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民于水火之中-救人民于水火之中是谁说的
1.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出处?
2.参加革命的起因,是为什么?
3.宋濂《阅江楼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4.百姓冒雨送抗洪战士熟鸡蛋,如果是你会怎么感谢解放军?
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出处?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齐国攻打燕国,打下了燕国。别的诸侯国合谋去救燕国。宣王说:“很多诸侯谋划来攻打我,怎么对付他们呢?”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孟子回答道:“我听说凭七十里见方的一大块地方就统一了天下的,商汤就是这样。没有听说凭着千里见方的一大块地方还怕别人的。《尚书》上说:‘商汤的征伐,从葛开始。’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他向东征伐,西边的民族就埋怨,向南征伐,北边的民族就埋怨,(他们埋怨)说:‘为什么(不先征伐我们这里,而要)把我们放到后头呢?’人民盼望他,如同大旱时节盼望乌云虹霓一样。(汤的军队到了一地,)赶集市的照常做买卖,种田的照常干农活。杀了那里的暴君,慰问那里的百姓,像是及时雨从天而降,百姓欣喜若狂。《尚书》上又说:‘等待我们的君王,君王来了,我们就得到新生。’现在,燕国虐待它的百姓,大王去征伐它,百姓都以为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竹筐盛了饭,瓦壶装了酒,迎接大王的军队。如果您杀戮他们的父兄,囚禁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搬走他们国家的宝器,那怎么行呢?天下本来就畏忌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扩大了一倍的土地却不施行仁政,这就使得天下的诸侯要出兵攻打您了。大王赶快发布命令,把被抓的老人孩子遣送回去,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同燕国人商量,选立一个新国君,然后撤离燕国,那么还来得及阻止(各国动兵)。”
参加革命的起因,是为什么?
参加革命的起因:儿时的他亲身受苦,让他明白,要摆脱这种苦难,除了反抗,别无他法,这是他为自己争取一份“民主”的反抗;
青年时的所见所闻,让他有了争取自由公平的所感,因此当时也许就有了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想法,为他以后的革命提供了动力,引出了方向。
扩展资料: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同志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总司令,并在党内担任重要领导职务。
同志身经百战,历尽艰险,功勋卓著,在每一个重大关头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作出了杰出贡献。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同志怀着“与日寇决一战,复我河山,保我民族”的决心,率领抗日将士挥师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同志坚决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抗战,力挽狂澜,为挺进敌后、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0年5月,同志从太行前线回到延安,协助同志领导各敌后根据地的抗日战争。为克服陕甘宁边区的严重经济困难,同志响应同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亲自指导和推动大生产运动,倡导培育了“南泥湾精神”,成为人民军队的一个光荣传统。
