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言不惭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呢-大言不惭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1.自吹自擂的意思是什么
2.成语错误类型之轻重不当?
3.高考易考易错成语
4.求!!语文成语翻译 急救,在今天完成的+100分 有很多个 求达人解答
自吹自擂的意思是什么
自吹自擂释义为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出自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就这样,清朝统治集团所自吹自擂的中兴大业,转眼间已成一场春梦”。
自吹自擂近义词介绍如下:
1、自我吹嘘
读音是zì wǒ chuí xū,比喻自我吹嘘、夸张。常用做贬义词,讽刺其人华而不实,夸夸其谈,但自我吹嘘也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常用做表现自己。
2、大言不惭
汉语成语,拼音是dà yán bù cán,意思是说大话而不觉得难为情,出自《论语·宪问》。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指不害臊。例句:严知孝听他这个得意的学生大言不惭的说着,脸上的愁闷就散开了。
扩展资料
自吹自擂反义词介绍
1、谦虚谨慎
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 qiān xū jǐn shèn,意思是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出自《晋书·张宾载记》。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虚心。亦作“谦虚敬慎”。虚心、恭顺而慎重。
2、虚怀若谷
汉语成语,读音是xū huái ruò gǔ,指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善于接受别人意见和观点。出自《老子》。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例句:善于领导大的或者小的事业成功的人,没有不是虚怀若谷的。
成语错误类型之轻重不当?
⑴ 成语误用有哪八种类型
1、张冠李戴 2、望文生义 3、重复赘余 4、自相矛盾 5、不分轻重 6、不辨色彩 7、不合逻辑 8、不当修饰
⑵ 成语使用错误类型例题
1/7 分步阅读
望文生义型错误
成语往往是由典故总结引申而来,当我们不知道这些典故或者由来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望文生义,直接通过字面意思来解读成语。如“万人空巷”,直接字面意思就是巷子没人,是空的。而实际意思确是家家户户都从巷子里出来庆祝,欢迎,街上人很多。与其字面意思恰恰相反。
2/7
对象误用型错误
有些成语所指特定的对象,使用范围仅限所指对象,使用在其他地方便不合适。如“罄竹难书”,语句: 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一生做的好事罄竹难书。而“罄竹难书”却是用来形容罪行累累,多的写不完。
3/7
敬、谦词误用型错误
中国人在用词方面一向比较讲究,对自己喜欢用谦词,对他人用敬词,而生活中常犯敬、谦词颠倒的错误。如 “蓬荜生辉”,语句:今天因为我的到来蓬荜生辉。“蓬荜生辉”一般是指客人到来,主人说因为客人的到来,是自己家蓬荜生辉,而不能说是因自己的到来,使主人家蓬荜生辉。
4/7
语意重复型错误
每个成语都有其特定的意思,如果不理解很容易犯语义重复的错误。如“记忆犹新”,语句:那感人的场面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印象非常深刻。“记忆犹新”本就是还记得非常清楚,印象很深刻的意思,与后面的重复。
5/7
语境不合型错误
汉语讲究一定的语境,而成语更甚,语境不合,也非常容易导致误用。如“安步当车”,语句:为快速到达目的地,救援官兵们只能安步当车。这里安步当车使用就不合语境,“安步当车“多形容不紧不慢的行走,与救援不符。
6/7
褒贬误用型错误。
成语多是由典故引申而来,部分成语有释义中有明显的褒贬之分。如“叹为观止“,语句:做官数年,他犯下的罪行叹为观止。“叹为观止”往往赞美看到的事物美好到了极点,是褒义词,如果形容不好的事物时便不能用。
7/7
近义混淆型错误
有些成语意义比较接近,很容易出现混淆的错误。如“安之若素”与“随遇而安”都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能安然处之。但安之若素多指处于困境,仍能和往常一样,后者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二者还是略有却别。
⑶ 成语误用类型一
1、张冠李戴 2、望文生义 3、重复赘余 4、自相矛盾 5、不分轻重 6、不辨色彩 7、不合逻辑 8、不当修饰
1、张冠李戴 :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就要出差错。
例句: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
2、望文生义: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导致误用。
例句:“国足挂帅”一说的准确性到目前依然无从核实,但人们都相信这决非空穴来风。(“空穴来风”指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这里误解为“虚假传闻”)
3、重复赘余 :与成语相同意思的在句子上下文已有表述,导致语意重复。
