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得济是啥意思_人死后得济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7-26 0
  1. 人字成语
  2. 三浦哲郎《母亲的消息》
  3. 国学经典《小儿语》原文及解释
  4. 有人认为“很多人老了才知道:儿女太有出息不一定是好事”你怎么看?
  5. 根据历史赵子龙怎样死

有些人对这句话理解错了。百善孝为先,这句话要从“孝”的角度去理解就对了。“偏疼不得济”,这里的“济”有接济、照顾、奉养的意思,明白来说就是在一个家庭几个孩子当中,父母最偏爱的那个孩子,长大后是最不照顾父母的人,我们这里老人也有一句话“好子败家,坏子养父”,在父母眼中的孩子,所有就偏爱他,把家产都给他,结果全败光了,而父母眼中的坏孩子,因为从小父母不爱答理,什么事都自己去做,后来反而有出息,照顾父母最多。

确实老人多数情况下会偏疼那个不得济的子女,这也是人之常情。因为不得济的子女由于自身的一些原因,日子往往过得差强人意。

儿女都是父母身上掉下的肉,他们愿意自己的子女都过得幸福体面。一旦有子女过得不好,就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尽力帮衬。

人死得济是啥意思_人死后得济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老公爹活着的时候,就特别眷顾二儿子,那种对二儿子一家的好真的无以言表。据说是小的时候,我这个二哥身体特别弱,所以习惯了多照顾他。

我的父母感觉没有太偏疼谁。但由于大弟日子过得太艰难,所以心心念念想着他。我的妈妈明确地说,你们几个都是我生养的,我想让你们都过得好。

偏疼不得济确实存在,可怜天下父母心吧。我想我如果有几个子女,其中有过得不如意的,也会多操心,多照顾吧。

说说我邻居吧,***员,机要秘书,在和丈夫逃往台湾的途中被逮捕,然后经过劳改后分配到医院工作,始终孑然一身没有再婚,五十多岁时,她过继弟弟家一个孩子,预防老了没人管,她也有钱,孩子也乖,两家处得不亦乐乎,其他几个弟弟家的孩子一概爱答不理不管不问,想借钱门都没有。

一晃孩子大学毕业,成家立业,她也老的掉渣了,孩子就不大管她了,嫌她有味,常年关在有门没窗的库房里,“善待”俩字跟本就谈不到,不打不骂,有病不给看,常常是屎尿滚一身,后背和***上的褥疮烂到能看到白骨。

那些当年不受待见侄子们有时来看她,出门就站在楼下大讲特讲,姑姑当年怎么瞧不他们,有困难不帮衬,而那个继子是经过竞选定下来的。最后他们幸灾乐祸咬着牙根连连说“该”。

老辈儿人都说偏疼不得济,你家老人会偏疼不得济的儿女吗?我家的老人一点都不偏心,因为他们没有心,只不过他们喜欢的孩子,做什么事情做错了也是对的?她不喜欢的孩子,每次做事情做的再好也不会说好,就拿老爷子发高烧说吧!发烧39度八,一个劲的哆嗦,他不喜欢的孩子送到医院,在急诊室抢救,抢救完了,送回病房,就她不喜欢的孩子一直在医院,她喜欢的孩子忙,没有时间去,住了一个星期,把老爷子送回家,你猜老人怎么说?住热了,还不赶快送回家,在医院里呆着干什么呢?老人不喜欢你,你就出力出钱也没有,而她喜欢的孩子不出力,不出钱,也不照顾她高兴,所以像这样的老人,摊上了,真的拿他们没有办法

事无绝对!我就是那个受偏疼的孩子。上面四个哥哥,俩姐姐,小时候不尽尽受家人的溺爱,在家族邻里也被偏惯着的人。

小时候被宠的有些无法无天,在家里只要提的要求父母尽量给予满足。经常各地奔走的父亲经常对母亲说的一句话是,惯子如杀子,意思就是让母亲对我严厉一些。

可是母亲后来病重之时,是我天天守在身边,洗漱,等等!所以说事无绝对的!

有一定道理,各家有各家的情况,有的家庭多子女,身边留一个,另几个子女给爷爷奶奶带,当然自己带的有感情,偏心最后依然过的不怎么样……有些事说不清是人各有各的命。

被老人偏爱太多的孩子,福报消耗的太多,所以如果不是多培福行善,命运也不会太顺。而被父母疼爱太少的孩子,福报消耗不多,自身若再努力培福,一定会越过越好的!

肯定会啊,因为我身边就真实存在着。

在我家,不得济的人正是我小叔子。自打我嫁到我婆婆家18年,我是眼睁睁看着婆家是如何偏疼这个儿子的。

小叔子是个好吃懒做的人,脑子不灵光还天天想着天上掉馅饼,没有文化和技术却不脚踏实地的工作,力气活是一点不想做,40岁的大好年纪现在做着一个看大院的工作。

从给他盖房子,订婚,结婚,一直都是我老公帮着拿钱。对此,我也很不满,但是婆婆就会说,没办法,他没本事,就得帮帮他,要不就得打光棍。

很 搞笑 的是,由于我老公心灵手巧,只要他回家,家里的很多事,婆婆就会指使他干,她从来不让小叔子干,说小叔子不会。

小叔子结婚后,他们夫妻感情很不好,由于他没本事,弟媳经常和他吵架,但公公婆婆还是会维护他们的儿子,一句“他就那样”,经常把弟媳气个半死,这个可怜的女人最终得病去世,在她得病的过程当中,全家人又是出钱出力帮着小叔子。

他媳妇没了,只剩下他和一个12岁的儿子,我想他现在得沉稳下来努力挣钱了吧,结果,他甩出一个王炸级别的作死:原来他两年前网络,输了好几万,他怕家人知道,就办了好几个,天天过着拆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还,但是他的工作挣钱不多工资还不能按时发,现在他已经无力应付,里一共有8万还不上,银行下一步就会拍卖他唯一值钱的家产—五间平房。他这才慌了,告诉了婆婆,婆婆虽然把他骂了一顿,无奈还是把辛苦攒下的几万块钱给了他,我老公给他还上了剩下的大部分。想想这些我都气得发抖。

他常年在外地打工,孩子公婆给养着,他很少给生活费,也不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我看不惯,就说他几句,婆婆就会说,他不会啊!不过想想也是,他自己的人生都过得乱七八糟,确实没有能力顾及别人,哪怕是自己的孩子。

今年婆婆查出了大病,他一分钱拿不出来,我们包揽了所有费用。住院时婆婆指定让小叔子伺候,还得老公给他钱吃饭,婆婆还对人家说,他儿可受罪了,晚上睡不好觉。她就是不提如果没有她大儿,她连命都会没了的事。

这样的日子还在过着,我婆家也在继续偏疼着这个不得济的儿子。其实,我也不是非要去计较和争宠,对于小叔子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罢了。

正是!没法!越没出息的老人越替他揪心!越替他揪心,却越不知道感恩![翻白眼]

