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评论宋词?如果可以 能否贴个赏析得好的案例?

2.“十年”辨析

3.逻辑管理的十一大精髓

4.成语大全?

5.仁和智的四字成语

6.有什么容易用错的成语例子?

怎样评论宋词?如果可以 能否贴个赏析得好的案例?

见仁见智的例子素材摘抄高中-见仁见智的例子

首先,我想说,对于文学作品,是见仁见智的,因为每个人都会带着自己的经历和价值观去欣赏。不过,确实也有一些共性的,公认的标准。第一:如果从诗词或文学作品的角度去分析,应该是最真挚的,感动人的东西是最好的,而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第二:是意境,词不同于诗的就在于意境更为回味悠长。比如写梅花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并没有一句“梅”字,但却很传神,意境高。第三:诗词还有押韵、平仄之分,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比如李煜的“待踏马蹄清夜月”待、踏、蹄都是舌尖音,吟诵起来就放佛真的是听到马蹄“dada “的声音一般。

至于赏析,可以参考一下我之前回答过的一个问题不过以上说的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全对,不过愿意和你分享,欢迎共同探讨~

“十年”辨析

邢,1935年5月出生,华中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言语与身体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计划言语学科组副组长。他专注于古代汉语语法,并研究其他成就。二次作品有《语法成绩开掘集》,《汉语语法学》,《汉语复句钻研》,《文明言语学》等。

一个

“十年”是多少年?略少于十年,略多于十年,还是十年左右?

作为一种近似的说法,“X赖”出现在晚唐时期。有学者认为,这种说法在后期“略具指示性”。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到了后期,“少了一点苗头”。

《古代汉语标准词典》列出词条“来1”,其中意义项4解释为:来,辅助,用在数词或数量短语后,表示大概的数,通常略小于该数。按照这种解释,“十年”通常是十年以内。这个解释应该来自《古代汉语八百词》。书上的解释是:“注明大概数字。个别不能指那个数,有时指比那个数略大或略小。”事实上,早在1957年,吕叔湘的学生就认为大约是这样:“一打”意味着从89到11,“50”意味着从489到512。。我停止了对16岁的《人民日报》的片面搜索,共900多万句,近8亿字。经过分析,以下三个结论已经失传。

结论1:大部分用例都会是“见仁见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有十几个三十多岁的年轻队长。。如果单看这句话,有可能稍微大一点,稍微小一点,刚好三十岁。要竞争,谁也压不过谁。约数的模糊性会导致理解的多样性。

结论:由于特定的基础,少数用例可以被确认为“略多”或“略少”。但是,真的可以认为“略多”是压倒性的。一方面是“X来”在结构组织上所能具有的形式。首先,它是以增加数量的形式出现的。比如你能用几句话,五句,十句,十句来解释吗?这里“五句、十句或十句”由少到多增加,最后的“十句”不能少于前面的“十句”。其次,加上“this”指代形式。比如王熙凤在称赞宝玉房中姑娘小红时,抱怨自己的仆人有些圆滑:“一定是伸了一句话,造了两三段话,嚼字,大声说话,絮絮叨叨,把我气得”都是俗语,但写文章却吃了大亏。这二十个字可以理解为思路不清,废话太多。“这二十个字”是指“把一句话拉长,截成两三段,把字嚼烂,憋着一腔,哼哼唧唧”。其实一共二十五个字。另一方面是“X来”与主观现实的联系。首先是公认的主观事物的常识。举个例子,野外有二十只鸡,现在是淡季,一天二十多个蛋,十天半个月也就三四百个!如果“二十只鸡”小于“二十只鸡”,一天怎么会有二十多个鸡蛋?其次,准确计算相关量。比如“文明大革命”期间的十几年,我们就管不了他们!略多于十年。再比如:李演《匪兵》十年以来,演过、《钢档将军》等10多个角色。,11年。

结论三:有些用例因为特定的基础,可以看作是“左右”的。所谓具体依据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构组织所能拥有的近似形式。即“x来了”中的x本身就是一个近似值。例如,只有几百家公司在市场上真正受欢迎。我们从国外派了数百人去西班牙建立这个项目。“百十”,《古代汉语词典》和《古代汉语标准词典》都是列表条目,解释为一百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来”只能表示左右。“是”本身是表示约数的词汇模式,“来”是表示约数的语法成分。两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结构。另一方面是相关量的精确计算。例如,同志写《大江歌后向东流》和优美的诗篇《雨中岚山》时才二十多岁。出生于1898年3月5日。《大江歌东转》这首诗,写于1917年渡海日本之前,后19岁;这首诗写于1919年我回国前游览京都岚山的时候。后来我21岁了。可见“二十几岁”涵盖了19岁和21岁。

纵观全局,“x-来”可左可右,也可左右兼施,其意义可概括为“左右”,能准确反馈主观言语现实。

晚唐五代以来现代汉语的地位如何?首先,我们需要比较一下“十年”和“十年”。学者们个别认为近似助词“来”的初始格式是“自”。不管起源如何,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十年”和“十年”是有很大区别的。语义上,“十年”的“来”字是指“十年”,可以用“来”代替,明显表示时间的数量范畴;“十年”的“来”指向“十年”,不能用“自”代替,显然是表示大概的数字。如果这两个词“来”都是助词,那么前者更像是范畴助词,后者则是典型的近似助词。语法上,一是“十年”可以在动词后作宾语,如“十年”、“十年以上”;“十年”做不到。第二,两个“来”在词语的搭配上有不同的表现。举个例子,如果标明典型估计,可以说“四千年,五千年”,但不能说“四五千年”。二级示意图类别不限,“四千年、五千年、四五千年”都可以说。可见,两个“到”应该不是同一个。

