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趾高气扬的反义词

2.?足高气扬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英文翻译是什么?

3.趾高气扬的扬是啥意思

4.20个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5.趾高气扬是什么意思

趾高气扬的反义词

趾高气扬的典故-趾高气扬的含义

趾高气扬的反义词:奴颜婢膝、卑躬屈膝。趾高气扬指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趾高气扬近反义词

近义词

趾高气昂、得意忘形、不可一世、目空一切

反义词

卑躬屈膝、奴颜婢膝、妄自菲薄、摇尾乞怜、低声下气、心灰意懒、灰心丧气、垂头丧气、不亢不卑、谦虚谨慎、不抗不卑、以礼相待、低三下四、自惭形秽、降尊纡贵、低首下心

趾高气昂典故

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出使楚国,楚王送他珍贵的象床,负责送象床的登徒去游说孟尝君的门人公孙戍,希望能劝止这项差使。公孙戍说动孟尝君不接受这件宝物。孟尝君见他出门时趾高气扬的样子觉得奇怪,原来他得到登徒的一把宝剑。春秋时,楚国有个叫屈瑕的将军,是个专门重视外貌,不学无术的人,只要稍有点成就,就很骄傲、自满。

有一次,他打败了骠悍的绞国,凯旋,从此骄傲自得,从不把其它的朝臣放在眼中。第二年,屈瑕又奉命要去打罗国,有一个叫做斗伯比的将军前往送行。当斗伯比回来时,悄悄的对车夫说:“屈将军这次一定会打败仗;因为我看他走路的样子,脚步一昂一翘的,便知道他的心并没有真正的用在作战上,而是去吓唬敌人的,这样子怎么能打胜仗呢?”斗伯比说完,沉思了一下,就进宫去见楚王,要楚王立刻派兵去接应。

楚王不相信,回到后宫将这件事告诉了宠妃邓曼,邓曼认为斗伯比的见解很对,应该派兵救援。楚王听了,立即派大军前去,希望能够挽回局势。但是,战事已经发生,屈瑕因为轻敌而不设防,被罗国和卢国两面夹攻,而一败涂地,只好自杀谢罪。从此以后,这件事情就被后人流传着,而屈瑕走路的姿态,也被引申成“趾高气扬”这句话,比喻一个人傲慢自得,而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

?足高气扬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英文翻译是什么?

典故出处:《 战国策 · 齐策三 》:「公孙戍趋而去。 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 成语 意思:犹言趾高气扬。 语本 《战国策· 齐策 三》:「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 成语注音:ㄗㄨˊ ㄍㄠ ㄑㄧˋ ㄧㄤˊ 通用拼音:zu gāo qi yang 拼音简写:ZGQY 使用频率: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 *** 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足高气扬,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神态。 成语 结构 :联合式成语 近义词:志高气扬、趾高气扬 成语例句:若初进者足高气扬,凌轹前辈。明· 沈德符 《 野获编 · 谐谑 ·术艺》

趾高气扬的扬是啥意思

趾高气扬指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

趾高气扬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桓公十三年》。趾高气扬指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趾高气扬寓意做人应该避免骄傲自大,常怀谦逊之心。于谦虚做人的忠告随处可见:“虚心的人学十当一,自满的人学一当十”。“满招损,谦受益”。

20个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1、拔苗助长

春秋时,有个急性子农夫,他插下秧苗后,好几天也不见秧苗长高,心里着急,就把自己田里的秧苗挨个都拔高了一些。他累得筋疲力尽,回到家里,得意地对儿子说:“我干了一天,总算帮助秧苗长高了一些。”儿子连忙跑到田边去看,只见秧苗全都被太阳晒得枯了。

2、一鸣惊人

春秋时,楚庄王当国君的前三年,只知享乐,不管国事。申无畏出了个谜语让他猜:“有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笑着说:“这只鸟,要么不飞不鸣,要飞就直冲云霄,一叫就让人震惊。”从此,他励精图治,成为霸主。

