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点睛之笔的理解-对点睛之笔的理解恰当的是填序号
1.水龙吟古诗理解默写题
2.论软装的重要性 装修的点睛之笔
3.如何理解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首诗因何而作?
4.摄影专业术语不懂?一句话给你讲明白8个专有名词
5.莫言的月光斩所要表达什么思想主题
水龙吟古诗理解默写题
一、 根据课文内容直接默写。(共18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多字每个扣1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
8、 白头骚更短,浑欲不胜簪。
10、 自古逢秋悲寂寥,往事知多少。
1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理解性默写。(共78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多字每个扣1分)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欲穷其林。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陋室铭》中“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6、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出了望中之所见,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
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12、《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13、透过《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三、 拓展性默写(共4分,每小题1分,错字、漏字、多字每个扣1分)
1、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关注民众疾苦的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你所喜欢的描写桥的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抒发作者爱国情怀的古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表达作者充满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文言文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14、《桃花源记》
一、 词语解释
缘溪行 沿着 落英缤纷 落花
甚异之 诧异 豁然开朗 开阔的样子
俨然 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黄发垂髫 老人小孩 怡然 喜悦的样子
具答之 详尽 咸来问讯 都
率妻子邑人 妻子儿女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 再 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
延至其家 邀请 处处志之 作标记
欣然前往 高兴的样子 无问津者 渡口
二、 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8、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 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3、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4、甚异之
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八年级上册:6、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出名 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 斯:这
3、惟吾德馨 德馨:美好的品德
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 何:什么。
二、译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 4、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回答下列问题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八年级上册:7、爱莲说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答案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6、宜乎众矣。 宜:应当。
二、译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八年级上册:9、大道之行也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选贤与能 与:通“举”举荐,选拔
2、古人不独亲其亲 亲:以……为亲。 亲:亲人、父母
3、不独子其子 子:以……为子。 子:子女
4、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职业
5、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憎恶
6、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造反。 贼:害人。 作:兴起
7、是谓大同 是:这。 大同:理想社会
8、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
二、译句 答案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 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
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纯只是抚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 3、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适时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
三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不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也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摘录原句回答),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3.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4.“我”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
[三] 答案:1、我以为从阿长那里得到《山海经》根本不可能,我不抱什么希望,但她既然来问,也不好不说 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我感到非常吃惊,震动,全身都震悚起来。) 被阿长的热忱深深打动 3、对《山海经》的关心就是对孩子的关心,突出了阿长善良的性格特点。4、我根本没有想到她会给我买回来,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这确实是有很大的神力 5、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五]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了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下面几句话有什么含义?体现了什么?
(1)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2)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有何作用?
(1)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请从人称和内容两个方面回答)
(2)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
(3)我的眼泪又来了。(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3.选文对父亲的刻画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4.指出“蹒跚”一词与文中哪句话相照应,并解释。
5.写出与“扑扑衣上的泥土”相照应的句子。
6.这段文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7.“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原因是什么?
8.段末用“我的眼泪又来了”作结有何作用?
9.两次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0.用“‖”分三层。
11.选出最能概括这段文字内容的一个标题( )
A、父子情深。B、慈父背影。C、车上惜别。D、买桔送别。
12.这一自然段共有两处“背影”,其中详细地刻画了买桔子的背影,为什么要这样写?
