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有什么好的

2.如何处理长辈关系

3.行至晚年,我们最有可能为这三件事情而不得终老

父母有什么好的

含饴弄孙前一句是什么-含饴弄孙承欢膝下意思

父母把子女从小含辛茹苦养育到大,双亲将承受不断袭来的各种离别的痛苦。这里面包括爷爷、奶奶的离

去,从工作岗位上下来,此外,还有亲朋好友的病故等等。由于丧失了社会角色,身体的逐渐衰弱,亲朋好友

的离别,外界广阔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狭窄,生活的天地在逐渐收缩,孤独、忧愁等不利身心健康的情绪便会产

生。作为小辈的子女们,希望操劳了一生的父母幸福地生活。要怎样做才能使父母生活幸福、健康长寿呢?

一、了解并理解父母亲

首先要去了解父母的心理状态,才能有效地帮助父母亲战胜各种不良情绪,使其身心健康、幸福快乐。随

着人生理活动的衰退,其心理活动也必然发生变化。但由于各自生活经历、性格特点、社会环境的差异,人的

心理活动也存在差异。据心理学家们对人心理活动的研究,把成年人的心理活动大致归纳为以下向种类型:

1、积极愉快型

这类成年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在健康条件允许下,仍积极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他们性格开朗,

心情愉快,乐意为社会、为家庭、为他人从事各项工作,受到家庭与社会的尊重和关心。

2、直接兴趣型

他们能顺应形势的变化,合理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对生活能知足常乐,并能主动搞好人际

关系。他们下岗后,往往选择力所能及面又真正感兴趣的活动来充实自己,从中得到乐趣和自我满足。这类成

年人身体健壮,长寿者居多。

3、关心健康型

这类成年人特别关心自身的生理健康,唯恐日后年老体弱、多灾多病。

4、解脱型

这类成年人的性格比较内向。下岗后便把活动降低到更低水平,减少社交,减少活动。不善于与小孩交

流。这类人往往有着抑郁的心理。

5、追求支持型

这类人依赖性强,需要别人在感情上支持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一旦这种支持得不到满足,就认为别人

瞧不起自己,或者不愿意帮助自己,从而出现沮丧的情绪。比较容易与孩子交流。

6、坚持工作

一心扑在工作上,整天忙忙碌碌

7、冷淡型

这类人或是生活艰苦,或是人生经历中遭受过某些波折和不幸,对周围的事推动兴趣,对人比较冷漠。

8、自责型

这类人回首往事,发现自己没有丰功伟绩而自愧、自责,甚至极其自卑,常常自怨自艾,处于沮丧和心灰

意懒状态之中。

9、愤怒型

这类人性格暴躁,常为一点小呈暴跳如雷,与人争吵不休。他们往往多疑,似乎谁都和他(她)过不去,

在暗算他们,总变为自己是环境的牺牲者。因此,感到生活中无乐趣可言。回顾往事则是一连串挫折和失败。

人际关系很差,结果使得他们日益孤独和怪僻。

从心理活动的各种特点看来,愉快积极型和直接兴趣型两类人较为积极。他们的这种性格特征是有利于避免心

理衰老的;而冷淡型、自责型、愤怒型这三类人比较消极,他们比较容易心理衰老。从而影响身心健康和延年

益寿。了解了成年有的放矢地帮助父母矫正和改变其身上消极的心理,注意开拓胸襟,陶冶情操,这样必将有

益于身心健康。

二、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孝敬父母

他们一生都在为子女操劳,到了成年时期,由于工作的原因,各种各样式疾病很容易找上门来,要定时为

父母作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疾病,及时得到治疗。

三、尊重和安慰父母,满足父母的心理需要

1、征询决策意见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而且,尊重老人在家庭重大问题上的决策性意见,也是完全

必要和有益的。因为父母阅历方、经验多、涉世深,可以起到很好的咨询作用。小辈在遇到穿衣吃饭、上学念

书、交朋友择友等家庭重大问题时主动征询父母的意见,会使他们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心理上便会得到很大的

安慰。相反,如果嫌父母啰嗦,不征询他们的意见,父母便会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个无足轻重的人,感到自己

