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绝响-《广陵散》
1.广陵散失传了吗
2.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文言文翻译
3.明月照着大江 是那首歌里面的歌词
4.广陵散的下落?
5.广陵散不是已经失传了吗?
6.广陵散绝的意思及故事
广陵散失传了吗
琴曲《广陵散》并没有失传,它在《神奇秘谱》里保存记载着,一直流传到今天。《广陵散》大约是在东汉后期被创作出来的。据说《广陵散》作为一首旷世名曲,根据聂政刺韩相的事件创作,又因为嵇康在前弹奏而成绝响。在古曲《广陵散》的背后,包含了聂政和嵇康的两个典故,使这首本就精彩的曲子更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
《广陵散》是一首叙事的曲子,分为井里、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峻迹、微行,讲述了聂政刺杀韩相的事情。在《史记》里记载聂政是齐国的勇士,韩国大臣严遂与韩相韩傀有仇,严仲子就请了聂政前去刺杀。聂政在杀了韩相之后自杀,并在前刮花了自己的脸保护严仲子不被查出来。后人多称赞聂政忠义,所以一直有关于聂政的故事流传。
后来在东汉时期,有人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琴曲《广陵散》,但曲子的故事就不是完全根据历史来创作的。在东汉蔡邕的《琴操》里,将这次刺杀变成了一则民间故事,说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为不能按时上交被韩王。聂政苦练弹琴十年,有了面见韩王为他弹奏的机会。聂政趁机刺杀了韩王,最后也自杀了。
这首曲子曲调激昂,抒发了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晋代嵇康学习老庄哲学,深受道家“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影响,性格潇洒自由,愤世嫉俗,所以嵇康很喜欢弹奏《广陵散》。后来嵇康被与自己有过节的司马昭和钟会陷害,判了斩刑,在临之前,嵇康又弹奏了此曲,然后感叹:“《广陵散》于今绝矣!”就从容赴。
因为嵇康的个人影响力很大,所以后世很多人都误以为嵇康后《广陵散》就失传了,但其实并不是,嵇康这句“《广陵散》于今绝矣!”更多的是表达自己临前的激愤,并不是这首曲子本身。《广陵散》的曲谱保存在《神奇秘谱》里,一直流传到今天。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文言文翻译
《嵇中散之》的译文:中散大夫嵇康在东市接受处刑,他的神色不变,索要古琴来弹奏,他弹了一曲《广陵散》。弹奏完毕,(嵇康)说:“袁准曾经请求学习这首曲子,我十分吝啬,不肯传授给他。从此以后,《广陵散》就成了绝响啊!”
(当时)有三千太学生上书,请求以嵇康为老师(想用这种方法来救嵇康),(朝廷)不允许。(嵇康被杀后)不久,文王司马昭也后悔了。
《嵇中散之》的原文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注释:《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广陵散》已失传。常比喻优良传统断绝或后继无人。
明月照着大江 是那首歌里面的歌词
琴风残
陈晖宜
一弯残月罩穹苍 独坐幽篁 忧思难忘
林间竹影萧瑟荡扬 几次疑心是你回来的声响
一展烛光透心凉 音信无凭 雁止衡阳
南方再簇拥花黄 青丝成霜升华我对你的盼望
我的等候如此漫长 一如窗外明月照大江
月光也茫 江水滔滔只顾往
月夜寒光 落叶将期望埋入土壤
别传唱 秋蝉的殇歌酝酿出血泪心慌
升乐回荡 反讽著你最动听的谎
曾经的凤求凰 竟成广陵散绝响
月夜寒光 落叶将期望埋入土壤
灵魂下妆 在河岸旁入场欣赏我的绝望
缘分终场 笑容早已被封印装箱
熟悉的凤求凰 亦如广陵散绝响
回忆逐渐亡 我把自己下葬
在一个没有你的地方 重新走入另一座天堂
广陵散的下落?