接下来你需要回答一个结果:表示一个典型约数的“x-lai”的含义是否只能是“略多”和“略少”中的一个?现实表明,和古代汉语的情况一样,大部分例子都会是“见仁见智”。比如三个地方管了三十多年,管了八百人。甲、乙、丙三方对“三十年”的含义可以各持己见。大量的例子可能证实了它的倾向,但不是片面的,偏向哪一方的论断都会被反例质疑。有些反例会否定“略多”。比如:命与天两器之间。活上一百年。是1970年到70年的“古稀”。今天百岁以上的人,如果有的话,也是极其一般的。所以上面例子中的“百年”应该在一百年以内,也就是略小于一百年。但有些反例会否定“略少”。比如:襄阳的玉子和尚和马师傅。老师是禁忌。未记录的,不确定的命运。石莲掌管襄阳的狄相公。他惩罚世界上所有的僧侣,并且不杀任何一个。如果是,就必须算。老师听到这个消息,想去相公处,找了个人跟着老师。将近十个人,师领导十个人。就在队伍的最后,有十个人不敢进去。你在这个世界上。为了理解上下文,我又引用了几句。意思很明确:老师去相公府,找人陪。师周围有十个人,我就带领他们十个人一起去了。“的数量

下载了samuraisacrament之后,很自然的就引出了一个考虑:有没有可能在后期发出“左右”的信号?作为这种考虑的先决条件,对X本身有一个概略的估计。如果“x来了”表示略多或略少,那么x一定是一个确定的数。比如“千”,“千”一定是9991。如果“千”是一个大概的数字,那么它本身就是一个左右摇摆的数字。看这个例子:光是吹嘘一千年的寿命,也是云里的一道闪电。这个例子的意思和“云中一闪电,人间一千年”的意思是一样的,“一千”不是一个定数。诗中强调的是:彭祖再老,哪怕活个一两千年,也不过是“电闪雷鸣”之间的偶发事件。作为一首诗,这是一种“虚写、泛写”的笔法。在说话方式上,“来”不能换成“来”。可以作为旁证的是:一朝天上五日,一世人间千年。“千年”可以说是“千年”,“千”是一个大概的数字。如果我们试图弄清楚这样的现实,我们可以失去一点意识:“左右”的含义在晚唐可能已经存在。

逻辑管理的十一大精髓

 导语:管理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活动和最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精髓要义历来见仁见智,分歧颇大。例如,中国儒家以?仁?为精髓,进而演化出?礼治?德治?人治?等管理主张;墨家以?兼爱?为精髓,进而演化出?非攻?尚贤?等管理主张;道家以?道?为精髓,进而演化出?无为?的管理主张;法家以?法?为精髓,进而演化出法治的管理主张,等等。各家虽对管理精髓的看法有所区别,但目的皆求治国兴邦,值得点赞。

 时下,诸多政治家、理论家、企业家或是学者对管理的精髓亦有不同的见解,在此,我们暂且抛开分歧不论,试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简要分析以下几个逻辑。

  逻辑一:

管理是为了提高生产力,任何不以提高生产力为目标的管理都是玩弄权术。学过政治经济学的同志都知道,生产关系适宜才能提高生产力。从此角度讲,管理的过程就是调整生产关系的过程。

  逻辑二:

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三个要素。三要素中,劳动对象是定量,劳动者和劳动工具则是变量,是决定生产力高低的关键因素。比如,钢铁厂的劳动对象是铁矿,劳动者是工人,劳动工具是炼钢设备,如果工人积极性高和炼钢设备技术先进,就能提高生产力。此即说:工人积极性和生产技术是提高生产力的根本途径。除此之外,孰能找到提高生产力的第三种途径?

 逻辑三:

可以通过购买先进技术设备提高生产力,但你能买到的别人也能买到,大家都能买到就谈不上提高生产力。若想拥有别人买不到的先进技术设备,只能靠自主开发。要开发先进技术设备,前提是技术研发人员要有创造性,但没有积极性就不可能有创造性。故而,激发人员积极性是提高生产力的根本所在,也是管理的真正目的,而不以激发人员积极性为目的的管理毫无现实意义。

逻辑四:

人员积极性源于何处?话说思想是行动的向导,人的行为积极性受大脑意识指导,意识不积极,行为肯定不积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物质性的东西对人来说最终都会演化为利益,故可得出一论断:物质决定意识、利益决定行为。利益决定行为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属一原理。就此而论,人员积极性源于利益。所以,管理工作必须以利益为支点,任何不以利益为支点的管理效果只会昙花一现、譬如朝露,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治民之要在乎因民之利而导之?。

逻辑五:

或有人不同意?利益决定行为?的论断,但利益有物质利益、精神利益之别和眼前利益、长远利益之分,若能从此角度深入分析问题,相信就容易理解。

 逻辑六:

利益映射到人的心理活动上,就是对?利?与?害?的考量,利则趋之,害则避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趋利避害?。趋利避害是什么?趋利逻辑和避害逻辑是人脑三个自然逻辑中的两个,是人的自然天性,简称人性。趋利避害不仅是人的天性,也是所有动物的天性。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管理工作就是要遵从?趋利避害?的人性规律办事,这也是古今中外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无论如何创新演变,有一个主题是亘古不变的?奖惩。

逻辑七:

管理实践种有种现象:有人在奖励面前?清心寡欲?而无所作为,有人在惩罚面前?临危不惧?而胡乱作为,以致工作上毫无积极性可言,这貌似与趋利避害的人性不符。其实,这不是与人性不符,而是管理工作不科学而缺乏激活人性的因子,如同一桶汽油缺乏火星点燃一样。

  逻辑八:

激发人员积极性的过程就是激活人性的过程,也是解放人性的过程。邓小平同志曾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定义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很多人对此理解不透,特别是对?解放生产力?的理解尤为迷糊。其实,只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看作?解放人性和发展技术?就能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解放人性是什么?解放人性是管理的本质。要解放人性激发人员积极性,就必须释放激活人性的因子,这个因子是什么呢?