偏疼不得济。老人有一定的普遍性,偏护能力差的,体质差的孩子。而且这些孩子在呵护有加,各方关照他们的情况下,产生了依赖性不求上进,变成没有出息的平庸赖散之人

人字成语

管仲登上相位,挂印理政后,把“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作为治国强齐的重要原则,并倾毕生精力建构起一个富民强国的政治思想体系。 (1)组织管理。一是创造了新的“国”“鄙”二轨制,推行了一套以家为本位的社会编制组织。管仲对周代的乡遂制度加以损益,通过“国分为三”、“鄙划为五”的办法,使全国建立起层层负责、分级管理、服从中央的体制,为推行中央集权政治奠定了组织基础。这种“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形势》)的社会编制组织,既能加强人们的同乡意识,同国意识,又能以宗法意识巩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以乡土意识维系国,从而达到安国之目的,保证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二是对民取牧羊之策。牧羊之策的要点有二,一曰“分居”,二曰“定业”。所谓“分居”,就是士、农、工、商各自“群萃而州处……处士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官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所谓“定业”,就是“工之子恒为工,农之子恒为农,商之子恒为商,士之子恒为士(《国语·齐语》)。”职业父死子继,世代相传。管仲认为分居的好处有二,第一是防止“杂处”。民不杂处则言不咙,言不咙则事不易;民不杂处则不见异物,不见异物则不迁。事不易,民不迁则社会有序,社会有序则国安,国安方可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则国富,国富方可称霸。第二是便于教育。人们从小就从父母那里学到从事本职业的知识技能。管仲认为“定业”的主要功能是按照社会的分工和统治者的需要,借助政治的力量把每个社会成员按一定比例固定分配在社会各个部门,以便使社会这架大机器正常运转。 (2)选贤任能。管仲认为要想把国家治理好,人是重要的,有了人才可以治理国家、发展生产、创造未来。他一方面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治国者要把对人才的培养作为长远战略目标,统筹安排。因而,管仲规定了选贤的程序和原则,提出了“三选”制度。另一方面重视人才的标准。一要有“德”。“错国于不倾之地者,授有德也(《牧民》)。”作为君主的“德”,就在于以国家社稷为重,行仁义之政。一般人的“德”,就是要树立“仁义”的道德规范。“仁”,就要“非其所欲,勿施于人”。即人所不欲不要强加于人。“义”就要对亲属孝悌慈惠,对君主恭敬忠信,对外公正有礼,对自己静心克制,对国家任公御敌。二要有“才”。“举长者可远见也;裁大者,众之所比也(《形势》)”。即有作为的人才,能够不固守古法,顺应时势,勇于创新。第三,重视对人才的正确使用,一是量才使用。“有闻道而好为家者,一家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乡者,一乡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国者,一国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天下者,天下之人也;有闻道而好定万物者,天下之配也(《形势》)。”二是破格录用。卫国人宁戚,出身卑微,很有才学,未被人用,管仲就极力向桓公推荐,拜为大夫。三是排斥献媚取宠者。管仲向齐桓公指出,易牙杀子,开方背视,竖刁自宫,都是些居心叵测的人,万万不可亲近。 (3)法德并用。管仲认为法德在治理国家中有着不同的社会作用,二者可以并用、互补。法是治民一众的规范,行政施令的法宝。必须用强制性手段“禁奸邪”、“禁*止暴”、“治国使众”。德是统一人们思想行为,维持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要通过教化,因势利导,以化其恶,以养其德。因此,在法治方面,管仲强调做好立法、司法和守法三项工作。“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与法者民也(《任法》)。”意即君主立法后,由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员原封不动地推行到士农工商四民中去,使人们了解、执行。同时,还提出法律先行、法律公开、法律对等、执法以“公”、执法从严等多项主张,保证司法工作正常而有效地推行。在德教方面,提出“国有四维”、“德有六兴”、“义有七体”、“礼有八经”理论,并对其内容作了详细的阐述。这样,每个社会成员都能把法律的有关要求和道德规范的有关内容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和习惯,就会“见善从之,闻义则服。温柔孝悌,毋骄恃力。志毋虚邪,行必正直(《小匡》)。”这样,就能减少犯罪,形成有利于人君统治的社会风气,国家稳定也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2、善本起末的经济思想。 以粮食生产为本,多种经营,有节制地发展工商业,是管仲治国宏伟规划中的基本经济思想。 (1)以粮为本。管仲认识到,粮食既是人们生命的主宰,也是人君吸引民众的重要途径和成就大业的物质基础。“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国蓄》)。”人作为生命的有机体,维持自身生存及种族的繁衍是第一需要。有了粮食,人们就有生存的保障,社会就表现为相对稳定的状态。没有粮食,人们就会因饥馑而外流,社会就会出现动荡。如何发展粮食生产,管仲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办法。第一,坚持“务在四时,守在仓廪”(《牧民》)的基本原则。“务在四时”,就是指粮食生产的过程,必须遵循自然界变化的客观规律,不误农时,抓紧抓好不同季节的农事活动,尤其是春播与秋收。“守在仓廪”,是讲国家一定要把粮食收进来,并做好储藏工作,国家真正掌握对粮食的控制权。这“一务一守”,从动静两个重要环节把握住了粮食的生产。第二,推行具体可行的农业政策。一是取“地均以实数”与“均地分力”的措施。“地均以实数”,就是国家对土地要加强管理,核正实际可耕地的土地数量,土地大小多少瘠沃等自然状况都要掌握好,然后,根据土质地利,进行适当折算。“地之不可食者,山之无木者,百而当一。涸泽,百而当一。地无草木者,百而当一。楚棘杂处,民不得入,百而当一(《乘马》)。”“均地分力”,就是把土地分下去,实行分户经营。这样,地利就能充分利用,人力就能充分发挥。可见,“均地分力”是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的好办法。二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服务于农业。在农忙季节,国家不让农民服徭役,也不要征兵打仗。管仲提出,在春耕大约二十五天时间里,让人们都回到地里劳动,国家发放,支持播种。他强调,“四务”,即春、夏、秋、冬农业所需的东西,国家都要准备好。第三,“除五害,以水为始。”影响农业生产的水灾、旱灾、风雾雪霜、瘟疫、虫灾这五种灾害,“水最为大”,因此,“除五害,以水为始(《度地》)。”从而,把修筑防止水害工程作为国家建设的重点项目,建立起严密组织领导,制定了具体措施,进行经常性的水利工程建设,保证粮食丰收。 (2)多种经营。管仲积极扶持副业生产,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广开财路,以求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其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种植桑麻。桑麻是纺织业的原料来源,没有充足的蚕丝和上好的麻,就不可能纺织出锦、绣、绢帛。因此,管仲继承齐国种桑养蚕的历史传统,制定出具体政策,扶持桑麻种植及养蚕业的发展。规定在房宅左右要种植桑麻,支持妇女养蚕、纺织。传授土壤知识,指导种麻。每年阳春,养蚕能手给予奖励。取这些措施,使齐国的养蚕业迅速发展。二是饲养六畜。管仲把养六畜纳入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给予充分重视。对六畜饲养实行保护鼓励政策,反对对饲养六畜征收赋税。规定:杂草丛生的洼地,不适合粮食生长,应作为饲养麋、鹿、牛、马的牧场。在春秋两季,把幼畜供应给百姓,把老畜杀掉卖出。同时,建立固定饲养场,设立负责记载牛羊繁育并查管牧养事务的官吏,若此官照料牛马没有折损死亡的,提升一级。这样有利地调动了人们养六畜的积极性,促进六畜兴旺。三是多种瓜蔬。蔬菜瓜果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副食品。因此,管仲非常重视瓜菜生产。“民之能树瓜瓠荤菜百果使蕃育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山权数》)。”四是植树造林。管仲对国家土壤性质、地势作出细致分析,提出了植树的基本要求,利用房前屋后种桑麻,城墙周围种荆棘,以固城防。大堤上错落种植灌木与杨柏树,保护堤坝。限制入山林砍伐时间,重视森林防火问题,奖励植树有功者。“民之能树艺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山权数》)。”五是发展渔业。管仲任政于齐,积极要求发展渔业生产。他提倡国家对沿海渔业进行统一管理,制定合适的征税政策,使生产与销售连为一体,大大提高渔业生产的效益和渔民的积极性。 (3)起末禁末。“末”即“末业”、“末事”或“末作”,可以简单理解为泛指手工业或商业。在管仲心中,粮食生产是国富的根本源泉,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必须作为立国“本事”抓好,不能动摇。但是,当“工商竞于刻镂,女事繁于文章”,民趋利而耽农业时,就要提出“末产不禁,则野不辟”;当粟少国尚不富,为国富民强,则要求人们“禁末产,止奇巧而利农事”。这说明,“禁末”是有特定范围和前提条件的。这其中就包含着不是单纯“禁末”的问题,而是如何使“末业”不影响“本事”,协调好两个方面的关系这样一个深层的思想。管子认为,“商之于国,非用人也(《奢侈》)。”“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禁藏》)。”商人对于国家,并不是无所作为的人。商人为获利,千里迢迢,不辞辛苦,调补余缺,若善于以利引导,可使其利国利民。但由于经商贱买贵卖,财多利大,往往会诱人弃农经商,使社会上出现“野与市争民”的矛盾。对此,需要运用国家行政手段,削减商贾之利,抑制其盲目发展。这种,取因势利导、合理协调的方法,对经济的正常发展是必须和有益的。 3、爱民顺民的民本思想。 管仲把以百姓为本,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要求,并使之与齐国现实社会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许多精辟而深刻的论述,并落实到具体的施政措施中去。 (1)顺民利民。顺民利民,就是指统治者施政立法应当顺民心,从民所欲。管仲指出“国之所以为国者,民体以为国(《君臣下》)。”即国家之所以成为国家,是由于人民这个根本才成为国家。民众既是社会的主体,想要争夺天下,必须争取民众的拥护;想要成就王业,必须从民欲,顺民心。他坚持“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闻,以天下之心虑”(《九守》)的政治原则。因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牧民》)。”这就是说政策法令的好坏,要以是否符合民心来衡量。管子认为,要做到顺应民心,从民所欲,一是在实践中了解民情,时刻注意关心民众的疾苦。“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来绝,我生育之(《牧民》)。”民众厌恶忧劳、贫贱、灾祸、死亡而喜欢安逸、富贵、稳定、生存。那么,国家在制定方针政策时,就应顺民众的这种心理要求。二是取“予之为取”的政策。“予”是指统治者在政治、经济上对民众取的一种宽惠的政策。“取”则是获得民众的支持,达到经济上富国、军事上兵强,政治上称霸的目的。他们根据人们好获利而恶夺取的普遍心理,取一种“取之无形,予之有形”的隐蔽方法。“民予则喜,夺则怒,民情皆然。然王知其然,故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故民爱可洽于上也(《国蓄》)。”这样,就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和拥戴。 (2)爱民恤民。爱民恤民,就是指统治者要以民众为轴心,忧民众之所忧,急民众之所急。管仲提出了“兴德六策”和“九惠之教”。兴德六策即“匡其急”、“振其穷”、“厚其生”、“输之以财”、“遗之以利”、“宽其政”。“匡其急”是指“养长老,慈孤幼,恤鳏寡,问疾病,吊祸丧”。即敬养老人,慈恤幼孤。救济鳏寡,关心疾病,吊慰祸丧。“振其穷”包括“衣冻寒、食饥渴,匡贫窭,振罢露,资乏绝”即给寒冷的人以衣服,给饥渴的人以饮食,救助贫陋,赈济破败人家,资助赤贫。“厚其生”是“辟田畴,制坛宅,修树艺,劝士民,勉稼穑,修墙屋。”即开辟田野,建造住宅,讲究种植,劝勉士民,鼓励耕作,修缮房屋。“输之以财”是“发伏利,输滞积,修道途,变关市、慎将宿。”即开发潜在的财源疏通滞积的特产,修筑道路,便利贸易,注意迎送往来。“遗之以利”是“导水潦,利陂沟,决潘渚,溃泥滞,通郁闭,慎津梁。”即疏浚积水,修通水沟,挖通回流浅滩,清除泥沙淤滞,打通河道堵塞,注意渡口桥梁。“宽其政”是“薄徵敛,轻征赋,弛刑罚,赦罪戾,宥小过。”即薄收租税,轻征捐赋,宽减刑罚,赦免罪犯,宽恕小过。“九惠之教”在《入国》中有详细的说明:“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疾,七曰通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绝。”就是在城邑和国都设有“掌老”、“掌幼”、“掌孤”、“掌养疾”“掌媒”、“掌病”、“掌穷”、“掌困”、“掌绝”的官,深入百姓,随时了解实际情况,为百姓解决具体问题。实行了这些政策,使幼有所养,老有所终;孤残有助,鳏寡有居;贫困得济,烈士得祭,民众承蒙恩惠,无不喜悦,从之如流。 4、重德教民的社会道德思想。 管仲继承和发展前人施政重德的思想传统,形成了以“守国之度,在饰四维”为核心的社会道德思想。 (1)物质生活决定道德。管仲的突出贡献,就在于自觉地意识到物质生活条件对道德形成的决定作用,提出了“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著名命题。并对此从足民富国与道德的密切关系上做出深刻论述。“衣食足,则侵争不生,怨怒无有,上下相亲,兵刃不用矣(《禁藏》)。”衣食对于人的生活来说是一日不可缺少的。人们首先在物质生活上有了一定的保障,才能对精神生活有新的追求。管仲在道德起源上,坚持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社会社会道德的基本立场,为他的观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道德思想体系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 (2)道德的社会作用。管仲不仅论述道德形成的社会物质原因,而且,对道德的社会作用也有深刻的理解。《牧民》中写道,“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也就是说,维系国家命运的有四大纲纪,缺了任何一条,国家就会不稳。如果缺了四条,国家就会灭亡不可挽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牧民》)。”维系国家的四大纲纪,就是指“礼、义、廉、耻”这四个方面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有礼,人们就不会超越应守的规范;有义,就不会盲目求进;有廉耻,就不会掩饰过错,不会趋从坏人。“礼、义、廉、耻”皆备,人们就不会巧谋欺诈,行为就会自然端正,邪乱之事也就不会发生。这样,才能国泰民安。反之,“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牧民》)。” (3)社会教化的基本要求。管仲认识到,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和思想,其基础和前提是“仓廪实”,“衣食足”,但是,只强调“仓廪实”,“衣食足”,还不够,必须进行社会教化。就是在满足民众的物质生活的基础上,教民“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谨小耻”。《五辅》篇提出“义有七体,礼有八经”。义有七体,“孝悌慈惠,以养亲戚;恭敬忠信,以事君上;中正比宜,以行礼节;整齐撙诎,以辟刑僇;纤啬省用,以备讥馑;敦懞纯固,以备祸乱;和协辑睦,以备寇戎。”这“义”的七个方面内容,民知之方能中正,中正方能和睦团结,和睦团结才能生活安定,生活安定社会才能稳定发展。所以,义是不可不行的。“礼有八经”,即“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这八个方面是礼的纲领。如果上下没有礼仪就要乱,贵与贱没有本分就要争,长与幼没有等次就要叛离,贫与富不依法度就失其节制。上下乱,贵贱争,长幼叛离,贫富失其节制,国家必然陷入混乱。所以,礼是不可不重视的。“廉耻”是指内心的道德情操,“廉不蔽恶,耻不从枉(《牧民》)。”因此,通过教诲和启发,“养之以化其恶”、“明之以察其生”,使人弃恶行善,清除无度欲念,修行内心,这样方可正气上升,行为端正。 管仲的治国思想,除上所述,还有军事、文化等方面。这一些在先秦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就是对今天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很强的启迪意义。 1、有利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现代社会的全面发展。 管仲上任伊始,摆在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治理国内的混乱贫穷。管仲从实际出发,不好大喜功、急于求成,而是坚持社会调查,使国情、民情尽在胸中,大胆提出“政不履旧”的观点,对齐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进行深刻改革,制定出“乱世称霸方可自存,欲称霸必富国强兵,富国强兵需要民心安定”的治国方略,做出了很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有力地促进了齐国的发展,使齐成为大国。今天,落实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朝着“小康”社会的目标奋进,上文所论及到的管仲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民本思想、社会道德思想等内容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2、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管仲的民本思想适应了社会变革和统治者的要求,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民众的生产积极性,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历史推动作用,受到后代政治家、思想家的重视。孔子的“修己以安百姓”、孟子的“民贵君轻”、朱熹的“盖国以民为本”及唐代魏征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观点,都渗透着管仲民本思想的精髓。今天,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注重以人为本,着重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这是新形势下对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的具体体现。坚持“以人为本”,一要满足人的正常需求。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就是为了人民生活越来越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二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必须有人的现代化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伟大的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的目标是既要摆脱贫困落后,实现经济的现代化和物质生活的现代化,又要摆脱愚昧,实现以民为主为标志的政治文明现代化,以及精神文明现代化。而实现这些的关键是有赖于人的现代化。因此,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现代化放在主导地位。三要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实现。正如所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很多旧的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的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 3、有利于实施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社会主义的性质,要求我们既重法治又重德治。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同时,也必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和道德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市场经济建设中也出现了不少对道德建设有消极影响的因素,如金钱观念、享乐观念、利己观念导致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由功利性导致的在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和国家利益冲突时位置的颠倒;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和就业岗位的多样化使某些人在道德选择面前产生困惑,影响正确、进步道德标准的建立,诸如此类的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不良思想、观念和行为,单靠法制是不能完全解决好的,还必须靠教化和德治,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有效克制这些不良行为和消极因素,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古代的管仲在法德治国和社会道德教化方面所提出的主张及具体做法,以及管仲本人不畏社会非议,不计个人得失,不求爵禄和财货,只图齐国强盛的高尚情操,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4、有利于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传统的历史积淀,是一个民族所认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民族遵循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体现的理想信念和性格特征;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带有本民族特点的外在体现。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质,就不可能战胜前进道路中的艰难险阻,不可能创造灿烂辉煌的文明,也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古代,民族精神集中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个体层面上,它常常表现为“理想人格”,即古人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尚人格境界(包括进取有为、团结友爱、自尊自重、无私奉献等)。在这个层面上,中华民族精神发挥着巨大的道德潜能。社会层面上,它集中体现为“理想社会”,即生机与活力、和谐统一、独立完整、尚德昌盛、绵延永长等。在这个层面上,中华民族精神又以观念的形式发挥着巨大的驱动力、凝聚力,鼓舞着人们为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三浦哲郎《母亲的消息》