《广陵散》是一首叙事曲,今人所听到的此曲,传为嵇康所作,曲作者嵇康借描写战国时代铸剑工匠之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抒发自己的抱国之心和对政局的不满。《广陵散》的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1425年),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1段、小序3段、大序5段、正声18段、乱声10段、后序八段六个部分。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刻划了他不畏、宁不屈的意志。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第二段的正声主调,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调。
人们一般都知道“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的文学才华,却不知道他精琴艺`通音律`善作曲的音乐才华,实在不在文学才华之下。然而,这样一个奇才却惨在司马昭的屠刀之下,临邢含恨操琴,一曲《广陵散》,表明了嵇康至不屈服于司马昭*威的骨气。
《广陵散》是一首古曲,最早流传在东汉末年的广陵地区(即公安徽寿县),故此而得名。自小喜爱音乐,弦管丝竹样样能行,对琴犹钟的嵇康,十分喜爱这首乐曲,他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乐曲进行了加工发展。关于嵇康如何学得这首古曲,有过这样一段传说:
有一次,嵇康去游洛西,因天色近晚,就留宿在华阳亭。深夜,正在他弹琴消闲时,忽然闯进一个自称“古人”的不速之客,此人与他大谈音律,还奏了一曲《广陵散》。嵇康一下就被乐曲铿锵有力的旋律抓住了,请求客人教授,客人答应教他,但有个条件,要他发誓不再传别人,也不得说出是谁教授的。
这个故事虽然不太可信,但会弹《广陵散》的人却是事实。嵇康因弹此曲最有心得,所以历史上就把《广陵散》和他的名字连在一起了。至于这首曲子的内容,后世许多琴家都认为与聂政刺韩王的传说有关。
聂政是战国时期的韩国人,他的父亲被韩王,父亲时,聂政尚在母腹。长大后聂政知道了父亲被害的遭遇,决心为父复仇。他上泰山刻苦学琴,并有意改变了自己的面貌和声音。10年后返回韩国,在离皇宫不远的地方弹琴,行人无不驻足而听,据说连牛马也停步不前。这消息转到韩王耳里,韩王于是召他进宫演奏。聂政趁韩王沉浸在琴声中时,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向韩王,韩王中剑身亡,聂政终于报了杀父之仇。为了不连累母亲和姐姐,聂政毁了自己的面容壮烈去。郭沫若同志的历史剧《棠棣之花》写的就是这个故事。
《广陵散》所表达的情感确实与这个传说所包含的情感有不少相通之处。乐曲中的反抗精神自然引起笑傲山林的嵇康的共鸣,他把对恶贯满盈的路人皆知的司马昭的痛恨全都凝聚在乐曲中。司马昭很想利用嵇康的才华`名望为自己服务,多次要他出来做官,嵇康却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他的好友山巨源因劝过他出来做官而收到嵇康的绝交信。司马昭对嵇康的拒绝自然怀恨在心,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嵇康终于含冤入狱。在狱中嵇康写下了《幽愤诗》作为自己的绝笔。
公元263年,一个秋天的上午,洛阳东门外,嵇康席地而坐,安详地调好弦。几声激越的高音顿时划破寂的空气,琴声时而压抑幽愤,时而激昂慷慨。刑场上聚集的3000太学生无不挥泪流涕,感叹唏嘘。一曲弹罢,嵇康无限感慨地说:“这《广陵散》如今就要绝响了……”
《广陵散》失传了,但嵇康临刑不惧,弹琴述志的故事致函载入史册,千古流传。