逻辑九:

常言道?不怕没机会,就怕没准备?,但现实往往是?看不到机会,就不会准备?。机会是什么?机会就是激活?趋利?人性的因子,看不到获利的机会,谁会持久地积极工作?与机会相对应的是危机,危机则是激活?避害?人性的因子,?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就是危机激活?避害?人性的典型例子。当然,在管理工作中,机会和危机本身是统一的:失去机会就是最大的危机。因此,激活人性的关键因子是机会,而且这种机会必须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现实的、量化的机会,而不是那种?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的遥远的`、含糊的机会,机会太遥远、太含糊只会让多数人望而却步。

  逻辑十:

当机会偏向于少数人时,多数人就会对机会无动于衷,也会对?失去机会?这个危机毫不在意,此时只能激发少数人的积极性。欲要激发所有人的积极性,关键是要做到四个字:机会均等。机会均等是什么?机会均等是公平的基石,公平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单位、一个组织或是一个企业发展进步的基石。美国史学家亚当斯在其《美国史诗》中说:?机会均等是美国梦的灵魂?。 吴敬琏同志说:?中国最严重的不平等问题是机会的不平等?。对在梦想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机会均等?更能让人兴奋的了。?人不患寡而患不均?说的就是这个逻辑。

  逻辑十一:

机会均等很重要,但机会的内容很多,比如学习的机会、培训的机会、休假的机会等等,但依照?事物由矛盾组成,矛盾分有主次?的辩证法观点,必有一种机会是位居核心地位的,是什么呢?劳动机会。如果连劳动机会都没有,就什么谈不上。劳动机会对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一个组织来说就是用人机会,招聘录用、晋职晋级、提拔擢升等都属于用人机会范畴。用人机会均等是什么?用人机会均等是管理的精髓,是化解一切管理难题的精要所在。

 无论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讲,或是对一个组织、一个单位、一个企业来讲,用人机会均等是其内部成员共同的期盼,也是最大的期盼,是激发内部成员工作积极性最有效、最直接、最持久的方法,也是促进内部成员自育成才和促就人才济济局面的关键所在。相反,如果用人机会不均等,就会诱发各种管理问题,而任何不以?用人机会均等?为药引的化解方法都是乱贴狗皮膏药,久而久之就会积重难返。

 此处特别强调一点,用人机会均等并不等同于公平用人,更不等同于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在一个单位组织中,就算管理者把最优秀的人才用起来也未必能够激发其他人的工作积极性。例如,弱不禁风的张三和身强力壮的李四擂台比武,如果未经切磋,裁判就直接判定李四获胜,此时,纵使裁判的决定再正确、再英明,张三和其他选手都不会服气,他们勤于练拳的积极性也会受挫,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类似于裁判的此等正确裁决现象在管理实践中尤为普遍,须引起管理者深思。

成语大全?

1. 四字成语大全及解释

1.洞若观火

2. 对簿公堂

3.耳濡目染

4.耳熟能详

5.耳提面命

洞若观火: dòng ruò guān huǒ

解释:

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2.对簿公堂:ì bù gōng táng

解释:

在公堂受审。

3.耳濡目染: ěr rú mù rǎn

解释:

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4.耳熟能详:ěr shú néng xiáng

解释:

听得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5.耳提面命: ěr tí miàn mìng

解释:

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

造句

他对目前的政局洞若观火,因此总是忧心忡忡地提出建言。

但是白宫已经表示他们可能会就此事对簿公堂。

婷婷的父母是艺术家,婷婷耳濡目染,对艺术产生了极大兴趣。

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连小朋友都耳熟能详。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

近义词

了如指掌 : le rú zhǐ zhǎng

示例:

就我的名字传播所及,到哪儿人们都认得出我来,就 *** 的蠢事传扬所及,谁都对我的生平了如指掌。但即使这样,我仍然能从中看到对我好的一面。

当庭对峙:dāng tíng ì zhì

例子:

为了证明清白,他要和她当庭对峙。

耳习目染: [ ěr xí mù rǎn ]

解释:

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例子:

因为从小耳习目染这些东西,他对音乐表现出很高的天赋。

9.耳闻则诵: ěr wén zé sòng

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

示例:我希望有耳闻则诵的本事。

10.诲人不倦:[ huì rén bù juàn ]

诲:教导。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反义词

雾里看花: wù lǐ kàn huā

解释:

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造句:

不好好学习,就想走捷径取得好成绩,就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一样不现实。

对簿公堂是“拿起武器保护自己”的意思,像这样的词语是没有反义词的。

置若罔闻:zhì ruò wǎng wén

释义:

置:放,摆;若:好像。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

例句:

任凭你千呼万唤,他总是置若罔闻。

前所未闻 :qiánsuǒwèi wén

释义

前:先前。从来没有听说过。

例句:

这些前所未闻的敬语令其不知所措,只是腼腆的笑着看向韦尔示意。

旁敲侧击 :páng qiāo cè jī

释义:

比喻说话、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点明,而是从侧面曲折地加以讽刺或抨击。

例句:

你有意见,可以痛快地说出来,何必这样迂回曲折,旁敲侧击。

2. 带有数字的成语大全

带有数字的成语:

1、十全十美[shí quán shí měi]

释义:十分完美,毫无欠缺。

出处:清·陈朗《雪月梅传》:“贤侄出门也得放心;岂不是十全其美。”

