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几个成语

2.陆抗和羊祜被称为什么之交?

3.成语消消看第26关全部答案

4.礼仪部·卷三十七原文_翻译及赏析

求几个成语

折臂三公的由来-折臂三公是指什么动物

折臂三公

一饭三遗矢

三角恋爱

三寸金莲

拼命三郎

二意三心 形容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或意志不坚定

二桃三士 士:武士。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比喻借刀

二三其节 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二三其操 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二帝三王 二帝:唐尧、虞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指古代帝王

二次三番 蕃:遍数。不止一次,反复的

重三叠四 〖解释〗形容多次重复。

语四言三 〖解释〗指信口乱说闲话。

壹倡三叹 〖解释〗指一人歌唱,三人应和。

一饭三吐哺 〖解释〗指一顿饭之间,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比喻求贤殷切。

一而二,二而三 〖解释〗由一至二,由二至三。指由此及彼联想开去。

蹄闲三寻 〖解释〗指马奔走时,前后蹄间一跃而过三寻。形容马奔跑得快。同“蹄间三寻”。

事无三不成 〖解释〗谓办事非经多次努力不会轻易成功。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解释〗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解释〗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三拳两脚 〖解释〗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

三薰三沐 〖解释〗①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同“三衅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携。

三沐三薰 〖解释〗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郑重或虔敬。亦作“三沐三熏”。

三句话不离本行 〖解释〗行:行当,职业。指人的言语离不开他所从事的职业范围。

三句不离本行 〖解释〗本行:个人从事的行业。形容一说话总要讲到自己从事的行业。

三夫成市虎 〖解释〗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同“三人成虎”。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解释〗形容人长相丑陋,也指人遭疾病或其折磨后不成人样子。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解释〗骂人的话。骂人长相难看。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解释〗詈词。骂人长相难看。

三分鼎立 〖解释〗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

三叠阳关 〖解释〗即《阳关三叠》。琴曲。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后泛指送

二心三意 〖解释〗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意念不专,主意不定。同“三心二意”。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 〖释义〗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解释〗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解释〗比喻遭过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 出处解释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示例故事

白璧三献 〖解释〗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

八难三灾 〖解释〗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朱弦三叹 《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后因以“朱弦三叹”指称音乐的美妙。

昼日三接 一日之间三次接见。形容深受宠爱礼遇。

重三迭四 见“重三迭四”。

至再至三 指一而再,再而三。

遮三瞒四 谓说话、做事多方掩饰,不爽快。

攒三集五 见“攒三聚五”。

再衰三涸 见“再衰三竭”。

余声三日 语出《列子·汤问》:“(韩娥)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后因以“余声三日”形容乐声余韵无穷,不绝于耳。

有三有俩 谓有富馀钱财。

一献三售 见“一献三酬”。

一献三酬 《周礼·考工记·梓人》:“梓人为饮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献以爵而酬以觚,一献而三酬。”后因以“一献三酬”谓人臣过蒙宠幸。亦作“一献三售”。

一岁三迁 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一时三刻 同“一时半刻”。

一日三月 《诗·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后以“一日三月”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一日三省 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一日三岁 《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后以“一日三岁”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一日三覆 同“一日三复”。

一日三复 谓在一天之内多次反复玩味。

一举三反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以“一举三反”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一倡三叹 《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谓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

阳关三迭 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杨穿三叶 《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原谓射技高超。后亦喻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

言三语四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咸五登三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引此文,颜师古注:“咸,皆也,言汉德与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后因以“咸五登三”谓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五申三令 三令五申。谓再三告诫。

五典三坟 犹言三坟五典。泛指古代典籍。

亡秦三户 《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后因以“亡秦三户”指不畏,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推三阻四 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

推三推四 同“推三阻四”。

挑三嫌四 见“挑三拣四”。

条三窝四 搬弄是非,挑拔离间。

挑三检四 见“挑三拣四”。

挑三豁四 谓挑拨是非。

挑三拨四 见“挑三豁四”。

蹄闲三寻 见“蹄间三寻”。

蹄间三寻 指马奔走时,前后蹄间一跃而过三寻。形容马奔跑得快。

汤去三面 《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后因以“汤去三面”泛言普施仁德。

诗家三昧 作诗的诀窍。

事不过三 谓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三贞五烈 见“三贞九烈”。

三折肱为良医 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三灾六难 见“三灾八难”。

三怨成府 言与三人结怨则仇恨集身,难以免祸。

三盈三虚 盈:满。虚:空。指孔子的满门弟子,被少正卯讲学所吸引,多次离开孔子之门。形容讲学效果好,影响大。

三阳交泰 见“三阳开泰”。

三言两句 见“三言两语”。

三言讹虎 犹三人成虎。

三熏三沐 ①同“三衅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携。

三心两意 见“三心二意”。

三写易字 晋葛洪《抱朴子·遐览》:“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后以“三写易字”谓古书传写易致差错。

