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二物理刚入门,概念有时转化不过来,比如说物态的变化,老师说到液化等时,脑子一下子反应不过来,怎么

2.初二物理知识点

3.学长学姐这道题怎么做?

初二物理刚入门,概念有时转化不过来,比如说物态的变化,老师说到液化等时,脑子一下子反应不过来,怎么

滴水成冰怎么做-滴水成冰怎么做成的

长期使用的白炽灯灯丝变细——升华;

夏天,湿衣服很快干了——汽化;

冬天,屋顶瓦片上的霜层增厚——凝华;

秋天,早晨出现浓雾——液化;

春天,冰雪融化了——熔化;

把铁水倒入模具内制成铁制品——凝固。

下面是一套题,你可以选做,我做了一些,答案供你参考。

一、填空题(66×0.5分=33分)

1、请将与下列自然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写在现象后的横线上。

①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____ 液化______ ②早春的河面冰的消融____熔化_______

③深秋早晨草木上的露珠____液化______ ④寒冬屋面瓦片上结霜_____凝华_____

⑤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_____凝固_____ ⑥夏天暴雨过后天晴路面迅速变干____汽化______

⑦夏天自来水管出汗____液化______ ⑧从冷库拿出的冰棒上有一层白粉____凝华______

⑨北方冬天早晨窗户玻璃表面结冰花____凝华______

⑩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____先液化后汽化______

2、写出以下物态变化的名称:给碘粒加热变成紫色的气体属于____升华______现象,放在杯子里的冰块过一段时间会变成水,属于____熔化______现象,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变干了,属于_____汽化_____现象,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属于____凝固______现象,在手上擦些酒精感到冷属于____汽化______现象。

*3、冰、松香、玻璃、食盐、沥青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

4、早春冰河解冻会感到寒冷,是因为____熔化吸热______的缘故,盛夏在地上洒水会感到凉爽是因为____蒸发吸热______的缘故。

5、在《千字文》中有“露结为霜”这样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汽____凝华______形成的,并不是来源于露,而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汽____液化______形成的小水珠。

6、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____汽化______变成水蒸汽,升入天空,水蒸汽在天空中遇到冷空气有些____液化______成小水珠,有些_____凝华_____成小冰晶,形成升姿百态的云(填物态变化名称)

7、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中呼出的气,但效果不同,对着手吹气,手感到_____冷_____,是因为吹气加快了手上水份的____蒸发______,从手上吸收____热量______;对着手哈气,手感到____热______,是因为哈出的水蒸汽在手上_____液化_____,而这是一个____放热______过程。

8、用久了的灯泡会变黑,是因为灯丝受热产生____升华______现象,然后气态的钨在灯泡壁上______凝华____的缘故。

9、水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通常情况下,水的凝固点是____0______℃,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100______℃,水在结冰的过程中,温度______不变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但会_____放出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但需要____吸收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一杯水放在桌上,水会蒸发,蒸发时,水的温度_____不变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水蒸发需要____吸收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10、下表列出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

水银

酒精

植物油

熔点℃

0

80

-39

-177

-210

-218

3410

232

1535

328

沸点℃

100

218

357

78

-196

-183

2750

287

1740

(1) 在冰、萘、水银、酒精、氧几种物质中,常温下是固体的是___萘 钨 锡 铁 铅_______;

(2) 氧在-184℃所处状态是____液态______;

(3) 将锡、铅放在一起来加热,最先熔化的是_____锡_____;

(4) 北方冬天气温最低可低于-40℃,要测北方冬天气温,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选____酒精______;要测量萘的熔化和沸腾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选____锡______;

(5) 铝锅穿孔,可以用锡焊补好,补好的铝锅可以水煮食物,但不能油炸食物,是因为_______________锡的熔点介于水的沸点和植物油的沸点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电灯在发光时,灯丝温度高达2000℃以上,在表中所列材料中,应选_____钨_____作灯丝材料;