例句:新生事物在它刚出现的时候常常不是十全十美的,但它有发展前途,能战胜并代替旧事物。

2、七上八下[qī shàng bā xià]

释义:形容无所适从或心神不宁;指不上不下,处于中等位置;形容杂乱不整齐。

出处:宋·宗杲说《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

例句:哥哥外出,妈妈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担心出事。

3、三心二意[sān xīn èr yì]

释义: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出处:元·关汉卿《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例句:他干一行爱一行,从不三心二意。

4、一心一意[yī xīn yī yì]

释义:心思,意念专一。

出处:《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例句:她是一位勤快的家庭主妇,一心一意地操持家务。

5、九牛一毛[jiǔ niú yī máo]

释义: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受诛;若九牛之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例句:要大老板拿出这点钱来加我们的工资,对他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

3. 成语大全及解释500个

1,炫服靓妆:炫服:华丽的服装;靓妆:美丽的装饰。形容服饰打扮十分艳丽。也指打扮得十分艳丽的人。

2,乐尽悲来:犹言乐极生悲。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

3,柳绿花红: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4,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5,天若有情天亦老:天倘若有情意,也会因悲伤而衰老的。常用以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也指自然法则是坞的。

6,捶胸跌足: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7,珠泪偷弹:有泪只能在暗中流,形容受到委曲而悲伤的情形。

8,泣歧悲染:泣歧:见歧路哭,因可以向南也可以向北;悲染:见染丝而悲伤,因可以染成**或黑色。形容悲叹人们易受外界世俗影响而迷失方向。

9,人琴两亡:形容看到遗物,怀念者的悲伤心情。同“人琴俱亡”。

10,乐极悲来: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同“乐极则悲”。

11,形夸骨佳:夸:柔软,美好。形容女子外貌美丽,体形优美。

12,兰姿蕙质:姿:容貌,姿态;蕙:香草;蕙质:比喻美质。比喻女子聪慧美丽。

13,捶胸跺脚:捶:敲打。捶击胸口,用脚跺地。指十分悲伤或痛愤。

14,一悲一喜:既悲伤又高兴。

15,呕心抽肠:形容极度悲伤。

16,明眸皓齿: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也指美丽的女子。

17,漏洩春光:①透露春天的信息。②指密传消息或泄露男女私情。

18,半晴半阴:又晴又阴,阴晴不定。形容春天至初夏季节阴晴不定的天气。

19,苦短:为春天的夜晚太短而苦恼。形容人处在欢乐之中,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20,左家娇女:指美丽可爱的少女。

21,女貌郎才:女子美丽,男子有才华。比喻姻缘十分美满。

22,柳暗花明: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23,暮云春树:傍晚的云,春天的树。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24,杏雨梨云: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25,时雨春风:及时的雨,春天的风。泛指能使万物生长的雨和风。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26,风木叹:风木:同“风树”,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指丧父母的悲伤。

27,目断魂消:因望不到而内心伤悲。形容离别的悲伤愁苦。

28,抢地呼天: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

29,花明柳暗: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30,涕泗横流: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

31,春去冬来:春天过去,冬天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32,鸟语花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33,靡颜腻理:靡:美丽;颜:面容;腻:细腻;理:肌理。形容容貌美丽,皮肤细腻柔滑。

34,香喉玉口:形容美丽女子的演唱。

35,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36,悲喜交至: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来到。

37,天香国色: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38,铁佛伤心,石人落泪:铁铸的的神佛也会伤心,雕刻的石人也会落泪。形容极其悲伤。

39,小家碧玉:旧时指小户人家美丽的年轻女子。

40,捶胸跌脚: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41,月中聚雪:月亮里堆积着白雪。形容女子洁白而美丽。

42,叩角商歌:角:牛角;商歌:悲伤的歌。敲着牛角,唱着低沉悲凉的歌。形容用言语和歌声自荐求官。

43,万古长春:万古:千年万代,永远。永远像春天一样,草木翠绿,生机勃勃。比喻人的精神永远像春天一样毫不衰退或祝愿好事长存。亦作“万古长青”、“万古常青”、“万古常新

44,摧胸破肝:心肝断裂剖开。比喻极度悲伤和痛苦。同“摧心剖肝”。

45,触目崩心:看到某种情况而心中极度悲伤。

46,泣下沾襟: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哭得非常悲伤。

47,春来秋去:去:过去。春天到来,秋天过去。形容岁月流逝。

48,撕心裂肺:形容极度悲伤。

49,芝焚蕙叹:芝、蕙:同为香草名;焚:烧。芝草被焚,蕙草伤叹。比喻因同类遭到不幸而悲伤。

50,回春妙手: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4. 四字成语大全带解释

1.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2.积重难返 : 指长期形成的不良风俗、习惯不易改变

3.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少,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

4.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数着日子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

5.济济一堂 : 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在一起。

6.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7.见仁见智: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

8.见贤思齐:见到好的,优秀的,就向其学习,向其看齐。

9.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10.矫枉过正 : 纠正偏差做得过了头

11.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

12.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

13.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14.久假不归 : 长期借去,不归还。

15.开卷有益:读书就有收获。开卷,打开书本,借指读书。

16.恪遵功令:严谨地遵守条令制度。

17.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18.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中性)。

19.狼奔豕突:狼和猪东奔西跑。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贬)。

20.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21.临渊羡鱼 : 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

22.令人发指: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非常愤怒。

23.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

24.门可罗雀 : 大门前面可以张网捕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

25.门庭若市 : 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26.面目全非 : 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27.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十分纯熟的地步。(褒义词)

28.沐猴而冠 : 沐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

29.暮鼓晨钟 : 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30.南辕北辙 : 形容行动和目的相反。

31.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车子却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32.泥沙俱下 : 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33.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34.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十分光荣。

35.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比喻极尽忠诚。

36.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择精华。

37.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38.期期艾艾 : 口吃.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39.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40.前事不忘 : 后世之师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41.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伎俩也用完了(贬)。

42.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43.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 无缺。

44.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45.怙恶不悛:一贯作恶,不肯悔改。

46.涣然冰释:嫌隙、误会消除。

47.荒诞不经:不经,不正常的。虚妄离奇,不合正理。

48.黄粱一梦:比喻想要实现的好事落得一场空。也说黄粱美梦,一枕黄粱。

49.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50.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成语(chengyu,idioms)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

5. 牛的成语大全

niú

zhī

méng

搏牛之虻

《史记·项羽本纪》:“夫....