3、风吹草动

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杀,他逃到昭关。由于楚军在关口盘查很严,他出不了关。因为着急和忧愁,一夜之间他的须发全都变白了。凭着相貌短时间内的巨大变化,他混出了昭关。逃亡的路上,他经常在芦苇和草丛里穿行,由于精神高度紧张,稍有风吹草动,他就赶紧躲起来。

4、风雨同舟

春秋时,吴、越两国相邻,但彼此之间争端不断,战争频繁。有一次,两国的人同乘一条船渡江,船到江心,狂风突起,大浪滔天,眼看着就要翻船。在这危急时刻,人们忘记了过去的仇恨,齐心协力,共同排除险情,使渡船安全地到达了岸边。在船上的两国人就像一家人一样。

5、甘拜下风

春秋时,秦、晋两国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晋军大败,晋惠公也被秦俘获。秦穆公对晋国的君臣们说:“尽管晋惠公忘恩负义,但我是不会将你们当俘虏押回秦国的。”晋国的大臣们说:“我们是跪在您的下风头,希望您在上风头说的话能算数。

6、天罗地网

春秋时,楚平王听信大臣费无忌的谗言,要太子的师傅伍奢和他的儿子伍子胥。太子连夜告诉了在樊城做守将的伍子胥。当第二天费无忌的儿子来骗伍子胥回都城时,伍子胥将他痛打一顿,说:“如果不是太子告诉真相,我就被骗入天罗地网了。”

7、守株待兔?

春秋时,宋国有个农夫在田里看见一只野兔撞在树桩子上,折断脖子而亡。他不费吹灰之力便吃到了兔肉。从那以后,他什么农活儿也不干了,天天守在树桩子旁边,等着捡兔子。可再也没有野兔来撞这树桩子,他的行为被人们当作了笑话。

8、无能为力

春秋时,秦国和晋国要组成联军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非常焦急。有人告诉他,有个叫烛之武的官员能够劝说秦国退军。国君立即召见了烛之武。烛之武对他说:“我年轻的时候就不如别人,现在年纪大了,就更没有这个能力了。”

9、如释重负

春秋时,季孙、叔孙和孟孙三个家族掌握了鲁国的军政大权。鲁昭公为夺回权利,派兵去攻打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知道后,立刻前来救援。三家联合起来,把昭公的军队打得大败,昭公只得逃亡齐国。因为他原来已经失去了民心,百姓反而感觉像放下沉重的负担。

10、安居乐业

春秋时,哲学家老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非常不满,提出了他理想中的“小国寡民”社会:国土面积小,人口稀少。人们不用坐车乘船到远方去;没有战争,人们不需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人人有自己喜欢的职业,吃得好,穿得舒服,住得安稳;与相邻的国家望得见,但不相往来。

11、出类拔萃

孟子是春秋末期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回答学生的提问时说:“麒麟和一般走兽是同类,凤凰和普通飞禽是同类,圣人和百姓也是同类;而孔子作为圣人,远远超越同类人中的佼佼者,没有人比他更伟大了。”

12、从容不迫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哲学家庄子,在一次与另一位哲学家惠子辩论时,指着水中的鱼说:“它从容不迫地游来游去,多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那条鱼,怎么知道?”庄子说:“鱼快不快乐其实并不重要,因为我们自己快乐,所以可以认为水里的鱼同样非常快乐。”

13、大义灭亲

春秋时,卫国有位正直的大臣叫石碏,可他的儿子石厚,却帮助卫庄公的儿子州吁了卫桓公,篡夺了国君之位。州吁和石厚很暴虐,引起了民愤。石碏对自己的不肖之子也十分愤恨。他设计把州吁和石厚骗到陈国,又与陈桓公商量好,将两人处决。人们称赞他的行为是“大义灭亲”。