[五] 答案:(1)体现了父子间的相互体贴和关怀,尤其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2)体胖的父亲买橘子并不轻松,只是想到要替儿子做的事已经做到了,尽管很累,单心里却很踏实。(3)表现了父亲对儿子远行的牵挂之情。(4)突出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2、(1)用第一人称写别人的心理活动时,不能作直接描写,用"似的"表明是在推测别人的心理活动。同时,从内容上说,也表明买橘子这件事对父亲来说并不轻松。(2)"找"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依依不舍的感情(3)从内容上,表明是第二次流泪;突出了作者和父亲离别时对父亲的依恋、感激和敬爱之情。从结构方面:照应前文中"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了。3、动作描写,细致入微的刻画了父亲为儿子不辞辛苦所做的一切,表现了父亲爱子情深。4、父亲是个胖子;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5、他用手攀着上面…… 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再抱起橘子走。6、描写7、怕父亲伤心,也怕别人笑话8、增添背影的感人力量(或突出父爱深情)9、作者对父亲的感激留恋之情10、只好让他去‖我看见……到那边来信‖过一会说……。11、D 12、(1)"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儿子感受最深;(2)背影是父亲在特定环境中的特殊形象。父亲的老境颓唐,心情忧郁,父爱真挚等,都可通过"背影"真切的表现出来。
《陋室铭》(刘禹锡 唐)(2002年河北省中考题)
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003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题)
④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⑤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⑥《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⑦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⑧《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爱莲说》 (宋代哲学家 周敦颐)(2001年河北省中考阅读题)
一、 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3 分)
1、 益: 副词,更。 2、 植:树立。 3 、鲜:少。 4、濯:洗涤。 5、亵:亲近而不庄重。 6、 妖:妖媚。 7、蕃:多 8、宜:应当 9、独:只,仅
二、翻译: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4、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三、“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四.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五、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答: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六、本文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句子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七、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
补充说明:上文之字的标号①③④⑤的意思都是结构助词,的。②⑥⑦⑧的意思都是结构助词,无义。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理解背诵:①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③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④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⑤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003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题)
⑥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⑦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桃花源记
1、作者:陶渊明,朝代:晋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2、文章知识:(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2)顺序:时间先后
3、重点字词、(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议:交通,交错相通。 无论:不要说,要不必说。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 鲜美:鲜艳美丽
(3)一字多义:志: 处之志之; 标记,寻向所志。
(4)重点词:欲穷其林穷:穷尽。 具答之具:详尽。 悉如外人,全部、完全。
咸来问讯咸,都。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都。
4、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5、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5、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3)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
(4)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5)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6、讨论、 回答下列问题
1、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不想让桃花源以外的人来打搅他们的生活.)
2、“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3、 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① 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论软装的重要性 装修的点睛之笔
