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苟无恒心”的下一句是什么?

2.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3.寻孟子名言的赏析

4.体现仁政的诗句

5.关于孟子舍生取义的诗句

“苟无恒心”的下一句是什么?

放辟邪侈下一句-放避邪侈

这几句选自《孟子》卷五 《孟子·滕文公上》:《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释义

这几句的意思是:没有固定的资产而有一定的道德水准,只有士人才能做到。一般的民众,只要没有固定的资产,便没有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如果没有稳定不变的思想,那么违礼犯法、为非作歹的事,没有不去干的了。

2、作品简介

《孟子·滕文公上》创作于前372年-前289年,隶属于先秦散文。作品通过孟子和其他人交谈的语录来讲明道理,形象生动。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如下:

齐桓晋文原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亡;此惟救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业,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们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事情的,因此,后代没有流传下来,我也没曾听说过。如果一定要我说,我就说说用道德的力量统一天下的王道吧。”

齐宣王问道:“有什么样的道德,就可以统一天下了呢?”孟子说:“用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方法去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的。”

齐宣王问:“像我这样的人,可以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吗?”孟子说:“可以。”齐宣王又问:“您怎么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说:“我听胡龁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王坐在堂上,有人牵牛从堂下走过,您看到了问:“牵着牛上哪儿去?’那牵牛的人回答说:‘要把它杀了祭钟。’

王说:‘放了它吧!我不忍看它那哆嗦可怜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而把它送进屠宰场。’那人便说:‘那么,就不祭钟了吗?’您说:‘怎么可以不祭钟呢?用只羊换它。’——不知有这回事吗?”

齐宣王说:“有这回事。”孟子说:“这种好心满可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都以为王是吝啬,我早就知道你是于心不忍。”

齐宣王说:“对呀!的确有这样误解我的百姓。齐国虽然小,我怎么吝惜一头牛?我就是不忍看它那种哆嗦可怜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而把它送进屠宰场,所以拿羊换它。”

孟子说:“您莫怪百姓以为您吝惜。羊小牛大,用小的换下大的来,他们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王若可怜牛无罪而被送进屠宰场,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什么想法呢?我的确不是吝惜财物才用羊换牛。您这么一说,百姓说我吝惜财物是应当的了。”

孟子说:“没有关系,您这种不忍之心,正是仁爱,因为您只见到牛没有见到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们活着,便不忍心看见它们去;听到它们的声音,便不忍吃它们的肉。因此,君子远远地离开厨房。”

齐宣王高兴地说:“《诗经》上说:‘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这话好像说的就是您。我自己做了这件事,反过来问问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却说不出所以然来了。您老人家这么一说,对于我的心来讲,豁然明亮了。我这种心情合于王道,又是什么道理呢?”

孟子说:“假若有人向您报告说:“我的力气能够举起三千斤,却拿不动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能够看清秋天鸟的细毛,却看不见一车子柴火,你相信这种话吗?”齐宣王说:“不相信。”

孟子说:“如今您的恩德足以达到禽兽身上,却不能使百姓得到好处,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一根羽毛拿不起来,是因为不用力气;一车柴火看不见,是因为不用眼力;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是因为您不肯施恩。所以您不用王道统一天下,只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

宣王说:“不肯做和不能做在现象上有什么不同呢?”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跳过渤海,对别人说:‘这个我不能。’这是真的不能。给老年人弯腰作揖,对人说:‘这个我不能。’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

所以您不用王道统一天下,不是属于用胳膊挟着泰山跳过北海一类的;您不用王道统一天下,是属于给老年人弯腰作揖一类的。

“尊敬我家里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老人;爱护我家里的子女,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子女。一切政治措施都这样进行,要统一天下就象在手里运转东西那样容易了。《诗经》上说:‘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这就是说把这样好心扩大到其他方面就行了。”

“所以说把恩惠由近及远地推广开去,便能够安定天下;不这样,甚至无法保护妻子儿女。古代的圣贤之所以大大地超过一般人,没有别的诀窍,只是善于推行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达到禽兽身上,却不能使百姓得到好处,这是为什么呢?”