14、趾高气扬

春秋时,楚武王派大将屈瑕带兵去攻打罗国。大臣斗伯比为他送行时,看到他走路时把脚抬得高高的,回来就对楚王说:屈瑕太骄傲了,他必败无疑。楚王赶紧派人去提醒屈瑕不可轻敌,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屈瑕已经兵败鄢水。由于羞愧,一个人跑到山谷中上吊自杀了。

15、退避三舍

春秋时,晋国内乱。公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待他很好。当问及如何报答时,重耳说:“如我当上国君,要是两国交兵,我就退兵九十里以谢恩。”后来,重耳成了晋国国君,称晋文公。不久,楚晋两国发生了战争,重耳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16、卧薪尝胆

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俘虏。勾践被扣押了三年,他遭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屈辱。被释放回国后,他发誓要报仇血恨。为激励斗志,他睡在柴草上,还在旁边挂了一个苦胆,每天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17、螳螂捕蝉

春秋时,一个侍卫想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的决定,就拿着一把弹弓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吴王问他在干什么。他说:“一只蝉在叫,它没有想到身后有一只螳螂要捕捉它。而螳螂没有想到身后有一只黄雀要啄食它。黄雀呢,更没想到我用弹弓在瞄准它。它们没考虑身后的危险啊!”吴王听后,撤回了决定。

18、叶公好龙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贵族,自称叶公。他对别人说:“我最喜欢龙。”他把家里的厅堂、屋梁、房柱、门窗及墙壁上,全都刻画上龙的形象。天上真龙听说了,非常高兴就从天而降,来到叶公家里。叶公看见了真龙,吓得脸色发白,浑身发抖,狼狈逃窜而去。

19、一鼓作气

春秋时,鲁国与齐国发生战争。齐军连续两次擂响战鼓发起冲锋,鲁军都按兵不动。齐军第三次击鼓发起进攻,将军曹刿才下令:“击鼓,进攻!”结果鲁军大胜。曹刿告诉鲁庄公,敌军擂鼓三遍时士兵已乏力,而我军一鼓作气,所以能取胜。

20、邯郸学步

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当地人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姿势各异,但都很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结果呢,什么姿势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家去。

趾高气扬是什么意思

趾高气扬的意思: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基础释义:

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详细释义:

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示例:但是那种趾高气昂的神情总嫌有些不够大方罢。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趾高气扬例句:

1、?目无下尘,趾高气扬,那是理所当然的,毕竟,并不是人人可以做列嘉辉。

2、赵太太看到她缩头缩脑、战战兢兢的样子,感到很解恨,她趾高气扬地打道回府。

3、杂志采访时,抱怨同性恋趾高气扬,架子十足,摇尾巴”;抱怨那些不喜欢她的“肥胖”。

4、承平之世,家给人足,趾高气扬,泱泱乎表海之雄风。

5、左侧是两个趾高气扬的日本军人在砍头大赛之后狞笑,其中一个还正擦拭沾满鲜血的战刀,整座尸山背后是硝烟滚滚的中华大地和奔流滚滚的长江。

6、那年的玛法大陆,我们从不觉得僵尸洞阴深恐怖,有的只是刷怪,抢地盘!那年的玛法大陆,蜈蚣洞的狗道是那么趾高气扬。

7、心情大好的刘志标走进房间,见到江紫嫣后趾高气扬地说:“我告诉你,那个贝,贝小默,他就是一个暴发户,我随时能灭了他。”

8、听到瘦翻译介绍自己,坂田次朗趾高气扬地挺着啤酒肚,脸上挂着得意的笑容,季凡在旁心想不用你太得意,一会儿有你受的。

9、越往北的大道也越来越宽了,道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多了起来,一个个趾高气扬,鞭丝帽影的。

10、那是一个身着华服的青年,头发梳得非常整齐,油光可鉴,煞是漂亮,一看便是富家少爷,但此刻却是骂骂咧咧的,口吐唾沫,趾高气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