人百其身

人不聊生

人不知鬼不觉

人才济济

人财两失

人道主义

人定胜天

人多势众

人多智广

人烦马殆

人非土木

人扶人兴

人各有志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人何以堪

人极计生

人己一视

人间天上

人尽其才

人来客去

人老珠黄

人马平安

人面鬼心

人面逐高低

人模狗样

人莫知其子之恶

人贫智短

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人强胜天

人琴俱亡

人情世故

人情汹汹

人穷志不穷

人取我与

有分

人山人海

人神同愤

人生观

人生面不熟

人生如寄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

人生自古谁无死

人似秋鸿

人事代谢

人寿年丰

人鼠之叹

人同此心

人亡家破

人微权轻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人五人六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人心归向

人心惶惶

人心叵测

人心如面

人心思治

人心无尽

人烟凑集

人烟稀少

人言可畏

人仰马翻

人有脸,树有皮

人怨***

人赃并获

人之水镜

人中豪杰

人中之龙

人自为政

矮人看场

爱人以德

傍人门户

避人眼目

成人之美

乘人之危

侈人观听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稠人广座

出人望外

楚人戎言

达人立人

大人不记小人过

大人君子

代人说项

单人匹马

得人为枭

动人心脾

夺人所好

恩人相见,分外眼青

发人深思

逢人说项

妇人女子

附人骥尾

感人至深

高人雅致

高人逸士

故人之情

贵人多忘事

国人皆曰可杀

骇人闻听

坏人坏事

诲人不倦

快人快事

急人所急

急人之忧

寄人门下

佳人才子

奸人之雄

兼人之勇

揭人之短

金人三缄

尽人事,听天命

救人救彻,救火救灭

拒人于千里之外

看人眉睫

看人下菜碟

块人独处

挟人捉将

令人齿冷

令人满意

令人起敬

令人生畏

令人注目

路人睚眦

卖人情

盲人骑瞎马

美人计

明人不作暗事

耐人玩味

拟人必以其伦

欺人忒甚

欺人之谈

杞人之忧

千人一状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沁人心肺

请人捉刀

惹人注目

任人摆布

任人宰割

三人成众

骚人词客

骚人逸客

偿命,欠债还钱

如藨

如麻

须见血

善人义士

神人共悦

圣人无常师

拾人唾涕

矢人惟恐不伤人

视人犹芥

淑人君子

顺人者昌,逆人者亡

损人安己

损人利己

天人共鉴

天人相应

退人坠渊

万人敌

万人之敌

为人为彻

痿人念起

文人相轻

无人不知

武人不惜死

袭人故技

贤人君子

羞人答答

言殊

掩人耳目

野人献曝

一人不敌众人智

一人当百

一人敌

一人毁誉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一人向隅,满坐不乐

一人有庆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贻人口实

以人为鉴

弋人何篡

因人而施

因人制宜

郢人斤斧

庸人自扰

渔人得利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玉人吹箫

远人无目

在人耳目

择人任势

照人肝胆

着人先鞭

真事

郑人实履

知人论世

知人则哲

知人知面不知心

至人无为

众人国士

众人昭昭

助人为乐

做人做事

不懂人事

不识人间有羞耻事

别有人间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草芥人命

出入人罪

才秀人微

地广人希

大快人心

得饶人处且饶人

地狭人稠

风派人物

非异人任

妇道人家

甘居人后

各色人等

狗仗人势

好为人师

家传人诵

家给人足

酒阑人散

尽如人意

家衍人给

空头人情

礼多人不怪

笼络人心

路在人走,事在人为

妙绝人寰

面无人色

马仰人翻

汝成人耶

千秋人物

悄无人声

善解人意

深得人心

室迩人遐

顺风人情

收买人心

顺手人情

书香人家

天道人事

桃花人面

***人怨

天遂人愿

靦颜人面

物是人非

秀才人情半张纸

小康人家

闲杂人等

一表人物

夜阑人静

拥孺人,抱稚子

杳无人迹

有心人

钟鼎人家

臧否人物

政通人和

暗箭中人

北道主人

薄寒中人

百世一人

百载树人

楚楚动人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穿井得人

出口伤人

聪明过人

春色撩人

才子佳人

东方圣人

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得失在人

赌物思人

刀下留人

盗怨主人

盗憎主人

飞鸟依人

曾参

富贵骄人

俯仰随人

光彩射人

孤家寡人

鬼怕恶人

姑射神人

后发制人

后继无人

含血噀人

迥不犹人

借刀

江湖艺人

借剑

寂若无人

手于人

祭天金人

解衣衣人

君子爱人以德

宽以待人

落花媒人

两世为人

名从主人

妙绝时人

墨客骚人

美行加人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赔了夫人又折兵

求备一人

屈己待人

穷鸟投人

秋水

阒无一人

日久见人心

如入无人之地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圮上老人

舍己成人

舍己为人

恕己及人

盛气临人

失身匪人

神仙中人

推己及人

枉道事人

委过于人

文如其人

畏天悯人

委罪于人

先发制人

先即制人

学究天人

羞面见人

习俗移人

夏雨雨人

睚眦

语不惊人

以辞取人

饮噉兼人

余光分人

以理服人

忧能伤人

以势压人

英声欺人

怨天尤人

贻笑后人

一言陷人

庸医

臧仓小人

造化弄人

中馈乏人

自误误人

床头捉刀人

公道总在人心

君子不夺人之好

万里未归人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英雄难过美人关

工夫不负有心人

皇天不负苦心人

解铃还需系铃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铁佛伤心,石人落泪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有治法,无治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挈瓶之智,守不人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人约黄昏