软装的出现代表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从一个家居的软装便可以看出其主人的性格、品味。其实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软装的重要性,那么,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一下软装的重要性有哪些。
软装又分为实用型跟欣赏型两种,实用型的装饰品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欣赏价值,如花瓶,花盆等;而欣赏型装饰品顾名思义就只有欣赏作用了。虽然实际上看起来实用型的装饰品比欣赏型的好,但是有些方面还是需要一些欣赏型的家居饰品来搭配的。
对于家庭装饰的理解,过去几年中,人们的观念一直停留在对厨房、卫生间、墙面、地面等的装修上,这些在装饰行业内称作硬装饰。硬装饰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家庭成员的变化,原来是二人世界,随着小宝宝的出生,变成三口之家,或者由于居住者阅历的增长,品位的提高,流行趋势的变化等,如果要对硬装饰进行改变,就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如今,相对于硬装饰的另一个装饰领域——软装饰,正日渐为大家所重视,“轻硬装、重软装”的概念悄悄深入人心。
在家庭装饰中,软装饰孕育着更多的变化,也更能体现时代的进步。通过更换软装饰,可以给家一个全新的感觉。因此,在装修之初,与设计师沟通时,就要特别注意未来的发展,不要把太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硬装修中,给自己留出更多后期软装发挥的空间,方能在有限的空间里赋予无限的视野。
真正完整的家居装饰实际上由两部分构成,即硬装修与软装饰。前期硬装完成结构的划分、布局的安排、基础的铺设后,软装才能粉墨登场:从材料的运用、色彩的搭配、家具的摆放、灯光的配置、饰品的陈列、摆件的点缀到风格的定位,一一都是出彩之笔。如果把硬装比作居室的躯壳,软装则是其精髓与灵魂之所在。
在软装饰设计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先确定家居的整体风格,然后用饰品以“点睛”的方式表达出来,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因为风格是大的方向,就如同写作时的写作大纲,而软装饰是一种手法,有人喜欢隐喻,有人喜欢夸张,虽然不同却各有千秋。
布艺及家具作为软装中的基本点,体现出居室总体色彩、风格的协调性。但是,软装中的点睛之笔应是摆设与挂件。布置与搭配需要设计师有着极高的审美眼光与艺术情趣,不能把一些饰品简单地进行陈列,而应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某一件重要饰品的存在,在色彩、灯光上与之呼应。
软装中的更高层次是个人收藏品。在居室中摆放一些有收藏价值的藏品,画、雕塑、古董等,更能体现居住者的品位和情趣。比如所挂的装饰画,如有可能,应选择一些画家的原创画。原创画作为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其本身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既可作为艺术品来欣赏,更有投资增值的价值。但是需要设计师与业主有相当高的艺术鉴赏力,也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
很多人以为,完成了前期的基础装修之后,再考虑后期的配饰也不迟。其实则不然,软装搭配要尽早着手。在新房规划之初,就要先将自己本身的习惯、好恶、收藏等全部列出,并与设计师进行沟通,使其在考虑空间功能定位、使用习惯的同时满足个人风格需求。家居软装还可以根据居室空间的大小形状,主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各自的经济情况,从整体上综合策划装饰装修设计方案,这样才不致千“家”一面。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软装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更多关于软装的重要性的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土巴兔学装修。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就能免费领取哦~
如何理解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首诗因何而作?
谢邀:
开篇明义,“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之手,这也是他写给白居易的一首诗中的两句。
这首诗既是一首唱和白居易的诗歌,也是一首悼亡元稹等人的诗歌,诗的题目是《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原来刘禹锡从白居易的书信中听闻元稹(字微之)等友人去世的消息后,他伤感不已,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原诗如下: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解读这首诗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刘禹锡、白居易、元稹之间的关系。刘禹锡一生阅历丰富,不光是仕途上的行万里路,更是因为他的“谈笑有鸿儒”的顶流朋友圈。
刘禹锡一生交往及唱和过的诗人很多,他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他与柳宗元情同知己,是金兰之交;他在贬居江湘时期与诗人元稹唱和,他与名臣令狐楚唱和的诗歌多达六十余首。
其中,他与白居易、元稹的唱和时间跨度很长。他们三人堪称诗坛铁三角,而他们之间的唱和也成为诗坛的一段佳话。
刘禹锡与白居易的唱和时间最早,从元和三年到会昌二年,此唱彼和将近40年。即使天各一方,亦未曾停止。大和三年,白居易将自己与刘禹锡的唱和诗编成《刘白唱和集》上下两卷,共收入两人唱和诗138首。
刘禹锡与元稹唱和的时间略后于白居易,约在元和五年。当时刘禹锡谪居朗州已有五年,而元稹刚由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士曹参军。他们之间唱和的高频时段是贬居江湘时期,相同的人生际遇和命运转折使他们经常以道义相勉、气节相励。离开江湘以后,他们唱和的频率与热度稍减,却并没有中断。
了解了他们三人之间的诗歌唱和和真挚友谊之后,再来解读这首诗,诗意也就清晰很多了。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吟诵起您寄来的哀悼亡友的两首绝句,使我心中无限感慨写下这首短歌。我惊叹世上的老朋友越来越少,只觉得文集中的祭文越来越多。芳林中的新叶不断催换着旧叶,流水里前波总是让位给后波。从古到今人人都有哀悼逝者的憾事,即使为亡友流尽眼泪又将如何?
