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山超海都不足以喻其难,临渊屡冰也难以形其险-挟山超海怎么读
1.“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挟”的读音是什么?
2.超躐的词语超躐的词语是什么
3.挟_的读音挟_的读音是什么
4.鲁迅《藤野先生》中挟着书中"挟“是不是多音字 有什么根据?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挟”的读音是什么?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挟”的读音是xié
挟
读音:
xié/jiā
释义:
1、用胳膊夹着:挟持,挟山超海(喻不可能做到的事)。
2、倚仗势力或抓住人的弱点强迫人服从:要挟,挟制,挟势( 仗势)。
3、心里怀着(怨恨等):挟恨,挟怨,挟嫌。
4、古同“ 夹”,从物体两边钳住。
常用组词:
1、挟持(xié chí):
(1)、从两旁抓住或架住被捉住的人。
(2)、倚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弱点,强使其服从。
2、挟细拿粗(xié xì ná cū):
(1)、寻事生非,挑剔冒犯。
延展阅读:
“挟天子以令诸侯”出自于《后汉书·袁绍传》。是指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或比喻假借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超躐的词语超躐的词语是什么
超躐的词语有:出世超凡,挟山超海,入圣超凡。
超躐的词语有:超然独处,挟山超海,虎超龙骧。2:注音是、ㄔㄠㄌ一ㄝ_。3:拼音是、chāoliè。4:结构是、超(半包围结构)躐(左右结构)。
超躐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1.超越,走到别人前面去。2.指越级提拔;迅速升迁。
二、引证解释
⒈超越,走到别人前面去。引宋王安石《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邯郸枕上事,且饮且田猎。或昏眠委翳,或妄走超躐。”⒉指越级提拔;迅速升迁。引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宋__直龙图阁,便除待制,太超躐,欲且与_撰。”《宋史·选举志一》:“以年劳取人,可以_超躐,而不无贤愚同滞之叹;以荐举取人,可以拔俊杰,而不无巧佞捷进之弊。”
三、网络解释
超躐超躐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āoliè,是指超越,走到别人前面去等。
关于超躐的诗词
《挽辛宪若·荣显宜超躐》
关于超躐的诗句
荣显宜超躐或妄走超躐荣显宜超躐
关于超躐的成语
超超玄着超世绝俗越古超今超尘拔俗挟山超海超然独处超超玄著超轶绝尘超世绝伦超超玄箸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超躐的详细信息
挟_的读音挟_的读音是什么
挟_的读音是:jiāshì。
挟_的拼音是:jiāshì。注音是:ㄐ一ㄚㄕ_。结构是:挟(左右结构)_(左右结构)。
挟_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握持。指作为。
二、引证解释
⒈握持。指作为。引清毛奇龄《王鸿资<客中杂咏>序》:“今之为诗者,大率兵兴之后,掣去制举,无所挟_,而后乃寄之於诗。”
关于挟_的成语
挟而不服捉将挟人挟势弄权拿粗挟细挟细拿粗挟山超海
关于挟_的词语
挟细拿粗挟冰求温字挟风霜挟_读书挟贵倚势挟而不服拿粗挟细挟山超海扶老挟稚倚官挟势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挟_的详细信息
鲁迅《藤野先生》中挟着书中"挟“是不是多音字 有什么根据?
“挟”是多音字。挟是一个汉字,读作xié/jiā,读作xié时意思是指用胳膊夹着,倚仗势力或抓住人的弱点强迫人服从,心里怀着;读jiā时意思是指从物体两边钳住。
详细字义
挟 xié
〈动〉
(1)(形声。从手,夹声。本义:用胳膊夹住)
(2) 同本义 [hold sth. under the arm]
挟,俾持也。——《说文》
挟其枪。刈耨鑮。——《国语·齐语》
带长剑兮挟秦弓。--《九歌·国殇》
(3) 又如:腋下挟着一本书;挟枪;挟弓;挟尺
(4) 挟制 [coerce]
今有奸雄曹操,挟寡人行势,当识也。——《三国志平话》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三国志·诸葛亮传》
挟天子以征四方。——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5) 又如:挟养(挟制豢养);挟挠(挟制扰乱);挟今;要挟
(6) 怀抱,怀有 [harbor]
挟持私虑(怀着个人打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7) 又如:挟仇(心怀仇恨);挟私(心怀私念);挟忿,挟怨;挟策(胸怀计谋);挟义(怀持正义);挟奸(心怀奸计);挟嫌;挟恨
(8) 携带 [carry]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9) 又如:挟册(携带书籍);挟策(手拿书本);挟子巢栖
(10) 占有,拥有 [possess;own]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战国策》
(11) 倚仗,依恃 [depend on]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孟子》
(12) 又如:挟依,挟恃(依仗);挟势(依仗权势)
(13) 隐藏 [hide]。如:挟藏(私藏);挟书(私藏书籍)
(14) 夹杂;夹带 [be mixed up with]
琼珉山积,不能无挟瑕之器。——《抱朴子·外篇》
(15) 辅佐,从旁协助 [assist]
挟,辅也。——《广雅》
(16) 又如:挟佐;挟赞(辅佐);挟辅
(17) 搀扶 [support]
挟澄源。——《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挟予以登。
扩展资料
《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另外,文中热烈赞颂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创作背景
1902年4月,鲁迅22岁,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1904年9月,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毕业于爱知县立医学校(现名古屋大学)的藤野先生,在鲁迅入学的两个月前,升格为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解剖学教授。
鲁迅在此认识了这位日本学者,并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友谊。在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抱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他对来自弱国的鲁迅毫不歧视,倍加爱护,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质给鲁迅以极大的影响。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作者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者作此文予以怀念藤野先生,此文最初发表于同年十二月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后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百度百科-挟
百度百科-藤野先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