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兵必胜的典故-哀兵必胜的典故出自哪里
1.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
2.哀兵必胜出自什么
3.在长平之战当中已经伤筋动骨的赵国,是凭借什么打败燕国的?
4.长平之战后,奄奄一息的赵国,为何还能把燕国打得无还手之力?
5.初中精选50个必备成语
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
1、三令五申
春秋时候,著名军事学家孙武,携带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闾。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能否拿我的军队试试?”孙武说可以。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也说可以。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请孙武训练。
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并叫她们每个人都拿着长戟。队伍站好后,孙武便发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转吗?”
众女兵说:“知道。”孙武再说:“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后就看我背后。”众女兵说:“明白了。”于是孙武使命搬出铁钺(古时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们申戒。
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转的号令。怎知众女兵不但没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孙武见状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应该是将官们的过错。”于是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再向她们解释一次。再而击鼓发出向左转的号令。众女兵仍然只是大笑。
孙武便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姬,急忙派人向孙武讲情,可是孙武说:“我既受命为将军,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
遂命左右将两女队长斩了,再命两位排头的为队长。自此以后,众女兵无论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复杂的动作都认真操练,再不敢儿戏了。
2、烽火戏诸侯
昏庸的周幽王采纳了虢石父的建议,马上带着褒姒,由虢石父陪同登上了骊山烽火台,命令守兵点燃烽火。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冲天,各地诸侯一见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果然带领本部兵马急速赶来救驾。
到了骊山脚下,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一看是周幽王和褒姒高坐台上饮酒作乐。
周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取乐,诸侯们始知被戏弄,怀怨而回。褒姒见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如同儿戏一般,觉得十分好玩,禁不住嫣然一笑。周幽王大喜,立刻赏虢石父千金。周幽王为此数次戏弄诸侯们,诸侯们渐渐地再也不来了。
3、问鼎中原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公元前607年,楚庄王熊侣借伐陆浑之戎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首都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
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就直接说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
面对雄视北方的庄王,善辩的王孙满先绕开庄王的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最后才说:周室虽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宝鼎的轻重,还不能过问啊。庄王不再强求,挥师伐郑,以问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
4、一鸣惊人
“淳于髡这个人,是齐人的赘婿。身高不足七尺,聪明机智擅长辩论,多次出使诸侯国,从未受过屈辱。齐威王统治时,喜欢话里有话,爱好过度享乐彻夜饮酒,沉沦不改,把政务委托给卿大夫。
文武百官荒废乱政,各诸侯国同时侵犯,国家存亡危在旦夕,齐王左右的人都不敢进谏。淳于髡用隐语对齐威王说:“国家里有只大鸟,停驻在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鸣,大王知道这鸟是为什么吗?”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就罢了,一飞直冲云霄;不鸣就罢了,一鸣震惊国人。”
于是就诏见各县令七十二人,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发兵出城,各国诸侯感到惊恐,都归还齐国被侵占的土地。齐王的声威持续了三十六年。”
5、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说:“此时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邯郸,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都城大梁猛攻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邯郸之围遂解。
哀兵必胜出自什么
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出 处 《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示 例 不,~!不要乐,要哀,何**能弹《易水吟》的谱子吗?(《啼笑因缘续集》一0回)
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出 处 《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示 例 不,~!不要乐,要哀,何**能弹《易水吟》的谱子吗?(《啼笑因缘续集》一0回)
回答者:zhfy760913 - 举人 五级 2-9 12:30
哀兵必胜
两军对垒,受压迫、处境绝望而悲愤反抗的一方必能获胜
回答者:温茹雅 - 举人 四级 2-9 12:49
哀兵必胜:
《老子》:“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任继愈注:“哀,沉痛,悲愤。”后遂谓因受压而悲愤的一方,定能克敌制胜。
哀兵必胜
出处:《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任继愈注:“哀,沉痛,悲愤。”后遂谓因受压而悲愤的一方,定能克敌制胜。
在长平之战当中已经伤筋动骨的赵国,是凭借什么打败燕国的?
在长平之战当中已经伤筋动骨的赵国,是凭借什么打败燕国的?
燕国妄图借着赵国军事实力踏入低谷的时期攻打赵国,一来是要洗刷之前被赵国欺负的仇恨,二来就是为了侵占赵国一部分土地,让燕国国内的衰弱状况得到缓解。
那时候赵国的国力已经比较衰弱了,燕国的侵略对赵国来说相当于是火上浇油,可是战争最终的结局却让人大跌眼镜,在那场战争中,廉颇率领赵国军队大败燕军,同时迫使燕国割地五座封地作为罢兵的条件,这样燕国本来就贫弱的国力变得更加的衰弱。那么,在长平之战当中已经伤筋动骨的赵国,是凭借什么打败燕国的呢?