宋濂《阅江楼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阅江楼记原文: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阅江楼记翻译及注释翻译 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城邑。从六朝以至南唐,全都是偏安一方,无法与当地山川所呈现的王气相适应。直到当今皇上,建国定都于此,才足以与之相当。从此声威教化所及,不因地分南北而有所阻隔;涵养精神和穆而清明,几乎与天道融为一体。即使一次巡游、一次娱乐,也想到怎样被天下后世效法。 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狮子山,是从卢龙山蜿蜒伸展而来。长江有如一线长虹,盘绕着流过山脚下。皇上因为这地方形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于是赐给它美妙的名字叫「阅江」。登上楼极目四望,万千景色次第罗列,千年的大地秘藏,似乎顷刻显露无遗。这难道不是天地有意造就了美景,以等待一统海内的明君,来展现千秋万世的奇观吗? 每当风和日暖的时候,皇上的车驾降临,登上山巅,倚著栏杆远眺,必定神情悠悠而启动遐想。看见长江汉江的流水滔滔东去,诸侯赴京朝见天子,高深的城池,严密固防的关隘,必定说:「这是我栉风沐雨,战胜强敌、攻城取地所获得的啊。」广阔的中华大地,更感到想要怎样来保全它。看见波涛的浩荡起伏,帆船的上下颠簸,外国船只连续前来朝见,四方珍宝争相进贡奉献,必定说:「这是我用恩德安抚、以威力镇服,声望延及内外所达到的啊。」四方僻远的边陲,更想到要设法有所安抚它们。看见大江两岸之间、四郊田野之上,耕夫有烈日烘烤皮肤、寒气冻裂脚趾的烦劳,农女有采桑送饭的辛勤,必定说:「这是我拯救于水火之中,而安置于床席之上的人啊。」对于天下的黎民,更想到要让他们安居乐业。由看到这类现象而触发的感慨推及起来,真是不胜枚举。我知道这座楼的兴建,是皇上用来舒展自己的怀抱,凭借著景物而触发感慨,无不寄寓着他志在治理天下的思绪,何止是仅仅观赏长江的风景呢? 那临春阁、结绮阁,不是不华美啊;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啊。但无非是因为演奏了 *** 的歌曲而感到快乐,或藏匿著燕赵的美女以供寻欢。但转瞬之间便与无穷的感慨联结在一起了,我真不知怎样来解释它啊。虽然这样,长江发源于岷山,曲折蜿蜒地流经七千余里才向东入海,白波汹涌、碧浪翻腾,六朝之时,往往将它倚为天然险阻。如今已是南北一家,于是视长江为平安河流,不再用于战争了。然而,这到底是谁的力量呢?读书人有登上此楼观看此江的,应当想到皇上的恩德有如苍天,浩浩荡荡难以形容它的广阔,简直与大禹凿山疏水拯救万民的功绩同样地无边无际。忠君报国的心情,难道还有不油然而生的吗? 我没有才能,奉皇上旨意撰写这篇记文,于是准备将心中替皇上考虑到的昼夜辛劳操持国事最急切之处,铭刻于碑石。至于其它留连光景的言辞,一概略而不言,惟恐有所亵渎。
注释 [1]金陵:今江苏南京市。[2]皇帝:指明太祖朱元璋。[3]定鼎:传说夏禹铸九鼎以象九州,历商周,都作为传国重器置于国都,后因称定都或建立王朝为定鼎。[4]暨:至[5]罔间朔南:不分北南。[6]穆清:指天。[7]一豫一游:谓巡游。《孟子.梁惠王下》:「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豫,义同「游」。《晏子春秋.内篇.问下》:「春省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渭之豫。」[8]狮子山:晋时名卢龙山,明初,因其形似狻猊,改名为狮子山。山西控大江,有高屋建瓴之势,自古以来是南京西北部的屏障,为兵家必争之地。[9]卢龙:卢龙山,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北。[10]锡:赐。[11]轩露:显露。[12]法驾:皇帝的车驾。[13]崇椒:高高的山顶。[14]江汉之朝宗:《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意谓江汉等大川以海为宗。[15]沐风栉(zhi)雨:即「栉风沐雨」。风梳发,雨洗头,形容奔波的辛劳。[16]中夏:这里指全国。[17]琛(chēn):珍宝。[18]德绥:用德安抚。[19]覃:延。[20]柔:怀柔。[21]皲(jūn)足:冻裂脚上的皮肤。[22]行馌(ye):为田里耕作的农夫送饭。[23]衽(ren)席:卧席。意谓有寝息之所。[24]临春、结绮:南朝陈后主所建之阁。自居临春阁,张贵妃居结绮阁,更有望春阁,用以居龚、孔二贵嫔。[25]齐云:唐曹恭王所建之楼,后又名飞云阁。明太祖朱元璋克平江,执张士诚,其群妾焚于此楼。故址在旧吴县子城止。落星:吴嘉禾元年,天桂林苑落星山起三层楼,名曰落星楼。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26]委蛇:亦作「逶迤」,连绵曲折。[27]逢掖:宽袖之衣,古代儒者所服,因用作士人的代称。[28]荡荡难名:《论语.泰伯》:「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29]神禹疏凿之功:指夏禹治水之功。[30]宵旰(gan):即「宵衣旰食」,指勤于政务,早起晚食。[31]勒:刻。贞珉:指碑石。
阅江楼记赏析任侠家
文章不作一味的奉迎,在歌功颂德的同时,也意存讽劝。登上阅江楼,览「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四隀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就是登览中处处想着国家社稷人民,既「元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至于那些「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文章确实写得庄重典雅,委婉含蓄,是一篇颇具时代特色而又有分寸的应制文字。