三写成乌 同“三写易字”。

三徙成国 见“三徙成都”。

三徙成都 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三窝两块 ①谓有多房妻妾。②指众多的子女。

三瓦两巷 见“三瓦两舍”。

三吐三握 《史记·鲁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后以“三吐三握”为求贤殷切之典。

三头六证 众多的人证。

三头六面 谓当着众人或有关各方之面。

三头两日 三二天。形容时间相隔很近。

三头八臂 见“三头六臂”。

三汤五割 见“三汤两割”。

三汤两割 ①泛指烹饪之事。②指各种肴馔。

三台八座 泛指高官重臣。

三思而行 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三首六臂 同“三头六臂”。

三兽渡河 佛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之高下。《优婆塞戒经·三种菩提品》:“善男子,如恒河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缘河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

三尸五鬼 比喻奸佞之臣。

三省吾身 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一说一日反省三次。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亦作“吾日三省”。

三山五岳 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三三四四 犹言三三两两。

三日新妇 旧时过门三日之新妇,举止不得自专。因以喻行动备受拘束者。

三拳二脚 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

三求四告 再三求告。

三清四白 谓非常清白。

三亲四眷 见“三亲六眷”。

三亲六眷 三亲:父母、兄弟、夫妇;眷:家属、亲戚。泛指众亲戚。

三亲六故 亲戚故旧的总称。

三迁之教 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后人用“孟母三迁”、“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三期贤佞 汉王尊任京兆尹,凡三岁,除恶安良,治绩显着,后为御史大夫所诬,免官。湖县三老上书为之辩白:“一尊之身,三期之间,乍贤乍佞,岂不甚哉!”见《汉书·王尊传》。后以“三期贤佞”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实。

三婆两嫂 犹言三妻四妾。

三年五载 三、五:表示大概数量;载:年。指多年。

三臡八菹 泛指精美的肴馔。亦借喻精美的诗文。

三沐三熏 亦作“三沐三熏”。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郑重或虔敬。

三毛七孔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唐张守节正义:“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因以“三毛七孔”指心思,心机。

三老四少 ①老少众人。②方言。称参加青帮的人。犹言老少爷们或兄弟爷们。

三街六市 同“三街两市”。

三节两寿 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修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三街两市 泛称各街市。

三脚两步 ①形容走得快。②谓走不多远。

三江五湖 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称。

三江七泽 泛指江河湖泽。

三谏之义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后以“三谏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三家村 指偏僻的小乡村。

三饥两饱 犹言饥一顿,饱一顿。形容生活艰难。

三荤五厌 泛指荤腥食物。

三魂出窍 形容害怕得不知所措。

三回五次 多次。

三回九转 ①形容曲折回荡。②犹三番五次。

三环五扣 形容捆绑结实。

三槐九棘 《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郑玄注:“树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后以“三槐九

三好两歉 同“三好两歹”。

三好两歹 谓时好时病。形容体弱。

三好二怯 同“三好两歹”。

三跪九叩 叩:磕头。最敬重的礼节。

三顾草庐 见“草庐三顾”。

三宫六院 泛指帝王妃嫔。

三告投杼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曾子之母曰:‘吾子不。’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后以“三告投杼”比喻流

三夫之言 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语本《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曾子母曰:‘吾子不。’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三夫之对 见“三夫之言”。

三复白圭 《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读诗至此,三反复之,是其心慎言也。”后因以“三复白圭”谓慎于言行。

三风十愆 三种恶劣风气,所滋生的十种罪愆。指巫风二:舞、歌;*风四:货、色、游、畋;乱风四: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合而为十愆。

