:“夫子如果有军事方面的计划行动,那会和与谁一起呢?”
(未料,老师肯定翻了一个白眼给他。)孔子说:“空手和虎相搏,徒步涉水过河,这样傻乎乎去赴也不后悔的人,我不和他一起。一定是找那种面临事情戒慎恐惧、运筹帷幄庙算胜、好谋而成俱周全的人”。
附录文献参考
钱穆:“行军不能必胜而无败,胜败亦不尽在我,然我不可以不问。惧而好谋,是亦尽其在我而已。”
张栻:“临事而惧,戒惧于事始,则所以为备者周矣;好谋者或失于寡断,好谋而成则思虑审。”
《论语补疏》:“(引《三国志·郭嘉传》,略。)好谋无决即是好谋无成,好谋而成即是好谋而能决也。”陈祥道:“所以教其怯也。”
刘宗周:“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本之以敬慎之心,而审时观变动,有成绩也,此天下之真才也。有真才者,必办真学问。”
戴氏曰:用谓见用于时也,行谓行其道也,舍谓不为时用也,藏谓卷而怀之也。
孔安国曰:言可行则行,可止则止,惟我与颜渊同耳。
尹氏曰:用舍无与于己,行藏安于所遇,命不足道也。颜子几于圣人,故亦能之。
谢氏曰:圣人于行藏之间,无意无必。其行非贪位,其藏非独善也。子路至以行三军为问,则其论益卑矣。夫子之言,盖因其失而救之。夫不谋无成,不惧必败,小事尚然,而况于行三军乎?
《论语正义》曰:孟子谓“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又云“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即此义。案下篇夫子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此明人出处之正法也。
刘宗周曰:夫子遐志三代之英,尝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然明王不作,世莫子宗,终于藏矣,而不忘大行之心也。故发“用行舍藏”之论。 颜子可与语此者,心不违仁,有天德,便可语王道也。孔颜学称龙德,终不落事局中取办功名,但就事论才,只此是孔颜学问。 用之则为天下开太平,故曰行;舍之则为万世倡绝学,故曰藏。此性分之蕴也,孔门惟颜子亚圣足以语此。
陈祥道曰:学不至于不惑,不可以语去就之义;行不至于不惑,不可以言废兴之命。故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孔子能之。 盖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用舍不累于一身,其流止不失其为渊。
张栻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龙德正中,随时隐见者也。 敬戒周密如此,古之人所以能成天下之事而不失也,岂独可行三军而已哉? 若徒以暴虎冯河为勇,则是轻犯祸害,非君子之所贵也。
江熙曰:圣作则贤人佐,天地闭则圣人隐,用则行,舍则藏也。
? ? 《论语后案》曰:《易》言“知进退存亡者惟圣人”, 自非乐天知命者,未能及此矣。而颜子独见许焉,其学足以达天也。
《四书改错》曰:“临事而惧”,正夫子慎战之意;“好谋而成”,正夫子“我战则克”之意。
蕅益大师曰:临事而惧,从戒慎恐惧心法中来;好谋而成,从好问好察、用中于民而来。不但可与行军,即便可与用行舍藏。
《论语后案》曰:赵充国攻羌,以远斥候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此所谓临事而惧者。尝谓李广之不击刁斗,程不识之行伍整严,孰得孰失,于惧不惧判之矣。
周宗建曰:大 抵圣贤经世之学,与心性之学不作两橛,故以此出处则舒卷无心,绝不著些毫意见。以此任事,则锋颖消除,绝不露一毫意气。若一落意见,一著意气,便失却应世大本领、大机局矣。 夫子一日向颜子商量用舍,正为他本领上得力,子路却全不理会。三军一问,色相炽然,故夫子把经世大机局点化之,亦正要他体认到里面去也。临事二语,此是千古圣人兢兢业业的心肠。
本章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论语新解》《论语集释》《癸巳论语解》《论语学案》《论语商》《论语后案》《论语点睛》《论语正义》《论语补疏》《论语集说》《四书改错》。
述而第七原文及翻译
述而第七原文及翻译如下:
作者:佚名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乎。”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
孔子说:“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孔子闲居在家里的时候,衣冠楚楚,仪态温和舒畅,悠闲自在。
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就不再唱歌。?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是斋戒、战争和疾病这三件事。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冉有(问子贡)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他。”于是就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孔子有时讲雅言,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言。?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
孔子说:“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这就可以了。”孔子又说:“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见到始终如一(保持好的品德的)人,这也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富足,这样的人是难于有恒心(保持好的品德)的。”?