“称一称,然后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知道长短,什么东西都这样,人的心更是如此。请您考虑一下吧!”“难道您想调动军队,使将士冒着生命危险,去和别的国家结怨仇,然后心里才痛快吗?”

齐宣王说:“不。我为什么这样做才痛快呢?我之所以这样做,是要求满足我的最大欲望啊!”孟子说:“王的最大欲望是什么呢?可以说给我听听吗?”齐宣王笑了笑,却不说话。

孟子说:“是为了肥美的食品不够吃的吗?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的吗?或者为了艳丽的彩色不够看吗?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吗?伺侯的人不够使唤吗?这些,您手下的人员都能尽量供应满足,难道您是为了这些吗?”齐宣王说:“不,我不是为这些。”

孟子说:“那么王的最大欲望可以知道了。您是想扩张土地,使秦楚都来称臣朝见,统治中国,同时安抚四周的外族。不过,以您这样的做法,来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就象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齐宣王说:“竟然这样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严重呢。爬到树上捉鱼,虽得不到鱼,却没有后患。以您这样的做法来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如果尽力去做,不但达不到目的,以后必定有灾难。”齐宣王说:“这是为什么?您可以说说我听听吗?”孟子说:“假设邹国人和楚国人打仗,您以为哪一个国家会打胜呢?”齐宣王说:“楚国会打胜。”

孟子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国不可以和大国为敌,人口少的国家不可以和人口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和强国为敌。中国的土地,千里见方那样大的共有九处,齐国土地总起来,只有九分之一。以九分之一的力量想征服九分之八,这和邹国跟楚国为敌,有什么不同呢?王还是从根本着手吧!

“现在您如果发布政令施行仁德,会使天下的士大夫都想到齐国的朝廷上做官,农民都想到齐国田地里耕种,商人都想到齐国的市场上做买卖,来往旅客都想通过齐国的道路,天下痛恨本国君主的人,都想到您这里来控诉。能做到这样,谁能抵挡得住呢?”

齐宣王说:“我头脑昏乱,不能进一步领会你说的这些道理。希望您帮助我达到目的,明明白白地教导我。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试一试。”

孟子说:“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却有坚定的道德观念,只有士人才能做到。至于一般人,假若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便也没有坚定的道德观念。如果没有坚定的道德观念,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坏事都能干得出来。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加以刑罚,这等于陷害人民。哪有仁德的君主执政,却做出陷害人民的事呢?”

“所以贤明的君主规定人民的产业,必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抚养妻子儿女。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至于饿;然后再引导他们走善良的正道,人民自然易于听从。”

“今天吧,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够赡养父母,下不能抚养妻子儿女,好年成艰难困苦,坏年成只有饿。这样每个人只想活命都怕来不及,哪有闲工夫学习礼仪呢?”

“王如果要行仁政,何不从根本上着手呢?每家给五亩地的住宅,四周种上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可以穿上丝绵袄了。鸡、猪、狗这些家畜,要及时地饲养繁殖,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有肉吃了。一家一户的百亩耕地,不要耽误他们耕种的时间,八口的人家,可以吃饱了。”

“办好各级学校教育,反复地讲述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至于背扛着、头顶着物件走路了。老年人都穿上丝绵袄,吃上肉,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那是决不会有的事。”

寻孟子名言的赏析

《孟子》名句精选精译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的历史任务交给这个人,一定要首先磨难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络骨骼,饥饿他的肉体皮肤,空匮疲乏他的身体,所作所为总是被干扰搅乱,借以撼动他的心志使他性情更加坚韧,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

2、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译: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变小了。

3、 独乐(yüè)乐(lè),与人乐乐,孰乐?

译:一个人独自欣赏乐音快乐,和别人一道欣赏音乐也快乐,到底哪一个更快乐呢?