(7) 要用蒸馏法来分离酒精和水,温度应控制在_____78_____℃,要通过冷却法来分离氧和氮,温度应控制在_____-183℃_____;

(8) 一般说来,纸的着火点只有180℃左右,酒精灯火焰温度在400℃—500℃之间,为什么可以用纸锅烧水________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水沸腾后温度保持在100℃____________。

11、人体正常体温是____36.8______℃,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35℃~42℃_______,体温计的分度值是____0.1℃______,常用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0.02℃______。

12、将一温度计放在开口酒精瓶中,温度计之数比室温____高______(选填“高”或“低”),如果把这只温度计从瓶中取出拿在手中,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会_____降低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酒精蒸发需要吸热___________________。

13、干湿泡湿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使用时,其中一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蒸发时要______吸热____,所以这只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支的读数____高______,在相同室温下,两个读数差值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汽的含量____高______。

14、将湿衣服放在0℃房间里,衣服结了冰,是因为_________水的凝固点是0℃___________,而结冰后未解冻时,衣服变干了,是发生了____升华______现象。

二、选择题(22×1分=22分)

15、萘的熔点是80℃,则温度是80℃的萘将( D )

A、是固态 B、是液态 C、固液共存 D、都可能

16、下列能够降低室内平均温度的做法是(C )

A、打开电风扇 B、关闭房门 C、向地上洒水 D、打开房间中正在工作的电冰箱门

17、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下,然后再伸进口腔内,这样做的目的是( C )

A、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 B、进行消毒

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D、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18、海波的熔点是48℃,则温度是48℃的海波,将( D )

A、正在熔化 B、正在凝固 C、不熔化也不凝固 D、都可能

19、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D )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升华形成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C、干冰先熔化再汽化形成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汽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20、下列现象在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A )

A、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

B、103℃的水并没有沸腾

C、放在0℃的房间里的湿衣服结冰

D、在北方的严冬用水银温度计正常测出了冰雪的温度

21、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碗放在锅内的水中蒸“汽水肉”,“鸡蛋糕”等食物,蒸出来的食物非常鲜嫩。要求碗不能与锅底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时,碗里的水( B )

A、 稍后沸腾 B、同时沸腾 C、温度总是低于锅内水的温度,不会沸腾

D、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22、夏天,从电冰箱里取出鸡蛋,常会看到鸡蛋壳先变湿,再变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升华后蒸发 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升华

23、小明把装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直到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盖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则观察到烧瓶里的水( B )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后停止沸腾 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后会重新沸腾

C、因为没有继续吸热,又烧冷水,水不会沸腾

D、从火焰上拿开烧瓶,到向烧瓶底部浇冷水的整个过程中,水始终会沸腾

24、小明和小莉分别煮鸡蛋,小明在水沸腾后,继续用“急火”煮,而小莉在水沸腾后将火焰调小,用“文火”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将鸡蛋煮熟,则两种方法比较( AD )

A、小明省时间 B、小莉省时间 C、小明省燃料 D、小莉省燃料

25、严冬,汽车司机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作为发动机冷却系统里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有( C )

A、较高的沸点 B、较好的导热性 C、较低的凝固点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6、一个密闭容器内装有冰水混合物,当容器外气温为0℃时,经过一段时间后容器中( C )

A、都结成了冰 B、都化成了水 C、冰和水都不变 D、无法判断

27、下列情况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C )

A、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入冰箱 B、给墨水瓶加盖

C、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D、把新鲜的柑桔装入塑料袋

28、用扇子扇风,人觉得凉快是因为( C )

A、扇来的风把周围的热空气赶跑了 B、扇来的风的温度比周围气温低

C、扇风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水蒸发 D、扇来的风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

29、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会听到一阵响声,并且看到水面上出现“白气”,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C )

A、液化 B、汽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30、在制药时,可以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份,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条件下提取,应选用的方法是( D )

A、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B、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C、增大容器中的气压 D、减小容器中的气压

31、衣柜里常放些卫生球来防虫,不过时间一长,柜中的卫生球会变小甚至消失,这是因为卫生球( C )