例句:夜深人静,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孑然一身”就是“独自”)
4、自相矛盾 :在运用中,有些成语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是一回事,前后矛盾。
例句:他对工作一向拈轻怕重,勇挑重担。(前后语意矛盾)
5、不分轻重:成语与上下文描述的情景相比,夸大其辞,轻重失调。
例句: 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哀鸿遍野”比喻旧社会到处是呻咛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程度太重)
6、不辨色彩:不辨色彩主要表现在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当等方面。
例句: 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此误将贬义词用作褒义词了)
7、敬谦误用 :某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已烙下了古代的印迹,有的用于自称(谦称),如雕虫小技,东涂西抹,千虑一得等;有的则用于称对方(敬称),如鼎力相助,如坐春风等。如将其混淆,就可能造成误会。
例句:王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很粗浅的意见,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的,更成熟的意见,是谦辞,句中误用为敬辞。)
8、词性误用 :成语其实是一种结构固定的短语,有的是名词性短语,有的是动词性短语,有的是形容词性的短语,因而各自有其特定的语法功能,不能乱用。
例句:包围圈越来越小了,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翁中捉鳖。(“翁中捉鳖”是个动词性短语,此句中把它当做名词短语而误做“成了”的宾语,应改为“瓮中之鳖”。)
⑷ 成语使用错误类型
成语运用的五种错误类型1.“不合语境”。如2007年全国宁海卷第19题A项“电话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但打电话有时并不是最好的联系方法,有些事情非得耳提面命,一边说一边比划才能真正讲清楚。”其中的“耳提面命”(褒义,形容恳切地教导),一般用于师长对学生或晚辈恳切地教导,不符合选项语句中所强调的辅之以手势比划式的当面交流的语境。“不合语境”的错误,是成语使用中错误最多的一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老师和考生要倍加注意,反复辨识和训练。
2.“褒贬失当”。如2013全国课标卷第13题A项“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振振”是理直气壮的样子,“振振有词”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是个贬义成语,此处感 *** 彩不当。再如2012年山东卷第4题A项“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巧舌如簧”是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含贬义,以此形容演讲选手,显然是褒贬失当。3.“望文生义”。如2012年山东卷C项“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此项中的“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以此来形容长期请假不返回工作岗位,显然是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4. 用错对象。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方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错。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特定的“方向性”,就会出现毛病。如2012年安徽卷C项“国际田联专家诊断,男子110米栏项目仍是刘翔和罗伯斯的天下,刘翔的竞技状态与日俱增,而罗伯斯则稍欠稳定且实力有所下滑”。“与日俱增”,意思是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一般用来形容人的思想情感或心理压力,不能形容竞技状态。
5. 逆情悖理。任何一个词语,包括成语,都是依据一定的语法关系而存在于特定的句子之中且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就容易出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能否搭配,动词与宾语能否配,动词性成语能不能带宾语等等,不能仅仅从意义上看是否符合句意,还要从逻辑事理的角度看是否合乎逻辑,是否有自相矛盾的问题。如“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莘莘学子”与“一位”搭配前后矛盾。
⑸ 成语出错的类型有哪些
1、望文生义
例:张明这次的作文字迹潦草,文不加红。
解析:“点”,改动、修改。意思是指作文水平极高,写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易误解成文章不加标点。
这类成语还有明日黄花、不足为训、目无全牛、万人空巷、大动干戈等等。
2、褒贬误用
词语是有感 *** 彩的。感 *** 彩一般分为中性、褒义、贬义三类。如果褒义和贬义词用反,就会出现错误。