首联写的是刘禹锡读了白居易寄来的两首绝句,白居易在第一首诗中写道:“并失鹓鸾侣,空留麋鹿身。只应嵩洛下,长作独游人。”第二首诗的内容是:“长夜君先去,残年我几何。秋风满衫泪,泉下故人多。”
颔联写到友人一一离开人间,祭文所做自然增加,以致文集中祭文最多,对于友人去世之伤痛无奈之情,自己的孤独之感溢于言表。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对朋友去世的伤感之情极为浓郁,几近呜咽。刘禹锡的诗自然也应该呼应题中之义,伤感必然是唱和诗的主题旋律。
假如通篇这般措笔,那就混同于寻常的伤逝之作而未能跳出白居易原唱的腔调。所以刘禹锡这首诗中的颈联堪称全诗的精华,他直接以富含哲理性的思考超越了白居易的原唱。
颈联“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两句顿然擢升了全诗的境界:没有陈叶的凋零,何来新叶的生长?同理,若无前波的偃息,岂有后波的汹涌?蕴含在这看似写景的笔墨中的是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哲学思想。
颈联是千古名句,最能体现刘禹锡的哲学思想。本义指春天里,茂盛的树林新长出的叶子,催换着老叶、旧叶;江河中,奔腾的流水前面的退让给后起的波浪。诗中里陈叶与前波喻指元稹等已经去世的好友,也可指旧事物。而新叶、后波喻指诗坛新秀,亦可指新事物。
在刘禹锡看来,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有它的客观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既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就要顺应、利用规律。
刘禹锡有感于友人的去世,悲痛之余,他想到的也许就是尊重逝者、善待生者,以及生者应该珍惜生命好好活下去。所以刘禹锡从生命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得出了这样的人生哲理:没有陈叶就不会有新叶,没有前波亦不会有后波,新旧事物不是绝然对立的,不是毫无关系的。
新事物中包含了旧事物中的优秀成分,旧事物中孕育了新事物的某些基因。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也见刘禹锡已经既有辩证思想,暗合对立统一规律。这两句诗还可以看出刘禹锡在认清事物发展的规律后,表现出的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刘禹锡酬答白居易的这首诗,实现了诗情与哲理的水融,映现于其中的超尘拔俗的胸襟、情怀与哲学思想认知。这样的认知不是偶然闪现的,而是贯穿始终的,宛若草蛇灰线,绵延于他与白居易唱和的全过程,这就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认知高度。
再后来,刘禹锡和白居易晚年在洛阳再度重相逢,他们的唱和也达到了另一个高峰,这也直接促致了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刘白诗人群”的形成,这是中唐诗坛的文化盛事。
作为这个创作群体的翘楚人物,刘禹锡与白居易是后代所艳羡的“洛阳文酒之会”当仁不让的主角,而他们的唱和诗也是脱颖于其间的最具艺术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成果。
摄影专业术语不懂?一句话给你讲明白8个专有名词
这节课开始,重点来了。大家拿好笔和本子。这次我把常见的,常用的摄影专有名词,力求用最简单、最直白的方式把复杂的摄影理论给大家讲明白,讲透彻。
这里不分手机摄影还是相机摄影。因为专有名词之间是互通的。手机上一些专有名词适用范围有一定特殊性,这会在课程里做特殊说明。
1、主题,主体
一、就好比写文章一样,文章无论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技巧去写,无论写什么素材,小说还是散文,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告诉读者你要表达什么?简而言之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用有抽象的文字来表达的,而照片的中心思想是用形象的画面来表达的。
照片的主题是用影像的形式给人讲明白一个什么情绪,什么事情? 是温馨的、浪漫的、悲惨的、美丽的、感人的、装X的;抑或者伟大的,弱小的、神圣的……
例如下面这张照片,第一眼就感觉到了深深的孤独,这就是主题,对吗?