三翻四覆 翻:转。反复无常。

三反四覆 反复无常。

三番两次 屡次,多次。

三冬二夏 犹言三两年。

三等九格 犹三六九等。

三等九般 同“三等九格”。

三朝五日 三、五天。

三长四短 ①同“三长两短”。②犹闲话,坏话。

三差五错 泛指差错。常指意外的事故。

三茶六礼 犹言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三不拗六 谓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

三步两脚 快速行走貌。

三病四痛 谓病痛很多。

三榜定案 三次张榜,广求意见,再作最后决定。极言行事慎重。

三般两样 ①多个。②耍手段,弄花样。

三百瓮齑 指长期以咸菜度日,生活清贫。齑,咸菜。三百瓮,极言其多,一时吃不完。

日已三竿 同“日上三竿”。

日高三丈 犹日上三竿。

日出三竿 太阳升起来离地面已有三根竹竿那样高。约为午前八、九点钟。形容天已大亮,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绕梁三日 环绕屋梁旋转三天。形容美妙动听的声音。

让再让三 谓几次三番地推让。

让三让再 见“让再让三”。

偏三向四 谓偏向、袒护某方。

目无三尺 不把法制放在眼里。形容违法乱纪,胡作非为。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

暮四朝三 ①《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原指说法、做法有所变换而实质不变。②比喻反复无常。

茅庐三顾 见“草庐三顾”

六问三推 谓反复审讯。

六街三陌 见“六街三市”。

两头三绪 形容心意烦乱。

两头三面 同“两头白面”。

两两三三 ①谓三两为群。②形容稀疏。

两道三科 说三道四,花言巧语。

两般三样 不一样,不一致。

连三跨五 形容动作迅速。

连三接五 同“连三接二”。

连三接四 同“连三接二”。

连三接二 犹言接连不断。

连三并四 同“连三接二”。

连二赶三 急忙;赶快。

连二并三 同“连三接二”。

狂三诈四 多方欺诈。

君子三戒 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距跃三百 指欢欣之极。

九蒸三熯 热气上升为蒸,火干为熯。喻久经熬炼。

九衢三市 指繁华的街市。

狡兔三穴 见“狡兔三窟”。

颊上三毫 同“颊上三毛”。

假眉三道 方言。装模作样。

火冒三尺 见“火冒三丈”。

华封三祝 华:古地名。封:疆界,范围。华封:华州这个地方。华州人对上古贤者唐尧的三个美好祝愿。

横三顺四 见“横三竖四”。

陆抗和羊祜被称为什么之交?

陆抗和羊祜被称为羊陆之交。

羊陆之交,汉语典故。指彼此身处不同阵营的交情。典出《晋书·羊祜传》,三国末期,晋遣羊祜伐吴,吴陆抗抵御之,虽相为敌,而彼此讲求德信,故后世称两国将帅虽临敌相拒,仍敦睦交谊为“羊陆之交”。

关于羊祜的典故:

1、前世今生

羊祜五岁时,曾叫乳母取金环给自己玩,乳母说:“我家本无此物。”羊祜即领乳母到邻人李氏东墙下一棵桑树洞中找到了一个金环,李氏知道后大惊说:“这是多年前我去的儿子丢失的,都说是被人偷去了。”乳母把寻找金环的过程述说一遍,李氏非常悲哀。当时人都觉得奇异,认为羊祜是李氏之子转世。

2、折臂三公

羊祜小时候,有一个擅长看墓穴风水的人,说羊祜的祖坟有出帝王的气象,若把墓凿开,就会断绝子嗣。羊祜真的把墓凿开了。相墓人见到凿后的墓说:“依然会出摔断了手臂的三公。”后来羊祜因落马折断了手臂,位至三公而没有子嗣。

3、郭奕三叹

羊祜回洛阳时,路过野王县,当时太原人郭奕(字太业,一作泰业)任野王县令。羊祜到了县界,派人邀请郭奕来会,郭奕便允诺前来。

二人见面后,郭奕赞叹说:“羊叔子不见得不如郭太业呢!”过后再前往羊祜住所,不多久便回去,又赞叹道:“羊叔子远超过常人啊!”羊祜离开后,郭奕送了他一整天,走了数百里路,最终因为擅自离开县境而被免官。他再感叹道:“羊叔子不见得比颜子差!”

