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发左衽的意思是什么

2.披发左衽什么意思

3.“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是什么意思?

被发左衽的意思是什么

披发左衽-管仲披发左衽

被发左衽,汉语成语,拼音是pī fà zuǒ rèn,意思是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出自《论语·宪问》。同韵词通风报讯、名正言顺、偏听偏信、渺无音讯、刿心鉥肾、雕肝琢肾、机关算尽、无惜齿牙余论、一旦之忿、闻风自遁。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国闲居等待封官,不久吴王夫差灭了越国后,势力强大,带领披发左衽的吴兵乘机攻打陈国,陈君连夜潜逃,孔子还是按计划去主持祭祀仪式,被弟子们强拉上车,逃出陈国前往蔡国。

衽扱囊括,汉语成语,拼音是rèn xī náng kuò,意思是全部擒获或肃清。出自清·唐甄《潜书·两权》。清·唐甄《潜书·两权》:“天下多群盗,衽扱囊括,可次取也。”衽席之嫌,读音为rèn xí zhī xián,汉语成语,意思是帝王与后妃间生活上的避嫌。

《旧唐书·后妃传序》:“ 大帝 、 孝和 ,仁而不武,但恣池台之赏,宁顾衽席之嫌, 武 室、 韦 宗,几危运祚。”参见“ 衽席无辩 ”。

披发左衽什么意思

解 释 左衽: 衣襟向左掩。 披头散发,衣襟左开。

出 处 先秦· 孔子《 论语·宪问》:“微 管仲,吾其 被发左衽矣。”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借指沦为夷狄

示 例 晋· 潘岳《 西征赋》:“或~,奋迅泥潭,或从容 傅会, 望表知里。”

近义词 披发文身、 被发左衽

《论语·宪问》:“被发左衽”

《汉书·终军传》:“大将军秉钺,单于犇幕;票骑抗旌, 昆邪 右衽。”

《后汉书·西羌传·滇良》:“ 羌胡被发左袵,而与汉人杂处。”

唐?颜师古?注:“右衽,从中国化也。”

唐 《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麻衣右衽皆汉民,不省胡尘暂蓬勃。”

清?刘宝楠正义:“中夏礼服皆右衽。”

典卷八十四 礼四十四 "凡衣者,左衽。"

典卷八十四 礼四十四 "凡敛者要方,散衣有倒者也。左衽,衽向左,反生时。"

《说文解字》:按,凡敛者,左衽,不纽.

《礼记·丧服大记》"小敛大敛,祭服不倒,皆左衽,结绞不纽。"

(疏曰:皆左衽,大敛小敛同,故云皆也。衽,衣襟也。生乡右手解抽带,便也。则襟向左,示不复解也。生时带并为屈纽,使易抽解,若则无复解义,故绞束毕结之不为纽也。)

披发左衽是蛮夷的服饰,子曰:微管仲,吾披发左衽矣!“披发左衽”就是典型的胡人装束。自古汉人的服饰规矩是生右左,就是汉人的汉服交领的开口都是右衽,左衽压右衽,领子呈y形;发式是束发,不披发。只有去的人才使用左衽、披发。

“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是什么意思?

《论语·宪问》里有一条孔子语录:“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句话直接翻译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要披头散发穿左衽的衣服了! ?

结合当时背景,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表扬管仲辅佐齐桓公的尊王攘夷之功。这里的“夷”是指当时某些北方民族,被发左衽是他们的习俗。由于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功抵御了当时某些北方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扰,保护了中原地区的周王室与诸侯国,所以孔子说这句话表扬他。

从这话也可以看出,孔子十分重视服饰习俗,汉服是右衽,北方少数民族是左衽,正好相反。汉族很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习俗不同,表现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是,孔子不说别的,只说发式与衣冠,可见衣冠在孔子心目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篇共计44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见危授命,见利思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修己以安百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一篇中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

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