阅江楼,在今南京狮子山,为 明代 开国皇帝朱元璋诏令所建,建成后,朱元璋常登临其上览胜。本文即为宋濂奉诏所写的一篇歌颂性的散文。
宋濂为明初文官中的重臣,朱元璋颁发的诏令多出其手,实为皇帝的左右手。本文既为奉诏而作,其中自不免存在一些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但作者又能援引历史上,特别是六朝覆灭的事实,巧妙地达到了「以史为鉴」的目的。寓规劝于叙事,当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宋濂为一代宗师,而且常为明太祖草诏,故其文风庄重浑厚,语言简洁得体。本文堪称代表作之一。文中虽多有歌功颂德的套语,但应把它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来认识。明太祖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 *** 战南北,终于推翻了腐朽残暴的元政权,而且在即位后确实采取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应该说是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文中提到的「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确实也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实际,不能单纯地把它看作是「陈词滥调」。至于写到皇帝在登楼时的种种心理活动,虽然是在赞扬「一统之君」,但颇有弦外之音,即为皇帝敲响警钟,暗寓皇帝要处处关心国事民疾,而不应为观赏胜景而登临。特别是在第三段中,作者援引了古代楼阁的往事陈迹,说明了历史上朝代兴亡的教训,更直截了当地表现出规劝之意。
全文有叙有议,骈散兼备,更显出作者非凡的功力。「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之类的四字句,读起来铿锵有力,颇具音韵美。「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等五字的排比句,又把当地的气象万千的场面尽摄眼底。特别是第二段中的「三思」,更是把人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确实功力不凡。
阅江楼。 雄视吴楚阅江楼,评说成败帝王侯。 云锦绝技惊天下,金陵官话撰石头。 友好远航垂青史,共和首义傲亚洲。 诗文书画历代秀,稻作玉雕岁月稠。
南通州余西古镇精进书院任侠家作于南京陋室,2011年3月18日。
诗词作品: 阅江楼记 诗词作者: 明代 宋濂 诗词归类: 古文观止、赞颂
百姓冒雨送抗洪战士熟鸡蛋,如果是你会怎么感谢解放军?
一提到军人这个词,就是让我们大家心生崇拜和敬意的对象,因为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是国家的支柱,每当遇到危险的时候,就是他们第一个冲在前面,也正是因为他们,中华民族才能取得伟大的胜利,才能有今天日益繁荣,日益强大的局面,我国是一个洪水频发的地区,尤其是在今年夏天南方多地都发生了洪水灾害,这让许多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受到了危害。
而第一个赶往现场进行救援活动的就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他们不顾劳累,不顾自己的危险,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让我们心生敬意,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当中有许许多多年轻的面庞,有的才18岁,19岁,正处于人生的大好阶段,还有一些人甚至是瞒着家里面的亲戚朋友出现在这个抗洪第一线,看着他们肩膀都被沙袋磨破了,脚也被海水泡发了,胳膊上的皮也被太阳晒掉了,不禁让人感到十分的心酸,而我们能够做的事情却少之又少。
前几天当抗洪的士兵撤离安徽铜陵枞阳县,要赶赴合肥庐江县继续抗洪,得到消息的群众冒着大雨排成一条街,来送别我们的子弟兵,他们追着正在行驶的车辆送上了自己煮的熟鸡蛋,还有自己种的葡萄等食物,去表达那一份对于人民子弟兵的心意和感谢,感谢他们那份无私奉献自己关怀大家的行为,此情此景让人们感受到这种感恩这种团结正是中华民族能够走到今天的原因。
如果是我,我也会尽自己的能力为他们贡献一份力量,为他们端去玩儿水,送去一些食物,或者是替他们扛一袋沙袋,来为那些疲惫的人提供一个休息的场所我知道解放军是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的,但是谁都不忍心看着他们只吃压缩饼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