人所共知

人声鼎沸

人命关天

人迹罕至

人多手杂

人财两空

人声鼎沸

人比黄花瘦

人不人,鬼不鬼

人不自安

人才难得

人稠物穰

人地两生

人多成王

人多手乱

人多嘴杂

人非草木

人非物是

人浮于食

人贵有自知之明

人海战术

人欢马叫

人急计生

人间天堂

人镜芙蓉

人来客往

人离家散

人满为患

人面鸟咮

人民城郭

人模人样

人谋不臧

人平不语

人千人万

人怯马弱,不习之过

人琴两亡

人情世态

人情之常

人穷志短

人去楼空

自危

人涉卬否

人神同嫉

人生行乐耳

人生七十古来稀

人生如梦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人事不省

人事无常

人殊意异

人死留名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人亡物在

人微望轻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无貌相,水无斗量

人遐室迩

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心涣漓

人心莫测

人心齐,泰山移

人心丧尽

人心所归

人心向背

人烟辐辏

人言不足恤

人言凿凿

人妖颠倒

人语马嘶

人赃俱获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人中龙虎

人众胜天

人足家给

矮人看戏

巴人下里

饱人不知饿人饥

步人后尘

成人之善

吃人不吐骨头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仇人相见,分外眼睁

丑人多作怪

出人意表

词人才子

达人雅志

大人不见小人怪

大人无己

代人捉刀

蹈人旧辙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动人心魄

夺人之爱

二人同心

防人之口,甚于防川

逢人只说三分话

妇人孺子

感人肺腑

高人胜士

高人一筹

个人崇拜

故人之意

贵人贱己

骇人视听

害人不浅

坏人心术

诲人不惓

畸人侔天

急人之困

瘠人肥己

寄人檐下

家人父子

兼人好胜

蹇人上天

解人难得

金人之缄

荆人涉澭

救人须救彻

钜人长德

看人眉眼

看人下菜碟儿

快人快性

降人以心

令人发竖

令人莫测

令人切齿

令人痛心

令人作呕

露人眼目

盲人把烛

盲人说象

美人香草

明人不做暗事

耐人寻味

拟人必于其伦

欺人眼目

欺人自欺

千人唱,万人和

前人失脚,后人把滑

倩人捉刀

沁人心腑

求人不如求己

仁人君子

任人摆弄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骚人墨客

不见血

放火

如草

如爇

盈野

石人石马

神人鉴知

胜人一筹

拾人唾余

世人皆知

室人交谪

熟人熟事

耸人听闻

损人不利己

损人益己

天人路隔

天人之际

拖人落水

万人空巷

亡人自存

为人择官

文人墨客

文人学士

无人问津

误人子弟

袭人故智

小人得志

雅人清致

言同

仰人鼻息

野人献芹

一人吃斋,十人念佛

一人得道,鸡犬飞升

一人耳目

一人立志,万夫莫夺

一人私言

一人向隅,一堂不欢

一人有罪

一人做事一人当

疑人勿用,用人勿疑

以人为镜

异人同辞

因人而异

引人入胜

郢人斤斫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渔人之利

与人为善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

阅人成世

在人口耳

贼人胆虚

遮人耳目

不露相

正人君子

郑人争年

知人善察

知人之鉴

至人无己

中人之姿

众人摸象

众人重利

助人下石

不步人脚

彼何人斯

不食人间烟火

不餍人望

春归人老

耻居人下

惨无人道

耻言人过

地广人稀

地旷人稀

大失人望

大有人在

风俗人情

匪异人任

狗傍人势

贵极人臣

更深人静

花边人物

荒无人烟

夹袋人物

家骥人璧

掘墓人

家散人亡

家殷人足

脍炙人口

路断人稀

礼轻人意重

马翻人仰

灭绝人性

渺无人迹

腼颜人世

秋草人情

起死人,肉白骨

阒无人声

撒手人寰

世道人情

室迩人遥

世故人情

神怒人弃

顺水人情

事在人为

替古人担忧

天理人情

天上人间

天违人愿

靦颜人世

秀才人情纸半张

鲜为人知

雁泊人户

一干人犯

愚弄人民

言是人非

杳无人烟

妖由人兴

振奋人心

政清人和

作育人材

暴不肖人

不乏其人

不可告人

悲天悯人

婢作夫人

楚楚可人

才兼万人

醇酒妇人

沧浪老人

寸马豆人

春色恼人

朝中有人好做官

达官贵人

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得兽失人

睹物怀人

蹈袭前人

***

佳人

方外之人

伏地圣人

富贵他人合

俯仰由人

肝胆过人

光可鉴人

拱手让人

个中之人

祸福惟人

后继有人

黄羊任人

酒不醉自醉

绝代佳人

瘠己肥人

力于人

济世安人

撅竖小人

居停主人

饥则附人,饱便高扬

君子成人之美

了了解人意

利己损人

论世知人

卖恶于人

名教罪人

甿隶之人

妙语惊人

泥足巨人

判若两人

墙倒众人推

迁客骚人

阒其无人

欺天罔人

取信于人

如见其人

如入无人之境

善马熟人

事变知人心

舍己从人

舍己芸人

损己利人

盛气凌人

视同路人

受制于人

天无绝人之路

王公大人

诿过于人

文似其人

窝停主人

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醒骨

小脚女人

血口喷人

小鸟依人

先声夺人

刑余之人

长娇美人

语不惊人死不休

以德服人

以风风人

以己度人

以力服人

以容取人

倚势凌人

应天从人

尤物移人

英雄欺人

一语中人

杅杅富人

直道事人

捉将挟人

自欺欺人

自作解人

东西南北人

见金不见人

良工不示人以朴

万事不求人

别有天地非人间

佛是金装,人是衣装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亲不亲故乡人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褫其华衮,示人本相

鸿飞冥冥,弋人何篡

皇天不负有心人

解铃须用系铃人

千部一腔,千人一面

同是天涯沦落人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责己以周,待人以约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己所不欲,勿加诸人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人欲横流

人烟稠密

人微言轻

人情冷暖

人面桃花

人杰地灵

人喊马嘶

人心所向

人不犯我,我不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人才辈出

人材出众

人存政举

人地生疏

人多口杂

人恶礼不恶

人非木石

人非尧舜,谁能尽善

人浮于事

人贵知心

人喊马叫

人荒马乱

人急偎亲

人间地狱

人间重晚晴

人君犹盂

人来人往

人离乡贱

人满之患

人面兽心

人莫若故

人怕出名猪怕壮

人凭志气虎凭威

人前背后

人亲骨肉香

人情物理

人穷反本

人穷智短

得而诛之

人如潮涌

人神共愤

人生朝露

人生何处不相逢

人生如朝露

人生若寄

人生在勤

人师难遇

人事不醒

人手一册

人孰无过

人头畜鸣

人亡政息

人微言贱

人文荟萃

人无完人

人小鬼大

人心大快

人心涣散

人心难测

人心如秤

人心世道

人心汹汹

人烟阜盛

人言藉藉

人言啧啧

人一己百

人云亦云

人之常情

人之云亡

人中骐骥

人自为斗

人皆掩鼻

爱人好士

傍人篱壁

逼人太甚

才人行短

乘人不备

痴人说梦

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稠人广众

出人口,入人耳

出人意料

词人墨客

达人知命

大人不曲

大人先生

待人接物

得人钱财,与人消灾

低人一等

动人心弦

恶人先告状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非人不传

夫人裙带

妇人之见

感人肺肝

高人雅士

高人一等

个人主义

寡人之疾

贵人善忘

骇人听闻

害人先害己

黄人捧日

豁人耳目

吉人天相

急人之难

济人利物

加人一等

人辞色

兼人之材

蹇人升天

解人颐

金人之箴

惊人之举

巨人长德

距人千里

看人说话

可人风味

快人快语

立人达人

令人发指

令人喷饭

令人钦佩

令人羡慕

鲁人回日

乱人耳目

盲人扪烛

盲人瞎马

迷人眼目

木人石心

南人驾船,北人乘马

虐人害物

欺人以方

齐人攫金

千人所指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强人所难

沁人心脾

趋人之急

仁人义士

任人唯亲

三人成虎

三人六样话

骚人墨士

不用刀

劫财

如蒿

如艺

越货

射人先射马

生人涂炭

十人九慕

拾人牙后

视人如伤

授人口实

属人耳目

随人俯仰

损人肥己

贪人败类

天人胜处

听人穿鼻

拖人下水

万人一心

为人师表

为人捉刀

文人墨士

文人雅士

无人之地

悮人子弟

先人夺人

小人之雄

雅人深致

言人所不言

仰人眉睫

野人献日

一人传十,十人传百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一人拼命,万夫莫当

一人向隅

一人有福,带挈一屋

一人元良

依人篱下

疑人疑鬼

以人择官

益人神智

因人废言

引人胜地

郢人运斧

用人惟才

舆人之诵

与人无忤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阅人多矣

责人以详,待己以廉

贼人心虚

遮人眼目

面前不说

正人先正己

知人待士

知人善任

知人之明

至人无梦

众人察察

众人拾柴火焰高

众人周知

罪人不孥

不当人子

不近人情

不省人事

不以人废言

惨绝人寰

春满人间

惨无人理

大得人心

地广人众

地利人和

等闲人家

道在人为

风土人情

风云人物

故出人罪

更阑人静

鼓舞人心

户告人晓

何许人也

纪纲人伦

久居人下

家破人离

经师人师

家至人说

乐成人美

路绝人稀

礼顺人情

马肥人壮

埋没人才

渺无人烟

马壮人强

曲尽人情

起死人而肉白骨

全无人性

善与人交

世道人心

室迩人远

诗礼人家

神怒人怨

世态人情

天从人原

替古人耽忧

徒乱人意

天随人原

铁腕人物

天灾人祸

物在人亡

显赫人物

先小人,后君子

一表人才

艺高人胆大

鹰派人物

夜深人静

游戏人间

意中人

震撼人心

震慑人心

暗锤***

不齿于人

不甘后人

薄命佳人

婢学夫人

成败论人

才乏兼人

察己知人

醇酒美人

朝里无人莫做官

才气过人

寸铁

东道主人

达官要人

斗南一人

斗筲小人

睹物思人

等闲之人

东野巴人

恶语伤人

伐罪吊人

富贵逼人

锋芒逼人

俯仰于人

肝胆照人

高明妇人

狗眼看人

和蔼近人

祸福由人

含血喷人

慧业才人

精彩逼人

嚼饭喂人

蒹葭

精力过人

济世救人

绝色佳人

局外之人

见制于人

旷古一人

乐于助人

邻女詈人

礼下于人,将有所求

名公巨人

谋及妇人

谋事在人

目中无人

破鼓乱人捶

旁若无人

千古罪人

迁怒于人

阒若无人

前无古人

强作解人

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善气迎人

授柄于人

舍己救人

审己度人

素口骂人

视若路人

顺天从人

天不绝人

天相吉人

王公贵人

枉己正人

误杀好人

万物唯人为贵

香草美人

学贯天人

虚己受人

下里巴人

性情中人

形势逼人

虚誉欺人

颖悟绝人

语不择人

意度过人

用非其人

以己律人

一鸣惊人

以色从人

倚势欺人

应天顺人

有我无人

月下老人

以言举人

御用文人

沾丐后人

自绝于人

仗势欺人

不知何许人

翻脸不认人

攫金不见人

岁月不待人

以眦睚

肥水不落旁人田

画鬼容易画人难

老鼠过街,喊打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倒持太阿,授人以柄

鸿飞冥冥,弋人何慕

解铃还是系铃人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

上天不负苦心人

外君子而中小人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只重衣衫不重人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风高放火,月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人不可貌相