成语消消看第26关全部答案

成语消消看第26关全部答案:事出意外、围魏救赵、恶衣薄食、取舍两难、折臂三公、厚德载物、图穷匕见、三从四德、干干脆脆、望其项背

扩展资料

例句

1、伊丽莎白虽然并没有觉得事出意外,可还是感激涕零。于是三个人协力同心,一刹那工夫就样样收拾妥贴,只等上路。

2、李向阳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三进山城,敌人被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撤回进攻根据地的部队。

3、取舍两难的不仅是渔民,库区网箱养鱼已经成为淅川县的水产支柱产业,淅川县主要领导也面临着痛苦的抉择

4、有的一捆多三、四斤,有的一捆少二、三斤,折臂三公,每捆就按二十斤算吧。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6、他的诈伪终于图穷匕见,大家不禁因此不寒而栗。

7、?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强加在妇女身上的精神枷锁。

8、感情不是算术题,二减一等于一,想要减去,便真的能干干脆脆的减掉。已经那么深厚的情感,要多少决然的魄力,才能彻彻底底地斩断?

9、徐悲鸿的奔马具有一种超轶绝尘的神韵,一般画家难以望其项背。

礼仪部·卷三十七原文_翻译及赏析

礼仪部·卷三十七

李昉

○冢墓二

《宋书》曰:王玄谟从弟玄象,位下邳太守。好发冢,地无完椁。时人间垣内有小冢,坟上殆平。每朝日初升,见一女子立冢上,近视则亡。或以告玄象,便命发之。有一棺尚全,有金蚕铜人以百数。剖棺,见一女子,可二十,姿质若生,卧而言曰:"我东海王家女,应生。资财相奉,幸勿见害。"女臂有玉钏,斩臂取之,于是女复。

又曰:大明三年,孝武幸籍田,经袁湛墓,使致祭。增守墓五户。

又曰:何承天博见古今,为一时所重。张永尝开玄武湖,遇古冢。冢上得一铜斗,有柄,文帝以访于朝士。承天曰:"此亡新威斗。王莽时三公亡,皆赐之。一在冢内,一在冢内。时三公居江左者惟甄邯为大司徒,必邯之墓。"俄而又启冢内,更得一斗。复有一石,铭云:"大司徒甄邯之墓。"

又曰:张裕曾祖澄当葬父,郭璞为占墓地。葬某处,年过百岁,位至三司,而子孙不蕃。某处年几减半,裁卿校,而后累世贵显。澄乃葬其劣处。位至光禄,年六十四而亡。其子孙遂昌。

又曰:周山图为淮南太守。时盗发桓温冢,大获宝物。客窃取以遗山图,山图不受,簿而还官。

《齐书》曰:柳世隆晓数术,于倪塘创墓,与宾客践履,十往,五往常坐处。及卒,墓工图墓,取其坐处焉。

又曰:王伦之为豫章太守,下车,祭徐孺子,许子将墓。

又曰:初,荀伯玉微时,有善相墓者,谓其父曰:"君墓当出暴贵者,但不得久耳;又出失行女子。"伯玉闻之曰:"朝闻道,夕可矣。"顷之,伯玉姑当嫁,明日应行,今夕逃随人去,寻求不能得。后出家为尼。伯玉卒败亡。

又曰:富阳人唐寓之侨居桐庐,父祖相传,图墓为业。寓之自云其冢墓有王气,山中得金,转相诳惑。永明二年,冬,寓之聚党,遂陷富阳,至钱塘。

又曰:始兴王鉴镇蜀,于州园地得古冢,无复棺,但有石椁,铜器十余种,并古形玉璧三枚,珍宝甚多,不可皆识。金银为蚕形者数斗,又以朱沙为阜,水银为池。左右咸劝取之。鉴曰:"皇太子昔在雍,有发古冢者,得玉镜、玉屏风、玉匣之属,皆将还都。吾意常不同。"乃遣功曹何伫之为起坟,诸宝物一不得犯。

又曰:宜都王鉴镇姑熟。于时,人发桓温女冢,得金巾箱、织金篾为严器。语裥金蚕银茧等物甚多,条以启闻。郁林敕以赐之。鉴曰:"今取往物,后取今物,如此循环,岂可熟念?"使长史蔡约自往修复,纤毫不犯。

又曰:文惠太子镇雍州,有盗发古冢者,相传云是楚王冢。大获宝物,玉履、玉屏风,竹书青丝纶简广数分,长二丈,皮节如新。有得十余简以示王僧虔,云是科斗书,《考工记》、《周官》所阙文也。

