铤而走险的铤是什么意思-铤而走险 的意思是什么
1.铤而走险什么意思
2.铤而走险和挺而走险的区别
铤而走险什么意思
铤而走险的意思是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成语拼音:tǐng ér zǒu xiǎn。
成语解释:铤:快走的样子;而:文言连词,这里表示承接关系;走:奔向;走险:在危险的路上行走,奔赴险处。快跑着奔向危险。指无路可走或陷入困境而采取冒险行动。
成语出处:《左传·文公十七年》: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成语用法:多用作褒义,有时也用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成语示例:清·百一居士《壶天录》:“无业可食,懦弱者或成饿莩,者铤而走险。”
铤而走险造句
1、年轻男子不远万里寻找危险而低廉的在渔船上的工作,或者铤而走险走私货物去沙特阿拉伯。
2、匈牙利和拉脱维亚的一些铤而走险的屋主抵押借了日元。
3、为防止绑匪铤而走险撕票,警方决定立即攻坚救人。
4、为了偿还债务,他竟铤而走险去抢劫银楼。
5、至少,他已经算得上是铤而走险了。
6、虽然情况恶劣,但是你这般铤而走险,也未必能解决问题。
7、年轻人不要受了一点委屈就愤世嫉俗,甚至铤而走险。
铤而走险和挺而走险的区别
二者没有区别,挺而走险也写作铤而走险。
拼音: tǐng ér zǒu xiǎn
释义: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铤而走险是指无路可走时采取冒险行为。
出处: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意思是情况危急,无法慎重考虑。
渊源:新朝时期,钜埜(钜野)大旱,流民遍野,王莽铤而走险,让人民群众吃蝗虫充饥,方才渡过难关。
典故:在春秋时代,晋、楚两国争当诸侯的盟主。据《左传·文公十七年》载,有一次晋国大会诸侯,却不见郑国来参加,因此怀疑郑国对晋有二心。
郑国国君于是写了一封信给晋国国君说:我国虽小,但三年来多次朝见晋君,以人臣之礼相事,已尽了最大的诚意,但是你们还是怀疑我们的忠诚。现在我们郑国的处境是前头怕,后头也怕;既害怕楚国来攻,又担心晋国来犯,当我们被逼得走投无路时,就像被猎人追捕的鹿一样。
为了活命,匆忙之间,无法审慎选择庇护之所。如果晋国过分威逼,郑国在穷途末路之余,即使会走上灭亡的下场,也会用全副兵力抗晋,或倒向楚国。后来“铤而走险”就从原文摘出,被用来指在穷途末路或受逼迫时采取冒险行动或不正当的行为。
扩展资料历史背景
春秋时期,晋灵公为扩大实力争当霸主,在扈地会合诸侯,他不愿与小国郑穆公见面,怀疑他对付自己。为缓和矛盾,郑国执政大夫子家给晋国执政大夫赵盾写信,信中表示愿意友好,国与国之间得以礼相待,而没必要造成双方铤而走险去打仗。
近义词
见义勇为:见义勇为是一种明心见性的行为。见到义、勇而为之。义,比小我更高尚的真善美;勇,从头到脚(穿)有坚硬的盔甲的虫、在充满力气推动下的行为。所以,见义勇为核心便是勇敢
孤注一掷:意思是拿出所有的力量作最后一搏,出自《宋史·寇准传》。
无路可走:表示处于极限的成语。表示人到了毫无办法的境地,带着浓厚的悲观色彩。
反义词
畏缩不前:是指因为害怕或有顾虑而退缩的意思。出自宋·魏泰《东轩笔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挺而走险
参考资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