人不知,鬼不觉

人才出众

人单势孤

人丁兴旺

人多阙少

人多语乱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人逢喜事精神爽

人各有能有不能

人贵自立

人给家足

人急智生

人间行路难

人困马乏

人老心不老

人伦并处

人面狗心

人命危浅

人莫予毒

人贫志短

人弃我取

人强马壮

人琴俱逝

人情练达

人情汹汹

人穷气短

人穷嘴碎

皆知

人杀鬼杀

人神共嫉

人生地不熟

人生路不熟

人生如风灯

人生识字忧患始

人生在世

人世沧桑

人事不知

人寿几何

人熟理不熟

人天永隔

人亡邦瘁

人望所归

人我是非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心不古

人心隔肚皮

人心皇皇

人心难测,海水难量

人心如镜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人心惟危

人烟浩穰

人言籍籍

人眼是秤

人以群分

人怨神怒

人在人情在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人中狮子

人自为战

矮人观场

爱人利物

傍人篱落

避人耳目

趁人之危

乘人之厄

持人长短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稠人广坐

出人头地

出人意外

催人泪下

***骂狗

大人虎变

代人受过

单人独马

得人死力

丢人现眼

端人正士

恶人自有恶人磨

发人深省

逢人且说三分话

妇人醇酒

妇人之仁

感人心脾

高人雅志

高人一着

各人自扫门前雪

贵人多忘

贵人眼高

骇人闻见

***煮箦

黄人守日

活人手段

吉人自有天相

急人之危

寄人篱下

佳人薄命

人义

兼人之量

觉人觉世

金人缄口

尽人皆知

救人救彻

拒人千里

看人行事

看人下菜

扣人心弦

拉人下水

令人吃惊

令人寒心

令人捧腹

令人神往

令人瞩目

路人皆知

掠人之美

盲人摸象

美人迟暮

明人不说暗话

耐人咀嚼

能人巧匠

欺人太甚

欺人之论

杞人忧天

千人一面

前人种德后人收

沁人肺腑

情人眼里出西施

攘人之美

仁人志士

任人唯贤

三人成市虎

三人为众

骚人雅士

不眨眼

灭口

如芥

如蓺

善人能受尽言

神人共愤

圣人忘情

拾人涕唾

拾人牙慧

视人如子

授人以柄

顺人应天

随人作计

损人害己

天人感应

天人相感

通人达才

玩人丧德

万人异心

为人说项

为人作嫁

文人无行

无人不晓

无人之境

袭人故伎

先人后己

新人新事

雅人韵士

掩人不备

咬人狗儿不露齿

野人奏曝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一人得道,九族升天

一人高升,众人得济

一人拼命,万夫难当

一人向隅,满堂不乐

一人有福,拖带满屋

一人之交

依人作嫁

以人废言

倚人庐下

因人成事

因人设事

引人注目

郢人斫垩

幽人之风

与人无争

予人口实

遇人不淑

悦人耳目

择人而事

丈人行

哲人其萎

面前不说话

郑人买履

知人料事

知人下士

知人之术

至人无亲

众人广坐

众人役役

主人翁

做人做世

不得人心

不落人后

不恤人言

不因人热

草菅人命

差强人意

差慰人意

东风人面

杜绝人事

地灵人杰

等闲人物

风流人物

方外人

河清人寿

蛊惑人心

故入人罪

个中人

户给人足

家败人亡

纪纲人论

九流人物

家破人亡

敬授人时

慷他人之慨

乐育人材

流脍人口

脸无人色

门户人家

马疲人倦

渺无人踪

面折人过

全科人儿

起死人肉白骨

扇惑人心

善与人同

说大人则藐之

是非人我

收揽人心

深入人心

兽心人面

天从人愿

天工人代

头面人物

天随人愿

天与人归

位极人臣

秀才人情

小户人家

先小人后君子

一表人材

玉关人老

有情人终成眷属

玉堂人物

游戏人世

有治人,无治法

自己人

诸色人等

暗箭伤人

饱当知人饥

不敢后人

百年树人

不一其人

仓卒主人

春风风人

齿颊挂人

从井救人

朝里有人好做官

才识过人

痴心妇人负心汉

咄咄逼人

胆略兼人

达士通人

斗筲之人

度外之人

大言欺人

独异于人

泛泛之人

傍若无人

富贵逼人来

斧钺之人

观场矮人

功狗功人

鼓破众人捶

狗眼看人低

花不迷自迷

后继乏人

含血潠人

慧业文人

夹袋中人物

嫁祸于人

洁己爱人

见弃于人

手旁人

绝世佳人

节用爱人

金针度人

愧天怍人

冷语冰人

黎丘丈人

貌不惊人

名公钜人

谋及庶人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宁体便人

贫贱骄人

平易近人

强加于人

穷鸟归人

齐世庸人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强做解人

儒林丈人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率兽食人

四海他人

舍己就人

市井小人

舍命救人

省事宁人

顺天应人

田横笑人

推贤任人

为官择人

无赖小人

违天悖人

未亡之人

袭蹈前人

羲皇上人

学际天人

笑骂由人

息事宁人

循循诱人

压寨夫人

重新做人

原野厌人之肉

饮啖兼人

一顾倾人

有己无人

以貌取人

以色事人

翳桑饿人

怨天忧人

仰息他人

扊扅佳人

以言取人

治病救人

瘈狗噬人

尊己卑人

志士仁人

不足为外人道

公道自在人心

见物不见人

天时地利人和

折节下贤人

肥水不落外人田

剑老无芒,人老无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事无不可对人言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防君子不防小人

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解铃还须系铃人

快马一鞭,快人一言

水壅而溃,伤人必多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国学经典《小儿语》原文及解释

母亲的消息

三浦哲郎

 昨天,乡下的母亲来电话说东京这里怕是用不着棉外褂了,让送回乡下去。正赶上管电话的妻子出门了,是大女儿接了电话转告给我的。

 ?什么棉外褂?女儿问。

 大女儿和几个妹妹不同,她是在乡下而不是在东京的医院出生的。许是母亲抱着带大的缘故,母亲的一口家乡话大体都能听懂。但有时也会遇上不懂的词,就给难住了。母亲说的?棉外褂?就是厚厚地絮了很多棉花、不带翻领的棉袄。每年到了秋季,母亲都亲手做好,寄到东京来。

 即使在盛夏我工作的时候,光穿贴身汗衫,外面不加和服就感到不踏实。母亲做的就是套在工作时穿的和服外面的棉外褂。

 母亲六月一到就满80岁了,但依然自己做针线活儿。虽然不能像从前一样做夹衣跟和服短褂了,但像家常外褂和小孩的夏衣之类,不要别人帮助还是能做的。连穿针引线也都是自己来。一次纫不上,便把老花镜架在鼻梁上纫它几回。即使我回乡坐在她身边,也从来不叫我帮她纫。我看不过去,说:?来,我给您纫!?母亲就显出难为情的样子,呵呵地笑着说:?真的,这阵子,眼睛不中用啦。?

 由于母亲的眼力不好,做成一件棉外褂需要很长时间。入夏一个月后的盂兰盆节①全家回

 乡,差不多该返回东京的时候,母亲就像忽然想起似的,从什么地方找出我的棉外褂,开始拆洗重做。

 ?不絮那么多棉花也成啊,东京没有这儿冷。?

 我每次都这么说过之后才回来,可是到了11月打开母亲寄来的快件邮包一看,同往年一样,棉花絮得鼓鼓囊囊。

 记得小时候,母亲坐在居室草席上铺开棉被或棉袍絮棉花。我望着轻柔的棉絮飘落在母亲的双肩上,我想,多像棉花雨啊!而此时,想必母亲如同昔日一样正在为我絮棉外褂。眼下乡间已是下霜季节,母亲感到后背凉嗖嗖的,所以才不知不觉把外褂的两肩絮厚的吧。

 不管怎么说,母亲做好这件外褂不容易,我就穿着它过上一冬。其实即使***棉外褂,这四五年来我已胖得发蠢,再套上它,自然就更显得圆轱轮墩的了。这副打扮实在见不得人,不过在家里还倒没有什么妨碍。

 也许我是在被炉②旁长大的,对暖气或火炉之类总觉得难以适应。整个房间暖起来就头晕发困。因此,至今入冬后也还是只生被炉。可是即便是东京,深冬的黎明时分,外面的寒气也会侵袭双肩和后背。在这种时候,有这件棉外褂可就得济了。穿上母亲做的棉外褂,无论多么冻(我的家乡这么形容刺骨的寒冷)的夜晚,两肩和后背都不会觉得寒冷。伏在被炉上打个盹儿也好,和衣睡一觉也好,都不会感冒。夜里穿它出来,还能顶件短大衣。

 棉外褂的布料大部分是母亲穿旧的和服。母亲已年近80,那些和服大体上花色都嫩了些,不过想穿还是可以穿的。母亲把这些和服拆开给我做棉外褂。一旦做好,就用包裹寄来。包裹里肯定会有封信,上面像记录似的写着这是用何时穿过的和服翻改的,曾穿着它到什么地方去过之类的话,末尾还注上一笔:?还是挺不坏的东西呢。?

 看上去料子诚然是上等货。无奈已经很旧了,加上我毫不吝惜地当工作服穿,每到开春,袖口和下摆就都磨破了;腋窝的里子绽了线;衣襟磨得油光;棉花打成了细小的球儿从后背和肩头冒了出来。

 每到春天,我都想:这东西的寿命该结束了,便送回乡下去。可到了秋天,母亲又翻改好寄来,干净利落,焕然一新。同以往一样,棉花絮得满满当当。

 我问同母亲通了电话的大女儿:

 ?别的,还说了些什么?

 ?奶奶在电话里说:?这回你们又蒙我呀,我可难过了。?大女儿告诉我母亲是这么说的,?声音可没劲儿呢,奶奶好像不大行了。?我听后笑了笑,摇摇头说:?不过,那是没办法的事呵。?

 听我这么说,大女儿也摇摇头:?是呵,没办法呀。?

 母亲近来身心不佳。她长期以来一直是病魔缠身,心脏不大好,轻微的心绞痛时常发作。直到四五年前,一收到邀请她来的信,还能立刻乘上十来个小时的长途火车来到东京。而今连这也做不到了。

 看上去,母亲并不显得比从前弱多少。听说从前当问医生去东京住几天是否可以时,医生会立即回答说?请去吧?,还总是按在东京住的天数给她药。而最近,却同情地说:?怕是太勉强了。?还说,想去的话去也成,但对后果可负不了责任。母亲本来觉得没啥了不起,但对于长途旅行的结果当然自己也没个准谱。生怕给周围的人带来麻烦,便只在乡下家中转悠了。

 大女儿降生时,母亲67岁。母亲说,我在这孩子上小学前不死;孩子上了小学,又说小学毕业前不死。实际上母亲都如愿以偿了,如今大女儿小学毕了业。母亲也许是感到了疲惫和衰弱,这回没说等到中学毕业,只说想看看大女儿去参加中学的开学典礼。

 ?无论如何也要来的话,就请来吧。?我们这样给母亲回了信,当时决定由妻子去乡下迎接。然而,没想到今年初春的寒气在母亲身上引起了反应;加上三月过半,住在新县小千谷的一个叔父突然去世的消息,又是一次冲击。

 这个叔父是庆应义塾大学毕业的医生,年仅66岁就患心肌梗塞突然故去。叔父搬到小千谷之前,曾在横滨的鹤见区住过很久,我的哥哥和姐姐们受到过他不少照顾。今年秋天,我本打算一步步踏着匆匆为自己结束生涯的哥哥和姐姐们①的足迹,写一本长篇来记载我一家不祥血统的历史,所以有很多情况要问这位叔父。当我从小千谷的堂妹那里得知叔父病故的消息时,便感到茫然了。

 ?噢,告诉您一个不幸的消息,?您是坐在椅子上吧?我用电话告诉母亲。闲谈了一会之后,又叮问了一下,才传达了叔父的讣告。

 母亲发出了低低的悲声,但又出乎意料地用沉着冷静的声音告诉我吊唁时要注意的事情,并托我给叔母和堂妹带个口信。接着是一阵沉默。当我又开口讲话时,母亲说,听筒正紧紧地贴着耳朵,说话别那么大嗓门。然后又突然讲起了年轻时的一件往事。

 这是件没什么意思的往事:叔父健在时,母亲每次到东京,叔父都请她吃冰激凌。有一回因为太凉,吃不惯,母亲不住地咳嗽起来。

 ?阿吉(叔父叫吉平)还老笑话我吃冰激凌咳嗽是山巴郎哪。?