《南史》曰:齐前将军陈天福坐讨唐寓之于钱塘,掠夺百姓财物,弃市。先是,天福将行,令家人预作寿冢。未至东,又信催速就。冢成而得罪,因以葬焉。

《梁书》曰:丁贵嫔薨,昭明太子遣人求得善墓地。将斩草,有卖地者因阃人俞三副求市,若得钱三百万与之。三副密启武帝言:"太子所得地不如今所得地于帝吉。"帝末年多忌,便命市之。葬毕,有道士善图墓,云地不利长子,若厌伏,或可申延。乃为蜡鹅及诸物埋墓侧。长子位有宫监鲍邈之、魏雅者,二人初并为太子所爱,邈之晚见疏于雅。密启武帝云:"雅为太子厌祷。"帝密遣检点,果得鹅等物。大惊,将穷其事,徐勉固谏,得止。惟诛道士。

又曰:萧斆太清初为梁州长史。梁州有古墓,名曰尖冢,或云张骞坟。欲有发者,辄闻鼓角与外相拒,推埋者惧而退。斆谓:"无此理。"求自监督。及开,惟有银镂铜镜方尺。

《唐书》曰:代宗时虢州刺史王奇光上言:"阌乡县女娲墓,去天宝末失所在。今一夜,河上侧近忽闻风雷声,晓见其墓踊出,上有双柳树,下有巨石。其柳各高丈余。"

又曰:天后西幸京师,路经杨玄感墓。上诵李百药《过玄感墓诗》云:"剑有万人敌,文为一代英。除昏志不遂,僣乱道难平。"叹曰:"百药惟解缀文,不识大义。"

又曰:韩思复,则天朝为太常博士,定《南郊仪注》云:"太妃鼓吹,排群邪,守大体,国家赖之。"睿宗朝为给事,活严善思于雷霆之下,拒武三思于陷附之中。玄宗御笔题碑云:"有唐忠孝韩长公之墓。"

又曰:伊慎,兖州人,善骑。始为果毅,丧母,将营合附,不识其父之墓。昼夜号哭,未浃日,梦寐,有指导焉。遂发垅,果得旧记验。

又曰:卢坦为侍御史,会李锜反,有司请毁锜祖父庙墓。坦尝为锜从事,乃上言曰:"淮安王神通,有功于草昧。且古之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况以锜故,可累五代祖乎?"乃不毁。因赐神通墓五户,以备洒扫。

《白虎通》曰:春秋之义:王者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

《晏子》曰:梁丘据,景公召晏子,告之曰:"据忠臣,爱我。欲厚葬之,高大其垄。"晏子对曰:"不可。"公遂止。

《列子》曰:燕人长于楚,老而还,过晋国。同行者绐之,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愀然变容。指社曰:"此若里之社。"(若犹汝也。)乃喟然而叹。指舍曰:"此君先人之庐。"乃泫然而泣。指垅曰:"若先人之冢。"其哭不自禁。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余等绐君,乃晋国耳。"其人惭。及至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傅子》曰:太原民发冢破棺,中有妇人,将出,与语,生人也。视其冢上木,三十岁。不知此妇人三十岁常生地中也,将一朝欻然生,偶与发冢者会也?

《抱朴子》曰:吴景帝时,于江陵掘冢,取板治城。后发一大冢,内有重合,石扉皆枢转开闭。四周徼道通事,其高可乘马。又铸铜为人数十枚,长五尺,皆大冠衣,执剑列侍。灵坐皆刻铜人,背后石壁言殿中将军,或言侍郎,似王公冢也。破其棺,棺中有人,鬓已班白,鲜明面体如生人。棺中有白玉璧三十枚藉尸。兵人举出人以倚冢壁,一玉长一尺,形似冬瓜,从人怀中出堕地,两耳中及鼻中有黄金如枣。此则骨骸有假物而不朽之效也。

《吕氏春秋》曰:世之为丘垄也,其大若山,其树若林。以此观世示富则可矣,以此为则不可。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者,则是无不掘之墓也。是故大墓无不掘者,而世争为之,岂不悲哉?尧葬于谷,林通树枝;舜葬于纪市,不变其肆;禹葬于会稽,不变人徒。是故先王以俭葬也,非爱其费,非恶其劳,以为者虚也。

