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词中问水滨一词有何典故

2.问诸什么什么

3.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的意思

4.问水滨的引证解释问水滨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5.吾觉所谓人之问诸水滨也什么意思

古代诗词中问水滨一词有何典故

问水滨是什么意思-问诸水滨什么意思

问水滨的解释可见“ 问诸水滨 ”。

出之元·方回《次韵伯田见酬》诗:“世故吾其问水滨,向来不合典班春。”

述宾 滨,水边。本为不承担任何责任。后比喻两事毫不相干。《左传·僖公四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

多用于两个不相干方面。水火不容和风马牛不相及。供参考。

问诸什么什么

问诸水滨。

"问诸水滨"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诗,全名为《秋夕》。这首诗以诗人秋夜漫步在水滨的情景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恋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以及详细的解析。

秋夕(《问诸水滨》)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诗歌解析:

1、东篱把酒黄昏后:诗人首先描述了诗歌发生的时节,这是在秋天的黄昏。他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宁静的环境中,东篱可能是一个院子的一部分,把酒意味着准备喝酒,这预示着一个人静静品味秋夜之美。

2、有暗香盈袖: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品味秋夜的感受,他感到袖子中飘荡着淡淡的香气,这是因为秋夜的空气中弥漫着花香或其他香气,使人陶醉其中。

3、莫道不消魂:这句话是诗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诗人说不要以为自己没有被陶醉,没有沉醉在这美丽的夜晚之中。这句话暗示了诗人已经沉浸在夜晚的美丽和寂静之中,感到无法自拔。

4、帘卷西风:这一句表达了夜晚的景象,帘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西风吹来,夜晚的凉意也逐渐加重,这使得夜晚更加宜人。

5、人比黄花瘦:最后一句将诗人自己的感受与自然景色相比,黄花是秋天的代表,而诗人则感到自己在这美景面前变得微弱和瘦弱,这是对光阴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秋夕》(《问诸水滨》)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秋夜的欣赏和感慨,以及对时光逝去的深切感受。诗人通过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交融,创造出一幅幽静、温馨的画面,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内心。这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典范之一,展示了杜牧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感情表达能力。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的意思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的意思是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

原文节选: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出自先秦左丘明的《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译文:楚国使臣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

文章在记述春秋时代齐楚两国的这场外交斗争时,并不是用叙述语言来记述它的过程,而是把“出场”人物放在双方的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他们各自的个性化语言和“交锋”方式,把这场外交斗争一步步引向深入,直到双方达成妥协,订立盟约。

既让我们明白了这场外交斗争的性质及其过程,又让我们看到了各具情貌的四位历史人物。楚国两位使者,特别是作为楚成王特命全权代表的屈完,沉稳冷静、不卑不亢的外交风度,坚毅果敢、不为威武所屈的外交风范,机智灵敏、随机应对的外交智慧,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作为政治家的管仲,他那熟悉历史、谙于事故、无理也能说出理来的外交才情,以及齐桓公那种虽然骄横霸道、软硬兼施,却也不失身份的霸主形象,也都让我们过目难忘。总之,阅读欣赏此文,不像是读史,倒像是看一场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的外交斗争话剧。

问水滨的引证解释问水滨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问水滨的引证解释是:⒈见“问诸水滨”。

问水滨的引证解释是:⒈见“问诸水滨”。拼音是:wènshuǐbīn。注音是:ㄨㄣ_ㄕㄨㄟˇㄅ一ㄣ。结构是:问(半包围结构)水(独体结构)滨(左右结构)。

问水滨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涉。语出《左传.僖公四年》:"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水滨!'"

关于问水滨的诗词

《泊舟·往事谁能问水滨》《劳山纪游·_仰兴衰问水滨》

关于问水滨的诗句

凄凉问水滨吾欲问水滨莫为桩痕问水滨

关于问水滨的成语

问寒问暖率土之滨寻消问息问诸水滨

关于问水滨的词语

问诸水滨问羊知马毫无疑问入乡问俗执经叩问率土之滨寻山问水寻消问息问道于盲入国问俗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问水滨的详细信息

吾觉所谓人之问诸水滨也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

我觉得这就是所谓的让别人到汉水边上去问情况吧。

指的是昭王南征的故事。

公元前1002年(昭王五十一年),周天子一怒之下,率领大军,涉黄河,渡汉水,跨过长江南征,取得了一系列战果,打击了楚国的东进势头。但由于轻敌等原因,周昭王在战争中溺。

《左传·僖公四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