 像唱歌似的母亲的声音渐渐微弱了,突然又传来放下话筒的声音。

 ?山巴郎?大概就是山巴佬吧。我们家乡是这样称呼山里人的。

 从那以后,母亲完全丧失了精神,看样子实在无法到东京来了。于是,我决定春期间全家一起回乡下去看她。当车票已买好,也通知了回家的日期,就在出发前两天,二女儿突然发高烧病倒了。

 为此,回乡的事只好作罢。母亲说我们骗她,指的就是这件事。本想这回把穿破了的棉外褂随身带回去,可现在却依然放在身边。恐怕母亲是在一怒之下,才叫赶快寄回去的。

 母亲做针线活儿时总爱在嘴里含上末茶糖,我买了一袋放进棉外褂里。我一面打包,一面想:即使这样,近些日子也要回趟家。

  作者简介

 三浦哲郎(1931~),日本当代家。主要作品有《忍川》、《结婚》、《海的道路》、《风的旅行》等。

  作品赏析

 在日本当代文坛,三浦哲郎的作品《忍川》、《海的道路》以及《风的旅行》,以纯文学的尊严折服了众多的阅读者,这在近来他拒绝出席为介川文学奖颁奖即可见一斑,他不忍心自己的文学圣殿遭受不纯粹的玷污。

 在《母亲的消息》中我们见到的同样是他的一颗赤子之心,表露的是对自己母亲的情怀。在作者看来母亲是自己生命的牵挂,并从棉外褂的话题中追述了自己对母亲的印象,她的勤劳俭朴或者她的亲切和蔼,都在作者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从关怀自己起居的叮咛中作者很是深切地体会到母亲的爱子之心,虽然穿在作者身上的棉外褂已经是母亲旧布料的重新缝制,但在作者看来这样的衣服穿在身上总是特别的温暖,就像文章中所说的:?穿上母亲做的棉外褂,无论多么冻的夜晚,两肩和后背都不会觉得寒冷。?这就如同是中国孟郊诗行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情怀一般。文章的结构是在现实与追忆的幻象中交叉进行的,但因为作者饱满的情感蕴含,并没有让人感觉到在虚与实的描述中的是否存在着时间上的落差,而在语言上,就像有评论家所说的,作者在看似平淡的语言的运用中,将爱的表达描述得细腻动人。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和作者一般的母爱的感念。

有人认为“很多人老了才知道:儿女太有出息不一定是好事”你怎么看?

 《小儿语》是我国国学经典作品之一,由明代的吕得胜所撰。吕得胜,是河南宁陵人,字近溪,生活在嘉靖时。他很关心儿童的教育工作,主张儿童有知识时,就要进行正确教育。下面为大家带来国学经典《小儿语》原文及解释,快来看看吧!

 后世影响

 此书语言浅近,明白。用四言、六言、杂言(字数不相等)的语言形式,宣传一些做人的道理。此书问世以来,很受欢迎,比较普遍的流行于民间,所以影响很大。

 四言

 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沉静立身、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人笑骂

 先学耐烦、快休使气、性躁心粗、一生不济

 能有几句、见人胡讲、洪钟无声、满瓶不响

 自家过失、不须遮掩、遮掩不得、又添一短

 无心之失、说开罢手、一差半错、哪个没有

 须好认错、休要说慌、教人识破、谁肯作养

 要成好人、须寻好友、引酵若酸、哪得甜酒

 与人讲话、看人面色、意不相投、不须强说

 当面破人、惹祸最大、是与不是、尽他说罢

 造言生事、谁不怕你、也要提防、王法天理

 我***还、自打几下、我骂人还、换口自骂

 既做生人、便有生理、个个安贤、谁养活你

 世间艺业、要会一件、有时贫穷、救你患难

 饱食足衣、乱说闲耍、终日昏昏、不如牛马

 担头车尾、穷汉营生、日求升合、休与相争

 强取巧图、只嫌不够、横来之物、要你承受

 心要慈悲、事要方便、残忍刻薄、惹人恨怨

 手下奴仆、从容调理、他若有才、不服侍你

 一不积财、二不结怨、睡也安然、走也方便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爷娘

 别人性情、与我一般、时时体悉、件件从宽

 卑幼不才、瞒避尊长、外人笑骂、父母夸奖

 从小为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

 贪财之人、至死不止、不义得来、付与败子

 都要便宜、我得人 不、 亏人是祸、亏己是福

 正人君子、邪人不喜、你又恶他、他肯饶你

 今日用度、前日积下、今日用尽、来日乞化

 无可奈何、只要安命、怨叹躁急、又增一病

 自家有过、人说要听、当局者迷、旁观者醒

 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休喜

 怒多横语、喜多狂言、一时偏急、过后羞惭

 人生在世、守身实难、一味小心、方保百年

 读圣贤书、字字体验、口耳之学、梦中吃饭

 六言

 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费尽千辛万苦,分明养个仇人。世间第一好事,莫如救难怜贫。人若不遭天祸,舍施能费几文?乞儿口干力尽,终日不得一钱;败子羹肉满桌,吃着只恨不甜。蜂蛾也害饥寒,蝼蚁都知疼痛。谁不怕死求活,休要害命。自家认了不是,人可不好说你。自家倒在地下,人再不好跌你。气恼他家富贵,畅快人有灾殃,一些不由自己,可惜坏了心肠

 杂、言

 老子终日浮水,儿子做了溺鬼;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放火。休着君子下看,休教妇人鄙贱。人生丧家亡身,言语占了八分。任你心术奸险,哄瞒不过天眼。使他不辩不难,要他心上无言。人言未必皆真,听言只听三分。休与小人为仇,小人自有对头。干事休伤天理,防备儿孙辱你。你看人家妇女,眼里偏好;人家看你妇女,你心偏恼。恶名儿难揭,好字儿难得。大嚼多噎,大走多蹶。为人若肯学好,羞甚担柴卖草;为人若不学好,夸甚尚书阁老。慌忙到不得济,安详走在头地。话多不如话少,语少不如语好。小辱不肯放下,惹起大辱倒罢。天来大功,禁不得一句自称;海那深罪,禁不得双膝下跪。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小儿语》全文及注解

 一切言动,都要安祥;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大意:一切言语行动,要稳重,从容不迫;我们出现的差错,都是由于慌慌张张造成的。

 沉静立身,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人笑骂。

 大意:站立要平静,说话要不快不慢,平平和和。言语和动作不要轻佻,让人笑话和骂你。

 先学耐烦,快休使气,性躁心粗,一生不济。

 大意:首先要学会不怕麻烦,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性格急躁和粗心大意也不行,这样,一生也不会有好的时候。

 能有几句,见人胡讲,洪钟无声,满瓶不响。

 大意:对人说话要注意分寸,不能见个人就胡说乱道。真正有知识,有才气的人不会这样的。

 自家过失,不消遮掩,遮掩不得,又添一短。

 大意:自己有缺点错误,不必遮盖,遮掩不了,等于又添了一个错误。

 无心之失,说不罢手,一差半错,哪个没有。

 不是故意犯错误,把情况说开就行了,错误哪个人没有呢?

 须好认错,休要说谎,教人识破,谁肯作养。

 大意:应该有好的认错态度,千万不要说话,说话让人识破了,谁还肯帮助培养你呢?

 要成好人,须寻好友,引酵若酸,哪得甜酒。

 大意:要成为一个有用之人,应该交一些好的朋友,交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怎么可能成材呢?

 与人讲话,看人面色,意不相投,不须强说。

 大意:和人讲话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别人的脸色,话不投机,就不必再说下去了。

 当面说人,话休峻厉,谁是你儿,受你闲气。

 大意:当面讲别人缺点时,要注意分寸,不要过于严厉,别人又不是你的孩子,怎么可能愿意受你的气呢?

 当面证人,惹祸最大,是与不是,尽他说罢。

 大意:当着人家的`面为某种事情提供证明,惹出的麻烦最大,最得罪人,对与不对,随他自己说去吧。

 造言生事,谁不怕你,也要提防,王法天理。

 大意:制造谣言和事端,谁都会怕你,但是也要记住这样做的后果,要注意还有法律和道义。

 我***还,自打几下,我骂人还,换口自骂。

 大意:***骂人,会遭到人家的反驳和还手,就像自己打自己骂自己一样。

 既做生人,便有生理,个个安闲,谁养活你。

 大意:既然做了学习的人,就应该懂得学习的人的规矩,如果只顾安闲自在,将来谁养活你呢?

 世间生艺,要会一件,有时贫穷,救你患难。

 大意:世间生活的技能,一定要学会一种,特别是当你贫穷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它会帮助你。

 饱食足衣,乱说闲耍,终日昏昏,不如牛马。

 大意:吃饱喝足穿暖了,到处闲逛玩耍,每日稀里糊涂,真还不如马牛哩。

 担头车尾,穷汉营生,日求升合,休与相争。

 大意:如果穷了,要想生活下去,挑担担车都要干。每天要力争有所提高,不要与人相争,要与人为善,和好相处。

 强取巧图,只嫌不彀,横来之物,要你承受。

 大意:凭借强力抢占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且不厌其多,将来必定要遭到意想不到的灾难。

 事不干己,分毫休理,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大意:事不关己,不要去理会。和人发生争执,双方都不好,如果谦让一下,对双方都会有好处。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如父母;却教惹怒生嗔,只是我不成人。

 大意:万爱千恩百苦,谁也比不上父母最疼爱我了,如果惹他们生气,那就太不像话了,简直不是人。

 儿小任性娇惯,大来负了亲心;费尽千辛万苦,分明养个仇人。

 大意:孩子小的时候放纵他,娇惯他,大了以后违背了父母的心愿。真是费尽了千辛万苦,最后养成了一个不孝的子孙,如仇人一般。

 自打一下偏疼,人说一句偏怨;口噙一个矫儿,断送坏了乾看。

 大意:对孩子自己舍不得打,也不愿意让别人说,恨不得用嘴巴把他含起来,最后把孩子的一生断送了,这时着急也没用了。

 老子终日浮水,儿子做了溺鬼;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放火。

 大意:老子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上梁不正下梁歪。老子的一切不好的行为,影响着孩子可能干出更加恶劣的事来。