01长平之战并未真正动摇赵国强大的军事根基首先赵国就是一个军事强国,这一点大家在上面早已是多少提到过一点了。胡服骑射变法维新以后的赵国作战设计风格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吸取北方地区匈奴人人战斗优势,同时也融合了中原地域弓骑的优势,让整个军队单独战士的作战能力迅速提升。因而,当年的赵国国内的军队构成基本上真的是各个是骨干力量。
这样的一个国家,那样顶端的军事实力一般不会在一场战争之中就完全分裂的,大家可以这么说长平之战拿了赵国在很大程度上的冲击,可以这么说长平之战对赵国影响的非常的严重,大家甚至可以说长平之战以后赵国基本上失去绝大部分的军事实力,可是根本无法忽略的是,赵国并没有在那场战争之中亡国,这个国家依旧存在,这个国家的军队也同样存在。
此外,赵括由于长平之战身首异处,但是被换下去的廉颇却依旧身处赵国,因而,赵国其是并不是一个失去所有防御力能量的国家,它依然可以安排起强悍的军队。
02燕国一直实行王道,军事实力过于贫弱可是,与其相对应的是,燕国的军队真的是太过于贫弱,从一开始,燕国坚持不懈王道的高速发展现行政策一直到最终的亡国,他在军事方面一直没有哪些成就的作为,燕国实际上把它绝大部分的国家精力都放在了行政部门层面。
换句话说,便是燕国一直都在探索怎样在王道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但在王道的政策危害下,燕国本身就是一个抵制根据战事来进行统一的国家,因而,它对于军队的注重远远没有其它国家来的英文关键,战事针对燕国而言只是一个协助当政的手段罢了,它更希望各国可以各自安好和睦相处。
因而,燕国才会在整个春秋战国时代那么多年的发展趋势之中,并没有占领任何一个诸侯王,它一直都在独立发展趋势,从来都没有紧跟历史演变的潮流。因而,针对燕国这个国家而言,所谓军队只是一个协助于王道的手段,他们所觉得它们在战国时期的最大把手是他们手里的王道,其实就是有一些人认为的三千大道,因此在燕王喜当面对秦国的虎狼之师的时候才会喊出来所谓天不息燕的口号。
03瘦的骆驼比马大,战败的赵国军事实力依然强于燕国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这样一个不将军队放到国家经济发展重点关注对象上边的国家,又如何与赵国那般进行过单纯的国防变法维新的国家的军队一概而论呢?很多人都知道一句俗语称为瘦的骆驼比马大,但在燕国和赵国中间的较量上边,赵国就对比那头瘦的骆驼,而燕国就相当于后边的马。
燕国尽管没有经历过起起落落,尽管在那个历史时间时间范围并没有遭受过重挫,可是它本身的高速发展就有着非常大的缺点,所以这个国家就算不会受到外伤,有无法与所谓受到损伤的赵国相提并论。因而,在单纯的军事实力的撞击之中,燕国变成了最终负伤的那一个。
04燕国集结军队偶然遇到了廉颇主力部队那时候赵国在国外凑合集结齐了20万军队,由廉颇领着南进修建工事,自身这支军队的目标仅仅修建防御力堡垒,避免秦国又一次的进攻。但是就在这个历史时间挡口,燕国忽然集结军队向赵国开战,而且还是已经军队的廉颇部队获知这番话,便马上一声令下挥师北上对决燕国军队,因而,这场战争的产生并没燕国想象的那么出乎意料,往往是对上了由廉颇带领的赵国正规军队。
如此一来,燕国的这种做法相当于是以卵击石,最终的失败可能就可想而知了。事实上,在这场战争之中,燕国是最大的那个受害者,不仅失去很大一部分的军队,同时,为了能让赵国停止对燕国的战争,还割地了五座封地给赵国,让这个国家本身就不强悍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变得更加衰败。以上就是全部内容了,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长平之战后,奄奄一息的赵国,为何还能把燕国打得无还手之力?