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绳钓鱼。只射飞鸟,不射巢中歇宿的鸟。
孔子说:“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
(孔子认为)很难与互乡那个地方的人谈话,但互乡的一个童子却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感到迷惑不解。孔子说:“我是肯定他的进步,不是肯定他的倒退。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改正了错误以求进步,我们肯定他改正错误,不要抓住他的过去不放。”
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陈司败问:“鲁昭公懂得礼吗?”孔子说:“懂得礼。”孔子出来后,陈司败向巫马其作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对他说:“我听说,君子是没有偏私的,难道君子还包庇别人吗?鲁君在吴国娶了一个同姓的女子为做夫人,是国君的同姓,称她为吴孟子。如果鲁君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把这句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是幸运。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孔子说:“就书本知识来说,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的。”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孔子病情严重,子路向鬼神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说:“有的。《诔》文上说:‘为你向天地神灵祈祷。’”孔子说:“我很久以来就在祈祷了。”?
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祥。
赏析:
“述而”讲的是孔子的教与学。可以把这一篇看作是孔子的人生自述。“不作”意指创作,理解孔子“述而不作”既是孔子谦虚的说法,也是对教学真实要求的描述。实质上孔子的很多思想都是创造性的,只是他没有通过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罢了。孔子一生学不厌、教不倦,堪称万世师表,道理就在于此。
如: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描述的是孔子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述说的是继承的问题,作是创作的问题。孔子之所以述而不作,是因为在古代创作是圣人之事,只有天子才能制礼作乐。孔子这样说一方面是自谦,另一方面是讳言这件事。但也正因如此,孔子被后世称为“素王”,就是因为他无天子之位,却又具有天子之德。
《论语·述而篇》之暴虎冯河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呀?”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到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不与“暴虎冯河,而无悔”的人一起去统帅军队。“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但勇不是蛮干,而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这种人智勇兼有,符合“勇”的定义。
这点有一点另类的体会,早些年,年轻气盛,干工作很是拼命,和家人相处的时间也少,十几年过去了,虽说身体也没什么大问题,但时不时的腰酸腿困,也是让我很烦。
每年时不时的还有新闻爆料某某某公司程序员猝什么的,现在领导层喜欢的人物刚好和孔子说的是反的,就喜欢那种不顾自身,为公司拼命的。好的能挣点钱,不好的身体也坏了,家庭也没处好。
这一章我自己想表达如果我创业,我希望手底下的人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不管锻炼也好,看书也罢,工作不是全部,有个好身体,好后勤,才能安心为工作出谋划策。现在多少人离职后都对前公司有极大不满,反过来说这也是领导的业,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呀。
无论如何,老子有句话我很赞同:“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所以,珍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雪堂-国学经典 - 连载