 为人若肯学好,羞甚担柴买草;为人若不学好,夸甚尚书阁老。

 大意:如果做人想做个好人,就是担柴买草也不丢人。如果行为不好,地位再高,职位再大,也没什么可夸耀的。

 人生丧家亡身,言语占了八分;任你心术奸险,哄瞒不过天眼。

 大意:人一辈子出现家破人亡的事,出在说话上占了八分,所以说话伤人也害己。人心术要正,背地里干的一切瞒得了人,瞒不过天。

 使他不辨不难,要他心上无言;人言未必皆真,听言只听三分。

 大意:让人不说话是比较容易的,但要人心里也服气就比较难了。人们说话不会都是真话,听的时候信三分就行了。

 自家认了不是,人再不好说你,自家倒在地下,人再不好踢你。

 大意:如果自己承认了错误,别人就不好再批评你了;自己倒在地下了,别人也不好再踢你了。

 慌忙倒不得济,安详走在头地;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大意:慌慌张张是不会得到好处的,稳重往往会有所作为。人说话多不如说话少,说话少不如说别人爱听的话,这样才不会引起矛盾。

 小辱不肯放下,惹起大辱倒罢;走路休走岔了,说话休说发了。

 大意:受了一点小的屈辱就忍不下,引起大的屈辱反倒忍受了。走路时注意不要走差了,说话要实事求是,不扩大不缩小。

 乞儿口乾力尽,终口不得一钱;败子羹肉满桌,吃着只恨不甜。

 大意:讨饭的孩子四处讨要口干力尽,最后没得到一文钱;败家之子在满桌美餐面前却还嫌不好吃。

 世间第一好事,莫如救难怜贫;人若不遭天祸,舍施能费几文。

 大意:世界上最好的事,莫过于救苦救难,扶助贫穷。实际上不遭受重大天灾的话,施舍也花不了多少钱。

 蜂蛾也害饥寒,蝼蚁都知疼痛;谁不怕死求活,休要杀生害命。

 大意:昆虫也害怕挨饿,蚂蚁都知道疼痛,有谁不怕死呢?因此,千万不要干那种杀生害命之事。

 气恼他家富贵,畅快人有灾殃;一些不由自己,可惜坏了心肠。

 大意:别人富了自己气恼,别人遭灾心里高兴。这种人是品德不高,心肠不好的人。

 天来大功禁不得一句自称,海那深罪禁不得双膝下跪。

 大意:天大的功劳自己一夸,就使人反感;再深的罪过自己勇于承认,也就容易使人原谅。

 你看人家妇女眼里偏好,人家看你妇女你心偏恼。

 大意:你偷看人家妇女心里感到很好,别人偷看你家妇女你却不高兴。

根据历史赵子龙怎样死

我是灯花物语,此题我来回答。 很多人老了才知道,儿女太有出息不一定是好事——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

我单位有个同事,在关于孩子学习成绩好与差方面,说过一句“名言”:“孩子学习好了,孩子有福;孩子学习差了,做父母的有福。”什么意思呢?孩子学习好,上重点本科,读研读博,甚至出国留学,毕业后找工作,再回到家乡、回到父母身边的概率非常小。孩子远离父母,等父母年迈时,肯定不方便照顾。除非孩子有条件把父母接到身边。而孩子学习差的话,多数会在家乡找个事做,从而陪伴在父母身边。我同事的这句“名言”,和题主提到的那句话,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孩子有无出息,不一定只看学习成绩好坏,条条大路通罗马,成材方式有多种,学习成绩好只是孩子有出息的一个方面吧。

曾在网上读到过一则和养老有关的新闻。有一个家庭,有两个儿子,一个比一个优秀,一个读了清华,一个读了人大。大学毕业后,都在北京工作,并买房安了家。父母在一个远离北京的小县城工作和生活,刚退休时,老两口身体挺好的,心情也挺好的,经常外出游山玩水,过得很潇洒。后来,老头病倒了,还好有老太太照顾。再后来老太太也病倒了,无奈之下,让两个儿子回来了。两个老人住院治疗的这一个多月,两个儿子轮流照顾,也是尽心尽力。老人出院后,两个儿子便回到了北京。北京有他们的小家,有他们的事业。家乡的老两口身体大不如前,就找保姆,可连续辞了三个,也没找到理想的。想去北京到儿子身边生活,孩子没提起过,老两口也张不开嘴。这是“子女有出息,父母老了不得济”的典型案例吧。

等开国元勋,肯定是算有出息的一类人,且是有“大出息”。他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不惜流血牺牲,为大家舍小家。他们长年在外地参加革命,别说为父母养老,有的甚至连送终也做不到。开国元勋们为革命奋斗,他们的父母和亲人也为革命做出了各种牺牲。即使在和平年代,也时常有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这种情况让人无奈。不管怎么说,他们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褒奖,令人崇敬。这算是“子女有出息,父母老了不得济”的一种特殊情况吧。

孩子既有出息,又能陪伴在父母身边尽孝,这是最理想的了。孩子没什么出息,但能守在父母身边尽孝,也是不错的事。但也有孩子在身边,父母晚年却不幸福的情况存在。

冀南平原一个小村里,有户人家有六子一女。六个儿子都在村里成家生活,女儿嫁到了邻村,也不远。老头去世早,老太太帮几个儿子看大了所有的孙子孙女,之后没几年,得了脑血栓,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七个子女都不让老人住自己家,而是凑钱为老人在村边盖了一间冬冷夏暖的小房。白天儿媳轮流送饭,送完饭就走,老人大小便失禁,弄脏了,晚上去值夜的儿子就简单的处理一下。那间小屋里经常是恶臭熏天。老人唯一的女儿也是奇葩,老人想念她,每天在小屋里喊她的名字,有好心人专门去告诉她,可她也不去看老人一眼。等到老人油尽灯枯,村里人都说老人解脱了,终于不用受罪了。 这样没有孝心的子女,就是守在身边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还在网上读过一则新闻,其中提到的一句话让我动容:“ 一个老人和子女最远的距离,是中间隔着一条马路。 ”原来,在某个城市里,一个老人生活在一条马路旁边的小区里,她的大儿子居住的小区,则在这条马路的另一侧。老人在家里去世了,没人知道,一个多月后,邻居闻到了异味,报了警,老人的子女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了。而那个大儿子的家,和老人的家只隔着一条马路!!!这些不孝子女,可恨!可恶!可憎!

总之,儿女太有出息了,往往会远走高飞,老人便得不到应有的陪伴,于老人而言,这自然不是好事。但是,有子女生活在身边,却不孝顺,更是悲哀。

去年的11月,我带着我爸和两个孩子去北京自然博物馆玩。

回来的路上, 在公交车上遇上一位78岁的大爷, 从我们上车之后,他便一直看着我们。后来嫌聊之后,我才得知: 原来,他特羡慕我爸!

大爷说:“闺女,你们还没上车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你们了。你全程护着你爸。怕人挤着你爸,你用身子替你爸挡着。上车的时候,你细心的嘱咐你爸扶稳,看到座位,你让你爸带着孩子坐下,而你一直站在你爸和孩子身边,细心和你爸聊天,这让我羡慕啊!”

大爷78岁了,这次是独自一个人乘坐公交车去四惠老朋友家玩。

大爷说他整天孤孤单单的,特羡慕别的老人有儿女陪伴。

大爷告诉我,他有一儿一女,都在北京,家都离他煮得地方不太远,开车也就一个小时的路程,他们都是单位的***。可是,却都特别忙。忙到一个月陪他吃一次饭都难。

大爷说年龄越大,越害怕孤单。

他老伴走了好几年了,他一直希望孩子们能够多陪陪他。可是,他也知道,孩子们真的是太忙太忙了,忙到家里的厨房几乎是摆设,很少做饭,两口子天天吃外卖,有的时候,忙起来,连饭都顾不上吃的。至于孩子,更顾不上了。小小年纪,就被送去国外了。

大爷曾经去过儿子家住,想能够到儿子儿媳。

可是,儿子儿媳都忙,早上四五点就出门了,晚上很晚才回来。等于还是他一个人在家待着。住了一个多月,他实在受不了,又回到自己家去了。

有一次,他发脾气,让儿子儿媳,女儿女婿放下工作,陪着他好好的玩一天。

可是,他却悲哀的发现,他们都是大忙人,虽然人在他身边,心却早飞了。尤其是他儿子,手机不离手,一会这个人打电话过来请示工作,一会那个人打电话过来,还有一次,是总公司开会议之类的......

他最后无奈的对儿女说:“我宁可你们不这么优秀,我宁可你们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这样,你们就能多陪陪我这个老头子,多陪陪孩子,也多顾及点身体,不这样累!”

我们是一块下的车,下车之后,他还拉着我们坐在一边的长椅上聊了一会天。他对我爸爸说:“小老弟啊,我太羡慕你了,年纪比我小多了,有女儿在身边陪伴着,有孙辈在身边嬉闹着。不像老哥我,整天一个人,找个说话的人,还得跑这么远的地方来。我想我孙子外孙,可是,一年到头都难得见他们一眼啊!”

分别的时候,大爷眼里泪汪汪的,搂着我的两个孩子不想放手。我能看出来,他真的太孤单了,真的太想太想儿女能在他身边陪陪他,真的太想太想孙子们了。

为人儿女的,不管咱们工作多么的忙,身体的压力有多重,恳求大家一定要多抽出点时间来陪陪家中日渐苍老的父母。工作可以暂时放一边,钱可以慢慢赚,可是,我们的父母,年龄越来越大了,他们等不起了!常回家看看吧,哪怕陪着父母安安静静的吃顿饭,对于父母来说,也是莫大的幸福!

前几年我们这里发生一件很轰动的事。我们当地有一位老太太,独生女儿留学美国,她老伴儿去世的时候女儿没有回来,等她病重住院的时候,医院院长是老人的学生,他多次打电话给老人的女儿,希望她回国看望并料理老人的后事,没想到匆匆回国的女儿,连一眼都没有看看她妈妈,就要求医院拔掉氧气,连后事都没有处理就匆匆走了。

这件事在我们当地引起很大的轰动。很多父母都说,儿女培养得太优秀,对很多渴望晚年幸福舒坦的老人来说也不一定是好事。儿女一旦出国了,就相当于给别人培养,自己晚年什么都依靠不了。甚至很多有感触的父母和老人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等到老了才知道,儿女太有出息等于“失独”,实话难听却现实。

儿女越有出息,学历越高,对亲情和孝道的经营越淡薄

改革开放后中西文化交流增多,出国留盛行,海龟也成为国内知名企业追逐的对象。那时候只要有条件的家庭都热衷把孩子往国外送,开阔孩子眼界,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成为优秀的人才,甚至有些人直接在国外定居。

但是那些定居在国外优秀的儿女,本身思想和行为的独立性就很高。再加上受西方个人主义的影响,价值观会改变,对于国内一家团聚,晚年互相取暖,互相捆绑的家庭观念的不再认同,亲情比较淡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越优秀的子女以后花在父母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小。而且如果子女定居在大城市或者国外,如果父母不能和儿女住在一处,儿女返回家照顾和陪伴父母的时间和成本,都要仔细衡量,回家一趟也就越来越难,所以晚年想要儿女多陪在自己身边就成为·一种奢望了。

儿女越优秀,父母的牺牲感就越强烈,晚年越不愿意拖累儿女

大部分中国的父母对儿女都带着强烈的牺牲感,不管自己多辛苦多累,也想给孩子们提供好的。为了孩子的成长和梦想,愿意牺牲自己的事业和梦想,所有的一切都愿意为了孩子让路。所以对于优秀的子女,父母心里虽然充满了骄傲,但也藏着深深的牺牲感和奉献感,儿女那么有出息,作为父母的不能孩子后腿,也不能给孩子添麻烦。

所以儿女越优秀,越有出息,父母越不敢麻烦和要求孩子,晚年就算想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多数父母还是会选择牺牲自己的利益,成全孩子的人生。

当然子秀,是 社会 的财富,也是父母的骄傲。虽说生儿育女并不是为了养老,养儿防老已经不靠谱,但父母和子女都应该明白责任的意义。

我认为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儿女有了大出息也就有了很重要的工作。因而他们不能随便休息请。甚至老人病了都不能回来看一眼。

记得前两年婆婆身体不太好,岁数大了本地医院不好看,姊妹几个就带老人去了北医三院看病。

在同病室中有一位岁数近九十岁的老妈妈,老身体当时我们入院时已经基本医好了病,出来进去就他一个人。当时,我很好奇,但也没敢问她为什么。

过了几天婆婆通过手术身体一天天好转。几个孩子天天床前床后守着,讲开心的事让婆婆开心。

临床的花妈妈开始说话了。她原来是一位老红军战士,老伴生前是个大干部。儿子现职中央部门工作。

她说有时想儿子了去看看,都不能进院,让警官先进去报告才行。

老妈妈特别羡慕我婆婆,她说,”虽然我钱多条件比你好,但我没有你幸福。”

老人的话是发自内心的,她多盼望当她需要儿女照顾时有人陪在身边啊!