燕国攻打赵国,可以说是当时的燕王完全没有认清形势。当时燕国内部混乱,外无良将,整个朝廷可以说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燕王看到赵国刚刚在长平大败,所以要趁着赵国虚弱攻打赵国。所以他让丞相栗腹去赵国探听虚实。栗腹回来后说,赵国没人了,廉颇老了,国内也没有良将了。
燕王听了,就在想,长平之战四十万年轻男子都被埋了,剩下的老人和孩子还能干些什么呢?虽然乐间、将渠再三劝阻,但燕王执意要打。于是他从全集齐了60万军队,兵分两路攻打赵国。
赵国这边得到消息,廉颇向赵王举荐了雁门守将李牧。
栗腹虽然有点本事,但他个性贪婪,好占小便宜。所以就廉颇率五万军队驻守镐邑,等着栗腹。而李牧在代邑对抗卿秦,卿秦才能平庸根本不是李牧对手,很快被打败了,至于栗腹,虽然有点才能,但是他面对的廉颇有勇有谋,而赵国的士兵也是哀兵必胜。所以燕国大败。
其实燕国忽略了赵国的优势在于将相和。并且赵国拥有着很多大将对赵国忠心耿耿。除此以外,赵国人都十分剽悍,人人都是士,战斗力是很可怕的。
而燕国间谍栗腹只看到的邯郸惨状而忽略了赵国的晋阳、代地这两个地方的经济实力依然很好。
其实赵国实力犹存,再加上长平之战,邯郸之战后,已经有了七八年。赵国在诸侯帮助之下,已经恢复了大量国土,人口损失虽然大,但是战斗力依然存在。
更何况赵国有着名将李牧,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样样具备。
初中精选50个必备成语
1.哀而不伤:悲哀而不过分。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中和之美。并非悲哀而不伤心。
例句《松花江上》这支歌,虽然倾诉了人民家园沦丧、流离失所之苦,但却~,激起了无数抗日志士的反抗怒火。
2.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褒义>
例句在这次世界杯足球赛上,哀兵必胜的战例很多,弱队纷纷爆出冷门,战胜强队。
3.安土重[zhòng]迁: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重"在这里解释为"难"。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形容留恋故土。与安土重迁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恋恋不舍、故土难离等。
例句自古道:“安土重迁。”说了离乡背井,哪一个不怕的?
4.按部就班:原指写文章按照内容需要来安排章节、选词、定句。后多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例句学习科学知识,应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5.百年树人: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例句古人都知道百年树人的道理,我们更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6.暴殄天物[bào tiǎn tiān wù]: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界的鸟兽草木等)。
例句一桌的饭菜还没吃就倒掉了,真是暴殄天物啊!
7.班门弄斧:班:鲁班,古代巧匠。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例句他居然在钢琴大师面前炫耀琴技,真是班门弄斧。
8.贻[yí]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例句我的意见很不成熟,不敢说出来,怕的是贻笑大方。
9.变本加厉:本:原来。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多形容比原来的情况更严重。多含贬义。
例句他经常迟到,老师批评了他,他不但不改,反而变本加厉地旷课。
10.别无长物:表面上看起来是别无特长,其实是指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故事王恭从会嵇[kuài jī]回来,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你从东边回来,自然会有这种东西,可以拿一张给我。"王恭没有回答。王大离开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自己没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此事,很吃惊,就对王恭说:"我本来以为你那里多呢,所以才要的。"王恭回答:"您不了解我,我为人处事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11.别开生面:另外开创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格局。生面:新的。
例句这次我们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万圣节活动!
12.别具一格:别:其它。具:另有。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风味)。
例句这个画家的人物画拙中见巧,别具一格,别有韵味。
13.不胫[jìng]而走: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消息无需推行宣传,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传播迅速。
例句尽管我们做尽了保密工作,但消息还是不胫而走。
14.不翼而飞: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常用于比喻物品忽然丢失。
例句摆在饭桌上的钱,突然不翼而飞。
15.博闻强识[zhì]: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例句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位博闻强识的学者。
16.妇孺[rú]皆知: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故事在古代,妇女的地位是卑微的,所有跟“妇女”相关的成语,意义都不是很积极、正面,即使是“妇孺皆知”,其背后的含义也是:就连当时封建社会身份卑微的妇女儿童都知道某些事或某些人,自然就人人都知道了。所幸在今天,我们绝大多数妇女的地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之后的很多年,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让男女实现更大程度的平等。我们当中的女孩子,除了学习,还可以在其他方面发挥特长,成为自尊、自爱、自强的出色的人。加油!
17.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例句这篇文章逻辑性太差,使人看了不知所云。
18.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
例句当时我不以为意,但是后来我发现脚踝和手臂多处被叮咬。
19.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例句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然。
20.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例句这些人拗[niù]得很,不管怎样劝说都不听,真是不可理喻。
21.不言而喻:喻:明白,知道。不用说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例句他们三个月的努力终于取得成功,那种喜悦不言而喻。
22.天伦之乐: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不宜用于家庭之外。
例句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何况是这象征团圆美满的中秋佳节呢。
23.耳濡[rú]目染: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例句婷婷的父母是艺术家,婷婷耳濡目染,对艺术产生了极大兴趣。
24.潜[qián]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例句文艺作品的艺术性越高,对读者潜移默化的力量也越大。
25.各得其所:所:处所,位置。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例句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各得其所。(《选集·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26.各行其是:行:做;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例句这个组织群龙无首,人人各行其是,根本无法团结。
27.功亏一篑[kuì]: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例句这件工作眼看就要完成了,咱们得加把劲,不能让它功亏一篑。
28.骇人听闻:骇:震惊。使人听了某事后感到很惊讶,恐惧。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例句这个大胃王目前的最高记录是一次可以吃下十五碗拉面,这够骇人听闻了吧!