幸福猪的雪堂书屋 - 连载
会员通道
《孔子在齐闻韶》的译文
译文:
孔子到齐国的城门之外,遇到一小儿拿一酒器,与他一起行走,那小儿目光纯洁,心神纯正,举止严谨,孔子对驾车的人说:“快一点,快一点,《韶》乐就要开始了”,孔子到那里听到了《韶》的演奏,三个月都食不甘味。
所以说音乐不仅仅是用来让自己快乐的,它还可以让别人也一起快乐,它不仅仅是让一个人自己品行端正,也能起到正人的作用。真伟大啊!能对此感到快乐的人,也没预料到音乐竟然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原文:
孔子至齐郭门之外,遇一婴儿挈一壶,相与俱行,其视精,其心正,其行端,孔子谓御曰:“趣驱之,韶乐方作。”孔子至彼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故乐非独以自乐也,又以乐人;非独以自正也,又以正人。大矣哉!于此乐者,不图为乐至于此。
扩展资料:
孔子很重视用“礼乐”来治国,古人所说的伏羲氏所创的《山坟·连山易》之中,有两个卦象,这就是“阳阴礼”和“阴阳乐”;在《礼记·乐记》中有“礼者,序也”、“乐者,和也”。将这两者联系起来,就知道如何通过“礼乐”来治国了。
阳在上,阴在下,就好比天在上、地在下,这是由人所确认的“秩序”。阳有阳的特点和作用,好比天有天的特点和作用,男人有男人的特点和作用;阴有阴的特点和作用,好比地有地的特点和作用,女人有女人的特点和作用。
华夏文化就是根据这个道理来确定的,也就是效法天地之道。这是“礼”的精神,其实质就是确定了社会上各个人的地位、职责、本分、义务,人们能按照各自的地位、职责、本分、义务去做事,就会像太阳系各个星各自按照自己的轨道运行一样,能够保持稳定与和平。
但是,阳在上,阳气向上行;阴在下,阴气向下行,这是一种方向相反的两种力。因此,过分强调“礼”就会形成离心力,必然使民心涣散如一盘散沙。所以,只有“礼”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乐”的精神。
阴在上,阳在下,就好比天地在上、天在下,这是儒学为了避免民心涣散、离心离德而做出的道德规定。就好比冬季、春季阴气在上而阳气在下,阴气向下行,而阳气向上行,两气交合,万物开始产生生机与活力。
将这个道理运用到政治上、社会上、家庭中,可以说就是君王、上级、家长虽然属阳,却要与民众、下属、子女同心,而且谦卑待人,不能高高在上而作威作福。
这样,社会也就有和谐平等。老子说过:“知阳守阴”,孔子告诫在上位的人:“先之劳之”,俗话说:“要待好,大敬小”,这就是“乐”的精神。
音乐的精神应该是和谐平衡,通过弹奏或者收听音乐,使我们放弃心灵的烦恼、世俗的欲望,放弃一切不平等的念头,而求与自然合一,求得心灵的平和。这样的音乐,使人不再为美味嘉肴而动心,不再为任何欲望而动心,使人回归到了自然的自我。
帝舜时期的《韶乐》就是这样“尽善尽美”的音乐,所以,孔子听过这样的音乐之后,怎么还会去为肉味的美好而转移心志呢? 体现出孔子的“礼”。
百度百科-孔子在齐闻韶
成语暴虎冯河的出处是
成语暴虎冯河的出处是:《论语·述而》:“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而无悔者, 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者也。’”
成语 "暴虎冯河" 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典故,它出自《战国策·魏策一》。战国时期,魏国的大将冯翊率领军队要渡过河流攻打敌方,但河水暴涨,气势汹汹,众将士都感到惧怕不安,不敢前进。而当时年轻勇士暴虎冯冯却毫不畏惧,骑着马冒险跃入河中,成功渡过河流。
“暴虎冯河”成语形容一个人勇敢无畏、临危不惧,冒险逾越障碍,可以克服困难,大胆行动的意义。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面对困难或危险时勇往直前,毫不退缩的精神风貌。
暴虎冯河的典故
仲由,字子路,年轻时就以勇力闻名。后来子路做了孔子的学生。孔子曾对别人说:“此从我有了子路后,再也没有人敢当面恶言恶语中伤我了。”
子路不好读书。孔子劝他,他说:“南山的竹子,不用加工就是直的,砍下来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学习有什么用!”孔子说:“把它装上羽毛和箭镞,会射得更远。”子路不听。
有一次,子路问:“夫子,您如果统帅三军,希望谁跟您在一起?”孔子说:“喜欢空手打虎、徒步过河(暴虎冯河)、自以为勇敢不怕的人,我不喜欢。我要遇事善于冷静思考、千方百计争取成功的人。”
后来子路在卫国做了官。公元480年,卫国发生内乱,了许多人。孔子知道了说:“哎,子路这一次有难了!”果然,子路一个人奔回京城,坚决要求惩处作乱的人,结果被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