1

chuí

niú

xiǎng

shì

椎牛飨士

《后汉书·吴汉传》:“汉....

2

chū

shēng

niú

初生牛犊不怕虎

《庄子·知北游》:“德将....

0

chuáng

xià

niú

dòu

床下牛斗

《晋书·殷仲堪传》:“仲....

1

dài

niú

pèi

带牛佩犊

《汉书·龚遂传》:“民有....

1

ì

niú

tán

qín

对牛弹琴

汉·牟融《理惑论》:“公....

1

ō

niú

máo

多如牛毛

《北史·文苑列传序》:“....

2

fēng

niú

xiāng

风马牛不相及

《左传·僖公四年》:“君....

2

fàng

niú

guī

放牛归马

《尚书·武成》:“乃偃武....

5

yān

yòng

niú

dāo

割鸡焉用牛刀

《论语·阳货》:“子之武....

18

guī

fàng

niú

归马放牛

《尚书·武成》:“乃偃武....

1

shān

mǎi

lǎo

niú

隔山买老牛

....

2

páo

dīng

jiě

niú

庖丁解牛

《庄子·养生主》:“庖丁....

1

hàn

niú

chōng

dòng

汗牛充栋

唐·柳宗元《陆文通墓表》....

3

niú

呼牛呼马

《庄子·天道》:“昔者子....

1

kǒu

niú

hòu

鸡口牛后

《战国策·韩策》:“臣闻....

1

jiǔ

niú

èr

zhī

九牛二虎之力

元·郑德辉《三战吕布》楔....

0

jiǔ

niú

zhuàn

九牛拉不转

....

1

jiǔ

niú

máo

九牛一毛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0

shī

niú

cóng

鸡尸牛从

《战国策·韩策》:“臣闻....

2

jiǎn

niú

máo

茧丝牛毛

清朝黄宗羲《答万充宗质疑....

2

jīng

niú

yǐn

鲸吸牛饮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四....

2

káng

dǐng

biàn

niú

扛鼎抃牛

《史记·项羽本纪》:“籍....

2

lǎo

niú

chē

老牛破车

....

4

lǎo

niú

shì

老牛舐犊

《后汉书·杨彪传》:“愧....

3

quán

niú

目无全牛

《庄子·养生说》:“始臣....

4

hóu

niú

猕猴骑土牛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2

mài

jiàn

mǎi

niú

卖剑买牛

《汉书·龚遂传》:“民有....

2

niú

jīn

马牛襟裾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

2

niú

shuǐ

qiǎng

àn

tóu

牛不喝水强按头

....

2

niú

dāo

牛刀割鸡

《论语·阳货》:“子之武....

2

niú

dǐng

pēng

牛鼎烹鸡

《后汉书·边让传》:“函....

2

niú

dāo

xiǎo

shì

牛刀小试

宋·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

2

niú

guǐ

shé

shén

牛鬼蛇神

唐·李贺《李贺集序》:“....

2

niú

jiǎo

guà

shū

牛角挂书

《新唐书·李密传》:“闻....

2

niú

tóng

zào

牛骥同皂

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2

niú

hǎi

泥牛入海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2

niú

sōu

牛溲马勃

唐·韩愈《进学解》:“玉....

2

niú

tóu

ì

zuǐ

牛头不对马嘴

....

2

niú

tóu

miàn

牛头马面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2

nìng

wéi

kǒu,bù

wéi

niú

hòu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战国策·韩策一》:“臣....

2

niú

ì

牛衣对泣

《汉书·王章传》:“初,....

2

chōng

niú

dǒu

气冲牛斗

宋·岳飞《题青泥赤壁》诗....

1

qiān

niú

xià

jǐng

牵牛下井

....

1

zhēng

māo

diū

niú

争猫丢牛

....

5

niú

zhòng

如牛负重

....

4

shā

yān

yòng

niú

dāo

杀鸡焉用牛刀

《论语·阳货》:“子之武....

2

tóng

niú

jiǎo

童牛角马

汉·扬雄《太玄经·更》:....

成语歇后语大全

//zbyw.cn/cy

你可以来看看哦。。。

6. 六字成语大全

1、有志者事竟成、哀莫大于心、五十步笑百步、水至清则无鱼、百思不回得其解、出淤答泥而不染、风马牛不相及、太岁头上动土、吉人自有天相、老不相往来、求人不如求己、百闻不如一见、士为知己者。

2、化干戈为玉帛、惶惶不可终日、英雄所见略同、万变不离其宗、手无缚鸡之力、热锅上的蚂蚁、不可同日而语、事实胜于雄辩、士可杀不可辱、天机不可泄露、高不成低不就、天无绝人之路、一步一个脚印。

3、生米煮成熟饭、真金不怕火炼、有眼不识泰山、牛头不对马嘴、三寸不烂之舌、恭敬不如从命、马当活马医、吃不了兜着走、打肿脸充胖子、无葬身之地、化腐朽为神奇、家丑不可外扬、井水不犯河水。