4、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译:您老人家这么一说,使我的思想豁然开朗也。(戚戚:感动的样子)

5、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译:贫穷时就搞好品德的修养,得志时就帮助天下人民都走善道。

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尊敬自己的父母,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父母身上,爱护自己的儿女,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儿女身上。

7、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得到天时还不如得到地形便利好,得了地形便利还不如得到和顺的人心好。(要得天下,必先得人心)

8、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9、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人民是最重要的,江山国土次于人民,而君主应该在最次

10、 生于忧患,于安乐。

译:在忧患中生存,在安乐中亡。

11、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富贵不能使我放纵享乐,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卑躬屈膝,这样的人才够叫大丈夫。

12、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译:完全相信《书》(指《尚书》),那就还不如没有《书》为好。

13、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4、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译:如果想要让天下太平,在当今的世上,除了我能做到还有谁呢?

15、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译:杨子主张为我(自己),尽管只要拨掉一根汗毛而有利天下,他也不肯干。墨子主张兼爱,即使磨光秃头顶走破脚跟只要有利天下,他也愿做。(用儒家的中庸之道批驳杨、墨二家“执一”的片面主张)

16、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一个人应当对某些事放弃不做,才能够集中力量有所作为。(做事应当有所选择)

17、 尽信书, ——《孟子?尽心下》

18、 以其昏昏, ——《孟子?尽心下》

19、 不以规矩, ——《孟子?离娄上》

体现仁政的诗句

1. 关于仁政的诗句

关于仁政的诗句 1.论语中有关仁政的句子

您提到的是“仁政”而不是“仁”,所以我觉得更能够说明百问题的不是《论语》那些关于“仁”的论述,而是不为人注意的一句话,“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战争是残酷的,但越是残酷的事情,越能体现善恶.不论让人从事何种行动,都应当对参加行动的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度,这不仅关系行动的成败,而且关系参加行动人员的安全,战争这种残酷的行动,自己关系参加人员性命的事情就更加是这样专.如果让没有受过专门教育培训的人员直接上战场,胜负自不必说,参战人员可怕都得白白送.而孔子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提属及战争胜负,而关心的是作战人员的生命安全,充分体现出孔子推行仁政的思想.。

2.论语中有关仁政的句子

您提到的是“仁政”而不是“仁”,所以我觉得更能够说明问题的不是《论语》那些关于“仁”的论述,而是不为人注意的一句话,“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战争是残酷的,但越是残酷的事情,越能体现善恶.不论让人从事何种行动,都应当对参加行动的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这不仅关系行动的成败,而且关系参加行动人员的安全,战争这种残酷的行动,自己关系参加人员性命的事情就更加是这样.如果让没有受过专门教育培训的人员直接上战场,胜负自不必说,参战人员可怕都得白白送.而孔子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提及战争胜负,而关心的是作战人员的生命安全,充分体现出孔子推行仁政的思想.。

3.关于孟子仁政的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7)生于忧患而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亡。(8)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

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

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

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17)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19)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

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

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译文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译文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作他“独夫”。

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27)贤者在位,能。

4.《孟子》中关于“仁政”“和”的名句,至少5句 (请写好分类) 急

关于仁政:

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

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5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关于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关于孟子舍生取义的诗句

1. 古今往来,关于“舍生取义”的诗句、典故有哪些

谭嗣同。他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孟子周游列国,却并非求官,而在于行“道”,所以有《孟子将朝王章》,对于齐王的非礼之召给予回击,表现出傲岸的个性。孟子虽然不视金钱如粪土,却也不追财逐利,而是清醒地认识到“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千古多少文人虽然在封建专制的重压下却都能保住气节,杀身成仁,舍身取义

文天祥在《正气歌》中高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真是荡气回肠,可歌可叹!

2. 孟子舍生取义的一句话

舍生取义意为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常用于赞扬别人难能可贵的精神。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者,则凡可以辟(通"避",下同)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通“德”感激)我与(通"欤"语气助词)?乡(xiàng通:向"过去,从前.下同)为身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 《孟子》中舍生取义的道理的名言有哪些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5)其进锐者,其退速.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7)生于忧患而于安乐也.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亡.(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12)仁者无敌.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17)仁则荣,不仁则辱.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18)有恒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7383935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19)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译文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译文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