受到冷落,从而与我们产生心理隔阂,造成不正常的家庭气氛。

2、常与父母谈心

小辈如能常如老人谈心聊家常,能使父母的心理得到满足,同时也有利于家庭气氛的和睦。

3、告知行动信息

父母都十分关心子女的行动信息,对不在身边的子女,父母的思念之情晚是浓烈,长久没获得儿女的信

息,对父母是一种心理折磨。看来是极平常的一封信、一个电话对父母却是“家书抵万金”、“闻声如见

人”。所以,小辈要设身处地地想象和体验父母的心情,常与父母联系。即使与父母同住,外出时也应告知行

踪,以免父母思念,增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4、支持丧偶父母再婚

子女待父母再好,有些感情却是子女无法替代的。老人的某些感情,当子女的也是满足不了的。因此,对

于丧偶父母,子女应该热心当“红娘”,成全他们的婚姻,不应充当不光彩的干涉者。

5、与父母同享天伦之乐

父母渴望得到子女的关心、尊敬和信任,加强思想沟通和感情联系。与晚辈团聚,含饴弄孙,承欢膝下,

这是父母最感快乐和欣慰的事。

6、关心父母生活起居,问寒问暖

逢年过年送些礼物,父母生日时应聚聚庆祝一番。礼物并非要贵重,只要能时时想着父母,他们就会感到

精神十分愉快,心理得到安慰和满足。父母在身体不舒服时,小辈更应关心,应主动问候病情,帮助倒水送

药,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们,给他们做些可口的饭菜。老人精神上得到安慰后,病体也就容易早日康复。

总之,小辈满足父母的心理需要,应该从“不起眼”的生活琐事做起。现实生活告诉我们,父母和小辈不

仅有血缘关系,而且还有丰富的感情因素,因此小辈对父母的真挚感情、关心和爱抚的力量,在一定的条例下

是一种“不吃药的良药”。

四、要赡养扶助父母

孝敬父母是每个子女的责任,每个公民的义务,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之一,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

了女都会在心底向父母。

如何处理长辈关系

01

第一、年轻人和长辈说话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尽量把自己的语气降低一些,因为老年人如果听到你说话比较快,他们会认为你是不耐烦,这是很正常的老年人心态。

02

第二、年纪大的人喜欢安静,所以年轻人和老人居住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保持安静,特别是现在有些结婚的夫妻,跟自己的爸爸妈妈居住,这个礼仪一定要知道,不然会产生矛盾。

03

第三、跟年纪大的长辈说话,一定要加上敬语,比如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说您好,这样才可以得到长辈的喜欢,也是你自己有礼貌的一个象征,养成这个习惯对你自己也有好处。

04

第四、你就算是一个很现代的年轻人,很喜欢各种各样的消费,但是在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面前,千万不要表露出来。因为长辈对于花钱都比较节约,你的表现他们会不高兴。

05

第五、要了解老人的习惯,因为年纪大的人,人生的阅历非常丰富。可是年纪大了以后会比较的孩子气,因为有句话叫做老小孩,所以你要了解他们的脾气,对症下药才能够得到长辈的喜爱。

行至晚年,我们最有可能为这三件事情而不得终老

行至晚年,我们最有可能为这三件事情而不得终老

余生早已置之度外,但求临之际,寸心无可悔憾,斯为大幸。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其过如驷,其去如矢,虽有大智神勇莫可谁何。光阴之迁流如此,其可畏也,人固可自暇逸哉? ——《朱玉声寿序》

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回忆是一种力量,年老时如何应付对于过往的回忆关乎临终幸福。老年人容易丧失“预期记忆”,但会产生记忆驱使的冲动,回忆自动涌现,无法操控,写自传、讲故事就成为人们度过晚年的方式。这其中,“望远镜效应” 出现,最近的事情被推远了,久远的事情拉近了,影影绰绰的高光时刻成为记忆的主角。

第一,没有体验过一次成事的高峰

人最易叹老悲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也会用万事最后皆是一抔黄土来安慰自己,所谓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山中何事?但很显然的一个事实是, 没有成功经验的人,无法安顿后半生;没有巅峰体验的人,没有生命的回响。