例:赞扬台湾志工精神时说:“有很多我们的志工团体,不管是 *** 代表或者是民间企业帮忙等等,这些都是罄竹难书,非常感人的成功故事。”
解析:罄竹难书,比喻人的罪行极多,难以写尽,贬义。在这里本意是赞扬,可用了一个贬义词,给世人留下了天大的笑柄。
这类成语还有凤毛麟角(褒)、神机妙算(褒)、洋洋大观(褒)、满城风雨(贬)、半斤八两(贬)、大言不惭(贬)、始作俑者(贬)等等。
3、谦、敬辞误用(不得体)
这一类型与褒贬误用型类似。中国人习惯于尊重别人,所以用敬辞;对自己谦虚,所以用谦辞。人、我不能颠倒,否则就会出笑话。
例:张明站起来说道:“刘老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解析:“抛砖引玉”的意思是“先把自己不是很好的观点或文章介绍给大家,目的是为了引出别人的高见或佳作”,表示自谦,只有陈教授自己来说,而由别人来说就不恰当了。
表谦辞的成语有:蓬荜生辉、敝帚自珍、贻笑大方、无功受禄、忝列门墙、一孔之见、挂一漏万、姑妄言之、管窥蠡测等等;表示敬辞的成语有:鼎力相助、虚怀若谷、率先垂范、虚左以待、洗耳恭听、高抬贵手等等。
4、用错对象
有些成语使用的对象是一定的,如果对象不对,就用错了。
例:大陆与台湾虽尚未统一,但定会有破镜重圆的一天。
解析: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与和好。也就是说这个词语仅限于用在夫妻这个对象上。
这样的词语还有相敬如宾(夫妻)、汗牛充栋(书籍)、三令五申(上对下)、人老珠黄(妇女)、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耳提面命(长辈对晚辈)等等。
5、语义重复
如果成语中的某些成分在句子中仍然有呈现,就会造成语义重复。
例:在县人大会议上,很多代表都提出了真知灼见的建议。
解析: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这个词本身就有“见解”之义,与“建议”重复。
再如下列短语中已有的成分与成语中加红部分重复:(1)劳苦大众民不聊生 (2)广大灾民哀鸿遍野 (3)百姓生灵涂炭 (4)连着几天几夜通宵达旦地忙活 (5)一天天地日臻完善 (6)众多的莘莘学子 (7)寒舍真是蓬筚生辉 (8)活蹦乱跳的生猛海鲜 (9)目前当务之急 (10)妄自菲薄自己等等。
6、多义成语
成语也有一词多义现象,我们要全面掌握。考察时往往会在比较生疏的义项上做文章。
例:最后,朱老先生说这只是一次粗枝大叶的讨论,希望大家能从中领略运用文字所应具有的谨严精神。
解析:粗枝大叶,①形容很简略,不细致,不具体;②形容作风草率、不认真。在此句中其意思为①。
7、不合语境
成语也是词,它必须符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语境不合,自然造成误用。
例:张明与李亮几乎天天一起上学,一起踢球,相知相信,相濡以沫,简直是一对亲兄弟。
解析: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句中并没有提到两人共渡难关的信息,所以不合语境。
再如: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如果语境中没有险恶的局势,不能用;名不虚传,“名”是名誉,是好名声,一般名声、恶名、臭名不可用;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不能用来表示不满意等等。
8、不合语法
有些成语有自己的习惯用法,切合了习惯用法,则使用正确,反之,则使用不当。
例: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的研究员们津津乐道着“龙芯”1号的研发成功,这是我国首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U,又称“中国芯”。
解析:“津津乐道”不具备带宾语的功能,因此这里使用不当。
其他如求全责备、司空见惯、漠不关心都不带宾语。有的成语只能用于否定句、疑问句中,如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一概而论、等量齐观、善罢甘休、等闲视之等;有的只用于否定句,如望其项背、吹灰之力、万应灵丹等;有的多适用于诙谐讽刺句,如神通广大、寿终正寝、洗王恭听、沐猴而冠、呜呼哀哉、一命呜呼等。
⑹ 常见轻重不当的成语
成语标题 成语解释
爱毛反裘 反裘:反穿皮衣,指皮毛朝里。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邪?’”
本末倒置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出处:金·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然非知治之审,则未尝不本末倒置。”
比权量力 比较衡量两方面的权力和力量。也用来指衡量两方面的轻重。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上》:“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不分轩轾 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居前不能令人轾,居后不能令人轩……臣所耻也。”
不识高低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一回:“你这小畜生,不识高低!看棍。”
不知高低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三:“那安妈妈是妇道家,不知高低,便向乐公撺掇其事。”
不知高下 指说话做事不知轻重。
出处: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先生,谢得您救俺也,只俺有句不知高下的话儿敢说么?”