A、熔化了 B、汽化了 C、升华了 D、蒸发了

32、100℃水蒸汽烫伤比100℃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C )

A、水蒸汽温度高 B、水蒸汽含热多

C、水蒸汽液化要放热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3、用来发射卫星的火箭,在它的头部除了一层特殊物质:以避免火箭因高速运动时与空气作用产生高温而被毁坏,该材料能起这种作用的原因是( D )

A、材料坚硬不怕热 B、材料不传热

C、材料非常光滑,不易与空气作用生热

D、材料受热熔化并汽化吸收了大量的热

34、目前有些饭店在洗水间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A)

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B、 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 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35、张明同学在家洗澡时,发现此过程涉及许多物理知识,于是他总结了以下几点,其中一条有错误的是( A )

A、 房间内充满的“白气”是水蒸汽

B、 地面铺上凹凸不平的地板砖是为了增大摩擦

C、 房间窗户玻璃变得模糊不清是水蒸汽液化造成的

D、热水冲洗全身变暖和是热传递的结果

36、对冰水混合物加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A、 混合物中水的温度升高,冰的温度不变

B、 混合物中水的质量增加,冰的质量减少

C、 混合物中的冰逐渐熔化

D、只要冰未熔化完,混合物的温度就是0℃

三、读图与实验题(32×0.5分=16分)

37、四位同学测量体温时,分别沿如图中所示A、B、C、D方向观察读数,其中沿着______方向观察容易读数,这是因为体温计在设计时应用了___________,观察图乙,我们发现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_,体温计的分度值是_____,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_____。

38、如图是某种物质的______(选填“熔化”“凝固”“沸腾”)曲线图,由图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___(选填“晶体”“非晶体”)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物质熔化过程经过的时间是______,图中AB段物质是______态,BC段物质是______态,CD段物质是______态,从B到C,固体的质量将______,液体的质量将______,B点时物质是______态,因为______,C点物质是______态,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39、如图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但都有错误,请写出各图中的错误。

A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

(1)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则图__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实验小组在加热的过程中测量水温时,小敏同学不小心把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烧杯底接触了,那么测出的水的温度值与真实值比较将偏____________;

(3)他们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得到如下表一组数据,从记录的数据看出,有一次观察记录是错误的,这一次错误是第________min钟时的温度,其中加热到19分钟时温度值未记录,图A中温度计示数刚好是19分钟,则第19分钟的水温是________℃。

(4)由记录的数据可以知道水的沸点是________℃,它低于100℃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5)这个实验小组实验时间过长,如果要缩短时间,请你说出两条措施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min

0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熔度℃

25

94

95

96

97

98

98

96

98

98

98

(6)请你在图D所示的坐标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四、探究与体验(4×4分=16分)

41、某校自然科学兴趣小组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这样的猜想“保温瓶内的水温下降快慢可能与保温瓶内热水的多少有关”,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兴趣小组的同学从总务处借来8个同样容量的热水瓶做实验,在8个热水瓶中分别装入初温相等,质量不同的热水,在同一环境下同时测量,以保证环境温度相同,8个小时后再测量水温,以下是同学们的实验结果:

保温瓶编号

1

2

3

4

5

6

7

8

装入水的质量(kg)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水的初温(℃)

98

98

98

98

98

98

98

98

8小时后水的水温(℃)

84.5

84

83

81.5

79

48

76.5

74

8小时后水的温差(℃)