乐曲一开始,仿佛是若有所感所思,有种推敲和辨认的等待,沉稳、倏然,音色悠扬清澈、不着尘污。但是仅略做迟疑,音色陡然下落,情绪随即一层层推开,虽然节奏依然有条不紊,但揉弦时毫无迟疑,充满了决断和帷幄。行至乐曲中段,音调突然上扬,并很快将此乐句做以反复,似用来强调语气,仿佛一石击开千层浪,一种凛然的霸气、一束清矍的孤傲,跃然而出。曲中的顿音似是斩钉截铁之念已捻熟于胸。随着乐曲的推进,琴声变得萧瑟、激昂,带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气势。到高潮时,琴弦弹拨得密不透风、节奏急促、气氛紧张,音律振荡之间有种遮掩不住的兵戈戎马之气,流露出一派昂扬不屈的气节。像烈酒盈杯后一饮而尽的飒爽,像洒酒于足下方寸之地以敬鬼神的悲切和决然。勾、挑、揉、打、抹等手法的变化,揉在琴声中,令乐曲有了万般变化着的丰富音色和跌宕起伏的气韵,让人目不暇接,神魄随之飞扬。那些铿锵的音符,仿佛是从琴弦上飞溅而出,夹杂着力量和激情喷涌迸发,一泻千里,有种掷在耳中都感疼痛的结实。
可以想象嵇康临刑时弹奏《广陵散》时的酣畅和沉浸。高士之所以高,最在气节。那种从容,尽释满怀的抱负,将生掷于身后的铮铮铁骨,面对一生的感慨,唯有指下寥寥数根琴弦,代舒情怀。能解《广陵散》的词句,莫过与嵇康自己的诗作:“凌高远盻。俯仰咨嗟。怨彼幽絷。室迩路遐。虽有好音。谁与清歌。虽有姝颜。谁与发华。仰讯高云。俯托轻波。乘流远遁。抱恨山阿。” (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据说嵇康有一把名贵的古琴,为了这张琴,他卖去了东阳旧业,还向尚书令讨了一块河轮佩玉,截成薄片镶嵌在琴面上作琴徽。琴囊则是用玉帘巾单、缩丝制成,此琴可谓价值连城。有一次,其友山涛乘醉想剖琴,嵇康以生命相威胁,才使此琴免遭大祸。可以想知嵇康是将琴与性命等同相看。不过以嵇康之清高,不会为物所束,只是琴亦有魂魄,好琴亦为性命相惜的知音。此琴与嵇康共喜共忧、同歌同叹,相与相伴,琴与抚琴者相知相通,此种气血之交融,非言语能表述。所以嵇康才有临刑抚琴唤《广陵散》,其间的激愤、嗟叹与凄然,让人动容。
特殊的时代造就当时艺术的气质,我一直认为只有在特定的环境里,艺术才能做得原汁原味,换了个时间地点,只能想象,只能尽力去贴近以求抵达精髓,而永远无法企及原貌。所以嵇康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后叹曰:此曲“于今绝矣”,指的也并非是曲谱失传,而是指弹此曲其人其心其志,再难有同此情此境者!疾风方蹴就劲草之狂,此为《广陵散》之高绝也。
广陵散不是已经失传了吗?
《广陵散》在节奏上的处理无法标于谱面流传后世。事实上,琴曲《广陵散》经《神奇秘谱》保存,一直流传到今天。
由于《神奇秘谱》的史料价值甚高,所以1956年影印出版以来,就受到国内外有识之士的推崇,一些久已绝响的古代名曲陆续从中发掘出来,不少动听的旋律又重新吸引住当代听众。嵇康临终后成为绝响的《广陵散》,如今又恢复了它那铿锵的曲调。
《广陵散》是一首具有戈矛杀伐气息的琴曲,这在古琴曲中极为罕见。
扩展资料:
今所见《广陵散》谱重要者有三,以《神奇秘谱》的《广陵散》为最早,也较为完整,是今日经常演奏的版本。全曲共45段。
所谓“于今绝矣”则非指曲子本身而言,它主要反映了嵇康临刑时的愤激之语。由于具有“谱简腔繁”特点的记谱法,嵇康所奏《广陵散》在节奏上的处理无法标于谱面流传后世。事实上,琴曲《广陵散》经《神奇秘谱》保存,一直流传到今天。
参考资料:
广陵散--百度百科
广陵散绝的意思及故事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故事的经历吧,以下是我整理的广陵散绝的意思及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语:
广陵散绝
拼音:
[guǎng líng sǎn jué]
解释: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属于古代大型琴曲。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举例造句:
那时候世叔潘八瀛先生,中了一个探花,从此以后,状元鼎甲,~响于苏州。
成语典故: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善弹奏《广陵散》曲,很多人崇拜他。嵇康因罪被判刑,在东市行刑前夕,他视如归,神色不变,就要一把琴弹奏一曲《广陵散》。弹奏完毕,嵇康说:“袁准曾经请求学习这首曲子,我十分吝啬,不肯传授给他。从此以后,《广陵散》就成了绝响啊!”当时有三千太学生上书,请求以嵇康为老师想用这种方法来救嵇康,朝廷不允许。嵇康被杀后不久,文王司马昭也后悔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