不知轻重 不懂得事情要紧不要紧。
出处:《吕氏春秋·本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
不足轻重 犹言无关紧要。
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笔帖式为满洲进身之一途,今各衙门皆有,额设候补者又盈千累万,视为不足轻重矣。”
寸木岑楼 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比。原意是起点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轻重相比必须标准一样。后也比喻差距极大。
出处:《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
弹斤估两 形容掂量轻重。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言真道假、弹斤估两的在日光中烜耀。惹得一市人都来观看,不住声的有人喝采。”
等闲之辈 等闲:寻常,一般。无足轻重的寻常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
掂斤播两 掂、播:托在掌上试轻重。比喻在小事情上过分计较。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任凭人说短论长,他不怕掂斤播两。”
颠斤播两 较量轻重。常用以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计较微细之事。
出处:《绿野仙踪》第四四回:“起先不过房里院外吐些颠斤播两的说话,讥刺几句,使如玉知道。”
腹背之毛 比喻无足轻重的事物。
出处:《韩诗外传》卷六:“背上之毛,腹下之毳,益一把飞不为加高,损一把飞不为加下。”
鸿毛泰岱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同“鸿毛泰山”。
出处:郭沫若《战声集·〈归国杂吟〉之三》:“四十六年余一,鸿毛泰岱早安排。”
鸿毛泰山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缓急轻重 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七:“古之人有至于张空弮、罗雀鼠而民无二志者,非上之信有以结其心乎?此又权于缓急轻重之间而为不得已之计也。”
剑首一吷 吷:象声词,形容声音微小。比喻言论无足轻重。同“剑头一吷”。
⑺ 常见轻重不当的成语有哪些
爱毛反裘[ ài máo fǎn qiú ]: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本末倒置[ běn mò dào zhì ]: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喧宾夺主[ xuān bīn ó zhǔ ]: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
不知轻重[ bù zhī qīng zhòng ]:不懂得事情要紧不要紧。
掂斤播两[ diān jīn bō liǎng ]:比喻在小事情上过分计较。
⑻ 题中经常考的成语运用错误类型有哪些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许多源自典故,并且有些成语中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加大了同学们理解成语的难度。如果同学们在做题的过程中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句:
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火中取栗: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得到好处。)
二、褒贬不分
有些成语有明显的褒贬色彩,或赞颂、表扬,或贬斥、指责,如果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都是不恰当的。读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实际上这就是陷阱!
例句:
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带有贬义的感 *** 彩。)
三、语义重复
成分赘余是语言运用中常见的语病,成语的运用中突出存在这样的问题。虽然成语的意思在句中是正确的,但要防止与句中其他词语的重复,近几年高考题中,有所涉及,做题时更应该注意。
例句:
某些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学校的声誉。(贻笑大方:被大方之家耻笑,已有“被”的意思。)
四、不合语境
成语有其特定的含义,使用是否恰当,关键是看其是否符合语境。如果与所在的语境不能协调,使用就是不恰当的。
例句: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画地为牢:喻只许在指定范围内活动,不合此处语境。)
五、轻重失当
有些成语词义较重,有些成语词义较轻,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句:
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时间。(义无反顾:“道义上不容许徘徊退缩;只能勇往直前”。而句中“为出版画册而放弃休息时间”与“道义”无关。)
六、对象错位
每个成语都有其相对应的使用对象,如果在使用时不分对象,就会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例句:
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稍纵即逝:形容时间或机会很容易过去。)
七、谦敬误用
有些成语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有些成语是敬辞,只能用于他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例句:
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八、固定搭配
成语在使用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搭配方式,若果脱离这种搭配就会出错。(不合语法)
例句:
据介绍,这位盲人并非走后门照顾来的,她在美国女子1500米奥运选拔赛中名列第三,许多明眼运动员只能望其项背。(望其项背:其用法是多用于否定句中。句中要表示的意思是许多明眼运动员比不上她,所以应改为“许多明眼运动员难以(或“不能”)望其项背”。 )
九、不合语法
成语在使用中形成了语法上相对固定的搭配方式,若果脱离这种搭配就会出错。
例句:
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后边一般不能带宾语。)
十、形近混淆
有些成语由于字音、字形或词义相近,使用时极易混淆,设题者专门找一些极为相近的成语来迷惑大家,因而必须区别近义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例句:
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此处应改成“耸人听闻”。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者震动。)
⑼ 成语错误种类
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二、混淆色彩,褒贬颠倒。三、对象不当,张冠李戴。四、不明语境,谦敬错位。五、功能混乱,搭配不当。六、不合习惯,违背常规。七、范围不清,轻重失当。八、画蛇添足,前后重复。九、不明语源,不知本义。
⑽ 成语使用中常见的错误类型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1)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2)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10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了1.8万亿元,凭此成绩,我国当仁不让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
在(1)句中,“叹为观止”意为“叹:赞叹;观止:看到了止境。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句子说的是高票价让人们无法亲临现场,用“望而却步”比较合适。在(2)句中,“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二、褒贬不当
成语从感 *** 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类型,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的错误。如:
(1)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2)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1)句中,“处心积虑”一般作状语,含贬义,指费尽心思做坏事,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力)。(2)句中的“巧舌如簧”这一成语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含有贬义,用在这儿亦是感 *** 彩不当。
三、语意重复
