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不间亲的典故-疏不间亲卑不谋尊是什么意思
1.疏不间亲,卑不谋尊的解释
2.疏不间亲之计是什么意思!
3.疏不间亲卑不谋尊是什么意思
疏不间亲,卑不谋尊的解释
意思是官在低位者不参与有关高位的谋划,关系疏远的不参与关系亲近者之间的事情。
出自——西汉韩婴的《韩诗外传》三。
原文:魏文侯欲置相,召李克问曰:‘寡人欲置相,非翟则魏成子。愿卜之于先生。’李克避席对曰:‘臣闻之,疏不问亲,卑不谋尊。臣外居者也,不敢当命。”
译文:魏文侯打算任命国相,召来李克问道: “我想任命国相,不是翟黄就是魏成子,想听听先生的意见。”李克避开座位,推辞说: “我听说,关系疏远的人不参与血亲间的事,地位卑下的人不谋划地位尊贵者的事。我只是个地方官,不敢承当您的好意。”
扩展资料:
《韩诗外传》是一部记述中国古代史实、传闻的著作,共十卷,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的杂编。一般每条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就其书与《诗经》联系的程度而论,它对《诗经》既不是注释,也不是阐发。
韩婴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思想,其思想直接承袭荀子,但又尊信孟子,以“法先王”代替“法后王”,以“人性善”代替“人性恶”。使儒家内部斗争最激烈的两派观点达到统一。
他吸收周秦观点,并加以改造和更新。统治者必须节制欲望,“轻谣薄赋”,“使民以时”,避免战争;以“谦德”为立身行事的准则。
韩婴的思想主张为广泛传播儒家思想,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了思想准备。
《汉书·艺文志》、《易》类有《韩氏》二篇;《诗》类有《韩故》36卷,《韩内传》四卷、《韩外传》六卷、《韩说》四十一卷。南宋以后,仅存《韩诗外传》。清赵怀玉辑《韩诗内传》佚文。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韩诗故》二卷、《韩诗内传》一卷,《韩诗说》一卷。
百度百科—韩婴
疏不间亲之计是什么意思!
疏不间亲,汉语成语,读音是shū bù jiàn qīn,意思是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出自《管子·五辅》。
出处:春秋时期管仲所著《管子·五辅》,原文:“夫然,则不下倍(背叛)上,臣不杀君,贱不逾贵,少不凌长,远不间亲,新不加旧,小不加大,*不破义。凡此八者,礼之经也。”
译文:
能这样,就可以做到:下不叛上,臣不杀君,贱不越贵,少不欺长,疏不间亲,新不间旧,小不越大,放荡不破毁正义。这八项是礼的常规。
扩展资料
战国时期,魏文侯想选拔合适的相国,召占卜师李克进宫听取是选翟黄还是选魏成子,请他为他占卜并请他提意见。李克看出其中的用意,就避而不谈说:“臣闻之卑不谋尊,疏不间亲。我一个外人不好去评论此事。”?
道家管仲学派认为,精气是构成万物的最小颗粒,又是构成无限宇宙的实体,说明了世界的物质性。
《管子》在唯物主义的方向上朴素地解决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认为,有意识的人,是由精气生成的。他说“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气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这是把物质摆在第一位。
《管子》没有否定鬼神,但它认为鬼神也是由精气生成的。说精气“流于天地之间_谓之鬼神”。把鬼神视为普通一物,否认它是超自然的存在,反映出唯物主义的泛神论思想。
《管子》认为,认识的对象存在于认识的主体之外。它说:“人皆欲知,而莫索其所以知,其所知,彼也;其所以知,此也”。又认为,在认识过程中,主体要舍弃主观臆断,以外物为认识根据,要反映外物的真实情况。
它称这种认识方法为“静因之道”,说:“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这在认识论上属于唯物主义。
《管子》的精气论在中国唯物主义宇宙观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对中国唯物主义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后来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如王充、柳宗元等,都受过它的影响。
《管子》在诸子百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古代黄老道家的哲学、政治、经济、法律等各方面思想的珍贵资料。
疏不间亲卑不谋尊是什么意思
“疏不间亲,卑不谋尊”的意思是官在低位者不参与有关高位的谋划,关系疏远的不参与关系亲近者之间的事情。
该句是谚语,出自《韩诗外传》三:“魏文侯欲置相,召李克问曰:‘寡人欲置相,非翟则魏成子。愿卜之于先生。’李克避席对曰:‘臣闻之,卑不谋尊,疏不问亲。臣外居者也,不敢当命。’”
译文:魏文侯打算任命国相,召来李克问道:“我想任命国相,不是翟黄就是魏成子,想听听先生的意见。”李克避开座位,推辞说:“我听说,关系疏远的人不参与血亲间的事,地位卑下的人不谋划地位尊贵者的事。我只是个地方官,不敢承当您的好意。”
诗词赏析
《韩诗外传》是一部记述中国古代史实、传闻的著作,共十卷,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的杂编。
一般每条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就其书与《诗经》联系的程度而论,它对《诗经》既不是注释,也不是阐发。
韩婴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思想,其思想直接承袭荀子,但又尊信孟子,以“法先王”代替“法后王”,以“人性善”代替“人性恶”。使儒家内部斗争最激烈的两派观点达到统一。韩婴的思想主张为广泛传播儒家思想,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了思想准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