13.5

14

15

16.5

19

50

21.5

24

(1)同学们回顾实验的过程,确认数据均正确无误,但他们发现6号瓶中水的温差与其它瓶中水的温差趋势明显不一致,于是他们认为在器材选择上还存在问题:可能是保温瓶本身存在的问题。而且他们进一步分析,保温瓶内水温下降快慢不仅仅与瓶内热水的质量有关,可能还与多个因素有关,如水的初温、环境温度、保温瓶的保温性能等等,因此要验证他们的想法,设计实验的基本思想应该是______________法。请你想想:他们在实验中,6号瓶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因素没有控制好,你认为应该怎样改进___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的数据,你觉得保温瓶内水温下降的快慢与保温瓶中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某同学从生活经验提出:“蒸发的快慢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的问题”并结合生活经验提出如下猜想:a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b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c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有关;d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1)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酒精,把一杯放在通风处,另一杯放在避风处,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杯中酒精的多少,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同学设计在相同的两只玻璃板上分别滴同样多的水珠,用酒精灯对某中一块玻璃板加热,另一块不加热,如图所示,观察玻璃板上水的变化,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d,要求简要写出实验的方法。

43、小明同学做了如下一个实验,从冰箱中取出一块冰砖,厚约6cm,然后把冰砖两端用小板凳支起来,再取一根长约50cm的细蜡线,横搭在冰砖上,蜡线两端各拴一个约5kg的重物,过了一会儿,“当”的一声,重物落地了,蜡线没断,但非常奇怪的是冰砖也没有断裂。

请根据上述现象提出一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猜想对上述现象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一次实验中,实验员不小心把一些碘和铁屑混在一起,请你想想,把铁屑中的碘除掉,至少写出两种方法了,简要说明做法及所利用的原理。

方法1:

方法2:

五、实践与创新(45题2分,46题4分,47题3分,48题4分,计13分)

45、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稀材料,超过40℃时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固,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差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请你解释这种设计的原理是什么?

46、在CCTV—1的《新闻联播》节目中,曾经播放了“神州五号”飞船成功飞入太空的壮观场景,当“长征2号F”运载火箭点火离开发射台升空的瞬间,只见火箭底部涌出庞大的白色气团,其实这不是火箭喷出的废气,我们知道,当火箭刚点火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此时任何物质遇到如此高温的火焰都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台的台底,航天工程师在台底建造了大水池,就巧妙地攻克了这项技术难关,现在请你说明:

(1)火箭升空瞬间,庞大的白色气团产生的原因。

(2)大水池能起到保护发射台底作用的道理。

47、利用下面的方法,可以防止煮熟的饭菜变馊。方法:倒一盆冷水,将一只盛有饭菜的篮子搁在离水面稍高处,将一块白纱布缝成园筒型围在篮子的四周,下面浸入盆里的水中,上面用夹子夹在篮柄上,放在通风处。你能回答出其中的道理吗?

48、小明倒了一杯开水,想让水很快冷却下来,给你以下器材,一盆冷水,一块冰,一个玻璃杯,请你设计至少4种方法,使开水降温,写出器材,并简要写出做法和道理。

初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课时

一、 复习引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中国人在声学上大量发现之一。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

二、 基础练习

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⒈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⒉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⒊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⒋乐音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⒌噪声减弱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_,在传播过程中减弱_,在耳朵处减弱_。

三、复习过程: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

1、 声音的产生:

A、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

B、 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

C、 也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

D、 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子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

2、 声音的传播

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

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

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在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C.听觉器官完好.

教师简要讲述人耳的结构,着重讲清楚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震动)、听神经(传到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这些部分的功能。

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第二课时

一、复习过程

声音的三个特性:

A、 音调:声音的高低,也即通常所讲的“调子高低”问题。

①决定音调的因素:频率 (教师再将一下频率的概念、单位)

②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③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

④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其他动物可以听到超声波、次声波。

B、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即通常指的“嗓门大小”问题。它由物体的振幅决定。

教师比较频率和振幅的不同。

C.音色:某种声音所独具的特质。如二胡、小提琴,无论在白天、黑夜、人们都能区分,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之使然。

第三课时

一、复习过程

学习本章要求能常识性地了解噪声和它的危害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

1.噪声:

①物理定义: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②环保角度上的概念:影响人们学习、休息、工作、谈话的声音。

③噪声强弱的表示:用分贝(dB)表示。教师讲一讲保证工作、学习的声强级、保护人听力的声强级等知识。

④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实施。

声的利用:

①声音中含有信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②回声:回声定位

③声音中含有能量:超声波除结石,城市噪声中声能的开发(研究中)。

第二章 光现象

第一课时

一、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应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还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

二、基础练习

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烛焰。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我国古代墨经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的 小孔成像实验,并明确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

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三、复习过程

(1)、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应用: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

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

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第二课时

二、基础练习

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 、 。

2.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则反射角是60°。若将镜面转动,使入射角成40°,此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80°。

3.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三、复习过程

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要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因果关系。回答问题时,不要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反射角由入射角决定,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图中i是入射角,r是反射角,∠r=∠i。还要注意到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任何一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即使在发生漫反射时,每一条光线还是遵守反射定律的。

第三课时

二、基础练习

1.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是正立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3.球面镜分凹镜和凸镜两种,凹镜能使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使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凸镜能使光线发散。

三、复习过程

(1)平面镜:

1、成像特点: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大小相等

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正立”“等大”“虚象”“像、物关于镜面对 称

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4、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

5、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

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第四课时

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也是光现象,讲述的是折射现象和物体的颜色的初步知识,是选学内容。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是理解透镜作用的基础,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4、光源发生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现象时,折射

角大于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

时,它们的光路图如右图所示,其中 NN’是界面,

右侧是玻璃,BO是入射光线,OC是反射光线,OA

是折射光线。

四、复习过程

(1)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2)从实验知道,太阳发出的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纸屏上形成彩色光带,叫做光谱。彩色光带的颜色按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表明,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

通过棱镜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复色光分解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关于物体的颜色,要知道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关于色光的混合,要知道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色光束。

关于颜料的混合,要知道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颜色来。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照相机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幻灯机

u<f 正立 放大 虚象 |v|>u 放大镜

1、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像。这个像是物体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成的,能用光屏显现出来,叫做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上面的原理制作的。

2、在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就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原理制成的。

实验表明,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用来观察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第二课时

(4)眼睛: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近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单元复习目的

1、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掌握物态变化规律及特点,会画熔化、凝固、沸腾图象及其意义。

3.掌握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

4.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

5.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6.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并能解释。

7.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开放、探究,创新能力,学生自己摄取知识,加强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这一章主要内容有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方面的热现象。这些热现象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关系密切。因此,在讲授本章各种热现象时,要密切联系实际,并组织学生动手做好海波的熔化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同时教师要做好碘升华等演示实验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基础练习

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

2.常用温度计的刻度是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3.常用温度计最小刻度是1℃;医用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从35℃到42℃;最小刻度是0.1℃摄氏度。

4.温度计要能正确使用,使用前首先要搞清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使用它测水的温度时,要注意:(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 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水中,观察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5.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反之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

6.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只有对晶体来说熔化和凝固都有固定的温度,称为熔点和凝固点。

7.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称为汽化,而从气态变为液态称为液化。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8.沸腾与蒸发的不同点是: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它是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的。

9.影响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的就越快。

10.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可以液化;在常温下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石油液化。

1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华,而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称为凝华。

三、复习过程

(1)、温度

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 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 用液 体 水 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物质由一

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1).熔化:

1. 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

2. 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都是晶体。

松香、玻璃、蜂蜡、沥青都是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晶体还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而且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4. 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5. 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6. 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0C。当温度为790C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0C时,

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C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C,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0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0C,此时水银已凝固; 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0C,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7. 熔化吸热的应用: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2).凝固:

1. 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 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2. 凝固规律:

①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

3. 晶体凝固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4. 凝固放热: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物质不但可以发生固态、液态间的相互转化,还可以在液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

二、复习过程

(3).汽化:

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1. 沸腾:

⑴沸腾现象: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⑵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⑶液体沸腾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⑷有关沸点知识:

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0C,固态氧的熔点是-2180C。-1820C时,氧为气态。-1840C时,氧为液态。-2190C时,氧为固态。-1830C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②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1000C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③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0C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酒精汽化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780C,高于780C时为气态)