一句话总结:主题就是照片的中心思想
二、主体是照片中重点突出的部分。一张照片中元素很多,通过拍照把现实中的元素在画面中重新排列组合,突出重点的元素,做到泾渭分明,主次有别。
一句话总结:主体就是画面的点睛之笔
这张主体是人还是猫呢?很明显是猫带给我们的乐趣。
虽然照片中有人,但显然人是衬托作用,猫才是主体。也就是说这张照片有突出的主体貌才让照片有看点。加上鲜明的主题,整个照片让我们印象十分深刻。
2、像素相关:像素、分辨率、像素密度
一、像素
小时候我们打开黑白电视,调到一个没有节目的频道,会看到屏幕上黑白相间的小方格子,呲啦呲啦地响。这些方形的格子就是像素。我们经常说的800万、1200万,就是由这800万或者1200万个方形格子组成的。
一句话总结:像素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方形格子
黑白电视时代,每个方格子是由黑白灰根据不同的比例,亮度组合起来的;而在彩色的当代,屏幕中每个方格子是由RGB三种色彩根据色相、亮度、饱和度组成成千上万的颜色。
二、分辨率
每个方格子大小尺寸是不一样。所以就有了分辨率的概念。
分辨率,有的地方称之为解析度。是指屏幕显示的精密程度。
显示的越精密,画面越细腻,屏幕内显示的画面信息越丰富。
一句话总结:分辨率是指显示器能显示多少像素,或者屏幕上像素的个数量。
我们常见的智能手机分辨率是1920X1080,意思是水平线上的像素是1920个,垂直线上像素是1080个,总共可以显示1920X1080=2,073,600个像素。
同样尺寸的情况下,分辨率越高,画面显示越细腻,清晰。1334X750肯定没有1920X1080清晰。同样的,一般手机上分辨率高于ipad,ipad上高于电脑。
现在索尼手机已经达到了惊人的4K级别,以后手机8K,16K会成为家常便饭。
三、像素密度
大家要记住,大小和的像素是没有关系的。
的大小只取决于你把以什么形式去展示。
举个例子,你用14英寸的显示屏显示一张照片,照片就是14英寸大小,你打印出8英寸照片,照片就是8英寸,假如你把照片打印成绕地球一圈,照片的尺寸就是绕地球一圈的尺寸。
同样一张800万像素的照片,放在14英寸的显示器上肯定没有放在8英寸的屏幕上清晰。
说到清晰度这里就要说像素密度了,我们继续......
像素密度全称是Pixel per inch,简称PPI,意思是每英寸像素数量。字面意思就是每英寸上可以显示多少素,每英寸显示的像素越多,像素密度越大,体现出的数值越大,照片就越清晰。
在显示器上,人眼目前能分辨出最高的像素密度是300PPI,有没有发现,苹果的每次更新换代,硬件升级幅度很小,甚至有的硬件压根不升级,够用就行。就比如,从6sp到8sp一直都是1920X1080,像素密度为401ppi的屏幕,苹果会认为超过300ppi就可以了,人眼已经很难区分差距了,再使劲往上升级没意义。
一句话总结:像素密度就是每英寸显示多少像素
3、光线的组成(色相、饱和度、明度)
摄影是用光的艺术,光线是由色彩组成的。色彩影响我们的情绪,影响我们的心情和心理感受。光是由三原色组成的
一、色相
我们小时候的一句顺口溜:赤橙黄绿青蓝紫,这就是色相,
色相就是色彩的相貌。
实际上大自然中色彩的颜色肯定不止赤橙黄绿青蓝紫这几种。光一般都由三种颜色调和成千变万化的色彩,这就是RGB,汉语直译红绿蓝,有了RGB三原色就可以调和成大自然中你要的任何色彩。
这是我们常见的颜色色环分布,
每一个相邻的颜色叫做相近色,对角线的颜色叫做补色。
二、饱和度
饱和度就是色彩的纯度有多少,纯度越高,饱和度越高;纯度越低,饱和度越低。
饱和度高的照片,色彩鲜艳,看起来比较扎眼,饱和度低的照片色彩清淡,看起来平静。
关于饱和度给新手的建议是初期先把照片饱和度调高,对色彩敏感了,后期再把照片饱和度降低,然后对色彩就会有感觉,就能驾驭的游刃有余。
因为饱和度调高了,照片带来的变化是非常大的,效果一目了然,也会给自己修片增加信心。
一句话总结: 饱和度就是色彩的鲜艳程度。
三、明度
这个很容易解释,就是色彩的明亮程度。
高明度和低明度跟饱和度高低给人的心里感受一样,都是不同的。
每种色彩的明度是不一样的,在纯度100%的时候,**明度最高,紫色最低。
一张照片曝光通常是由相机中三个因素影响:光圈、快门、感光度。三个要素都是影响照片曝光的要素,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被称为曝光三角。
4、光圈
光圈用F表示,例如,手机常见的光圈是F1.0,F1.02,F1.4,F1.6这就表示的是光圈。需要说明的是手机光圈一般是固定的,相机有固定有可变光圈,两者光圈的构造也很不同,由于手机体积小,没有相机光圈那么复杂的构造。
我们把光圈比作人的眼睛,光圈越大,就相当于人的眼睛睁得越大,进光量越多,看的就越清楚,反之亦然。光圈调小就好比人眼缩小,调大就好比人眼睁大。我们眼睛遇到强光会自然而然缩小瞳孔,光线暗会放大瞳孔,光圈大小调整也是一样的,随光线来调整。
一句话总结形容:光圈好比瞳孔的张合来适应光线变化,达到完美曝光。
光圈比较奇葩的是数值越大,光圈越小,数值越小,光圈越大。这是反着来的。就比如F2>F2.8>F4
光圈有什么作用?