《越绝书》曰:宋大夫华元冢在华原陈留小黄县城北。

《吴越春秋》曰:虎丘者,吴王阖闾墓也。下池广六十步,深一丈五。赤铜椁三重。中池广六尺,金雁、玉凫、诸肠、鱼肠之剑以送焉。取土临海潮,千万人筑治之。以葬后金精上地为白虎据坟,故以为虎丘。

《越传》曰:禹到大越,上苗山,更名山曰会稽,因葬焉。穿圹深七尺,上无写泄,下无流水。坛高三尺,土阶三等,周方一亩。

《华阳国志》曰: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名蚕丛,其目纵,,作石阶石棺,国人化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

又曰:蜀有五丁,能移山举万钧。其王薨,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为墓志。

又曰:蜀遣使朝秦。秦惠王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力士奉迎。蛇山崩,同时压杀五丁及秦五女。蜀王痛伤,命曰五妇冢。今其人或名五丁冢。

又曰:武都有一丈夫化为女子,美而艳,盖山精也。蜀王纳为妃。不习水土,欲去。王必留之,乃作《东平之歌》以乐之。无几,殁。故王哀之,乃遣五丁之武都,担土为妃作冢。

《三辅夹录》曰:窦后父名猗,遭秦乱,隐身钓鱼,坠渊而卒。后登尊号,遣使者于父坠所筑起大坟。

《世说》曰:戴公见林法师墓曰:"德音未远,而拱木已积。冀神理绵绵,不与气运俱尽耳。"

曰:黄初末,吴人发长沙王吴芮冢,以其材于临湘为孙坚立庙。容貌如生,衣服不朽。后预发者见纲曰:"君何类长沙王芮,但微短耳。"纲瞿然曰:"是先祖也。"自芮之卒至冢发四百余年。纲,芮之十六世孙也。

又曰:有人相羊祜应出受命,君忌其言,遂使掘断墓后以坏之。相者云:"墓势相让,犹有折臂三公。"俄而祜坠马折臂,后至三公。

又曰:郭景纯过江居于暨阳。母亡,安墓不盈百步。时人以为近水。景纯曰:"将当为陵。"今沙涨去数十里,皆为人居家桑田。

《博物志》曰:汉末发范明友冢,奴犹活。明友是霍光女婿,奴记言光家事,废立之际,多与《汉书》相应。

又曰:汉末有发前汉时宫人冢者,宫人独活。既出,平如复旧。

《列士传》曰:羊角哀葬友人在柏桃,与荆将军冢比。他日,角哀梦伯桃语己曰:"蒙子之恩而获原厚葬。荆将军自以豪,欲役伏吾。吾不听,与连战不胜。期十五日大合战,以决胜负。得子则胜,不得则负矣。"角哀至期日,陈兵诣其冢上。

《三辅决录》曰:赵嘉年三十余,有重疾,七年不乐。乃为命敕儿曰:"丈夫生一世,处无箕山二公之操,仕无伊挚、吕尚之勋。天不我与,复何言哉!聊立一圆石,树吾墓前,刻之曰:'汉有逸民,姓赵名嘉。有志无时,命也奈何。'"后病愈。

《楚国先贤传》曰:李善字次孙,南阳人也。本同县李元苍头。建武中,元家没,惟孤儿续始生,善亲自哺养。世祖拜善及续并为太子舍人。善显宗时辟公府,以能治剧,再迁日南太守。从京师之官道,经南阳李元冢。未至一里,乃脱服,持剑去草,及拜墓,哭泣甚悲。身炊爨,自执俎鼎以修祭。

《扬雄家牒》曰:子云,天凤五年卒,葬安陵阪上。所厚沛郡桓君山、平陵如子礼、弟子钜鹿侯子芭共为治丧。诸公遣世子朝郎更行事者,会送桓君山,为敛赙,起祠茔。侯芭负土作坟,号曰玄冢。

《七略》曰:扬雄,弟子共为起冢,号曰扬冢。

《赵岐别传》曰:歧字台卿,年九十余,建安六年卒。先自为寿藏图,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宾位,又自像其像居主位,皆为赞颂。敕其子曰:"我之日,墓中聚沙为床,布簟白衣,散发其上,覆以单被。即日便下,下讫便掩。"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