2. 蒸发:

⑴蒸发现象:

① 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 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⑵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②一杯400C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0C。(蒸发要从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⑶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①液体自身的温度。 ②液体蒸发的表面积。 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4).液化:

1. 液化现象:

①水开后,壶嘴看见 “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②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

2. 液化的方法分为:降温、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⑴降温(遇冷、放热)液化:

①雾与露的形成 (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

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③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

④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

⑵压缩体积液化:

①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②“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液化放热:

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

②1000C的水蒸气比1000C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1000C的水蒸气液化成1000C的水要放热)

例题4 下列关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液体质量越多,蒸发越快 (B)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D)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越快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引入

物质不但可以发生固态、液态间的相互转化,液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还可以发生固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总之一切物质都可发生状态变化。

二、复习过程

(5).升华:

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升华吸热: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热)

(6).凝华:

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 (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凝华放热:略

附录: ①电冰箱原理:利用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②南极地区以冰雪为水源。先将冰雪放入壶中加热熔化成水,至水沸腾,可看到

汽化出的水蒸气在壶嘴上方液化成雾状小水珠,俗称“白气”。

③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钨丝受热,发生升华现象,由固态变为气态;钨丝冷却,钨蒸气又在灯泡内壁上凝华。

④干冰“人工降雨”:干冰进入云层升华成气体,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雨滴落到地面上。

第五章 电路和电流

一、单元复习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梳理,对电流和电路的知识结构以及内容有一个总体的理解,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有一定的解决电学问题的基本的分析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规律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电学方面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科学探究,全过程地切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协助能力,提高安全用电的常识以及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1、电流方向: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子移动方向与它 正好相反。

2、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及酸碱盐水液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3、电源: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在干电池中电能是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在

4、自由电子:在金属导体中能脱离原子核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的电子

5、电路:把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路径。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6、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端的电路。

7、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特点:电流依次通过每个用电器。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特点电流在某处分支,再在某处会合。

8、1安培=1000毫安(mA) 1毫安=1000微安(霢)

9、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符号 A

10、使用电流表的注意事项:a、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b、电流要从"+"接线柱入,"-"接线柱出。c、被测电流不能超出电流表的量程。d、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在电源两极上。

11、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征: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的和

学长学姐这道题怎么做?

冰天雪地

风雪交加

傲雪凌霜

寒风刺骨

寒风呼啸

滴水成冰

寒冬腊月

呵气成霜

雪满长空

漫天风雪

雪花飞扬

寒风怒号

鹅毛大雪

冰天雪地

风雪交加

傲雪凌霜

寒风刺骨

寒风呼啸

滴水成冰

寒冬腊月

寒风怒号

雪满长空

漫天风雪

雪花飞扬

天寒地冻

隆冬季节

寒冬腊月

冰天雪地

天寒地冻

滴水成冰

寒意肃杀

冰天雪地

寒冬腊月

冬:冬季。可单用。如“数九隆冬”。

残冬:冬季的末尾。例:“残冬已过,春天来到了。”

初冬:冬季的开头。

冬季:一年的第四季,我国习惯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十一、十二等三个月。

冬令:冬季。注意:冬令,也指冬季的气候。

冬天:冬季。

寒冬:泛指寒冷的冬天。如“寒冬腊月”。

李冬:冬季的第三个月。

隆冬:冬天最冷的阶段。

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

严冬:冬天特别冷的时节。

仲冬:冬季的第二个。

白雪皑皑:形容雪很洁白。白雪皑皑是冬天的景象。

冰天雪地: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大雪纷飞:形容雪很大。

滴水成冰:形容天气特别冷。

寒风凛冽:凛冽,刺骨的寒冷。形容十分寒冷。

十冬腊月:指农历十月、十一月(冬月)、十二月(腊月),天气寒冷的季节。也称为“寒冬腊月”。

数九寒天:数九,从冬至开始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数到九“九”为止。形容特别冷的冬天。

天寒地冻:形容天气特别冷。

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