4、九牛二虎之力、可望而不可及、不登大雅之堂、人人得而诛之、拆东墙补西墙、放长线钓大鱼、二者不可得兼、反其道而行之、滑天下之大稽、不分青红皂白、不足为外人道、一蟹不如一蟹、东风压倒西风。

5、闻名不如见面、不得已而为之、不知天高地厚、伸手不见五指、有一搭没一搭、不费吹灰之力、陈谷子烂芝麻、一代不如一代、河海不择细流、前言不搭后语、成败在此一举、一动不如一静、三句不离本行、明人不做暗事。

7. 成语大全及解释6000个

1、健步如飞

拼音:jiàn bù rú fēi

意思:形容人步行的速度像飞行一般快速。

出处: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凤阳士人》:复起从行,健步如飞。

译文:重新起来行走,速度像飞行一般快速。

2、判若两人

读音:pàn ruò liǎng rén

释义:意思是形容某人前后的言行明显不一致,像两个人一样。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须晓得柳知府于这交涉上头,本是何等通融、何等迁就;何以如今判若两人?”

译文:要知道柳知府在这交涉方面,原本是多么的通融、多么的迁就,为什么现在完全不同像两个人一样。

3、迥然不同

读音:jiǒng rán bù tóng

释义:意思是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那公子朔虽与寿一母所生,贤愚迥然不同。

译文:公子朔虽然与公子寿一个母亲所生,但是贤良、愚蠢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4、刻不容缓

读音:kè bù róng huǎn

释义:意思是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帝王即位,即是好日,兼官历又吉,何疑?事不容缓。”

译文:帝王即位,这就是好日子,而且算出来这日子又吉利,为什么要怀疑?事情已经不能再拖延了。

5、迫在眉睫

读音:pò zài méi jié

释义:意思是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

出处:战国 列子《列子·仲尼》:“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

译文:虽然这件事情跟我们没有关系很遥远,但是形势紧迫已经到了眼前。

6、千奇百怪

读音:qiān qí bǎi guài。

释义:十分的奇怪,形容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

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如人在州县住;或闻或见;千奇百怪;他总将作寻常。”

译文:有人在州县居住,有些所听所见,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奇怪,但他总是将这个看作是寻常的事情。

8. 四个字成语大全

四个字的成语

弄巧成拙〞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nòng qiǎo chéng zhuō ,释义:弄,卖弄、耍弄;巧,灵巧(指心思);拙,笨拙。意为本想耍弄聪明,做得好些,结果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

伸头缩颈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形容在暗中洞察的神态。

支离:零散,残缺。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

赤诚相待。猜一生肖--狗。 忠心耿耿 zhōng xīn gěng gěng 解释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蠢蠢欲动〞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chǔn chǔn yù dòng ,释义: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意为像虫子蠕动爬行的样子,借以比喻坏人准备捣乱或敌人准备进攻。

仁和智的四字成语

1. 带仁和智字的成语

1见仁见智

2见智见仁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详解

1见仁见智

例子:

见仁见智,议论纷纭,却无非背后论人是非,在兆奎面前都有忌讳。(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解释: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出处:

《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对同一个问题各有各的看法

同义词:

见智见仁

简拼:

jrjz

拼音:

jiàn rén jiàn zhì

2见智见仁

拼音:

jiàn zhì jiàn rén

简拼:

jzjr

出处:

《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解释: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例子: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见智见仁,理原一贯。(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六)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例子:

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们对这些人的看法应该理解。

解释:

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出处:

《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用法:

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形容对某问题的不同看法

反义词:

异口同声

同义词:

各执己见

简拼:

rzjrzjz

拼音:

rén zhě jiàn rén,zhì zhě jiàn zhì

4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例子:

她这样做正说明她无比高尚!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花城》1981年第6期

解释:

指对待同一问题,其见解因人而异,各有道理。

出处:

语出《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简拼:

zzjzzjr

拼音:

zhì zhě jiàn zhì,rén zhě jiàn rén

2. 关于“仁义”的四字成语

出奴入主 唐韩愈《原道》:“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於杨,则入於墨,不入於老,则入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后以“出奴入主”谓挟门户成见 槌仁提义 抛弃仁义 蹈仁履义 遵循仁义之道 东征西怨 语本《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本谓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

后因以“东征西怨”谓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膏粱文绣 指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亦泛指精细贵重的东西。

语本《孟子·告子上》“《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於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绣也。”

赵岐注:“膏粱,细粱如膏者也;文绣,绣衣服也。” 含仁怀义 谓有仁义之德 积德累仁 积累德行与仁义 假仁假义 ①虚假的仁义道德。

②伪装仁慈善良 绝仁弃义 谓抛弃世俗的仁义,回复到纯朴的本性 沐仁浴义 谓受仁义的熏陶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史记·游侠列传序》:“故伯夷丑周,饿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

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后遂以“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讥刺旧社会小盗被杀、大盗得国的反常现象。

亦省作“窃钩盗国” 仁义道德 ①儒家所提倡的仁爱正义等行为标准。②泛指旧时提倡的道德规范 仁至义尽 语出《礼记·郊特性》:“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孔颖达疏:“不忘恩而报之,是仁;有功必报之,是义也。”原指古时年终极其虔诚地祭享对农事有功的诸神、万物,以为报答,谓蜡祭极尽了仁义之道。

后用以形容对人的爱护、关心、帮助尽了最大努力 入主出奴 语出唐韩愈《原道》:“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於杨,则入於墨;不入於老,则入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

入者主之,出者奴之。”意谓崇信一种说法,必然排斥另一种说法,以己所崇信者为主,以所排斥者为奴。

后因以“入主出奴”指持有门户成见 诗书发冢 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语本《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