几天后老人出院了,孙子来接走了她。没想到,过了两天老人家拿了许多东西来看我婆婆。她说,”我喜欢你们一家人,以后有什么事来北京找我。”

老人心太好了,我们全家都很感动。

我婆婆过后经常会想起这件事,她晚年很知足。

因为孩子们都很孝顺,虽然没有什么大本事,但老人有事时能尽孝。

以上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是天下的老人又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大出息啊!

最后还要说,当父母老了不方便了,无论官多大,工作多忙,多陪伴老人些。

世上有狠心的儿女,没有不疼儿女的爹娘。

天下孝为先,孝顺,儿女孝了,老人也就顺了。

愿天下的儿女都孝顺,愿天下的父母都幸福 健康 。

谢谢朋友支持。

大家好,我是凤姐,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这是个很予盾的问题,的确在我们父母年轻身体好的时候希望自己的儿女能成龙成凤,有出息,有成就,可以光宗耀祖,很有面子,但是一般这样有出息的儿女要么都是在大城市发展,有的甚至出国了,有自己的事业:也会有自己的家庭,那么他们就会很忙,没有时间经常回家陪伴相守自己的父母,都是离老家很远,可能逢年过节:一年回去那么几次,所以当父母老了就会觉得儿女太有出息了就没有时问陪伴父母,像一般家庭的儿女都会相守在一起,才会有这样子的感觉,不过人老了的确是希望儿孙满堂的聚一起热闹,幸福,以上是我个人的表迖,谢谢!

忠孝不能两全。

有能力的孩子他、她会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担的责任更重。

有得就必有失。

没有能力的孩子,他、她走不到好远,没有所谓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只能脚踏实地工作或挖田挖土,那么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就多些,养老送终就成这种孩子的事。

亲身故事。

我们家父母儿女七个,二哥没读多少书,加之我家家规盛严,二哥就变得逆来顺受,很听父母话的乖孩子,在家务农,一直在父母身边。三哥、四哥就在外发展,几年前父亲仙游时,第一次休克,二哥电话通知,我们全部都回来看望父亲,结果父亲活过来了,一家儿女小聚两三天,又去忙自己的事。没过半过月,父亲又休克了,二哥又打电话,在外的儿女又忙着往家赶,以许父亲舍不得我们,又舒醒了过来,但父亲比以前更消瘦,眼神充满留念,我们每个儿女都喑自流泪,想着年轻时的父亲,多么坚强,多么伟岸,现经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形,但是我们不能天天待在他身边,除了二哥,我们都各自有事业,父亲他是知道的,挥挥手,你们回去吧!嘴里还能说出完整的话。

第三次休克,父亲在以没有醒过来,他走完了人世征程,去到了另一个国度。二哥给我们打电话说父亲又休克了,听完马上放下手中事情,开车急忙往家赶,近的都赶到了,唯有三哥和我,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写到这里,早以泪流满面

作为儿女谁不想尽孝!

这个问题来不得半丝玩笑。我正重的回答"忠孝不能两权"。如果老人家不开明且不富有才智的话,孩子固然也就很平庸。在此,我谨代表一心报孝祖***亲,而愧歉于小家爹娘的优秀孩子们,向普天下所有生儿育女为祖国的爹娘们说声"对不起",同时祝福老人家快乐无比,寿与天齐!

此致:向普天下淳朴之中章显伟大的父亲母亲们,献上至高无上的革命敬礼!

今天我的邻居,一个老太大,因为拖地板,不小心摔倒了,就送到医院病房,过不了几天就走了,家里还剩下一个做轮椅的老伴,也无人照顾。以前老太没有逝世前,都是老太照顾老伴。有个女儿,就是象你所说的太有能力了,到了美国畄学定居,结婚生子。

今天母亲过世,因为疫情的影响,无法从美国回来办理丧事,平常也没见她回来过,根本就无从谈起照顾老人起居生活,现在老人过世都是邻居和亲戚帮她料理后事。现在老人过世了,另一个瘫痪在家,无子女在身边照顾,有点无儿无女,孤苦伶仃的感觉,有点凄凉。

中国人的思想,老有所养,死了有人送终,都不希望儿女离自己太远,现在死了,临终了未能见最后一面,是不是有点死不瞑目!

人过一生不容易,老了就希望孩子能培在身边,老少一家大大小小,平平安安,合合美美,共享天伦之乐!

这是完全是错误的观点,首先要清楚,什么是出色,一个没有道德品质,不会知恩图报的人,无论怎么样成功,根本就算不上是什么出色的人,难道泯灭人性、忘恩负义也算是出色吗?

我们所说的出色的人是说表现超出一般常人的人,而他的能力、成果以及品格也比常人优秀的人,受人们推崇和敬仰,并让父母感到自豪,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出色的人,试问,作为父母的,有此子女又怎么会认为并非是好事呢?

其实,只不过现在有些人过于功利化,严重扭曲了思想认知,把哪些只是取得些少成绩和财富,而毫无道德观念、毫无做人品行的人,也视为出色,其实哪是极为错误的,任何时候,任何角度,一个人出色与否,是与他的品德、情操相关连的,人们敬仰他不但是他的能力和成绩,更是他为人的道德品行。有这样的子女父母,又怎么会出现“很多人,老了才知道:儿女太有出色不一定是好事”的感觉啊?

我觉得这个观念相对比较正确!就拿我身边人为例吧。

A,王叔,长得高高帅帅的,某军事学院教授,退休后,来我们小区买了一套房子,和他儿子住在同一栋不同楼层,开始还其乐融融,后来,因为孙女上小学,他儿子想让孩子去更好的学校,就去别的区又买了一套房子搬走了,他不想搬过去,还是住在我们小区。他儿子搬走后1年多,他得了肺癌,儿子是某局的,工作非常忙,想照顾他,是有心无力,请的人,很少靠谱的,就这样,他在确诊肺癌后的第二年,去世了,至今我都记得他和善的面容,唉!

B、赵叔,退休前是某局的,平时威风凛凛

的样子,唯一的女儿,通过技术移民去了美国,他性子比较犟,不愿意去美国,就独立生活在我们小区,自己请了一个阿姨照顾,有一次,不小心摔裂了腰骨,行走都比较困难,没多久,阿姨也走了,吃饭都成问题,再后来,去了养老院,去养老院不到一年,就去世了,一声叹息!说说他女儿,她一年就回来看他2次,待几天就走了,根本没有照顾他!

C、刘叔,退休前是某企业的,他儿子只读了一个比较差的专科,目前的工作也是他帮忙找的,因为他儿子没钱买房,和他们住在一起,经常会听到他们吵架之类的,但是,很快又和好了,上次刘叔半夜发病,他儿子立马开车送他去医院,捡回一条命,反正,他们就是这样吵吵闹闹的生活着,有事相互扶持着。

以上内容,仅陈述事实,不批评谁对谁错,生活就是这样,熊掌和鱼翅不能兼得!

赵云年表

[编辑本段]

辛未(191):初平二年。

赵云为本郡所举,率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1],公孙瓒喜云来附,却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归袁氏,君何独迷而能反乎?”云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之征讨。刘备时亦依托于公孙瓒,见赵云,奇之,深加接纳。公孙瓒遣刘备为田楷拒袁绍,赵云随之前往,为刘备主骑兵[2]。后以兄丧,辞瓒归乡。

庚辰(200):建安五年。

赵云见刘备于邺。

壬午(202):建安七年。

赵云与夏侯敦等战于博望,生擒夏侯兰。

戊子(208):建安十三年。

赵云于长阪身抱刘禅、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3]。迁牙门将军。赤壁战后,随刘备平定荆南四郡,以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原太守赵范。赵范有一寡嫂樊氏,国色,范欲以之配赵云,赵云辞之。

辛卯(211):建安十六年。

刘备入益州,赵云领留营司马。后与张飞勒兵截江留后主。

壬辰(212):建安十七年———癸巳(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

赵云与诸葛亮、张飞等率军入川支援刘备。在攻克白帝、江州后,赵云率军由外水深入平定江阳、犍为等郡县[4]。

甲午(214):建安十九年。

赵云与刘备、诸葛亮于成都会合,合围成都。益州既定,拜翊军将军。时议欲以成都中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赵云驳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刘备即从之。

巳亥(219):建安二十四年。

赵云于汉水大破曹操兵。刘备称其一身是胆,军中号为虎威将军。

辛丑(221):章武元年。

刘备耻关羽之没,将击孙权。赵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刘备不听,遂东征,留赵云督江州。

壬寅(222):章武二年。

刘备失利于秭归,赵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癸卯(223):建兴元年。

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

丁未(227):建兴五年。

赵云随诸葛亮驻汉中。

戊申(228):建兴六年。

赵云与邓芝率疑军据箕谷,以诱魏军,为诸葛亮祁山伐魏主力争取时间。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赵云。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诸葛亮问邓芝曰:“街亭之败,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时云有军资余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5]

巳酉(229):建兴七年。

赵云病卒。

辛巳(261):景耀四年。

谥曰顺平侯。

注:

[1]:《真定县志》:常山赵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刚毅任使,尤擅骑射,郡人景仰。

[2]:《资治通鉴》: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3]:《资治通鉴》:或谓备:“赵云已北走。”备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身抱备子禅,与关羽船会,得济沔,遇刘琦众万馀人,与俱到夏口。

[4]:《华阳国志》:赵云自江州分定江阳、犍为。

[5]:《资治通鉴》:亮问邓芝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曰:“赵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 云有军资馀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