成语一般都比较精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成语和句子语义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境义的重复。如:
(1)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高考易考易错成语
1.不孚众望:孚,不使群众信服。(注意区分“深孚众望”或“不负众望”。)
2.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不能形容商品。
3.狭路相逢,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不可用于老友见面。
4.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要说成“对……漠不关心”。)
5.近一段时间来,巴以暴力流血冲突持续加剧,巴以和平面临空前绝后的威胁。(“巴以和平面临的威胁”是空前的,但今后可能更严重,不会“绝后”。)
6.素昧平生,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不用于知识。
7.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8.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不形容衣服很不合身
9.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10.果不其然,果然如此。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
11.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不能用于对待别人。
12.不知所云,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使人不知道说的是些什么。是用于批评说话人的。如“这篇文章逻辑性太差,使人看了~。”
13.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14.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注意“振”的写法,不能误写成“震”。
15.螳臂当车,也可以写成“螳臂挡车”,螳螂举起前腿想挡住车子前进,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多指逆潮流而动。
16.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像冰一样完全消除。(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不用于消除烦恼。)
17.炙手可热,比喻人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不指知名度。注意“炙”的写法,这个字取意“肉在火上烤”。
18.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19.耿耿于怀,习惯用于不能忘怀与别人的芥蒂。
20.年富力强,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不能用于退休的老人。
21.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不用于价格高低的比较。
22.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不形容个性鲜明。
23.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24.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25.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
26.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28.首鼠两端,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左右动摇不定。不用于表示言行不一
27.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不形容两个人方向相反。
29.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30.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褒义。
31.条分缕析,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褒义。
32.安之若素,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不能表示“心里安稳”。
33.一文不名,同“不名一钱”“不名一文”,意思是一个钱都没有。名,占有。
34.涉笔成趣,形容一动笔就画出或写出很有意趣的东西。常用来表示创作者水平高。
35.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36.衣锦还乡,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37.不足挂齿,表示不值得一提,含轻视或自谦之意。
38.一尘不染,泛指人品纯正,丝毫没有沾染坏习气;也指环境非常清洁。
39.倾巢出动,比喻全部出动,贬义。
40.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
41. 官样文章,讽刺那些空话套话连篇的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贬义。
42.望文生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贬义。
43.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褒义。不能用来形容官僚作风。)
44.良莠不齐,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良莠不齐”和“参差不齐”都有不整齐的意思。但良莠不齐是指好人坏人都有,或者水平有高有低;混在一起;“参差不齐”是指长短高低大小不一;当时是指水平不一。
45.赤地千里,形容旱灾或虫灾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46.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注意区分“拭目以待”,意思是擦亮眼睛等待,或等待事情的实现。
47.唾手可得,比喻极容易得到。
48.亦步亦趋,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贬义。不能表示紧跟潮流。
49.杯弓蛇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不表示无中生有。
50.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褒义。不能表示缺乏谋略。
51.侧目而视,又恨又怕地看着。不能形容骄傲自满。
53.人严阵以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
52.如履薄冰,比喻行事特别谨慎,存有戒心。只能用于主观心理,不能表示客观存在的危险状态。
54.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爱好它。不比喻言行不一。
55.顺水推舟,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常讽刺不坚持原则。不能表示按规律办事。
56.求全责备,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但“求全责备”不能带宾语,要说成“对……求全责备”。)
57.不置可否,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
58.子虚乌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
59.洞若观火,形容有敏锐的观察力,非常清楚地看出事物的本质,好象看火一样。
60.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61.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校
62.芸芸众生,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平凡普通的人。
63.不吝赐教,客气话,希望对方指教。不能用于自己。
64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相对,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不能表示“俗人”、“下等人”。
65.大放厥词,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66.有文不加点,形容文章写得极快且毫无修改痕迹,褒义。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67.不胫而走,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往往用在消息等方面。(表示东西下落不明,用“不翼而飞”。)
68.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褒义。