影响进光量。大光圈就好比睁大了眼睛,肯定进光量大,照片越明亮。
影响景深,解释半天景深没意义,不懂景深?暂且理解为虚实范围,没什么大碍。
就像这盘肉,光圈越大,背景虚化的越厉害,肉更能突出,画面也更唯美。
这里有个口诀:大光圈小景深,小光圈大景深。不理解?再换一个版本,大光圈背景虚化强,小光圈背景虚化弱。
5、快门
快门是一般用于时间区分的,分为快门和慢门。
快门跟光圈是一样的,时间越长,进光量越大,照片越清楚,,反之亦然。
快门的单位是秒,手机上快门的范围一般是从1/4000秒到32秒之间。其中1/250到1/500被称为手持拍照安全快门,也就是手持拍照照片不会糊掉。
大部分时候我们用的是较快的快门来凝固瞬间,借助专业模式或者摄影配件可以实现慢门效果,比如拉丝形状的流水,车水马龙的轨迹。
高速快门定格瞬间,
慢速快门记录运动轨迹,
苹果手机不能手动调节快门时间,只能借助第三方app ,华为手机有B门模式,就是说,我想让快门什么时候结束工作就什么时候结束。
一句话总结:快门是表示拍摄时间长还是时间短的衡量标准。
6、感光度
一句话概括,感光度就是对光的敏感程度。
感光度用ISO表示,数值越大,表示感光度越高。我们通常用高感,低感来形容感光度高低。低于100的被称为低感,200以上是高感。
感光度常用的数值:ISO50、 ISO100 、ISO 200、ISO400、ISO800、ISO1600、ISO3200,以两倍的数值变化。
高感和低感使用起来特别微妙。
一般我们会选择较低的感光度,不会选择太高的感光度,高感是绝对禁区,感光度过高,画面噪点就越多,影响画面画质。
如果用在手机上,手动模式下拍摄,不懂的运用感光度,初期可以将感光度设置为自动即可,只调整快门时间就可以。
最后用一个公式可以表示一下三者关系:
曝光=光圈x快门x感光度
当曝光不变的情况下,这三个要素间有任何一个变化,其他两个要素都要改变,以保证曝光值不变,例如,感光度不变。快门变慢了,那么进光量就多了,就需要小光圈来减少进光量,这样才能保证曝光值不变。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曝光三角,对于手机和相机拍摄都是一样的。
7、色温
色温就是光线在不同光线环境下呈现的颜色。
色温让我们知道色彩是有温度的,色温给人的感受要么是温暖的,要么是冷峻的,不冷不热的照片没有个性,一般也没人愿意尝试。如图,所示
比如,同样的场景,大晴天的时候。早上太阳未升起时是偏蓝色,中午是白色。黄昏是红色或者橙**,这些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色温值。
一句话总结:色温是就拍摄环境的真实色彩
人眼可以看到最真实的现场色温,
而相机比较傻。常常不能正确还原拍摄现场的色温,就出现了色温偏差。因此就有了色温的校准。
色温校准对应的就是相机上的白平衡,白平衡的作用就是为了把当时拍摄现场的颜色准确还原,成为我们看到的真实情况。
