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归心-天下归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什么意思啊?
2.天下归心是什么意思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意思
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解释是什么?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什么意思啊?
意思是: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东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曹孟德——曹操的诗歌《短歌行》。
《周公吐哺》典出
《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周公之子)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周公为了招览天下贤才,接待求见之人,一次沐浴要多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多次吐出口中食物来,后遂用“周公吐哺、一沐三握、一饭三吐”等表示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为招纳人才而操心忙碌。
作者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天下归心是什么意思
天下归心是指一个领袖或者统治者必须能够顺应人民的心意,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天下归心的拼音是:tiān xià guī xīn。
同义词汇包括:
1、天下一心:表示所有人都心意相通并通往同一个方向。
2、民心所向:指人民的期望和向往,以及人民所支持的方案。
3、众望所归:表示广大人民的期望和愿望都集中在某个方案或个人身上。
4、大家心所向往:类似于“天下一心”,强调人们的共同期望和向往。
5、大众共识:指民众达成的某个共同的认知和看法,一般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
6、众口一词:强调人们对某些事情的意见或看法基本一致,通常指比较明显的共识。
7、全民支持:表示整个民族或国家对某件事情或某个人都给予了支持与认同,属于比较绝对的概念。
用天下归心造句:
1、只有领袖能够顺应社会的潮流,得到人们的支持与信任,才能实现天下归心,从而取得统治的成功。
2、包括政府在内的各方势力,必须把天下归心作为治理和发展的目标,才能够实现全民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3、伟大的领袖是由天下归心所产生的,只有在顺应人民的意愿和期望的情况下,才能够真正得到人们的赞誉和尊敬。
4、只有当政治家或领袖能够全盘考虑人民的需求和利益,才能够实现天下归心,赢得人们的拥护和信赖。
5、在现代社会,领袖必须采纳全民的建议和意见,才有机会实现天下归心,从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天下归心的出处
天下归心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周易·系辞传》中的“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故大体者必应天地之情,顺人类之心,而天下归心焉。”大意是说,仁、知、勇三种精神品质都不会被困惑、忧虑、恐惧所左右,因此领袖必须要符合天地的法则,顺应人类的本心,从而得到人们的信赖和支持,实现天下归心。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意思
曹操在《短歌行》里,借用周公旦的典故来表达自己求贤若渴之心的两句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此诗的主题。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意为: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
借用了《管子·形解》中陈沆说:“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意为: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亦见《诗比兴笺》)这些话是很有助于说明此诗的背景、主题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扩展资料:
《短歌行》两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谈讌 一作:谈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海 一作:水)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解释是什么?
意思是: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东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曹孟德——曹操的诗歌《短歌行》。
《周公吐哺》典出
《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周公之子)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周公为了招览天下贤才,接待求见之人,一次沐浴要多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多次吐出口中食物来,后遂用“周公吐哺、一沐三握、一饭三吐”等表示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为招纳人才而操心忙碌。
扩展资料“崇侯”二句:商纣王听信崇侯虎谗言,把西伯姬昌囚禁在羑里(今河南汤阴)。这两句即指此事。但曹操在此并非一般性的用典,而是暗示他觉察出献帝皇后伏氏及其父屯骑校尉伏完曾勾结董承计诛曹操事。
见:被。赦原:赦免原谅其过。商纣王欲证姬昌是否有圣人之能,便杀质于殷的姬昌长子伯邑考,并烹为羹以赐之。姬昌知纣王意,忍悲喜而食羹。纣王据此以为西伯并无圣能,便生赦意。又经西伯之臣闳夭、散宜生等人营救,于是西伯被赦。
“赐之”二句:西伯姬昌被释放后,向纣王献出洛西之地,以表示效忠,并请求废除炮烙之刑。纣王以为姬昌诚信,许其所请,且赐弓、矢、斧、钺,授专征之权。《竹书纪年》帝辛三十三年:“王锡命西伯得专征伐。”建安十八年(213)五月汉献帝曾下诏“君(曹操)纠虔天刑,章厥有罪,犯关干纪,莫不诛殛”。曹操在此举文王故事,实为自赞献帝诏己得专征伐甚宜。钺(yuè),古代兵器,形状像板斧而较大。征伐,一作“专征”,古代帝王授予诸侯,将帅掌握军旅的特权,不待天子之命,得自专征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