69.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贬义。
70.拉大旗做虎皮,比喻打着某种旗号以张声势,来吓唬人,蒙骗人。
71.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褒义。
72.有口皆碑,比喻高尚行为人人称赞。
73.叹为观止,春秋时季札在鲁国观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看到这里就够了(观止矣),再有别的乐舞也不必看了。以后这个成语用来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74.“擢”音zhuó,擢发难数,形容罪行多得像头发一样,数也数不清。与“罄竹难书”近义,罄竹难书:把竹子写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75.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蛮干。贬义。暴虎,空手打虎;冯河,徒步渡河。“冯”读píng。)
76.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不形容变化莫测。
77.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了极点。只能形容人的态度,不能形容事情的性质;只表示痛恨,不表示痛心。
78.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79.胸有成竹,指做事很有把握。不表示对情况很了解。
80.与人为善,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不指“文明礼貌,和气待人”。
81.飞短流长,飞、流:散布;短、长:指是非、善恶。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不能形容瀑布。
82.无所不为,什么坏事都干。贬义。
83.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84.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注意区分“络绎不绝”。)
85.世代相承,侧重“继承”。
86.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87.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用于人的急迫心情。
88.口传心授,口头传授技艺。不表示读和想。
89.受宠若惊,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90.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贬义。不能用于表示热爱教师工作。
91.无为而治,道家哲学,指统治者什么也不做却使天下大治。
92.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93.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94.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胜:尽。
95.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对等宾客一样。不能形容孩子与父母的关系。
96.难能可贵,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用于表扬人。不能用于赞美景物。
97.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利害等放在心上。褒义。注意“置若罔闻”指的是置,放;若,好像;罔,没有;闻,听见。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听见了而不加理睬。)
98.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99.反戈一击,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
100.振振有词,说得似乎理直气壮,贬义。不能理解为理直气壮。
101.坐如春风,比喻听了长辈教导,像是沐浴着和煦的春风。
102.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固执或愚蠢。
103.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104.不以为然,不认为正确。
105.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不能形容一般人多,更不能形容商品。
106.名不虚传,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107.莫逆之交,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108.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指跟着干坏事。贬义。
109.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不用于躲避灾难。
110.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不是加在中间。
111.见异思迁,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不表示拿不定主意。
112.不瘟不火,戏剧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不能形容股票走势或商品销售形势。
113.鞭长莫及,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注意“望尘莫及”,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114.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费尽心思。贬义。(注意“殚精竭虑”。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115.“难言之隐”的“隐”就是“苦衷”。
116.城下之盟,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不用于平等的磋商。
117.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语言。贬义。
118.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119.闪烁其词,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有意不把话说明白。
120.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谦辞,不能用于别人。注意,不少成语是专用于谦敬的。如:篷荜生辉,别人的来到使自己感到荣幸。鼎力相助,别人的大力相助。一言九鼎,别人说话顶用,受到大家尊重。
121.集思广益,广泛吸收群众有有益的意见。
122.惨绝人寰,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不能形容人。/补充: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非常愤怒。
123.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贬义。不表示旧貌换新颜。
124.接踵而至”形容一个接一个来到,虽有人多的意思,
125.“青出于蓝”意思是学生超过老师。
126.“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相连,侧重同甘共苦。表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应该用“息息相关”。
127.沸沸扬扬,象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闹。不形容场面热闹。
128.“身临其境”前面要加“有如”。/妙手回春,指医生医术高明,不指自救。)
129.俯首贴耳,十分听话,奴气十足。灰心丧气:遇到困难、失败而意志消沉。/补充:趾高气扬,高高举步,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130.临渊羡鱼,语出“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用来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
131.楚楚动人,姿态娇柔、秀美,形容女子或柔媚的景物。不形容文章动人。
132.一触即发,比喻形势紧张,马上要发生严重的事件。
133.“陈陈相因”是贬义词,意思是“沿袭老一套,没有改进”。
134.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135.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贬义
136.难言之隐: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便说出口的原因或事情。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隐:隐情,藏在内心深处的事.