郭象注:“诗礼者,先王之陈迹也,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故夫儒者乃有用之为奸,则迹不足恃也。”成玄英疏:“是以田恒资仁义以窃齐,儒生诵诗礼以发冢,由是观之,圣迹不足赖。”

睟面盎背 《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见於面,盎於背,施於四体,四体不言而喻。”意谓仁义礼智植根于心,它生发出来的神色,清和润泽地表现在颜面,显露在肩背,散布到手足四肢。

后以“睟面盎背”为仁德者修养到家的表现 息黥补劓 谓修整面容残缺,恢复本来面目。后用以喻改过自新。

语本《庄子·大宗师》:“许由曰:‘而奚来为轵,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意而子曰:‘……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成玄英疏:“我虽遭仁义是非残伤性情,焉知造化之内不补劓息黥,令我改过自新,乘可成之道,随夫子以请益耶?”郭庆籓集释:“黥劓则形体不备,息之补之,复完成矣。” 重义轻财 谓看重仁义而轻视钱财 晬面盎背 谓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

指有德者的仪态。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於心。

其生色也,睟然见於面,盎於背,施於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3. 仁、智能组成四个字成语吗什么词语

仁、智能组成2个四字成语——见仁见智、见智见仁。

1、见仁见智jiàn rén jiàn zhì

解释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出处《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结构联合式成语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对同一个问题各有各的看法

近义词见智见仁

例句~,议论纷纭,却无非背后论人是非,在兆奎面前都有忌讳。(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2、见智见仁jiàn zhì jiàn rén

解释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出处《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结构联合式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看法不一

近义词见仁见智

例句《易》道广大,无所不包,~,理原一贯。(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六)

4. 有关智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足智多谋、

智勇双全、

聪明才智、

聪明睿智、

大智若愚、

急中生智、

大智大勇、

智名勇功、

矜智负能、

慌张慌智、

挈瓶之智、

三智五猜、

才薄智浅、

上智下愚、

没魂少智、

百龙之智、

极智穷思、

使智使勇、

智圆行方、

研精毕智、

见仁见智、

舞文饰智、

矜愚饰智、

豪取智笼、

5. 有仁字的四字成语

有仁字的四字成语 :

一视同仁、

当仁不让、

仁人志士、

麻木不仁、

仁至义尽、

为富不仁、

杀身成仁、

仁心仁术、

大仁大义、

不仁不义、

妇人之仁、

仁义道德、

修仁行义、

仁者乐山、

求仁得仁、

槌仁提义、

渐仁摩义、

残暴不仁、

止戈兴仁、

仁者不杀、

宅心仁厚、

假仁假义、

志士仁人、

残虐不仁、

仁民爱物、

施仁布泽、

仁言利博、

含仁怀义、

居仁由义、

仁礼存心

施仁布恩、

亲仁善邻、

假仁纵敌、

不仁起富、

内仁外义、

见仁见智、

沐仁浴义、

渐仁摩谊、

发政施仁、

仁者必寿、

蹈仁履义、

宋襄之仁、

求生害仁、

取义成仁、

残忍不仁、

仁浆义粟、

观过知仁、

仁人义士、

不仁之器、

至仁无亲、

蔼然仁者、

绝仁弃义、

深仁厚泽、

仁者能仁、

法外施仁、

仁义之师、

煦煦为仁、

谦恭仁厚、

色仁行违、

尸鸠之仁

6. 关于智的四字成语

足智多谋、

智勇双全、

智子疑邻、

聪明睿智、

大智大勇、

大智若愚、

聪明才智、

急中生智、

智珠在握、

三智五猜、

研精毕智、

矜己任智、

灰身灭智、

识明智审、

智勇兼备、

智昏菽麦、

私智小慧、

没魂少智、

一士之智、

智尽能索、

孙庞斗智、

挈瓶之智、

慌张慌智、

智圆行方、

见仁见智、

舞文饰智、

弃智遗身、

智周万物、

停留长智、

智以利昏

智藏瘝在、

利令智昏、

秦智虞愚、

失张失智、

豪取智笼、

予智予雄、

高世之智、

聪明智慧、

韬迹隐智、

欲令智昏、

机深智远、

矜愚饰智、

袭人故智、

矜智负能、

智名勇功、

殚精竭智、

不测之智、

百龙之智、

大鱼弱智、

才薄智浅、

智穷才尽、

上智下愚、

饰智矜愚、

使智使勇、

极智穷思、

计穷智极、

智过万人、

予智予勇、

才疏智浅、

情急智生

有什么容易用错的成语例子?

1 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2 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3 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4 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5 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6 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7 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8 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9 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10 首鼠两端: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11 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2 脱颖而出:比喻人才崭露头角。陆星儿曾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

13 蓬荜生辉:谦敬之辞,对方的来访或赠送的字画使自己的寒门增添光辉。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14 不可收拾:事物败坏到无可挽救。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说成“一发而不可收拾”,错。(“一发而不可收”: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一发不可收拾”:更加无法整顿)

15 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16 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17 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孚,使信服。以上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18 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常被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错。

19 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20 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

21 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22 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23 风声鹤唳:惊慌疑惧,自相惊扰,常与“草木皆兵”连用。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24 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意思是“我因为无能所以推辞重任”。常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25 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26 鬼斧神工: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像是鬼神之作。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27 始作俑者:首先干某件坏事的人。常滥用于一切倡导人。

28 文不加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29 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30 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能力、水平、成绩等参差不齐。

31 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32 明日黄花:过时的新闻报道或事物,不能写作昨日黄花。