Yet meet we shall,and part, and meet again, where dead men meet, on lips of living men。岁迫时紧,时光逼仄,当亡还没来临,就把能量都发挥干净。时光如白驹过隙,青春是一本太匆促的书,不要带着遗憾退休,趁机做几件牛逼的事儿,冲击一下事业和工作上的“高平台”,以免人之将朽,日之将夕,悲风骤至,人思灯烛,惨惨目光,吸饮暮气,与梦为邻。

请读冯唐《当我弥留之间》——当我弥留之间,我充满贪念。所有划痕消失,谷物簇新的影子。所有数学考试,我满分走出教室。所有佛经阐释,行间没有一个情字。所有姑娘回来,全是最初的姿势。所有酒精聚齐,不过几千瓶的样子。所有精液聚齐,不过一满瓶的样子。所有石头开花,如果没有花草,我靠什么形容它啊?所有味道终止,如果没有味道,我靠什么分辨事实?当我弥留之间,我充满贪念,我泪流满面。

第二,没有在中年逆转过一次长相

诗人会老,少女也会老,只有在诗人的诗歌里,少女才会不老。只有在目标达成的记忆图景中,或者因目标达成而对公司、对企业的雕刻里,职业经理人的情怀、才干与胆魄才会永恒。“钓鱼是一门观想与入定的艺术。关键在于能够用一种遥远的方式,完成与鱼之间的神会而不是目视。”

“人生非黑即白的谎言,在我的脑海中回荡……哦,昔日我曾那样苍老,而今却这般风华正茂” 。就算前四十年都用来填补城乡差距了,中年正是重新出发的起点,像林肯说的,40岁起开始对自己的长相负责,就算高潮区从中部转到了颅内,也都不晚。当韶华凋谢,后浪读取你的纯精。年华老去,组织存放你的津液。颁白者仍负戴意义于道路,而不是搔着自己的白头,像是辜负了平生壮志。

侯世达说,你,就是你的记忆。当我们老了,含饴弄孙、承欢膝下,把酒设宴,横槊赋诗,回忆起当年曾经有那么一帮志同道合的同事,共同把一家公司做到了如何的程度,那应该是最为幸福的事情了吧?所以,当岁月带来皱纹、白发和肚腩,但一定不要带走你我心中的那个风马少年。

第三,没有几个年轻人在自己墓前洒下热泪

成功者拉家带口,管理者致力于从目标牵引而导致的改变。作为管理者,类似的问题会逐渐浮出来:百年之后谁会穿过大半个城市、大半个中国、大半个地球来送自己最后一程?多少年之后,又有谁会来自己的墓前洒一杯热酒?朱棣文说,当你白发苍苍、垂垂老矣、回首人生时,你需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感到自豪。物质生活和你实现的占有欲,都不会产生自豪。只有那些受你影响、被你改变过的人和事,才会让你产生自豪。像马克思那样“选择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似乎不知所云了;“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也未必如愿。但:每一个去的人,都会和生者告别两次;世界上最后记得自己的那个人也了,才是真正的亡。

侯世达深情回忆起自己挚爱的妻子,试图用充满哲理的、诗意的语言来梳理关于灵魂和亡的洞见, “当日食发生时,太阳四周仍有日华,围成一圈光晕。当某人逝去时,他也在那些与他亲近之人的灵魂里留下了一抹鲜艳的余晖。随着时光流逝,这道余晖难免渐渐褪色。最终,当所有亲近之人都告别了人世,才真正迎来‘尘归尘,土归土’。”

总还是希望将来有人怀想着自己吧,面对自己的骨灰,那些受到了自己些许影响的人们会洒下热泪;那个懂得线条艺术的女学生,会来为自己装饰墓碑。在那里,树上的花,每年两次落在我上面,致敬这个“将情怀数字化、将功名诗意化了的人” 。然后供后人考古挖掘,时填进去多少土,他们再挖出来多少土,确认“爱因斯坦曾经在这个地球上居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