29.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听了非常震惊。说的是不存在的事。
例句高速公路上的两车只是轻微的擦挂,却被他说成了耸人听闻的大车祸。
30.弄巧成拙[zhuō]:弄:卖弄,耍弄;巧:灵巧(指心思);拙:笨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典故孙知微是北宋时期一个有名的画家。有一次,成都寿宁寺请他为寺院画一幅《九曜[yào]图》。他画好草图以后,因为有事外出,就把弟子们找来,说:“这幅画的轮廓我已经画好了,剩下着色的工作,你们几人接着做吧,一定要认真做好。”
老师走了以后,弟子们准备上色,可是,忽然发现图中水星菩萨的侍从童子手中拿的水晶瓶是空的。一个学生说:“老师平时画瓶,总要在瓶上画一束鲜艳的插花,这一次可能匆忙当中忘了画上,我们给画上吧。”大家都赞同他的意见,于是,他就在水晶瓶上很用心地画上一枝粉红色的莲花。
第二天,孙知微归来。当他看到水星菩萨的侍从捧的瓶子中居然冒出一朵莲花时,气愤得吼叫起来:“《道经》中说,这水星菩萨的水晶瓶不是插花用的,而是用来镇妖伏水的宝贝。瓶中根本就没有什么花草,如果添上花,它就不是神物而是一只普通的花瓶了。你们这是弄巧成拙啊!”
弟子们一个个吓得低下头去。
31.扣人心弦[xián]:扣:敲击。指因感动而引起共同反应的心。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
例句据说这人最不爱讲话,但那天的几句话,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感动得自己当时流下了眼泪。
32.脍[kuài]炙[zhì]人口:脍:切得很细的肉。炙:烤熟的肉。美味的东西人人爱吃。比喻优美的诗文或美好的事物,人人赞美和传诵。
例句《红楼梦》是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33.力挽[wǎn]狂澜: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例句在这危急的时刻,他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扭转了局势。
34.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例句老舍《四世同堂》:“粉妆楼(小说人名)有许多朋友,一天到晚门庭若市……”
35.首当其冲[chōng]: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例句高家是北门一带的首富,不免要~,所以还是早早避开的好。(巴金《家》二十二)
36.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例句这件珍贵的艺术品真可谓是巧夺天工之作。
37.鬼斧神工:形容事物之神奇巧妙,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指自然造就的)。
例句我确信这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一个巨大的人工雕像。
38.谈笑风生: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兴致很高,并且很有风趣。
例句夏天的夜晚,人们在树底下一边乘凉,一边谈笑风生。
39.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例句①乡间那辽阔无际,一片鲜黄亮绿的油菜花田,让人叹为观止。
②这篇文章语言清新、流畅,读后让人叹为观止,连声叫好。
40.无动于衷: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例句对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我们不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
41.相得益彰[zhāng]: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例句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42.星罗棋布: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例句这一带山区小水库星罗棋布,改变了过去农业用水的被动局面。
43.鳞[lín]次栉比:栉:梳篦[bì]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例句大街上的商店鳞次栉比,非常热闹。
44.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例句这些画里的虾所以栩栩如生,是由于他深刻观察过真正的虾的生活,笔墨变化、写照已经达到了极高境界的缘故。(秦牧《虾趣》)
45.言简意赅[gāi]:赅:完备、完整。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但意思完整。
例句我们做报告时切勿长篇大论,应言简意赅
46.异曲[qǔ]同工:工:细致,巧妙。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指做法不相同而效果一样好。
例句这两篇文章,尽管风格截然不同,但在表达技巧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47.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例句一道题,往往有几种解法,但殊途同归,答案只能有一个。
<辨析>异曲同工和“殊途同归”都有“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的意思。但“殊途同归”偏重于“方法、道路不同,而结果、目的相同”;异曲同工则偏重于“方法、做法不同而取得同样好的效果。”
48.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因:根据;制:制定;宜:适宜的措施。
例句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
49.抑扬顿挫: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例句他的慷慨陈词,抑扬顿挫,得到了与[yù]会群众的赞赏。
50.追本溯[sù]源:本:根本;溯:探求。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事物产生的根源,也说追本穷源。
例句对仗不是文人创造,而是从民歌中得来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