33 评头品足:比喻在小节上过分挑剔,与中性的评议不同。

34 休戚与共:同欢乐共悲哀。与“患难与共”不同。

35 置之度外:为正义的事不把生利害等放在心上,不能用于贬义场合。

36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37 弹冠相庆:贬义。一个坏人作了官,同伙们也互相庆贺有官可作。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即使是坏人互相庆贺,如果与上台掌权无关,也不可用。

38 期期艾艾:口吃。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39 无可厚非:不必作过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40 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也能用于消息传得很快)。

41 身临其境:自己亲自到了那个境地。常误用为代替“设身处地”。

42 茕茕孑立:孑然一身,处境孤单,无依无靠。使用时句中不能有“独自”、“孤独”、“一个人”等语义重复的词语。

43 耿耿于怀:不能忘怀,萦绕于心,形容有心事。不能用于“记住别人的好处”。

44 因人成事:自己无能,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

45 耳提面命: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场合。

46 耸人听闻:故意夸张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

47 骇人听闻: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

48 咬文嚼字:一般用于贬义,多指抠字眼。除非贬词褒用,不用于表扬。

49 处心积虑:贬义。费尽心思筹划干坏事。褒义用”殚精竭虑”

50 火中取栗: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不知上当. 即使冒险为别人出力,没有上当的意思,也不可用。

51 忍俊不禁:俊,笑。不能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52 责无旁贷:责,责任。不能说“责无旁贷的责任”。

53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不用于时间等。

54 绘声绘色:形容描写生动逼真,常误用作代替“有声有色”。

55 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不能理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56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出乎意料,也强调神秘奥妙。

57 不可向迩:不能接近。

58 不可终日: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59 如丧考妣:像了父母一样,贬义。

60 汗牛充栋:只形容藏书很多,不用于其他事物。

61 叹为观止: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事物,耍说“令人叹为观止”。而且只能用于赞美。

62 赏心悦目:主浯是人,如果主语是景物,要说“令人赏心悦目”。而且一般用于美好的景色。

63 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64 不亦乐乎:不一定非乐不可,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65 无所不为:什么坏事都干。常有人用于赞扬,错说成“以无所不为的勇气……”。

66 无所不至:什么地方都去,什么坏事都干。不能用于表示非常关心。

67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68 休戚相关:比喻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连。以上两个成语常被随意互换。

69 相濡以沫:患难中互相救助,不能用于非患难环境。与表示互相依靠的“相依为命”不同。

70 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71 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以上两词都不代替”改邪归正”。

72 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不能表示“变化大得不认识”。

73 见异思迁: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不表示选择时犹豫不定。

74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

75 平铺直叙:可用为褒义,指文章不讲究修辞,只把意思直接叙述出来。不要以为用于褒义就错。

76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发问为耻辱。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77 见仁见智:意见不统一。使用中要注意防止前后矛盾。

78 水落石出:事情的真像已经弄清,不表示追求正确答案或道理。

79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地落后,赶不上。与“鞭长莫及”不同。

80 投桃报李:报答他人的好处,除非特意幽默,不表示报复。

81 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换内容,贬义。不用于中性的改换样子。

82 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83 意味深长:话语含蓄,带有深意。以上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84 一蹴而就:一步就成功,不要误解为一气呵成。

85 若心孤诣:苦心钻研或经营,达刭了很高造诣,常误当作“苦口婆心”。

86 耳闻目睹:就是听到和看到,不能代替“耳濡目染”。

87 光怪陆离:色彩纷繁,现象奇异,中性,不要误认为贬义。

88 如履薄冰:比喻行事特别谨慎,存有戒心。只能用于主观心理,不能表示客观存在的危险状态。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

89 奇文共赏:原是褒义,现多用于讽刺。

90 不以为然:不赞同。

91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以上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92 不知所云:批评说话人说得不好,内容混乱,无法理解。不能用来批评听者理解力差。

93 左右逢源:既指处世圆滑,又指做事得心应手,理解不能局限于一点。

94 情不自禁:法控制感情,与“不由自主”易于混淆。

95 振振有词:贬义。理由似乎很充分,其实是强词夺理。常被错用来代替“理直气壮”。

96 目无全牛:技艺十分纯熟。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97 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媒体多用于惊人消息,误。

98 相敬如宾:用于夫妻之间,常与举案齐眉连用。不能用于无夫妻关系的人。

99 信笔涂鸦:随手乱画,不表示画得又快又好。

100 心有余悸:只用于对过去发生过的事还感到害怕。有人凡表示害怕就用此语。

101 上行下效:贬义。不用于表示群众以干部为榜样。

102 意气用事: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不表示“讲义气重感情”。

103 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不能形容商品。

104 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不能形容声音大。(形容声音大用“震耳欲聋”。)

105 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不能用于非心理状态。

106 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用于“质量”的比较,不用于价格高低数量多少的比较。

107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不形容两个人方向相反。

108 一文不名:一个钱都没有。名,占有。常错用于代替“一文不值”。

109 安之若素: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不能表示“心里安稳”。

110 亦步亦趋: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贬义。不能表示紧跟潮流。

111 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褒义。不能表示缺乏谋略。

112下里巴人: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相对,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不能表示“俗人”、“下等人”。

113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用于人的急迫心情。不能用于表示某项工作亟待开展。

114擢发难数: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与“罄竹难书”近义。不能用来形容事物多得难以计算。

115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不形容变化莫测。

116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了极点。只能形容人的态度,不能形容事情的性质;只表示痛恨,不表示痛心。

117 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老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贬义。不能用于表示热爱教师工作。

118 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不能形容一般人多,更不能形容商品。

119 集思广益:广泛吸收群众有有益的意见。主语应该是领导者,不能是提意见得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