137.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138.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应换为“设身处地”。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遭遇中。
139.“出奇制胜”①原指作战时运用奇兵或奇计;出敌人不意;制服敌人。②泛指用新奇的、出人意外的办法获胜。不能带宾语。
140.风声鹤唳,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常与“草木皆兵”连用。不能用来形容战斗激烈。
141.感同身受,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专用于代替别人表示感谢。
142.口若悬河,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辩,说起来没个完。
143.“慷慨解囊”是资助别人,不是自己花钱买东西。
144.深入浅出,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不用于绘画作品。
145.“罪不容诛”说的是罪过大,非杀不可。
146.气宇轩昂,形容人很有气概。不能形容建筑物
147.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48.指手划脚,形容说话时用手势示意或轻率地指点、批评。
149.视同儿戏,把事情当成小孩儿玩耍一样来对待。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
150.痛定思痛,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
151.门户之见,门户:派别;见:成见。因派别不同而产生的成见。
152.漫不经心,指人对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漫:随便。
153.瑟瑟失调,比喻夫妇不和。不能用于其他人物关系。
154.绝无仅有,形容极其少有。不是绝对没有的意思。(例如:“身上刚剥下来的棉衣,或者预备秋天嫁女儿的几丈土布,再不然——那是绝无仅有了。”)
155.是可忍孰不可忍,指对人的重大罪行不可容忍,极度愤慨。不能用于对自然灾害等。
156.念念:时刻思念着。念念不忘形容牢记心上,时刻不忘。一般不用于不幸和痛苦的事情。
157.一笔抹杀,指把成绩、优点全部勾销或全盘否定,一般不用于否定错误或罪行。
158.绘声绘色,指讲述、描摹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不用于演戏。
159.敷衍: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指随便应付一下,就算把事办了。用于对事。
160.厚此薄彼,形容对彼此待遇不同。一般用于对人、单位、集体。
161.苦口婆心,形容怀着好心再三诚恳地劝告。一般用于劝告那些不能较快地认识自己缺点错误的人。
162.姹紫嫣红,姹:美丽;嫣:美好,常指笑容。姹紫嫣红,形容各色娇艳的花,不能单用于某一种花
163.喧宾夺主,喧:大声吵嚷。喧宾夺主,客人的声音比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
164.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一蹴而就,踏一脚就成功,形容轻而易举。
165.放诸四海而皆准,一般指友谊、团结等牢不可破。
166.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一般指对事。
167.舍本逐末,放弃主要的、根本的,而只追求次要的、枝节的。生产与生活不存在本末关系,只有因果关系。
168.衷:内心。无动于衷,内心动也没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不关心,置之不理。读书是孩子应做的事情,只能说认真与否,不认真不能叫做“无动于衷”。
169.举案齐眉(案:古时有脚的托盘。举案齐眉,汉代梁鸿的妻子给他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后泛用以形容夫妻相敬。)
170.改弦易辙,(易:更换;辙:车轮轧下的痕迹,这里指道路。改弦易辙,乐器换掉弦,车子改换道路。比喻变更方向、计划或作法。招牌易名不叫改弦易辙。)
171.陈词滥调,陈旧而不切实际的言词,空泛的论调。过时的消息不叫陈词滥调。注意:“陈词滥调”的“滥”不能写成“烂”。
172忍痛割爱:忍痛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交给别人。
173.情不自禁: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手病态地抖动不叫“情不自禁”,可用“不由自主”。)
174.(衷;折衷。莫衷一是,各有各的看法或主张,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一般用于指议论者。句中可改为“无所适从”。无所适从:不知道依从谁好,不知道按哪个办法好。)
175.豆蔻年华(唐杜牧有诗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旧时指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176.飞黄腾达(飞黄:传说中的神马;腾达:形容马的飞驰。飞黄腾达,比喻一些人的地位提升得很快。不用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177.痛心疾首(痛心:指悲愤到极点;疾首:头疼。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车祸致残,只会悲痛,并无气愤可言。)
178.维妙维肖。(维:语气助词,维妙维肖,形容刻画或描摹得非常逼真。自然界的事物不能称维妙维肖。)
179.游刃有余。(游刃:运转刀刃,即用刀来操作。游刃有余,对于运转刀刃是宽宽绰绰,大有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不能用来指生活轻松而又丰富多彩。)
180.肝脑涂地:原来形容惨,后来表示竭尽忠诚,不惜任何牺牲。
181.汗牛:使牛出汗;栋:栋宇,屋子。汗牛充栋,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书籍极多。
182.万籁俱寂(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万籁俱寂,形容周围环境十分宁静。人声、号声消失不叫“万籁俱寂”。)
183.运斤成风(斤:斧头。运斤成风,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熟练,技术神妙。不是有力气的意思。)
184.从长计议,指放宽时间慢慢商量考虑,不急于作决定,也指慢慢设法解决。句中可用“从长远考虑”。
185.逆水行舟:比喻不前进就要后退,没有前进缓慢的意思。
186.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没有轻而易举的意思。
187.杳无音讯(杳:幽暗。杳无音讯,见不到踪影,形容一直得不到对方的消息。句中可用“无影无踪”。)
188.期期艾艾:《史记?张丞相列传》里说,周昌口吃,一说话总要重复说“期期”。《世说新语?言语》里说,邓艾口吃,一开口就要说“艾艾”。形容口吃的人说话不流利。