但,色温的使用有时也会反其道而行之,例如,在阳光明媚的一天相机拍摄一般不用调整色温,用自动白平衡就能让拍摄的色彩跟当时环境色吻合。但这时候,假如有个摄影爱好者,刚失恋,心情是糟糕的,他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把白平衡设成冷色调,以此来反应当时拍摄时的郁闷心情。
所以,没有正确的色温,只有失败的创作。
8、焦距
焦距决定了我们拍摄画面中的视野,也就是影响我们取景的范围。焦距单位是毫米(mm)。
记住两段话:
这个数字越小,焦距就越短,可呈现的视野范围就越大,画面中显示的物体就越多,而物体在画面中占的比例就越小。
这个数字越大,焦距就越长,可呈现的视野就越狭窄,画面中的物体就越少,物体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相机上焦距划分的特别详细,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超广角,一般在24mm以下,适合拍风景,建筑;
24-28mm,标准广角主要拍摄风景;50mm,标准人文镜头,可街拍,可拍人像;
24-70,24-100,标准变焦镜头;拍摄题材通杀;
200-300mm则是长焦了,适合拍鸟,拍运动物体;300mm以上是超长焦,适合拍野生动物,生态题材。
手机不同于相机,没有那么多划分,一般分为长焦,广角。
手机焦距从广角到长焦一般范围是从24mm到80mm,例如iphonex广角是28mm,长焦是52mm,华为p30PRO的50倍变焦达到了恐怖的1443mm,在相机的划分里面则属于超级超长焦了,最近几年看来很少有厂商能超过了。
原来手机只有一个焦距,比如35mm,这叫做定焦,现在中高端手机都有广角加长焦,可以改变焦距,这叫做变焦。
莫言的月光斩所要表达什么思想主题
如果你看过网友对莫言的负面评价和“汉奸文人”的指责,你就更容易理解莫言表达了什么意思。《月光斩》看似荒诞不经、嬉嬉哈哈,神神秘秘,甚至还来点“硬碰硬”的荤段子,其实是一篇被包装粉饰的英雄帖,一柄被地图包裹的斩向腐朽权贵的利刃(荆轲刺秦)。小说中的县委刘副书记就是贪腐权贵的代表;获得宝刀的姑娘和铁匠家小儿子就是无力反抗的弱小民众期待的“侠客”;月光斩是他们的神秘力量,只有具有这种神秘力量才有可能砍掉刘副书记的头;老铁匠是辅助侠客完成壮举的身负使命的智者;铁匠大儿子、二儿子都是牺牲的义士。
刘副书记到底被砍头了没有?有。不然乌鸦怎么会去吃? 没有,因为世上根本就没有月光斩这样的宝刀。如果说这世上真有这样的宝刀,文字可能是其中一种, 改变人的头脑、心智,召唤的觉醒,抵抗统织阶级的压迫,它威力无穷但它无声无息,就像打造月光斩时那样,既没有声音也没有火花。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清朝最英明的皇帝为什么要兴文字狱,就是这个道理。月光斩就是作者的宝刀。刘副书记被神秘宝刀所杀是作者的臆想、愿望;没有被杀,是贪腐得不到惩罚的痛心现实。即使真的有, 也会变成没有,不信, 刘副书记都在电视里和女青年跳舞了,你还能说有吗??
许多人问最后一段“语无伦次”的话是什么意思,我理解的是:看完了附件,我给表弟回复邮件:表弟如晤,久未通信,十分想念。姑姑好吗?姑夫好吗?建国表哥好吗?青青表妹好吗?你在县城工作,要经常回老家看看,姑姑姑夫年纪大了,多多保重。这段话是不是就像我们平时联系亲友所写的话?这里的我也就是作者,代表的是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我们。 我们只关心我们的柴米油盐,是没有觉醒的。?你若回去,一定代我去眉间尺的坟前烧两百纸钱。眉间尺是鲁迅《铸剑》里的复仇主人公,代表的是勇于反对统治者的人。“我”交代表弟烧纸钱是表达虽我是无能小民, 但心底对敢于反抗的侠客勇士还是有一点儿敬意。但这种敬意是那么的“顺带”,那么不重要, 因为小说最尾几句的才是更重要的交代和见解。遇见韦小宝的后人,一定要礼貌周全——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这是古训,不可违背。谁是韦小宝, 皇帝身边的得志小人,出身不怎么样的假太监,这是在贬损谁? ?谁是韦小宝的后人, 说清楚了怕抄水表, 肯定不是穷二代富二代黑二代。谁是皇帝,我的天!我彻底看清莫汉奸的嘴脸了。 难怪有人说诺贝尔文学奖是西方主子赐给他的奖励。我简直不明白这样的文章为什么还能发表。?一转眼间你也十岁了,婚姻问题要赶快解决,天涯何处无芳草?不必缠着小龙女不放,我看那个还珠格格就不错,野是野了点,但毕竟是金枝玉叶,跟她成了亲,对你的仕途大为有利,赶快定下来,万勿二心不定,是为至嘱。小龙女是真爱,但能攀上金枝玉叶的格格的话,是不是真爱还重要吗?这说的是我还是你!?是作者的自嘲,是对在县文化局工作的老表的挖苦,也是对当下社会唯利是图、趋炎附势、攀龙附凤的你我的讽刺。
有评论说,作者用一个email往来的形式没有多少意义,因为故事主体就表达了主要的思想内容。我理解的是,最后作为回复邮件的一段,是点睛之笔,也是为什么作者采用邮件形式的原因。因为最后一段是不太好加进故事中的,而没有最后一段小说就缺少了对我等的哀和怒。这种写作形式和其夸张荒诞的故事情节及嬉哈诙谐的词句一样, 都是一种对其主旨的伪装。
理解了作者的意图,再去看每段文字时, 会发现很多词句都是有隐义的。所设定的人物、情节是有逻辑的。以下是我的一些理解,不知对不对,期待有人交流。
为什么是县委刘副书记?不是正书记?能不能是? 能不能是中央领导?村里的副支书行不? 不行。太大的发表不了,太小的不具代表性。《人民的名义》为什么鲜有重播,为什么没有续集?因为尺度太大, 为什么尺度太大?因为涉及贪腐的人太多,级别太高。
那些乌鸦竟像不畏生的斗士轮番向那黑物攻击。不畏生的斗士,这几个字已经开始点题了。
罪犯是一个对犯罪学相当了解的高智商者,绝不是一般的坏人。莫言才是个坏人。
刘副书记是组织部长提起来的,主管干部提拔任用多年,少言寡语,为人谨慎,有良好的口碑。好多这种好干部,好多进去了。
“展开一块红绸,将人头小心翼翼地包起来。”
“人头被一个着白大褂的法医接过去,小心地托着,钻进警车,鸣着笛,转着灯,开走。”
对待自已的同志要有火一样的热情。
这两位右派,一位名叫任你行(你牛我服你),一位名叫令狐退(叫我退我就退)。莫言很同情右派,对闻格耿耿于怀。
我既不是“井岗山”的,也不是“东方红”的,我是“独立大队”。井岗山是毛主席开创的根据地,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我猜想莫言最开始想写成“自由大队”,不过想想还是低调点好。
老铁匠从姑娘怀中接过那包裹,放在屋子正北方向的祖先牌位前,跪地,行三跪九叩之大礼。礼毕,将包裹解开,悲切切地说:列祖列宗,保佑吧!老铁匠知道自已会的,他不是普通的铁匠,是明白自已使命的智者和义士, 他一直在盼望这样的好钢出世。通俗点讲就是潜伏的特务。
房子里溢散开用灶火烧烤用荷叶包裹着的用人血蘸过的馒头的气味。以及最后提到的眉间尺都是作者想告诉大家,我这是学鲁迅的。你们不要说我“参考”,我是向鲁迅致敬。
。。。。。。
莫言你就不能直白点吗? 这样云里雾里好吗? 你想哄女朋友跟你睡觉,可以直接说请跟我上床吗?! 为什么要先逛街买礼物、送玫瑰花、烛光晚餐、香薰沐浴?这样才叫爱情嘛。 云里雾里,虚虚实实,曲曲折折,真真假假,让你看不懂, 这就是文学吧。 如果让我写, 我一写就成标语了,一看就明白, 省事啊。 所以我不是作家。 ?
莫言之所以被许多人漫骂、指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习惯批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