189.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防备。用于此不当,可改为“猝不及防”。猝不及防“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
190.首当其冲(冲:要冲,交通要道。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对方的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遭受灾难。并非指冲在最前面。)
191.胸有成竹: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有成算。
192.付之一笑:用笑来对待回答,形容不值得理会。
193.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与“造诣深”无关。
194.犯而不校(校:计较。犯而不校,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
195.淋漓尽致(淋漓:渗透了水的样子,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说话表达得充分、详尽,或痛快到了极点。可改为“体无完肤”。体无完肤:比喻论点全部被驳倒或文章被删改得很多。)
196.名不虚传,流传开来的名声与实际相符。
197.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198.名正言顺,名义正当,道理也讲通。
199.为虎作伥(伥;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来给虎吃。比喻给坏人做帮凶。)
200.不胜枚举。(枚:个。不胜枚举,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星辰“无数”,不同于“为数多”,“不胜枚举”不足以表示“无数”。)
201.视而不见,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形容不关心。
203.醍醐灌顶(醍醐:纯酥油,由牛乳提炼;灌:浇;顶:头顶。醍醐灌顶,佛教用以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和彻悟。也比喻感到清凉舒适。)
204.不足为训(训:法则。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错误”不可能成为“法则”。句中把“训”误解为“教训”。)
205.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大方之家,懂得大道理的人。)
206.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不能用“一位”修饰。)
207.万人空巷(空巷:指街、巷的居民都走出来了。万人空巷,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哄动一时的热闹情景。)
208.火中取栗(栗:栗子。寓言《猴子和猫》里说:猴子骗猫给它取出火中的栗子,结果猫不但没吃着,反倒把脚上的毛烧掉了。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209.差强人意(差:稍微,比较;强:振奋。差强人意,原意为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在表示大体上还能够使人满意。可改为“强人所难”。强人所难:勉强别人做为难的事。)
210.独到之处,指与众不同的见解。不是指某种特点。
211.漠不关心,(对人或事物)感情冷漠,态度冷淡,毫不关心。多作谓语,谓语前常有介宾短语作状语,后面也不能带宾语,
212.鼎力相助,大力支持帮助。一般用语请人帮助的客气话。这是个敬词,一般用在请托或感谢对方的场合,如“请(你)鼎力相助”、“感谢你的鼎力相助”。
213.“执迷不悟”执:坚持;迷:迷惑,分辨不清;悟:觉悟。坚持错误,不知觉悟。
214.“别无长物”不是说“别无长处”,而是指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215.有口皆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到处受到赞扬。
216.断线风筝,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
217.“半斤八两”,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各有千秋”:各有特长。
218.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219.“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笑。
220.遐迩闻名: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221.先斩后奏,斩:砍头;奏:进,上,包括进言、上书、呈进财务等,通常指臣子对皇帝的报告。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定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
222.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求!!语文成语翻译 急救,在今天完成的+100分 有很多个 求达人解答
义无反顾: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方兴未艾 :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溢美之辞:溢:水满外溢,引申为过分。过分吹嘘的话语。亦作“溢美之言”。
殚精竭虑: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
弹冠相庆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大言不惭 :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身在江湖,心悬魏阙: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富贵的假隐士。
丁是丁卯是卯: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
时寻章摘句: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如虎添翼:好像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流言飞语: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同“流言蜚语”。
势如破竹: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见猎心喜:猎:打猎。看到打猎心里就高兴。比喻看见别人在做的事正是自己过去所喜好的,不由得心动,也想试一试。
连篇累牍:累:重叠;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
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苟且偷生: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苟且地活着。得过且过,勉强活着。
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